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堂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為進一步減少學生壓力,促進綜合素質培養,頒布了“雙減”政策.在此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基于此,文章簡要介紹了“雙減”政策的內容,并結合農村小學實際情況,針對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從教學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及教學評價四個方面,總結提出了提高農村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引 言
數學作為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知識范圍相對較廣,而且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邏輯性,學生學習起來存在一定困難.而良好的教學質量,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而且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提升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在“雙減”政策下,國家主張減輕學生負擔,減少作業及各種課外培訓,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教師必須進一步加強在教學質量提升方面的研究.
一、“雙減”政策概述
“雙減”政策是基于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過程中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問題提出的.從表面上來看,“雙減”政策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但實際上,受到該政策影響的不僅是學生,教師、學校及校外培訓機構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傳統大范圍、過度的培訓對我國教育考試評價結果有著嚴重的影響,不僅不利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還會擠壓學校的正常教育時間、影響正確教育價值取向的樹立,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壓力.學生在缺少充足的休息、運動及課外娛樂的情況下,不僅身心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個人發展也受到了限制.在“雙減”政策下,小學教學應減少作業總量,同時保障學生作業質量,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
二、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將數學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在傳統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壓力較大,甚至可能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不僅難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樂趣,而且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在不清楚學習數學的意義和用途的情況下,加之學習難度較高,學生就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這嚴重影響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學習經驗不足,尚未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這不僅嚴重地降低了教學質量,而且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經常由于粗心大意出現錯誤,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數學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日后的成長及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雖然低年級的小學生可塑性較強,正處于形成良好習慣最為簡單的時期,但是在農村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對于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這不僅會影響到當下的教學質量提升,還會阻礙學生日后數學素養的培養和形成.
(三)缺少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不僅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而且相應學習方法與學生自身之間的匹配度較低,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基于其自身理解力有限、學習能力較弱等方面的特點,在缺乏有效學習方法的情況下,數學教學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障.
(四)教學評價有待改善
小學生十分重視教師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但是就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數學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和傳授,缺乏對學生學習情況、效果等方面的評價.學生難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和重視,其學習積極性自然難以得到提升,而且教師也無法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使得教學質量提升困難.
三、提高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結合上述分析可得,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可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即創新教學方法,以此喚醒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著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此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幫助學生尋找并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其學習能力,進而降低學習難度,以此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開展多角度、全面性的教學評價,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指導作用.
(一)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1.結合生活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由于其自身較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受到了教師及學生的廣泛歡迎.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實際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除了數學本身存在一定難度導致其學習興趣不高之外,造成其缺乏學習興趣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小學生無法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對自身生活的意義,因此會進入“學習數學無用”這一誤區.而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教師能夠將實際生活與數學教學有效聯系在一起,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而且對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有著積極作用,同時可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所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與之相關的采買場景,模擬購物現場,讓學生可以為自己的商品定價,也可以購買別人的商品,以此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了解人民幣的使用方法.
2.借助問題引領探索
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雖然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不高,但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實際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借助趣味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課堂活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還可以以問題為引,導入新知,以此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之前所教授的知識內容,以“11~20各數的認識”為基礎,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對自己學習過或者已經有所了解的知識有著極強的表達欲望,當教師提出的問題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時候,學生就會積極踴躍地進行思考并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此類推,思考100以內的其他數,這樣既能夠起到溫習舊知識的作用,還能夠借此引入新知識,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除此之外,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合理借助問題,引導學生逐步進行主觀探索,循序漸進地加深問題的難度和深度,以此幫助學生不斷探索數學知識.相較于傳統強制性、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對于自己思考得到的知識,不僅理解得更加深入,而且有著更好的記憶效果.
3.通過實踐增強體驗
低年級的小學生其本身性格較為活潑,與此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其注意力也難以集中,對此,教師可以在實際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突出其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實踐活動形式主要包括動手操作及趣味游戲兩種.
