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菊
(積石山縣友誼小學 甘肅 積石山 731799)
小學數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領域中備受關注的話題,但是實際上在教育實踐中,仍然有很多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過程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高成就和低成就學生之間分化嚴重等。在這種背景下,數學社團建設和師生關系的優化則成為了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有效實施的關鍵。本文將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討如何通過數學社團建設和師生關系的優化來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有效實施。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數學社團建設和師生關系的優化已成為促進教育教學有效實施的重要策略之一。學校數學社團建設和師生關系的優化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和學術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1]。
首先,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學校數學社團建設和師生關系的優化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發掘其自己的潛力和特長。學校數學社團的組建可以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內參加感興趣的活動,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學校數學社團的緊密聯系還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校園生活中。
其次,可拓寬學生發展渠道,學校數學社團建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參與多樣化活動的機會,而且也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學校數學社團建設活動展示自己在不同領域的才能,得到鼓勵和贊揚,從而樹立自信心和探索未來的動力。
最后,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優化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和相互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課堂上,優化師生關系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特長,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在課外活動中,數學社團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領導力、創新能力,使學生全面地成長。
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小學數學社團建設的管理,引導學校開設多樣化的數學社團活動。學校可以根據學生興趣和特長,開設各種基礎、技能、興趣、創新及科技類型數學社團,提供兒童多樣化參與數學社團運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在不同領域的探究和發現能力。在數學社團活動中,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拓展數學社團活動內容,如圍繞瀏覽、學習與分享實現學科交融,團隊拼圖考核協同能力、邏輯思維等。在數學社團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和參與者,應進一步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2]。
比如組織教師與學生共同設計數學社團課程,共同推廣、宣傳活動,以及親身加入學生數學社團進行實地考察等。這樣不僅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機會,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成長,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凝聚力。學校應不斷評估數學社團活動組織工作,保障數學社團活動的質量和效益。評估的內容可以包括數學社團運營情況、團隊成員表現、各項數學社團主要活動成果和用戶評價等因素。根據評估反饋給予指導和改進,不斷提高數學社團活動質量和數學社團運營水平,使其促進師生關系良好、優化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工具。數學社團建設不僅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素質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數學社團建設的優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小學數學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是相對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興趣導向的數學社團建設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搭建一支競技數學團隊,組織參與數學競賽,給學生樹立目標,培養其自信心和競爭意識。②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數學社團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自主參與和協作完成,這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社團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討論、課程設計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獨立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③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素質發展,數學社團的開展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和特長,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在數學競技團隊中,學生可以分工合作,擅長計算、解題的學生可以擔任主力隊員,思維活躍、創意出色的學生可以擔任領隊或指導教練,從而發揮不同學生的潛能,促進全面素質發展。
例如:為了挖掘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潛能,學校可以組建了一支競技數學團隊。在團隊中,教師以興趣和目標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數學競賽,并結合團隊內部特長和技能,進行組隊比賽,不斷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同時,教師還通過團隊建設和競技活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小學數學教育是一個人性化、個性化的過程。因此,師生關系的優化對于小學數學的實施非常重要。在師生關系方面,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3]。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探究。例如,在教授一道數學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然后再在小組內逐一討論,挑戰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②采用差異化教學,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采用差異化教學。例如,在教授新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分組、活動形式、教具的運用等方式,讓每個學生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③引導學生掌握批判性思維,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不僅需要教授數學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掌握批判性思維。例如,在教授數學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實際應用場景,并探究其中的數學規律和公式,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采用了個性化教學的方法,通過課前的個性化學習計劃、差異化學習方案、個性化輔導等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了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和進展。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大膽嘗試、積極思考,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問題式教學是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質疑自我、尋求解決方案。在問題式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和促進者,共同追求知識的真理[4]。問題式教學的實施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①問題具有針對性和導向性,在問題式教學中,問題應該具有導向性和針對性,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發現者。例如,在教授小數概念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你知道怎么將一個圓形披薩平均分成4 份嗎?②建立學生情境,問題式教學需要建立學生情境,創設學習場景。例如,在教學測速運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體育館里跑步、計時、測速,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測速運動的特點和規律。③樹立學生質疑精神,問題式教學需要創造一個讓學生質疑教師、質疑自我、分析問題的氛圍。例如,在教學平面圖形轉移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果預測一個大蛋糕可以變成6 個小蛋糕,那么你認為一個矩形能轉變成多少個三角形?”例如,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式教學,通過構造具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建立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學習場景,培養學生質疑精神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教授小數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吃披薩、買東西支付的情境,讓學生探究小數的應用方法、計算方法和特點。
小學數學教育的教育效果評價是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反映數學教育育人的真實情況。因此,應該對數學教育教學效果進行科學、全面、準確的評價與探究。在教育教學效果評價方面,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①多元化評價方法,評價方法包括成績評價、過程評價、質量評價以及學業評價等。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評價方法,包括關鍵詞評價法、情境評價法和測評評價法,從不同角度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②傾聽學生和家長意見,評價應該傾聽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問卷調查、家長會議等方式,了解家長和學生對數學教育教學的反饋意見,識別教育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法。③定期追蹤教學效果,定期追蹤教學效果是評價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可以定期進行成果匯報、學習檔案評價、學生表現評估以及教育咨詢與反饋等。同時,教師也應該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方案,探索更優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例如: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效果評價中,教師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包括情境評價、測評評價和學業評價等。例如,在情境評價中,教師組織了一次數學競賽,按照成績進行排名,給學生樹立目標和動力;在測評評價中,教師通過一系列知識測評,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運用能力。最終,教師結合多元化評價結果,調整課程方案和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進一步提高。
數學社團建設和師生關系的優化是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有效實施的關鍵策略。通過數學社團建設和師生關系的優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成才性、全面素質的揚長避短、發揮特長。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和創新精神,構建有益于學生學習的氛圍和情境,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對教育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方案,開展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