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長學制人才培養的視域,中高職一體化建設具有強有力的政策話語基礎和教育價值意蘊。江蘇省中高職一體化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五年一貫制、分段貫通制、內生貫通制等典型模式。在具體運作的過程中,政府高度重視,推動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教育部門統籌,引領一體化標準體系建設;中高職銜接聯動,推動一體化人才培養;多方協同評價,確保一體化人才培養效果。針對中高職一體化存在的部分問題,建議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研制中高職一體化系列標準;加強利益相關者常態合作,優化一體化人才培養全過程;深化培養內涵建設,建構一體化課程、教材體系;規范效果評價,健全人才培養評價反饋機制。
[關鍵詞]長學制;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貫通
[作者簡介]陳鵬(1982- ),男,山東單縣人,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江蘇? 徐州? 22111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重點研究項目“職業院校課程教材與人才培養質量”(項目編號:JCSZDXM2022013)和2021年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江蘇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1JYB003,項目主持人:陳鵬)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19-0037-09
中高職一體化是指基于接續性人才培養的邏輯,一體化設計中職與高職教育的培養模式。已有關于中高職一體化的研究主要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基于考試評價的一體化設計,如通過科學設計職教高考接續中職與高職學段,形成凸顯類型教育的一體化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此為松散型一體化;另一種是基于人才培養的一體化設計,如通過五年一貫制或分段貫通培養等方式,較為緊密地銜接中職與高職教育,形成基于長學制的一體化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此為緊密型一體化。本研究基于人才培養一體化設計的基本思路,以長學制人才培養為視域,以江蘇省為例,探究較為緊密型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實踐模式與運行規律,并在審視問題的基礎上,為高質量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推進提出策略建議。
一、一體化緣起:長學制人才培養的話語實踐
長學制人才培養視域下中高職一體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出現既具有強有力的政策話語基礎,又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指向,是職業教育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一)長學制人才培養的政策話語
長學制人才培養無論在國家層面還是省域層面,都得到了相關政策的強力支持。具體而言,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長學制政策產生經歷了從“貫通培養”到“長學制培養”的變遷過程。2011年,教育部出臺《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探索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規范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強調在確有需要的職業領域,“實行中職、專科、本科貫通培養”。基于教育部的貫通培養政策,各省不斷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其中,江蘇省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為依托,于2012年制定《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開始在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國家試點市范圍內探索中職與高職、中職與應用本科、高職與應用本科等不同合作形式的多元貫通培養模式。
在貫通培養模式逐漸成熟的基礎上,“長學制培養”的話語體系得以誕生。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強調在部分專業領域“擴大對初中畢業生實行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招生規模”的基礎上,“探索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規范長學制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貫通專業以始讀年齡小、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為主”。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強調“支持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領域實施長學制培養”。基于此,江蘇省也積極轉化“長學制培養”的政策話語。例如,在江蘇省教育廳印發的《江蘇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 年)》中特別指出,“推進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各層次職業教育有效銜接”。在“長學制培養”話語的引導下,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得以進一步推廣,各類貫通培養模式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二)長學制人才培養的教育實踐
