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嬌
【摘要】數學是聾校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于聾生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意義重大.但由于聾生對于語言的學習較常人難,學習抽象的數學語言則更加困難,因此針對聾生的特殊情況,聾校數學教師要重視教學與學生社會生活的有機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百分數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數學知識,在教授“百分數的意義”時,通過理解概念、將口語、書面語轉化為數學語言、仔細觀察并用語言表達觀察結果———在類比遷移中推導等方式,可以讓聾生在循序漸進中提高數學語言能力.
【關鍵詞】數學語言;生活化;培養策略;百分數的意義
【基金項目】本文系《基于生活理論下聽障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以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聽障小學生為例(項目編號:BQW2021JTS011)》的研究成果之一.
《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指出:“聾校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聾校教育的培養目標,體現教育公平.既要面向全體聾生,又要適應聾生個性的發展,促使每個聾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使聾生人人獲得適合的數學教育,讓不同的聾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在聾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聾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幫助聾生會用數學的方式清晰地思考、清楚地表達,使聾生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認識世界、解決問題.但聽覺障礙既嚴重影響聾生的語言發展,又嚴重影響他們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小學階段,聾校數學教學應當側重于利用聾生的視覺優勢,讓聾生在生活中理解數學概念,在探究學習中培養聾生對數學語言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聾生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發展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核心素養,用數學語言表達世界,發展數學建模、數據分析核心素養.
一、阻礙聾生數學語言能力提高的原因
由于聽力障礙,聾生學習語言本身就是一個難題,再加上數學本身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知識點之間具備較強的連貫性,學習難度更大.且手語作為一種具象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數學語言的抽象性產生了一些沖突,導致手語無法準確地表示數學語言,甚至容易出現信息丟失情況,從而弱化了數學語言表達的精準性.出于教學角度,很多教師只能自創表示數學語言的手語,但是這些手語沒有被統一定義,使聾生不僅無法理解,還嚴重影響了他們對數學語言的正確表達.
另外,對于聾生而言,書面閱讀是獲取知識非常重要的途徑,可很多學生并沒有養成濃厚的閱讀興趣,更談不上自主閱讀沒有故事趣味性的數學教材了.
二、數學語言能力生活化培養策略
(一)在探究中感悟、理解概念,激發數學語言興趣
在課前準備環節,教師可以引導聾生圍繞著“生活中的百分比”這一主題收集相關的例子.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聾生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案例,通過這種互動方式,讓聾生初步了解和認識分數知識,以生活案例作為基礎呈現數學內容,在給聾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讓其感受和體驗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意義,并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在探究的過程中,聾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語言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生活數學經驗.
在聾生初步理解百分數的表達方式后,為進一步提高其數學語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引入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A品牌的汽車1~2月實際銷售11000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20%,其中剛剛過去的2月份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甚至達到241%.這里的120%代表什么?241%呢?”聾生回答后,教師可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導聾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思考:“百分數表示( )是( )的百分之幾.”進一步引導聾生歸納出:“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你能舉例說說百分數什么時候能超過100%、什么時候不能超過100%嗎?”教師再次提問,學生紛紛回答.這一過程中,聾生深入理解:“當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時,百分數不會超過100%;當表示兩種不同量之間的關系時,百分數可能超過100%.”
通過生活化方式,教師為學生構建了日常熟悉的情境,降低了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聾生結合生活實際,也更容易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與此同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列舉相關案例,組織聾生分析、討論、探究,引導聾生通過觀察、表述數據,實現了自主學習.同時聾生表述的過程,也進一步增強了其對百分數的理解.在整個過程中,聾生在具體情境中充分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數學語言理解能力、表述能力,這對提高聾生的語言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在實踐中深入,鍛煉聾生將口語、書面語轉化為數學語言的能力
數學教學過程,本質就是師生不斷交流,學生獲得知識學習規律的過程,因此,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對促進學生數學語言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聾校教學亦是如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運用手語、書面語,幫助聾生正確理解數學語言.與此同時,聾生也可以在數學課堂交流過程中,將自己的思想通過手語表達出來,嘗試著推導別人的想法,進而強化聾生的數學思想,讓其學會運用不同方式表達,加深自身對數學語言的理解,進而逐步掌握數學語言.為此,教師不僅要具備數學術語、敘述性語言、指語、手勢語運用能力,還要了解聾生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幫助聾生讀好書,培養聾生的自學能力,在逐步鍛煉中提升聾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百分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利用動態的視頻、圖片等,向聾生呈現出一個有關百分數的題目背景:“某飼養場有100只小雞、20只小鴨,其中有40只小雞的毛色不一樣.”第一個問題是:“小雞是小鴨的幾倍?”教師先引導聾生分析題意,將數學語言轉化為數學關系,即“100是20的幾倍”.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提出問題:“毛色不同的小雞占小雞總數的百分之幾?”即“40是100的幾分之幾”.教師可借此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極大程度地提升了聾生的數學語言轉化能力,也增強了聾生對應用題的分析能力.