動手操作教學就是指由學生親自進行實踐操作,并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并了解數學知識,以此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設計相應的活動,讓學生借助刻度尺親自測量實踐,如使用刻度尺畫出相應長度的線段.動手操作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夠豐富數學教學的形式,這種需要學生動手參與的活動方式,不僅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趣味游戲教學就是指通過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相應數學知識和內容,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較小,相比于傳統刻板、枯燥的教學模式,游戲活動顯然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小學生本身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教師借助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數學知識融入趣味活動當中,能夠使其產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除此之外,科學的游戲設計,也有助于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摒棄以往死記硬背知識點、公式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展開“你說我做”游戲,將學生劃分為兩人一組,一個人發出指令,另一個人按照指令去觀察某一個物體,并進行描述.在學習加減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投球游戲,在班級現場向固定位置扔球,然后由學生進行投球補充,直到裝滿10個皮球.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如果第一次教師扔進去2個球,那么同學們還需要扔進幾個球?如果后面每個同學都只扔2個球,那么需要幾個同學依次扔球?”以此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索答案,變換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既能夠降低學習難度,還能夠引導學生展開思考.相對于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趣味游戲教學不僅模式新穎,而且學生的參與度也相對更高.
(二)重視全程引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1.加強課前預習
科學的課前預習,不僅能夠減輕課堂教學壓力,還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尤其對于數學這種具有一定邏輯性、思維性的科目而言,良好的預習能夠有效降低小學生課堂學習的難度,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學習興趣不高,因此課前預習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成效.一方面,在缺少約束和指導的情況下,學生會忽略預習任務;另一方面,預習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對此,教師需要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合理設計預習任務.例如,在進行“認識鐘表”這一課的教學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家中、在上學的路上、在商場里,拍下鐘表的照片,并向家長咨詢鐘表的結構及指針所代表的含義,還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借助紙板、鉛筆等繪制鐘表,然后帶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和分享.此類預習任務既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提高預習的質量和效果,并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
2.提高作業質量
“雙減”政策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因此要求教師在減少作業量的同時保障作業質量,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實際課程內容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進行作業布置,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及科學性.例如,在學習完“找規律”這一課之后,教師需要結合知識要點,以及學生能力,布置不同的練習題,并讓學生根據練習題的內容,自己設計一道習題,這樣既能夠有效控制作業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
3.重視復習總結
小學生的記憶力雖然較好,但是其對于知識的重視程度較弱,因此為保障教學質量和效果,在完成教學工作之后,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復習總結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養成查缺補漏的習慣.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強調單元性,因此在完成每個單元的教學工作之后,教師需要安排相應的復習課,以此幫助學生總結復習本單元的知識,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組織學生建立錯題本,將日常做錯的題目收集起來,據此幫助學生分析錯題的成因和關鍵點,還可以統計不同類型題目的出錯數量和問題點,以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三)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還能夠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小組合作是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常用教學模式.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這一課的過程中,隨著課堂的推進,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出相應問題.對于存在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通過布置相應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明確小組學習討論的步驟和目標,以此加強生生互動,幫助學生解決相應問題.這一過程還能夠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控制好合作討論的時機,同時加強班級組織管理,避免出現課堂混亂的情況.
(四)重視教學評價,強化教學引導作用
教學評價是分析教學方法、策略有效性的主要途徑,對于教學方式方法的制訂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加強對教學評價的重視,一方面,在展開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提高評價的針對性,挖掘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并指導其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對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反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并在實際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愛護,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教學的意見和感受,以此幫助教師更好地反思實際教學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設計和策略優化,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應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借助問題循序引導,或者通過趣味活動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同時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做好課前預習、提高作業質量、重視復習總結,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落實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最后需要加強對教學評價的重視,以此為教學策略的優化調整提供科學指導.相信隨著對低年級教學策略的不斷優化,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將會得到逐步改善.
【參考文獻】
[1]韋樹燦.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策略[J].中外交流,2019(45):192.
[2]張奇英.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淺談[J].下一代,2019(10):1.
[3]杜永科.淺談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新課程(上),2019(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