長學制人才培養是將人為劃分的不同層級的學段銜接在一起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符合個體成長的線性規律,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實踐可行性。長學制人才培養在基礎教育領域有著較為成熟的實踐探索,有義務教育階段的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十二年一貫制,以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十五年一貫制,為創新型人才的接續培養創造了“非內卷”的教育生態。有研究者基于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觀建構了十五年一貫制“橫向集群”與“縱向螺旋”縱橫交織的立體式課程結構①,為職業教育長學制人才培養提供了理論引導。在高等教育階段,長學制人才培養同樣有較為成功的探索,主要有面向高端研究型人才的碩博連讀、直博一貫制培養,以及面向醫學高端應用研究型人才的本碩或本碩博一貫制人才培養,如“5+3”一體化、“4+4”和八年一貫制醫學人才培養模式②。這些都為職業教育領域的長學制人才培養提供了充分的現實基礎和實踐樣板。
基于長學制人才培養視域的中高職一體化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接續性培養訴求,進一步凸顯了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長期以來,體制機制壁壘引致的中職升學“天花板”效應,限制了廣大技能型人才追求高等教育的權利,他們中的大多數只能被迫提前流向勞動力市場。職業教育作為一種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類型,在長學制人才培養方面理應具有與普通基礎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一樣的權利,也理應為職校生提供和普校生一樣的待遇支持,為他們的升學、高質量就業提供便利。職業教育長學制的實施,遵循了技能型人才階梯性成長的進階規律,破解了現有職業教育分層培養的階段性桎梏,有效推進了中高職一體化的人才培養。同時,長學制人才培養為更多的中職學生提供了進一步向上進階的通道,凸顯了職業教育體系內部的完整性、暢通性③,彰顯了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獨有的軌道系統和進階路徑。
二、一體化樣態:江蘇省中高職一體化的典型模式
江蘇省作為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的代表,在教育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其基于長學制人才培養視域的中高職一體化也具有多元靈活形式。通過對相關政策文件、文獻資料的分析,結合實地考察,根據貫通培養的類型以及銜接的松散程度,可以將江蘇省長學制人才培養視域下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五年一貫制
五年一貫制,即實行中高職一體化的五年完全貫通制建制,五年全部在同一個學校場域內完成,初中起點入學,畢業時獲得高職專科畢業證書,是最為緊密的貫通類型。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江蘇省充分利用優質中職教育資源,積極探索緊密型的貫通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主導型主體主要有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在具體運作過程中,由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或江蘇城市職業學院負責統籌協調,由下屬的各個分院或辦學點具體實施人才培養。以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學院成立于2003年,是經江蘇省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江蘇省教育廳直屬的事業單位,兼具學校事業屬性,實行“小學院、大學校”的辦學模式④,下設若干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作為分院,或者三年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作為辦學點,承擔五年一貫制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任務。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是一種典型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具有鮮明的學院主導性⑤。在學院的主導下,各個分院或者辦學點實行五年一貫制的成建制,在同一個教學場域,采用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建立五年一貫、循序漸進、通專融合的“基礎+平臺+專項+拓展”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進階規律,形成工學交替、學用互嵌、螺旋遞進的人才培養路徑,賦能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⑥。自成立以來,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整合地方優質中職教育資源,拓展分院或辦學點,2023年共有104個分院和辦學點,設置211個專業,1063個專業點,招收65540名初中應屆畢業生。⑦根據規劃,在“十四五”期間,江蘇省五年制高職招生規模將“保持在同期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總體規模的30%左右”⑧。五年一貫制中高職人才培養既穩住了中職教育的“基本盤”,又符合特定專業領域長學制學習的需要⑨,在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得到國家的高度認可,2022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為其他省份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二)分段貫通制
