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林
【摘要】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并被應用到各個領域之中,其中,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促進了教學水平的發展,使教學工作變得更加高效、教學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符合時代需求.如今,不管是高等教育階段,還是小學教育階段,都不同程度地應用了信息技術.文章從新課程背景出發,嘗試對新課改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一定的闡述.
【關鍵詞】新課程;信息技術;小學
前 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技術已被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程背景下,相關部門提倡和鼓勵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充分地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去.信息技術主要包括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快速搜集到自己需要的教學素材,極大地節約了備課時間,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從教學方式來講,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知識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視頻播放器、微課、自由論壇等形式進行教學,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到的積極作用
信息技術的出現為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提供了強勁的推動力,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也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對推動教師課堂教學的優化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教學方式更加有趣,使教學設施更加先進,使教師能夠以更加輕松的心態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進行學習,拉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可以說,信息技術為小學教學帶來的作用是積極的,不僅能為教師課堂教學帶來便利,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從大的方向來看,它加速推動了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興趣既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好一門學科的基礎.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很難對學習這件事情感興趣,受到年齡及性格特征的影響,部分學生還會對學習有強烈的抵觸與厭惡心理.經過調查和分析,我們發現,小學生之所以對學習不感興趣,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難度非常大、容易使人疲憊且倍感壓力的事情,因此對學習感到畏懼,從而產生了逃避的心態,不愿意學習,無法全身心投入學習中.第二,教師的教學方式太過單一和刻板,課堂教學較為枯燥,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審美疲勞、無所適從,因此產生了厭倦與棄學心理.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自然也就無法投入學習.這對學生的成長和我國的教育發展來說都是十分不利的,是一種不良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打破了這一不利局面,對改善傳統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信息技術背景下,多媒體教室興起,無疑不是為學校完善基礎設施做出了貢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以視頻、動畫等方式進行授課,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豐富學習資源,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愛好.網絡信息技術的發達和現代電子設備的不斷升級,讓教師可以借助微信、論壇等形式開展微課或慕課教學,讓學習更加便捷.這種網絡氣息與現代氣息十足的教學方式能夠迅速得到學生的認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總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設計各種氛圍良好、風格多元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以往傳統、枯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課堂產生好奇和興趣,愿意主動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主動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這種交流氛圍濃厚的學習,可以拉進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讓學生不再懼怕教師,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成長和進步.
(二)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程背景下,社會和學校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更為看重,對學生自主掌握學習方法更為看重,因此各大學校開始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進行改革,以求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思維能力指的是學生對一件事物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擁有了思維能力之后,學生就能找到事物之間的規律,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動用自身思維能力弄清楚數學公式中的內在原理和規律.只有弄懂了公式的原理和規律,數學學習才能變得簡單而有趣,只有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才會發現學習的樂趣,所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大多教師都只注重教授學生理論知識,不注重對學生具體能力的培養,自然也就沒有專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進行調整,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進方面能夠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快速搜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與思維教學有關的教學素材并展示給學生,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傳統課堂教學很難將課程知識中的思維邏輯關系體現出來,或者需要較為復雜的方法才能將其展現出來,但會浪費教師與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多媒體教學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清晰明了地演示課程內容中的邏輯關系,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數學公式中所蘊含的邏輯關系和規律.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更輕易地理解事物的本質,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而思維能力的提升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增強課堂演示效果,提升學生觀察力
現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被廣泛運用于我們的生活、學習中.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便于學生更加直觀地“觀看”到所學知識,也便于教師設置教學情境.觀察力對于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要具備優秀的觀察能力才能在學習或生活中及時發現關鍵問題,只有及時發現問題才能及時解決問題.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幫助學生解決所有問題,“踏平”所有困難.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節約了學生的學習時間,能夠使他們將更多時間用于理論學習,提升應試能力,但這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來說是不利的,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會讓學生產生依賴性.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上,而應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十分重要.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演示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覺,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加深其對知識的記憶與印象.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障礙
(一)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有限
由于信息技術是近年來才開始興起、發展和被廣泛應用的,很多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比較一般,對信息技術的運用理解也并不太深.在部分小學里,大齡教師的占比并不小,有一些與信息技術的接觸較少,他們在教育行業多年,擁有寶貴的教學經驗.但是由于教育行業的革新和變化,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大齡教師面臨著更大的工作壓力,面臨著跨度很大的工作轉型.新課改下,相關部門提倡將信息技術充分地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但是部分教師由于在過去的受教育經歷中并沒有學習過相關技巧,且在任教期間也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學習相關技巧,自身能力不足,無法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課堂教學.青年教師雖然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但是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因此,無論是年齡大的教師,還是年輕的教師,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尚需要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
(二)學校硬件設施不足
信息技術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能力,還需要依賴一定的硬件設施,基礎設施的完善才會有效推動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部分學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硬件設施不足的情況,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即使擁有過硬的信息技術能力及教學經驗,也無法在沒有設備的情況下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沒有基礎設施等物質條件的支持,信息技術教學就成了空談.