(三)仔細觀察,加強訓練聾生用語言清楚表達觀察結果
(四)在類比遷移中推導、構建知識體系,發展語言推理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由于聾生接觸的生活環境不同,推理能力較弱,教師除了給聾生提供直接感知與體驗的機會、遵循聾生個體發展規律外,還應引領聾生在深度學習中向著深廣空間延伸,摒棄傳統單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朝著多元、開放的教學模式轉變,使聾生通過類比遷移學習,補償缺陷,為以后融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引導聾生在類比遷移中,圍繞著“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思路,實現知識點的前后有效呼應,刺激聾生的多重感官參與活動,使聾生通過看、思、表達,尋求事物發展的特點,并努力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通過逐層遞進,聾生在類比推理中發現、分析并總結,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形成數學思維.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數學語言的積累過程.
比如,教師可以引導聾生回憶分數知識,然后鼓勵他們嘗試著寫出百分數.教師可以先列出相應的百分數:百分之零點八、百分之六點三、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一百等,接著提問:“想一想,你在寫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聾生回答:“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有的是小數、有的是整數”“百分數的分子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有的百分數的分母是100.”在回答過程中,聾生不知不覺地對比了百分數和分數.之后教師可引導聾生概括分數和百分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又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它的后面可以帶單位名稱;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它的后面不可以帶單位名稱.”聾生在觀察、思考、探究、討論過程中,掌握了百分數的寫法,與此同時,也通過類比、知識遷移,進一步深化了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整個過程培養了聾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升聾生的數學理性思維.
(五)在數學文化中熏陶、滲透愛國主義,培養應用意識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綜合性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感官為媒介,將知識在腦海中再現,并結合實際生活,形成一個閉環體系.聾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豐富聾生生活體驗、培養聾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責任感,為聾生鍛煉語言能力提供更多機會.同時,教師可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潤物細無聲”般地讓聾生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在發揮數學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時,追求聾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與其他學生不同,聾生在參與社會生活中存在很多不便,因此教師要重視數學文化滲透,引導聾生學習文化知識,為聾生融入社會、實現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做出努力.
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相關數學問題,滲透這一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第十七屆亞運會金牌分布情況統計圖,然后讓聾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為每個國家填寫正確的金牌占比.聾生通過填寫,發現中國約占34.4%,韓國約占18%,日本約占10.7%,其他國家約占 36.9%.通過數據的直觀性,聾生興奮地表述:“我們國家獲得金牌總數第一!”由此心生自豪.此類方式不僅具有趣味性,也可以吸引聾生的注意力,培養聾生的應用意識,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結 語
數學對于聾生未來生活和工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將其作為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數學語言能力的提升需要所有教師在課堂上日復一日地努力,每位聾校教師都應當重視和堅持.要讓聾生在觀察、模仿、交流中感悟、提煉學習方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側重于對聾生數學語言能力的訓練,給每個聾生參與的機會,讓其在最近發展區得到充分的發展,多給予聾生鼓勵和支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聾生收獲的不只是抽象的知識,還有方法、文化等深層次的內容,這些收獲能幫助聾生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讓其未來能夠與其他孩子一樣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張維忠.文化視野中的數學與數學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何大慶.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8):87.
[5]周志英,田寅生.基于生活經驗,培養聾生數學核心素養:“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J].現代特殊教育,2020(17):27-31.
[6]孫瑞波.在深度實踐中培養數學核心素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8(19):20-21.
[7]楊運強.夢想的隕落:特殊學校聾生教育需求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8]楊新宇,李運華.核心素養培育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耦合[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1,37(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