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金華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度推進,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以往的幼兒教學中,授課教師主要作為活動的主體,幼兒只能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思維進行思考,這就導致幼兒好奇的天性受到壓制。我國一位著名的教育學者曾經說過“兒童喜歡玩游戲是他的天性”。因此,本研究認為幼兒教師可以在日常活動中為幼兒安排適當的游戲環節,鼓勵幼兒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游戲中發掘內涵、了解社會。角色游戲能夠滿足幼兒的模仿天性,使幼兒在活動中形成更加完善的社會交往能力與溝通能力。因此,本研究將角色游戲作為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突破口,詳細闡述了角色游戲的教學優勢、基本路徑與實踐思考,以期能夠促進我國幼兒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社會交往;能力培養;角色游戲
引言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能夠發現,在幼兒的五大核心教育領域中,社會教育模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早在2012年我國教育部門就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程度制定了詳細的《3至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該文件明確指出教師在培養幼兒的社會學習能力時需要對兩個方面引起足夠的重視,分別為:第一、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第二、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1]。由此看來,三至六歲的兒童正在處于社會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只有不斷加強這一階段的教育,才能夠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與社會情感。通過在日常教學中融入角色扮演的游戲模式,能夠幫助幼兒在學習與模仿社會行為的過程中建立基本的社會認知,從而達到提升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目的。
一、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教學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雖然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意識到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卻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是其采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通過采用角色游戲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能夠達到以下教學優勢,分別為:第一、角色游戲能夠符合社會交往中的不同情境需求;第二、角色游戲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社會交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第三、角色游戲能夠促使幼兒形成交往利他性;第四、角色游戲能夠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情感溝通能力。
(一)角色游戲能夠符合社會交往中的不同情境需求
通過在角色游戲中為幼兒創設不同的游戲情境,能夠為幼兒打造一種個性化、科學化的社會交往模式。研究發現,要想有效提升三至六歲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就需要鼓勵幼兒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進行溝通與表達[2]。然而實際生活的社會交往情境并不能夠完全符合幼兒教學需求,因此,授課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具體情況設置契合度更高的角色游戲,從而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角色游戲中為幼兒設計不同的社會崗位,通過讓幼兒扮演社會中不同行業的人來適應多元化的社會交往模式。實踐表明,角色游戲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社會交往教學的趣味性,更是能夠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大大提升幼兒在游戲中的參與度。
(二)角色游戲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社會交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筆者在對當地多所幼兒園的兒童以及教師進行調研后發現,大多數幼兒在陌生的社會環境中不愿意開口表達,這就導致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難以得到有效培養。為了能夠徹底解決這一難題,授課教師就可以先從熟悉的環境入手,一步步引導幼兒進行表達。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面對的都是自己的同學與老師,這能夠大大降低幼兒的戒備心理,從而激發幼兒的溝通欲與表達欲[3]。由此看來,相比于其他社會交往模式,角色游戲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社會交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久而久之幼兒就能夠將角色游戲中形成的社會交往經驗運用至日常生活中,最終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
(三)角色游戲能夠促使幼兒形成交往利他性
在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幼兒的交往利他性引起足夠的重視,該特性能夠提升幼兒對他人行為與他人言語的思考。在開展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需要與周邊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在這一環節中幼兒能夠了解對方的需求,并在合作中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在以往的幼兒教育中,幼兒最常接觸的人群無非是老師與父母,這樣不對等的交流關系難以培養幼兒建立良好的利他性。尤其對于一些溺愛程度嚴重的父母,其只會一味地按照幼兒的意愿進行活動,這樣的行為難以使幼兒充分認識到自己與其他人的正常交往關系。角色游戲就能夠徹底解決這一難題,游戲中幼兒之間的交流關系是對等的,幼兒可以通過角色模仿的方式來學習如何與周圍人和諧相處。
(四)角色游戲能夠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情感溝通能力
