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鑫 靳彩霞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初中數學教學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對初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成長發展奠定基礎.為此,教師除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外,還需創新設計假期作業,提升假期作業的訓練效果,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數學素養,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在設計假期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新作業內容和形式,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樂中求知;設計“錯題式”作業,讓學生思中求知;設計綜合性作業,讓學生尋中求知;設計實踐性作業,讓學生行中求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假期作業;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6-0011-03
作者簡介:丁鑫(1993.9-),女,甘肅省定西人,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靳彩霞(1983.9-),女,甘肅省靜寧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的假期作業創新設計和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PL[2022]LXH4088)
假期作業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它能幫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豐富數學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假期作業設計上,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1 初中數學假期作業設計現狀
初中數學教師普遍認為,假期是學生鞏固數學基礎知識,鍛煉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絕佳時機.在假期作業的設計上,教師就認為應該加強知識訓練,因而設計大量的假期作業,讓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專攻數學練習冊和試卷.這種作業占用了學生大量的假期時間,繁重的作業量也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根據調查發現,學生在面對假期繁重的作業時,經常選擇利用假期最后幾天時間突擊完成作業,學生對做過的題目幾乎沒有印象.這種假期作業設計流于形式,不符合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作業設計理念,假期作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 初中數學假期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對作業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避免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利用練習冊、試卷等對學生布置作業[1].在現階段初中數學假期作業設計中,作業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學生對數學作業產生了一定的抵觸情緒.究其原因,假期作業設計中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教師不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篩選作業,導致作業不能滿足所有學生需求,一些學生的數學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學生之間的差異得不到有效體現,假期作業流于形式.
二是教師過于追求訓練效果,設計的作業量非常大且內容重復,學生在完成假期作業時會感到吃力,作業壓力極大,腦力勞動變成了體力勞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受到極大影響.
三是假期作業太過傳統,作業設計理念落后,作業一味追求訓練效果,作業形式缺乏創新,這嚴重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3 假期作業的設計要求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作業能有效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能讓學生清楚自身的數學短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假期作業設計,提升假期作業質量,讓學生通過假期作業能得到有效鍛煉,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2].
一是數學假期作業的設計應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基礎,符合學生的思維成長規律,讓學生能根據教學內容掌握科學有效的數學學習技巧,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能在科學合理的數學假期作業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二是作業內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說相對枯燥乏味,教師如果采用以往的數學問題作為作業內容,其形式單一枯燥,學生對此沒有興趣,對完成作業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和負擔,教師要是將假期作業設計得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覺輕松愉快,這種作業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能夠極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是假期作業可以根據生活實際問題設計,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正確的認知,明白數學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知識為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從而重視數學素養的提升.
因此,教師進行假期作業設計時,需確保數學作業內容嚴謹合理,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視,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4 假期作業設計的內容和形式
4.1 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樂中求知
學生的學習效率高低,取決于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影響,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基礎,是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直接力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自己的教學形式,避免讓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扼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否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會受到嚴重影響,這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和興趣特點,為學生設計帶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自主去探究數學知識,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抵觸情緒.在初中數學假期作業設計上也是如此,趣味性的作業對學生有著吸引作用,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對作業的抵觸情緒相對降低,對數學知識的印象也會加深.只有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才能更自主地完成作業.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設計一些趣味性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完成作業的興趣,讓學生能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感受作業帶來的樂趣.
4.2 設計“錯題式”作業,讓學生思中求知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一種題型反復講解,但是一旦更換了具體內容,學生在解題時還會出現相同錯誤.在講解時學生會解答的題目,在復習過程中再次遇到相同的題目時,學生依然會出現相同錯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想出了各種對策,一些教師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進行大量反復的訓練,導致學生對此十分抵觸,對數學學習也感到厭倦,這種做法對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作用不大,有時反而產生反作用,降低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降低了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錯題內容進行細致講解,根據每一步所需的知識點進行深度講解,找出其出錯的具體原因,針對原因進行細致講解,并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業訓練,教會學生正確高效的解題方式,讓學生能夠掌握自身數學學習的薄弱點,并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升解題效率.
例如,在教學“因式分解”時,學生對因式分解的理解并不深入,在解題時會出現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細致分析,對因式分解的概念、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深入復習,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讓學生掌握其知識點,為今后的數學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可讓學生將自己的錯題整理成冊,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訂正,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錯題進行細致分析,找出學生的薄弱點.在假期作業設計時,教師可針對學生的錯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彌補數學學習短板,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從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4.3 設計綜合性作業,讓學生尋中求知
新課程教學理念對初中數學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數學是人類發展歷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文化,其誕生于人們的實際生活,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文化不是單一的文化,它與其他文化相輔相成,能作用于其他文化之上也能融入其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在假期作業設計中,教師要將各學科知識融合其中,設計綜合性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實現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將語文知識和數學知識相融合,設計出綜合性的數學假期作業,讓學生進行解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比如,以“草船借箭”為背景設計數學假期作業,教師可讓學生計算草船距離曹營有多遠,并給出箭的射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船的負重計算諸葛亮一共帶回了多少支箭,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不僅能體會到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而且對“草船借箭”中的數學知識理解更深入,學生對這種問題也愿意解答,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4.4 設計實踐性作業,讓學生行中求知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長期采用單一的紙筆形式完成作業,那么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始終停留在理論上,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牢固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可通過設計實踐性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悟數學知識.這種實踐性作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上更加積極主動,促使學生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除此之外,將數學知識帶入到生活實踐,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更清晰,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生活實踐中變得形象生動,學生在理解上更明確,對學生數學素養提升有著積極影響.在假期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設計符合學生思維基礎的實踐性作業,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思考,提升學生的數學基礎認知.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實踐,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從而更好地完成實踐性作業.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但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產生集體意識,而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假期作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它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重視假期作業的設計,轉變傳統假期作業設計方式,為學生設計更符合學情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彌補自身數學短板,提升數學素養.作業的設計需符合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王艷艷.淺談初中數學假期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9):185.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