(三)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不重視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后帶來的積極影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教學理念的不同,仍有部分教師對此嗤之以鼻,不愿采取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新課改下,我們立志推翻過去的應試教育,但是仍有教師一直在強調應試教育的實用性,堅持傳統的思想,對素質教育等新教育理念不夠認同,教育思想得不到統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就無法對信息技術教學產生重視,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嘩眾取寵的教學方式,不愿意跟隨大眾的步伐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不重視,就會導致信息技術教學無法在小學教育中順利開展.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人們的思想能夠決定人們的行為,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著他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因此,要想信息技術教學得到廣泛開展,首先要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例如,教師如果認為應試教育比較重要,就會傾向于采用傳統方式進行教學,而不認可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作用,會引導和組織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閱讀背誦和“題海”練習.教師如果注重核心素養教學,就會采用較為多變的教學方法,且會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更新,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制訂恰當的學習計劃,力求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多方面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要想使教師認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就要先改變其教學理念.新課改下,應試教育不能滿足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已經是較為普及的理念.對于尚不了解這一事實的教師,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對其講明實際情況,為改變這一部分教師的傳統教育理念做出努力,使其明白小學數學教學應當以國家和社會的需求為導向,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以此轉變教師的觀念.在教師樹立正確的觀念之后,學校還要對其講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鼓勵和推薦教師進行試用.一段時間后,教師就能夠認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接受這一教學方法,讓信息技術教學得到廣泛應用、廣泛認可.
(二)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小學教育教學在理念、模式、方式方法等方面均出現了顯著變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雖然大多數教師都已經認可了新課改的要求和理念,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受到了廣泛的認同,得到了許多教師的廣泛認可.但部分教師自身信息技術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學上無法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缺乏對信息技術應用的把握.對此,學校要想辦法為教師提供技術支持,幫助教師盡快學會信息技術的運用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可以采取教師隊伍內部互幫互助的方法,組織教師進行內部培訓,為教師學習信息技術提供幫助.在培訓過程中,具備信息技術能力及信息技術教學經驗的教師,可以對重點技能和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并對缺乏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信息技術的使用頻率,從而更好地改善傳統教學方式,為提高課堂效率奠定基礎.在前期培訓過程中,學校可以采取定期培訓的方式或集中培訓的方式,使所有教師都能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后面的使用方法.在培訓中后期,學校可以采取不定期培訓,在有相關問題需要解決時隨時進行培訓以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落實因材施教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同一種教學方法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所以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人特點,充分關注每個學生.如果教師在同一堂課中融入多層次的、能夠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內容,那么就需要較長的課程教學時間,但教學時間是受到課時限制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容易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將多層次的教學內容濃縮在某個教學視頻上,這樣教師就可以依據視頻進行教學,而且可以在課程結束后把視頻發送給學生,讓對課堂內容了解不透徹的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這在讓教師的教育計劃得到實施的同時,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此外,利用信息技術還能進行線上教學、微課教學等多形式的教學,豐富了教學方式,豐富了教學資源,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教學實效性.
結 語
新課程背景下,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其全面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應當對其進行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高孝玲.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2):143-144.
[2]林素梅.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122-123.
[3]張玲玲.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文淵(小學版),2019(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