研究發現,三至六歲是兒童發展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通過在幼兒教育中融入適當的角色游戲,能夠幫助幼兒帶入不同的身份,從而在不一樣的環境下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久而久之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就會逐漸提升。角色游戲不僅能夠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能夠使幼兒體驗到不同的情感交流,這更加利于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例如,為了能夠設計符合幼兒心理特征的角色游戲內容,教師就需要就“游戲的主題”、“游戲的角色”以及“游戲的材料”與幼兒進行溝通,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僅需要向教師表達自己的觀點,更是需要與其他幼兒的觀點進行協調,最終在傾聽與溝通下完成。
二、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教學路徑
為了能夠將角色游戲的教學優勢發揮至最大,教師就需要采取科學的方式開展角色游戲。游戲內容需要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這樣才能夠提升幼兒在游戲中的專注力。筆者將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2大角色游戲教學路徑,分別為:第一、教師可以依托繪本資源設置角色游戲的內容;第二、教師可以將角色游戲與項目活動進行充分融合。
(一)教師可以依托繪本資源設置角色游戲的內容
相比于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幼兒尚未形成基本的社會實踐經驗。因此,如果教師直接根據實際生活場景來模擬角色游戲內容,那么就會降低幼兒的活動積極性[4]。要想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本研究認為教師可以依托繪本資源設置角色游戲的內容。在日常課堂中教師會為幼兒講解各式各樣的繪本內容,幼兒在閱讀與學習的過程中會對繪本內容產生一定的了解,不僅如此,繪本教學中色彩分明的圖片以及寓意深厚的簡短文字也能夠幫助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念。這主要是因為繪本故事中的情節更加符合幼兒的理解深度,色彩分明的線條與圖畫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思維,而通過游戲的方式能夠幫助幼兒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力。一般情況下,教師在使用繪本進行教學時,應當選擇故事性較強、幼兒喜愛的故事內容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在教學過程中理解繪本中的故事含義。值得注意的是,當教師將繪本內容與角色游戲進行結合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帶勁幼兒閱讀繪本內容時,確保每一位小朋友理解繪本中的故事含義;第二、選擇繪本故事中具有鮮明特點的人物來鼓勵幼兒進行演繹;第三、在進行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制作精美的游戲道具,例如:服裝、頭飾以及表演材料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幼兒在演繹繪本故事的過程中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層含義,最終達到教學的升華作用。例如,筆者在進行幼兒教學的過程中就選擇了《再見,小兔子》這本繪本材料作為角色游戲的演繹劇本,在開始游戲之前,筆者先帶領幼兒閱讀繪本中的故事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幼兒理清故事中的人物關系與性格特點;其次,通過手工課的方式帶領幼兒制作情境游戲的道具材料以及舞臺背景;最后,采用抽簽的方式讓不同的幼兒選擇繪本中的角色進行演繹。在這一繪本材料中,筆者讓兩位幼兒分別扮演小棕兔子與大灰兔子,剩下的小朋友則扮演加工廠中的其他兔子。在演繹該繪本內容的過程中,幼兒們不僅明白了繪本中的道理,還幫助幼兒養成了保護環境的社會意識。
(二)教師可以將角色游戲與項目活動進行充分融合
項目活動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能夠使幼兒在自主探究、團體討論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遷移。通過在幼兒項目活動中融入角色游戲模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更是能夠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過調查發現,當前我國一些幼兒教師為了能夠完成教學進度,往往僅花費幾分鐘的時間開展項目活動環節,進而忽視了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很多教師誤以為嚴格按照活動方案進行項目活動能夠提升幼兒的表達欲望,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如果教師能夠將項目活動與角色游戲進行結合,那么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就會大大提升,進而與教師、其他同學產生更加緊密的互動,最終達到提升社會交往能力的目的。因此,本研究建議學前教師每周利用固定的時間開展項目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與幼兒進行角色互動。以小班項目活動《爬山虎》為例,我們就可以每周帶領幼兒對爬山虎的生長狀態進行觀察,并鼓勵幼兒說出爬山虎的變化,在活動結束后通過角色演繹的方式將爬山虎的生長過程中展現出來。小班孩子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時期,他們熱愛大自然,愿意親近大自然。因此,教師在開展項目活動中就可以引導幼兒每日觀察爬山虎動態,并在爬山虎生長、爬山虎移植、爬山虎扦插等事件中進行角色互動,這樣幼兒的語言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就能夠在溝通中得到鍛煉。
結束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能夠發現,通過在幼兒教學中融入科學的角色游戲,不僅能夠提升日常教學的創新性與生活性,更是能夠引導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完善的社會認知,并鼓勵幼兒建立良好的社會情感。因此,本研究認為教師可以將角色游戲作為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能夠充分發揮角色游戲在幼兒教育的優勢,授課教師需要充分挖掘角色游戲的價值,并根據幼兒的交往特征來設計針對性情境模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有效改善幼兒的交往結構。
參考文獻:
[1]李薇.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指導策略——以大班角色游戲“逛超市”為例[J].教師博覽,2022(15):83-84.
[2]陸俊燕.淺析幼兒教育中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路徑[J].新課程研究,2022(12):98-100.
[3]李葉俊.利用共享角色游戲提高中班幼兒交往能力[J].家長,2022(06):72-74.
[4]楊潤澤. 足球活動提升大班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行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21.
[5]許惠端.戲劇育人? 葆真養正——利用創造性戲劇促進幼兒社會交往問題行為矯正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72):166-168.
[6]陳思強.家長教養態度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及轉變策略[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19(0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