分段貫通制不同于五年一貫制在同一所學校進行全鏈式人才培養,而是在兩所不同學段的學校通過雙方合作的方式進行一體化設計、分段式培養的模式。江蘇省自2012年以來,依托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通過不同組合方式形成的分段貫通模式,培養專科或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具體包括中職與高職“3+3”分段培養、中職與應用本科“3+4”分段培養、五年制高職與應用本科“5+2”分段培養、高職與應用本科“3+2”分段培養、高職與應用本科“4+0”聯合培養。其中,“3+3”項目由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共同承擔,前三年的學習地點在中職學校,后三年的學習地點在高職院校,相比于浙江省中職與高職“3+2”項目,在高職學段延長一年,保證了高職學段的人才培養質量;“3+4”項目的前三年在中職學校學習,后四年在應用本科高校學習;“5+2”項目的前五年在五年制高職院校學習,后兩年在應用本科高校學習;“3+2”項目的前三年在高職院校學習,后兩年在應用本科高校學習。“4+0”項目作為一種特殊的貫通培養項目,將在后續內生貫通制中具體介紹。
根據江蘇省教育廳各年度公布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的招生數據,自2012年以來,江蘇省中職與高職“3+3”、中職與本科“3+4”、五年制高職與本科“5+2”、高職與本科“3+2”四類模式共有7251個項目,招生30萬人左右,其中2014—2023年的十年間共招生271361名,為江蘇省職業教育軌道的學生提供了向上進階的升學通道,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培養了一批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在中高本分段貫通培養項目的具體實施中,合作雙方院校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協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除了“4+0”項目外,各分段貫通培養項目的學生在學段過渡的過程中,一般需要通過轉段考試方可進入后段學校學習,而且在前段的學習過程中,也會接受后段合作學校的過程性考核與質量監控。總體上,由于學歷進階的優越性,中高職一體化分段培養項目相對于三年制中職項目而言,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度更高、吸引力更強,“江蘇鹽城742分中考生報考師專”即是“5+2”七年貫通培養項目的魅力所在。
(三)內生貫通制
內生貫通制是分段貫通制項目的變種,即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置于前段學校中,考核合格后獲得后段合作學校的學歷,包括高職與應用本科“4+0”“5+0”項目和五年制高職與應用本科“7+0”項目。其中,以高職與應用本科“4+0”項目為代表,該項目以合作本科高校名義招生,四年全程在高職院校學習,考核合格后獲得本科高校頒發的畢業證書。因此,內生貫通制名義上是高職院校與應用本科高校聯合培養,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其實質是學生僅在高職專科院校一個場域內完成所有學業,“足不出戶”就可以內生“貫通”至本科高校,獲得本科學歷。根據江蘇省教育廳公布的數據,2012年以來共有28所本科高校與41所高職院校合作開展350個“4+0”項目,涉及61個專業,在2014—2023年的十年間共招生13218人。“5+0”項目是“4+0”項目在部分醫學專業領域的拓展,主要針對預防醫學專業,由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聯合開展五年制內生貫通人才培養。“7+0”則是“5+2”貫通培養項目的變種,也稱為七年一貫制,即學生七年的時間全部在高職院校學習,畢業時獲得合作本科高校的學歷,這一項目目前主要針對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等師范專業的人才培養。
三、一體化機制:江蘇省中高職一體化的運作機理
江蘇省通過創新實踐中高職一體化各類模式,持續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和高質量發展,在全國形成品牌,為中高職一體化的省域實踐提供典型樣板。通過實地調研,與省級有關部門負責人、院校負責人等進行半開放式訪談,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總結歸納江蘇省中高職一體化運作的寶貴經驗,供相關省域參考。
(一)政府高度重視,推動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
為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教育有關部門的相關政策精神,江蘇省政府和教育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大膽創新,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引領中高職一體化項目實踐。
1.首創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統籌全省五年制高職教育各項工作。2003年6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復,江蘇省在全國首創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推進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實踐。根據規定,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為獨立設置、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具體負責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各辦學點的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的業務指導、服務和協調工作,學院實行“小學院、大學校”的辦學模式,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由學院下設的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辦學點具體負責,學生畢業后由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頒發五年制高職畢業證書⑩。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建制,解決了中職學校舉行高職教育辦學資質的問題,統籌協調了各地方教育局五年制高職教育管轄權有限的問題,確保了五年制學生的合法權。
