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莉
【摘要】隨著自尊自信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學習興趣和尊重學生人格已經成為教師的主要德育方向.激勵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使他們更好地接受教師的教學安排、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基于此,本文從五個方面探究激勵策略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價值,打造適合學生成長的有效課堂.
【關鍵詞】激勵策略;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引 言
小學數學教育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增加學生知識儲備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激勵策略時,可以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資源、高質量教學活動以及教學環節等來使學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和空間,從而為教師給予學生鼓勵和獎勵性評價做好鋪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熱情,使他們的思考更加集中.
一、結合實踐經驗開展導入,利用激勵性語言提高學生參與熱情
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水平還處在萌芽階段,教師要想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激勵策略,就要從學生的階段心理素質和學習水平出發,利用他們已經熟悉和掌握的實踐經驗知識來提高課外知識與課內知識之間的過渡水平,保證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問題聯想到課內教學內容,以此有效提高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站在數學學科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教師結合實踐經驗開展導入教學能夠在營造高質量教學氛圍的同時發現更多落實激勵策略的方式.教師可以初步利用口頭語言對學生分享的生活經驗、實踐感受等進行評價,同時利用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以此增加師生互動次數,使學生在教師教學語言的激勵下積極開動腦筋思考數學問題.同時,教師通過給予學生的回答內容一定的肯定和表揚可以進一步提升他們對導入環節的參與興趣,進而為之后的數學知識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中的“購物”時,可以在導入環節引導學生交流和分享自己與父母的購物經歷,并讓他們談談自己在購物中獲得了哪些數學知識和常識,以此來幫助學生放松心情,使其積極配合教師推動課堂教學進度.同時,教師應對學生分享和回答的內容給予充分肯定,使他們能夠更加樂于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再適當引導學生對購物過程中的貨幣交換進行深入思考,以此激勵學生積極思考購物場景中蘊含的數學問題,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方式和邏輯思維能力,為之后的數學知識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因此,數學教師在落實對學生激勵的工作中應盡可能借用實踐經驗,以生活作為切入點,在生活中滲透數學元素,結合生活常識性問題,通過設置簡單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收獲成功的喜悅.此時,教師便可以針對學生成功的表現,來給予其特定的言語激勵.同時結合此類生活化教學元素,數學教師也能夠進一步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領悟的程度.
二、開展數學游戲教學活動,利用實質性獎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水平較低,容易在學習過程中被其他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時間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不利于學生在課上全面吸收數學知識.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喜好和注意力發展特征開展游戲教學,使學生在掌握數學運算法則、幾何知識等內容的過程中集中精神、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次數和學習效率.此外,游戲教學活動的應用可以將課堂中一些比較復雜和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轉化成更加形象和易于理解的內容,使學生在輕松完成游戲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進一步優化學生腦海中的知識體系.
因此,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方式和實質性獎勵結合起來,以此構成高效的激勵策略,使學生在優化環節中正確回答數學問題的答案的同時獲得禮品、獎狀等鼓勵,將他們的學習收獲轉變成更加具體的物品,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知識可以獲得實質性收獲和同學的贊揚與肯定,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和注意力集中水平,讓他們在課堂上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并樹立堅實的學習自信,為教師之后開展激勵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礎,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知識的滲透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中的“觀察物體”時,可以利用教室中的三角板、粉筆、書籍等利于開展幾何圖形知識教學的物品來進行搶答游戲.教師通過隨機舉起一個物品來讓班級學生舉手搶答物品的圖形特征,并讓他們能夠適當闡述長方形、正方形的判斷標準等.之后,教師要給予答案正確、語言簡潔的學生實質性獎勵,使他們在游戲中獲得樂趣的同時深切體會學習帶來的收獲,進一步激勵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大膽表現自己的數學天賦和學習能力,使他們的意志品質獲得進一步發展,讓他們敢于面對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阻礙.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具備好玩兒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師需要緊緊抓住學生此類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從而在數學教學中將平時抽象難懂的知識點,以更加直觀、形象、深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同時結合相應的數學游戲教學活動,教師能夠通過獎勵激勵的形式來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以此來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借助多樣化的游戲教學活動,通過言語激勵、獎勵激勵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對學習的參與度.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給予學生多樣化的自我表現空間
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打造激勵策略,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表現自己的運算能力、空間幾何能力、問題分析能力等.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表現自我以后進行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對自身的數學能力和天賦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熱情.
