付 波
(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七中學 貴州 銅仁 565300)
初中階段是學生個人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高度發展的階段,教師在這一階段的數學課堂上探索學困生的主要成因,并探究相應的學困生轉換策略,既能夠增強數學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同時也能夠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數學課程知識應用能力。在新一輪初中數學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深入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開展關于學困生成因以及相應轉化政策的分析活動,能夠推動教師有效轉變自身的數學教育理念,以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適應不同基礎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在這樣的課程教學模式下,傳統的單向理論講解數學模式能夠得到有效的拓展,從而落實新課改的主要要求。因此,創新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形式,分析數學學困生的主要形成原因以及相應的轉化對策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階段的學生受個人年齡階段、思維能力和學習基礎等各方面的要素限制,對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性缺乏客觀的理解,很多初中學生在入學后缺乏數學知識學習目標。另外,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創新開展的過程中,學生面臨的娛樂性活動內容也越來越多,很多初中生在課余活動中的選擇也越來越多,那么當前很多學生可以利用手機或者計算機等網絡終端觀看短視頻,體驗網絡游戲,因此在相應的對比之下,初中數學課程知識的學習活動就比較缺乏趣味性。與其他類型的課程相比,初中數學課程是學生學習理科知識的基礎,需要學生英勇個人的邏輯思維進行深入的思考,同時投入更多的經歷進行有效的計算。因此,眾多初中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個人的學習動機不足,課程學習質量有限,從而形成學習困難的問題。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如果難以養成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其數學學習成效就會大打折扣。數學課程內容具有靈活性和邏輯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單元主題內容進行學習與反思,總結一般性的數學知識學習規律,避免機械地記憶不同課程知識。但是在當前,眾多學困生存在學習方法不當的問題,比如學生的個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在遇見課程難點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交流意識,導致學習過程中缺乏對課程知識的了解。此外,很多學生在課程訓練活動中缺乏對理論性課程知識的應用能力,在解題完成后難以舉一反三,導致學生的自律意識不足,數學課程知識學習方法不當,課程學習質量難以有效提升。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上,為了有效奠定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很多教師一直對學生進行單向的理論知識講解活動,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難以有效凸顯。盡管有的教師意識到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設計了多樣性的數學內容以求激發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但是迫于有限的課程教學時間和較為龐大的學生基數,難以推動創新性課程教學模式的有效實踐。所以,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會主動控制學生的數學知識探索活動,圍繞著不同的考點為學生進行理論性課程知識的講解。此外,大部分教師在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過度依賴于既往的數學教學經驗,采用“課程理論內容講解+題海訓練”的課程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發展有限。因此,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導致學困生的學習成績難以有效提升。
俗話說,愛屋及烏,這種心態不僅僅體現在成年人身上,同時也體現在青少年身上。初中學生在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其個人數學學習成效受教師教學風格的影響很大。很多數學學困生的形成,與師生關系之間的不和諧有著重要關聯。造成這種問題的情況很多,比如在傳統教學活動下,眾多學生由于傳統師生關系的影響,缺乏對教師的親近感,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教師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個人心理難以有效理解,缺乏問題交流活動。其次是學困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形成更多的問題,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耐心,就會形成嚴厲的語氣。初中學生的內心比較敏感,如果教師的態度較為嚴厲,就會導致學生形成退縮情緒。在這樣的問題下,學生不僅缺乏必要的知識學習動力,同時還會形成逆反心理,導致數學課程學習困難。
從學生的個人學習動機的角度分析,很多初中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個人動機不足。由于學生年齡階段和個人經驗的限制,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由于自身的知識積累,學習數學知識相對輕松;但是學困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會更多,知識積累方面的不足導致學生面臨的數學問題就會比較多。那么這類學生在面對積累過多的數學問題時,往往從就會由于解題困難形成挫敗感,因此在積極性上有所不足。而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初中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學習意識,才能夠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形成主動探索的數學意識。此外,學生本身具有針對性的數學學習目標,才能夠具有準確的數學學習方向。那么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個人學習意識是影響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
在新一輪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不斷深化實施的過程中,眾多教師開始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眾多教師的關注重點仍然是學生的應試能力,關于學生自主探索意識的培養不足。初中數學課程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很多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有限,因此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由此可見,教師對新課改教育要求的落實程度,以及對學生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能力的發展。
家長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教師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家長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求嚴格,學生的學習質量能夠有效提升。同時,家長如果能夠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一定的指導,為學生傳遞一定的學習經驗,就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因此,家庭教育理念和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教師的數學課程教育理念不僅影響著自身的教育指導活動,同時也影響著學生的總體成績發展。在以往的初中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很容易忽略數學課程內容的實用性特點,一直從課程知識點講解的角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試能力,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不足。初中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應用個人的實際生活經驗理解理論性的數學問題內容。那么教師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就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生活化的課程情境,為學生展示相應的數學課程知識應用情境,在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推動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水平。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中位數、平均數和眾數”的課程知識內容時,如果教師圍繞著不同的考點單一為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就會導致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不足,大部分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機械記憶相應數據的計算公式。針對這種問題,初中數學教師就要把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去,看看生活中哪些場景需要應用到相應數據。在這樣的課程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將會大大提升,同時在此過程中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不同的數據,組織學生就生活中的不同數據進行相應的計算活動,在增強數學課程知識趣味性的基礎上,關注不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避免學生因為了解能力不足導致數學學習困難。