2.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為支撐,推進各類貫通培養項目實踐。2012年,江蘇省教育廳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通過創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根據試點項目的安排,江蘇省為中等職業教育搭建“3+3”“3+4”兩條貫通高等職業教育的路徑,為高等職業教育搭建“3+2”“5+2”“4+0”三條銜接本科教育的路徑,形成“四通八達”的成長、成人、成才路徑。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遵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成長規律,科學定位中職、高職專科、應用(職業)本科相遞進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建立三級一體化的現代職業教育學制體系,推動學制體系由“h”型到“H”型轉變11,為職業教育類型教育地位的確立奠定重要基礎。
(二)教育部門統籌,引領一體化標準體系建設
江蘇省教育有關部門圍繞多元貫通模式,通過建章立制,開展系統研究,不斷規范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課程銜接體系、教材建設標準等教育教學全過程,進一步強化中高職一體化內涵建設。
1.研制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在江蘇省教育廳的領導下,早在2007年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就開展課程改革,將人才素養、專業技能、崗位實踐進行五年貫通設計,開發了129個專業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各辦學單位在此基礎上制定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近年來,又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陸續開發55個專業的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和所有專業骨干課程的課程標準,進一步完善具有五年制高職特色的課程體系。12此外,圍繞分段貫通項目,江蘇省教科院職教所組織專家研制了首批6個專業的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和30個骨干課程的課程標準。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了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崗位面向、課程設置、教學進程建議以及繼續學習專業等,為合作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修訂與完善提供了行動指南。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方法、課程評價等進行了專門規定,是一體化項目依托院校加強專業建設、組織教學活動的指導性教學文件。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成為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指導職業院校一體化項目深化教學改革、評價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
2.統籌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江蘇省教育廳于2014年發布《關于開展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到2015年所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均建立起中高職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方案。《通知》要求,各單位應堅持對接產業、任務導向、銜接貫通、統籌兼顧、協同開發的原則,依據工作任務要求,基于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規律,確定中高職課程內容,分期分批開發適合全省推廣的中高職相銜接,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兼顧就業與升學的雙重目標,加強前段教育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強后續教育課程的銜接性、實踐性和職業性。根據《通知》要求,江蘇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分別于2014和2015年啟動兩批共110項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專項課題,取得系列成果,引領各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的建設。
3.規范中高職一體化教材體系建設。為了提高教材建設的科學化、民主化、專業化,江蘇省教育廳于2013年專門成立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教材建設領導小組以及職業教育課程教材審定委員會,加強對職業教育課程教材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基于此,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由院長牽頭、各分院院長組成的教材建設與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以及由學院黨委書記牽頭、高職院校和部分分院組成的教材審定委員會,負責指導、規范、組織教材建設與審定工作;同時,還發布《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教材建設與使用管理辦法》《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院本教材遴選實施辦法(暫行)》等文件。依據要求,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基于五年一貫、全周期培養、全鏈條設計、全過程實施的一體化理念設計,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按照不斷鞏固提升、螺旋遞進的知識累積方式設計教學內容,按照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編纂教材內容。“十三五”期間,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共開發教材1498種,覆蓋16個五年制高職專業大類。
