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評”一體化作為新課程標準下英語教學的課程理念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要處理好“教”“學”“評”的關系,積極在單元教學設計中達成教學目標、學習活動和評價任務三者的一致性,以此推動“教—學—評”一體化的有效實施。文章從分析教材內容、確立學習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設置評價標準四個方面闡述“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期實現小學英語教學目標、學習活動和評價標準的融合統一。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英語;融合閱讀教學
英語新課標指出,教、學、評是完整教學活動中的三個不同方面,一致性則是指這三個不同方面的有機融合和高效統一。“教”是以教師的教學目標為導向,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而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學”是學生為了提升和發展自己的核心素養,與教師“教”的內容與目標保持一致的學習活動;“評”是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而設計的實時評價任務。“教—學—評”一致性是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將教學活動、評價任務融于一個主題情境中,并且有效地將評價任務設置于教學活動之前,促使教學活動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與此同時評價任務也能發揮其及時反饋和優化學習效果的作用[1]。筆者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
“Our new home”與繪本A quiet house的融合閱讀教學為例,探究新課標下的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
一、分析教材內容,梳理文本框架
譯林版小學英語四上Unit 5“Our new home”的內容屬于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的范疇,其所在的主題群為“生活與學習”“做人與做事”,子主題內容為“家庭與家庭生活”,突出了“人與社會—家庭交流”的主題。學生通過本單元的語言學習,應能準確描述家居物品的擺放位置以及家庭居室情況。其中,“Story time”語篇描述了Su Yang和Su Hai搬家后在新家尋找物品的事情。由此,筆者設計了“居室Rooms in homes”的單元主題,結合麗聲分級繪本A quiet house進行教材文本知識復現、語言拓展以及主題意義的有效融合。
【What】主要內容和主題意義
語篇呈現了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對話,內容圍繞Su Yang和Su Hai搬家這一事件展開。剛剛搬進新家,Su Yang和Su Hai尋找物品,幫助媽媽整理房子,最后把房子整理干凈。繪本A quiet house中的Emma是一個熱愛音樂、喜歡彈吉他的女孩。一天,她在家彈吉他,由于聲音太大影響了其他家人的活動,從而引起了家人們的反對,每個人都很不開心。Emma停止練習后,家里恢復了安靜,家人們各自做回自己的事情,但是卻發現安靜的生活開始變得無趣。于是,在媽媽的建議下,一家人重拾自己的樂器,與Emma一起演奏音樂。教材內容與繪本的融合閱讀教學主要傳達了“家人之間相互支持,相互理解與陪伴”的主題意義。
【Why】寫作意圖
學生跟隨Su Yang和Su Hai的視角尋找物品,整理房間,經歷從“an untidy house”到“a tidy house”的發展過程;跟隨Emma經歷家中從“a noisy house”到“a quiet house”再到“a noisy house”的發展過程,認識到家人之間需要相互理解和體諒,同時體會到家人和諧共處的快樂。
【How】文本結構和語言修辭
教材中的人物對話是比較典型的學生日常生活對話,時態為一般現在時,對話情節簡單,語言簡潔。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學生能初步感知、理解bedroom、living room、bathroom、kitchen、study、garage、house、home、trumpet、drums、keyboard和in the band等單詞,以及“Where's/Where are...?”“It's/They're...”等核心目標句型。
二、分析學生學情,確立學習目標
(一)分析梳理學情,確定教學起點
在語言知識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家居物品類的詞匯,但是文本語篇中仍有一些生詞需要學生通過自主查詢資料和教師新授來掌握。學生應學會通過上下文信息推斷生詞含義,感知故事情節發展,運用簡單的句型描述家居物品所在的地理位置。在學習能力方面,學生應能夠通過閱讀來獲取教材文本和繪本故事的關鍵信息,通過層次漸進的閱讀體驗學會從整體理解和內化文本信息,把握語篇結構,精準分析文本語篇中的語言特征,在深層理解文本主題意義的同時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判斷,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和技巧,并進行語用實踐和情景感知[2]。
(二)確立學習目標,明確教評依據
筆者基于單元的主題情境,統整分析內容,以此制訂了以下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①學生能在真實鮮活的語言情境中認識、理解和熟讀bedroom、living room、bathroom、kitchen、study、garage、house、home、trumpet、drums、keyboard和in the band等單詞和詞組,做到發音準確;②能夠在情境中正確運用“Where's/Where are...?”“It's/They're...”詢問和回答家居物品的地理位置;③能夠理解教材文本和繪本故事內容,并做到流利朗讀。
【學習活動目標】①學生能通過“云參觀”Su Yang、Su Hai的新家和Emma的家、認識他們家的居室布置、評價他們的家等活動來感知和運用語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②學生能通過朗讀文本對話和表演文本對話初步運用語言,培養學習興趣。
【情感態度目標】①學生能夠在活動中體會到家人之間需要相互理解和體諒;②能從有趣的文本閱讀中感受到家人和諧共處的快樂。
三、設計教學活動,確保教學評一致
教師應精準把握課內外融合閱讀的教學目的和價值導向,依據學生的語言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活動,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學、評的融合中獲得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創設主題情境,整體感知語言
首先,筆者通過一段簡短且節奏感較強的英文自我介紹引入本課主題:“Hello! My name is Coffee. I'm beautiful and tall. I like dogs. I have some pears. I have a big house too.”,并在簡短的Free talk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筆者讓學生通過觀看簡短的課文動畫來“云參觀”Su Yang和Su Hai的新家,引導學生進入本課“Story time”板塊的主題情境,通過提問學生“How many rooms do they have?”“What are they?”,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本情境,在情境中學習目標單詞和句型,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二)問題鏈條驅動,把握故事內容
通過第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在真實的主題情境中初步會聽、會讀本單元的核心單詞。接著,筆者通過設計問題“What are they looking for?”,引導學生通過仔細傾聽課文對話,以閱讀任務為驅動,走進教材情境,深耕文本關鍵內容,找出Su Yang和Su Hai尋找的家居物品,并讓學生聯系實際情境,用一個恰當的形容詞來描述Su Yang和Su Hai的新家“Ahouse”。