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這一比較常用的教學資源開展數學復習課教學,使學生能夠按照科學的知識記憶方法和技巧積累更多的數學知識與經驗,以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在學生自主學習微課內容、收集微課信息的過程中,教師應減少干預,讓學生能夠通過不斷開發自己的思維來探求新穎的數學問題解題方法,有效啟迪學生的思考方向,使他們能夠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數學天賦.同時,學生應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和學到的數學知識內容,以此來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之后,教師應通過開展多元評價使學生從同組的同學口中了解和認識自己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展現出的數學能力和優勢,并能夠在教師的激勵和表揚下樹立學習自信,從而保證自己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并因此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中的“方向與位置”時,應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來營造相對獨立和自由的教學空間,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組織和安排下自主觀看微課視頻、總結微課中涉及的數學知識記憶方法和數學應用問題解決策略等,以此來提高他們在短時間內收集信息、總結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充分認可和尊重,這樣有利于他們在自主學習、獲得問題答案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學習信心.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成果,對他們進行鼓勵性評價,以此有效落實激勵策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
借用多媒體教學軟硬件設施以及當代信息化技術,教師能夠將復雜難懂的知識點以更加形象、具體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以此來幫助學生完成對相關知識點的領悟學習.在此期間,教師再結合激勵教學形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例如,在當前小學數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相應的微分思想,利用對應的多媒體教學軟硬件設施,在教學前讓學生分析比較長方體與圓柱體在體積公式上所存在的相似性.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公式的換算,將圓柱體與長方體的公式表達形式所存在的內在觀念進行學習、掌握,如長方體體積等于長×寬×高,而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高.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長方體和圓柱體之間在體積公式表達層面上所存在的內在關聯.學生通過分析總結之后可以看出其實長方體體積公式中的長×寬也代表著長方體的底面積,因此學生可以總結出長方體和圓柱體具備相同的體積表達公式,教師借此可以給予學生階段性的語言鼓勵.之后,教師通過多媒體軟件設施,借助微分思想,通過切割策略,將圓柱體的底面劃分為無數的小扇形,再沿著扇形半徑將圓柱體切割為無數的柱狀體結構,之后再將其進行簡單拼湊,從而得到一個近似于長方體的圖形,并且讓學生觀察將圓柱體進行豎直方向的六等分、十等分或二十等分之后所拼湊形成的圖形所存在的特征.學生在觀測到相關圖形之后,可以回答將圓柱體進行多次細分之后,可以得到一個近似于長方體的圖形,因此兩者體積公式具備相似性.此時數學教師結合適當的言語激勵,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也順帶培養學生的微分思想.
四、增加小組合作教學活動,通過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
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來落實激勵策略,使學生在與同伴共同解決某一數學問題的過程中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和能力,從而進一步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氛圍的激勵和影響下完成數學任務.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中開展主題知識教學,通過圍繞數學計算問題、平面幾何問題、數學應用問題、統計問題等專題展開具體的探究和學習,同時能夠以此提高數學復習課教學的效率、發展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了提高氛圍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干預影響,教師可以在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獲取答案以后進行成果展示,使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本組在探究問題過程中發現的新的問題解決思路和問題解決方法,之后,教師應鼓勵本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其他組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使他們在產生競爭意識的過程中不斷優化本組的問題解決方式,進一步激勵學生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效率.教師也可以從學生提供的學習成果中選擇一個適合班級大多數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問題解決方式進行獎勵,以此有效激勵小組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今后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發散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中的“百分數的應用”時,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應用場景”來增加互動,使他們能夠在小組合作中及時緩解自己的倦怠感,利用活躍的小組合作氛圍來激勵本班學生積極完成學習任務.此外,教師還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討交流百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明確百分數的實際意義.
五、增加師生互動提問教學,給予學生鼓勵性評價進行激勵
在當前數學課堂上,實現學生與教師高效率的溝通,需要結合問題引導的方式來進行.數學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結合問題引導的策略,考慮當前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狀況,適當地設置相應的問題,以此來給予學生有效的教學引導.在設置相關問題時,教師要實現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而不是教師單方面地提出疑問,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踴躍提出問題,以此來將師生之間的對話進行下去.同時,教師在設置相關問題時也需要確保相關問題具備的啟發性和延展性,能夠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幫助學生完成對相關知識點的思考學習.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利用提問互動教學來增加自己與學生的對話和溝通頻率,使學生獲得更多被激勵的機會,同時使學生更快認清自己各方面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情況.在互動提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啟發性原則的相關要求,通過引導學生在不斷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的過程中分析數學應用問題中的已知條件,明確解題的主要方向和所要用到的數學公式等.之后,當學生絞盡腦汁也很難獲得答案且陷入思維僵化的困境時,教師可以利用簡潔明了的教學語言激勵學生更換思考方式來探索其他解決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激勵,使他們能夠盡快平復自己內心難以解出數學答案的焦慮和不安,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自主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同時有效發展他們的意志品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提問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當前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具體狀況,提出具備針對性和代表性的問題,同時需要確保學生能夠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以便于自己在學生提問以及作答的過程中能夠給予其特定的教學激勵.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教學設備來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頻率,進一步增加口頭表揚、鼓勵性評價等語言激勵,使學生能夠對思考數學問題、跟隨教師教學思路產生自覺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讓他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趙維娥.激勵策略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有效運用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133-134.
[2]喻永芳.激勵策略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析[J].中華少年,2019(9):230.
[3]馬海娟.激勵策略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上),2018(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