(三)中高職銜接聯動,推動一體化人才培養
基于各項標準要求,一體化合作院校雙方積極開展有關專業人才需求和培養現狀調研,完善中高職一體化相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有效推動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形成多元辦學特色。
1.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協同各分院和辦學點開展一體化實踐。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共設98個辦學單位,包括53個分院、45個辦學點,分布在江蘇省13個設區市及39個縣(市)區,2023年又拓展到104個辦學單位。分院稱謂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承接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辦學點主要是三年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主要承擔三年制中職教育的基礎上,經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授權,在部分專業承擔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各個分院和辦學點在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統一指導和協調下開展工作,共同構建以“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實施、一體化評價”為基本特征,以“價值認同·標準引領·課程融通·質量監控·聯合共享”為基本內涵的五年一貫制高職人才培養體系,重點體現在“五年一貫、整體設計、遞進培養”的課程體系上,在實踐層面還包括思政教育、教學標準、質量監控、育人機制的一體化13。
2.本科、高職院校牽頭分段貫通制人才培養。根據文件要求,分段貫通制項目的合作雙方原則上應在同一個市轄區范圍內,由本科院校牽頭中本、高本貫通培養項目,由高職院校牽頭中高職貫通培養項目,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調研結果顯示,分段貫通制各項目依托學校均在后段學校即本科高校或者高職院校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包括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一體化課程體系設計、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體化教研團隊交流等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區域辦學特色。例如,常州工學院聯合區域內常州劉國鈞高職校、常州旅商高職校、金壇中專校依托“共建·共享·共融”的中本貫通項目,探索形成縱向貫通、分階段實施的“三螺旋遞進銜接”的七年一貫制課程體系;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聯合周邊的南通中專基于“3+4”中本貫通項目,建構“工作過程導向”與“世界技能大賽”融入的“橫向貫通、縱向遞進”的課程體系,都彰顯了合作院校間的協同聯動機制與辦學成效,具有較好的社會影響力。
(四)多方協同評價,確保一體化人才培養效果
江蘇省對中高職貫通培養項目的學生采用過程性考核與轉段性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進一步確保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為高等院校提供了優質的生源。
1.規范過程性考核。經過調研發現,一體化項目依托學校協同合作,通過實施各類過程性考核確定學生轉段資格,確保階段性培養質量。在合作雙方學校的共同設計下,過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對綜合素質、文化基礎知識、專業核心知識、專業核心技能等內容的考核。其中,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專業綜合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以及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文化基礎知識考核主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以及歷史等科目,強化學生基礎職業素養的考查;專業核心知識考核主要基于2—3門專業核心課程,強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考查;專業核心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專業操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為進一步把控人才培養質量,部分職業學校還規定了課程“不及格”一票否決制或者“專業骨干課程在70分以上者”方有資格進入轉段考核環節。
2.嚴格轉段性考核。在過程性考核的基礎上,各貫通制培養項目在前后學段接續的過程中,均要通過轉段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進入高學段學習。按照省里統一要求,中高職分段培養、中職與應用本科分段培養項目的轉段升學統一納入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系列,考試內容以專業技能和中職學業水平測試為主,具體標準由后段學校與對口中職校共同協商制定;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項目的轉段升學統一納入“專轉本”范疇,具體選拔方式由本科高校與對口高職院校共同協商制定。數據顯示,江蘇省中高職貫通培養項目的轉段率達到95%以上,部分學校達99%,為高等職業教育輸送了具有扎實技術技能基礎和合格文化基礎的優質生源。根據跟蹤調研結果,大多數高學段學校和行業企業對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項目的學生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他們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能力、持續性發展能力等綜合素質都優于中職學生。