隨后,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文對話,定位包、短裙和白帽子的地理位置,完成閱讀教學中的圖文配對活動。學生在內化文本語言的基礎上,深入感知文本情境,為下一步實現自主語用實踐做好準備。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對話后,筆者通過提問“Why is the house untidy?”,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感受Su Yang一家剛搬新家時的忙亂,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體諒和理解家人的重要性,使學生加深對文本對話的理解,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語言情境,豐富實踐體驗
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角色情感、深入感知文本情境,筆者設計了文本對話表演的情節,引導學生扮演文本中的Su Yang、Su Hai、Mum以及Dog,促使學生在合作表演的過程中踴躍展示,實現語言輸出,并引導其他學生對表演做出合理評價。
在英語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拓展情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開展真實高效的語言深度學習,讓語言走到生活中來,讓思維引領能力的發展。基于此,筆者巧妙結合繪本A quiet house提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Emma's house?What are they looking for?”,引導學生在新拓展的語言情境中復現語用,在妙趣橫生的閱讀體驗中感受家人和諧相處的快樂。
教師要善于將教學活動真正融入真實生活情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學習和體驗中對語言進行遷移運用,從而獲得“立體化”的英語知識,這樣學生的課堂語言學習就有了真正的意義。
四、設置評價標準,促進教學評一致
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和反饋能進一步促進教師在課堂上的“教”與學生的“學”。教師應在主題情境和學習目標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種類豐富、形式多元的評價任務,豐富評價方式,設置評價標準,合理運用評價手段;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總結分析,在反思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及時做出教學調控,將評價活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促使學生的語言學習更富深度和廣度。
(一)豐富評價方式,設計評價量表
教師應設置與學習活動相契合的評價標準,開展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的評價反饋活動,通過設計評價量表促使評價內容與教學目標相一致,引領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來。教師設計的評價任務應優先于教學活動,且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充分為課堂學習服務,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體現學習目標、評價任務與教學活動的一致性[3]。
在“Our new home”的繪本融合閱讀教學中,筆者從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學習情感態度、學習技能獲得三個層面設計課堂教學評價量表,評價量表細分為細致認真、自主積極、準確互動、自信表達、善于合作、喜歡傾聽、勤于模仿、踴躍展示等評價內容,以促使學生在總結型測試、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中獲得形成性評價,順利達成學習目標,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最終全方位、多維度地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的融合閱讀教學設計[4]。
(二)布置評價任務,力求學評一致
教師在精準把握文本語篇融合的目的和方向之后,可以以學習目標為導向,靈活設計評價任務,真實有效地評價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效。在本節融合閱讀教學中,筆者將評價任務設計如下:①能通過“云參觀”Su Hai和Su Yang的新家,數一數家里有什么房間、有多少個房間,學會評價他們的新家;②能聽懂問題,通過看動畫視頻找到相關物品的位置;③能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兩篇不同的文本語篇進行情境表演,表演結束后師生要及時做出評價和反饋;④能夠幫助Emma的家人尋找樂器的所在位置;⑤能夠根據教材文本和繪本文本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家庭氛圍類型(a quiet house or a noisy house)。
(三)確定評價標準,豐富評價方式
確定評價任務之后,教師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針對學生語言學習的不同特點,設置相應的評價標準。在本次融合閱讀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以下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①評價標準:學生在朗讀故事時音量適中,感情充沛,語調準確;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教師評價);②評價標準:能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語言表達,聽懂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并積極地回應;評價方式:以小組競爭的方式競賽,獎勵家具物品(教師評價);③評價標準:能在小組合作表演中做到積極互動,自由表達;評價方式:生生互評、教師評價;④評價標準:能在幫助Emma的家人尋找樂器的過程中準確流利地描述各個樂器的地理位置;評價方式:師生互動;⑤評價標準:能聽懂教師課堂提問的深層含義,準確把握單元的主題意義,形成積極正向的價值判斷;評價方式:教師評價、生生互評。
結語
“教—學—評”一體化是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關鍵理念,教師要不斷提升課程意識和課堂站位,通過精準把握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在課堂中的價值方向,精心組織和有效實施以評價為導向的融合閱讀教學活動,在課堂中充分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念,充分重視課堂評價和學習反饋的作用,深化學生對文本語篇的認識,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任潔.基于學生活力的小學英語表現性評價的實踐[J].小學教學設計,2021(18):61-64.
[2]丁濤.基于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2(36):87-88.
[3]李志瑩.基于單元整體的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9(8):40-42.
[4]杭玉潔.小學高年級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2(23):66-70.
作者簡介:馮梅(1982—),女,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龍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