在實際的數學課程知識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困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同。那么教師在探索轉化學困生主要策略的過程中,就要避免一刀切的教育做法,設計針對性的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質量。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與觀察,充分了解不同學困生的困難成因,以及學生的主要數學學習特點,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針對性的數學教學計劃,盡量利用課內外有效教學實踐,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此外,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為轉化學困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形成足夠的教育耐心,充分應用合作的力量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質量。
比如在實際的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習態度懶散、缺乏主動提問意識和存在拖延習慣的學生,教師要主動與優秀學生和學困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跟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和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搭配,從而形成有效的學習監督和幫扶活動。其次,教師要加強師生、家校之間的有效溝通,及時向學生家長反饋學困生的進步情況,同時與學生家長進行合作,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最后,學生教師要充分應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或者課堂自主學習活動時間,觀察不同學困生的學習活動,如果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形成了問題,教師就要形成教育耐心,開展針對性的教育知識講解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
眾多初中生在知識學習活動中,往往由于個人自律能力的不足,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注意力。那么教師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不僅要設計針對性的課堂活動內容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還要設計游戲化的課程內容,增強數學課程內容的趣味性,應用信息技術內容為學生設計直觀性的課程知識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初中數學課程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那么教師在實際的數學知識講解過程中,就要針對學困生的困難成因,設計直觀的數學課程內容,提高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課程知識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困生的實際學習成效,教師就要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設計相應的課程內容,例如在實際的學校運動會上,有18 名學生踢毽子,21 名學生跳繩,24 名學生打籃球,那么操場上參與這三項運動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然后在此基礎上為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拓展,將學校周邊超市的流水進行簡單的設計,從超市的盈虧情況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計算活動,在設計直觀性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質量。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困生的轉化效率,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溝通渠道,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那么在拉近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教師要重新審視師生之間的關系,結合學困生的實際性格特點,應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與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方面的交流。
比如在實際的數學課堂上,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很多學困生性格你內向,或者具有逆反心理,在數學課堂上缺乏主動交流的意識。那么為了進一步健全學生人格,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教師就要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談話,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特別是要采用激勵的方式,分析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主要成因。此外,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成長特點,在設計課程問題的過程中,由簡到難設計具有梯度的問題內容,根據學困生基礎對學生進行適當提問,并且融合賞識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課程知識的積極性,在拉近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在實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眾多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很多初中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學習壓力。當學生面臨成績波動的過程中,往往會形成退縮的心理。那么針對這種數學課程問題,教師在數學課堂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學困生的學習態度和自信心的建設。同時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從根本上改進傳統的數學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立足于客觀的學生發展條件,建立動態性的課程教學評價內容,以激勵教育和賞識教育為主,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在設計七年級數學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在組織學生分析平行線的性質和判斷知識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可以在組織學生建立數學圖像的過程中,給出不同的建議,在組織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探索平行線的過程中,設計項目式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平行線的信心:對于愿意積極發言,能活躍小組氣氛的學生,教師應及時鼓勵他們,帶領其余同學一起討論;對于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應適時鼓勵他們參與知識探索,在課堂點名過程中有意識地向這些學生提出更多的課程問題,并在課堂評價過程中對這些學生的課程進行評價,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教學評價活動,促進學生語言交流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的發展,提高學困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
綜上,在現代基礎教育工作不斷創新開展的過程中,如何有效的轉化學困生,需要教師分析學困生的具體成因,在此過程中探索學困生的主要轉化策略,激發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方案,密切師生、家校之間的有效聯系,在增強數學課程教學活動針對性的基礎上,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通過信息化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直觀的課程情境,在組織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科學的學習方式,提高學困生的課程知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