四、一體化反思:江蘇省中高職一體化的問題與建議
江蘇省中高職一體化在省級有關部門的協調下,在各合作方的協同運作中,取得了突破性成績。然而,通過調研發現,在標準研制、協作培養、課程教材建設、評價反饋等方面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未來進一步完善。
(一)強化頂層設計,研制中高職一體化系列標準
調查顯示,江蘇省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盡管在標準建設方面做出了初步探索,但總體上仍缺少統一的指導性文件,一體化人才培養過程的規范性有待加強,主要表現為:一體化專業教學標準缺位,人才培養方案一貫性不強、銜接性不足;一體化課程標準不完善,中高職課程體系割裂,課程存在重復建設現象,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動力性不強;一體化教材建設標準缺乏,分段貫通制的中高職教材自成體系,銜接性不強,不符合知識螺旋進階性規律。為此,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強化頂層設計,基于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規律,聯合研制中高職一體化建設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教材標準等一攬子標準。
第一,研制一體化專業教學標準,引領人才貫通培養。由教育部基于職業教育最新專業目錄,遴選適合長學制培養的專業,按照技能型人才成長的規律,系統設計有關專業一體化專業教學標準的指導性方案,明確各類貫通模式下相應專業不同層次的入學要求、職業面向、目標定位、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師資要求、教學條件等,各省根據實際制定適合本省的一體化專業教學標準,引領省域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第二,開發一體化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由省教育廳聯合有關院校圍繞專業群核心崗位職業能力進階性培養需要,基于螺旋上升、一體貫通的思路,系統設計各類核心課程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明確不同模塊、不同層次課程內容要求、教學建議和學業質量評價要求,培育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第三,編制一體化專業教材建設標準,規范教材建設質量。根據一體化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組織合作院校圍繞重點專業領域,編制省域一體化專業教材建設標準,在教材開發、教材選用、教材審定、教材評價等全過程、各環節建立系列化指標體系,引領一體化教材高質量建設。
(二)加強常態合作,優化一體化人才培養全過程
實地調研結果顯示,盡管在中高職一體化項目合作中,各有關院校努力發揮各自優勢,賦能高技能人才培養,但是常態化合作機制仍然尚未形成,實質性合作較少,主要表現為:中高職專業銜接性不強、匹配性不足,出現前段專業和后段專業開設不一致現象;一體化人才培養目標建設不足,中高職培養目標不銜接,培養過程缺乏目標性引領;聯合教研機制不完善,部分教學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資源共享機制不健全,實習實訓基地、師資隊伍等資源互補性不足,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效率不高等問題。為此,應積極發揮本科高校、高職院校的主導性作用,在一體化專業建設、培養方案制訂、教學過程實施、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合作,有效推進一體化人才培養。
第一,深度調研市場需求,建構區域一體化貫通專業體系。合作方協同調研區域勞動力市場需求,基于職業教育專業大類不同層次設置規律,形成“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一體化的專業目錄體系,補齊斷層專業,滿足學生專業發展的進階性成長需要。第二,高學段院校統籌,合作研制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在高學段院校的統籌下,根據職業素養培養的階梯性需要,系統設計專業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課程內容、合作形式等全過程要素。第三,聯合開展教研活動,完善教學質量全過程監控體系。合作方圍繞貫通制培養項目,定期組織相應專業不同層次教師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助力課程教學高質量發展。第四,發揮本科、高職資源優勢,形成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中高職院校圍繞一體化人才培養項目,在師資隊伍、實習實訓基地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共享,本科、高職院校定期派駐教師下沉中職校,服務專業理論建設;開放實習實訓基地,共同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
(三)深化內涵建設,建構一體化課程、教材體系
調研顯示,江蘇省教育有關部門在中高職一體化課程、教材建設方面通過課題立項、聯合研發等方式取得了系列成果,但總體上一體化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建設強度和覆蓋面不夠,與一體化人才培養的高質量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為:一體化課程體系建構不強,分段貫通制培養項目的中高職課程各成體系,課程存在重復建設現象;教材管理“粗、松、軟”現象尚未完全消除,部分辦學單位教材建設仍存在職責不清、管理不到位、審核把關不嚴、規范性不強等問題14;一體化教材特色不夠鮮明,數字化、立體化教材資源建設不足;教材建設靈活性不夠,小眾專業的一體化教材開發嚴重不足。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教材是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因此,中高職一體化建設必須加強一體化課程體系、教材體系的建設,通過壓實人才培養內涵建設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第一,建構中高職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從分段操作走向整體建構。圍繞高技能人才培養定位,從人才培養的進階性規律和知識發展的循序性規律,基于螺旋上升的課程理念,設計一體化課程體系,打破原有相互割裂的分段式課程體系,重構知識體系和經驗體系,基于工作任務導向和技能等級水平,形成難易有梯度、水平有進階的文化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技能課程體系,在不同學段之間設置橋梁課程、銜接課程,避免課程重復建設,形成1+1>2的課程布局。第二,開發中高職一體化的教材體系,形成國家有規劃、地方有特色、學校有校本的多元系列教材。要進一步完善教材管理機制和各方職責義務,在已有教材建設成就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各類貫通模式教材的一體化建設,形成門類更加齊全、品種更加豐富、類型更加多樣的中高職一體化教材體系,實現中高職骨干專業全覆蓋、核心課程全覆蓋。對于專業輻射面廣、影響力大的教材,積極培育省級、國家級規劃教材;對于專業輻射面小、小口徑的課程,及時吸收最新技術成果,開發研制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等新形態教材,形成區域特色鮮明、校本特色凸顯的一體化系列教材。
(四)規范效果評價,健全人才培養評價反饋機制
調研結果顯示,盡管五年一貫制的院校過程性評價相對完善,但就中高職一體化的整體評價而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為:普教化評價痕跡依舊存在,“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存在機械化、知識化應試的現象,不利于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發展;第三方評價反饋機制不健全,在課程教材建設、人才培養效果等方面缺少系統的第三方評價機制,行業企業參與度較弱甚至缺位,更沒有引入第三方機構的反饋數據,對教材的質量把控缺乏系統的監控機制;尚未形成持續性跟蹤評價機制,對畢業生的持續跟蹤不足,不能充分獲取畢業生對人才培養質量滿意度、就業滿意度等評價數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循證性不足。 因此,應在已有多元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思路,不僅要科學完善轉段考核評價,還要積極引入第三方評價,建立畢業生跟蹤評價機制,持續、客觀地評價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
第一,科學規范轉段考核評價方式。針對各類貫通培養模式的獨特性特點,建立區域相對統一、院校之間相對靈活銜接的轉段考核方式。建議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聯合教育考試院,制定各類模式轉段考試的公共課考試大綱,統一組織公共課考試,專業核心課程考試可由合作院校雙方統一協商確定,以靈活的形式進行。第二,建立第三方評價反饋機制。在課程教材建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積極引入行業企業、社會機構等第三方力量參與評價,為一體化人才培養提供客觀性、科學性的反饋數據,為教材建設更新、合作項目動態調整等提供證據。第三,建立畢業生跟蹤評價機制。圍繞畢業生工作滿意度、專業教學滿意度、課程教材滿意度等開展系統調研,建立畢業生反饋評價信息數據庫,將調研結果作為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課程體系合理性評價、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重要數據來源,用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課程體系等,進一步確保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
[注釋]
①陳鵬,代建軍,胡仁東.十五年一貫制創新人才培養:課程規劃[J].中國教育學刊,2014(8):12.
②談在祥,郭嘉婧.我國高層次醫學人才長學制培養模式研究——新醫科視角下的思考[J].中國高校科技,2020(9):50.
③⑨石偉平.從分段到一體:五年制高職的發展邏輯與時代價值[N].中國教育報,2023-03-21(5).
④⑩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建立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批復[EB/OL].(2003-06-18)[2023-08-01]. http://www.js.gov.cn/art/2003/6/18/art_46143_2544436.html.
⑤王明倫.學院主導:江蘇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之創新——以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3):21.
⑥劉克勇.從照搬到重構:五年貫通一體化育人的江蘇實踐[N].中國教育報,2023-03-21(5).
⑦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招生指南》[EB/OL].(2023-05-24)[2023-08-04]. http://www.juti.cn/zsjy/2023/0524/c23a18688/page.htm.
⑧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EB/OL].(2022-03-08)[2023-08-04].http://www.zgjssw.gov.cn/fabuting/shengweiwenjian/202203/t20220308_7455361.shtml.
11沈健.加快建設江蘇現代職教體系[N].新華日報,2014-10-21(15).
12繆志聰,王瓊.五年一貫制高職“貫”在哪兒[N].中國教育報,2021-06-15(1).
13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3)[R].(2022-12)[2023-08-02].https://www.tech.net.cn/column_rcpy/art.aspx?id=17147&type=2.
14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十四五”教材建設規劃[EB/OL].(2021-12-15)[2023-08-04].http://www.juti.cn/2021/1215/c111a16526/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