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儀
【摘 要】在小學階段開展中醫藥教育對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和科學素養都有積極意義。在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研發實踐探索中,以提升科學核心素養為實踐目標,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入中醫藥知識,構建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的內容框架。通過“以課程活動為引領,加強教師培訓;搭建合作平臺,實施中醫藥文化‘走出去、請進來的活動模式;開發課程,推廣中醫藥文化校園成果”等途徑,建立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實踐長效機制。
【關鍵詞】科學核心素養 中醫藥 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12-29-03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中小學進一步豐富中醫藥文化教育,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這推動了中醫藥文化走進中小學。廣西梧州市有著悠久的中醫藥文化底蘊,中醫藥文化根植于居民的生活起居,這為梧州市開展和研究中醫藥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環境。長期以來,中醫藥知識文化教育更多地面向高等學校,中小學階段比較缺失,因此對很多小學生來說中醫藥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在小學階段開展中醫藥教育,對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和科學素養都有積極意義。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藏,蘊藏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如何充分利用梧州豐富的中醫藥教育資源,科學傳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是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因此,梧州市新興二路小學基于學生科學核心素養提升,開發研究小學中醫藥主題校本課程。相關課題在探究與實踐的過程中得到了梧州市多個部門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中醫藥教育與小學科學課程的融合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驗、態度責任是科學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各維度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體現科學課程的育人價值。在課程中,學生以探究、實踐為主要學習形式,在探究實踐中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并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依據《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方式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實施中醫藥教育課程,通過科學的方法和課程安排促進小學中醫藥教育的發展,落實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學生關于中醫藥的認識調查
為更深入了解小學生對中醫藥的認識情況,課題組于2021年5月在梧州市中醫醫院專家的指導下,研究制訂了基于科學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中醫藥主題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調查問卷,以四年級和五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問卷主要圍繞對中醫藥基礎認識、對中醫藥學習興趣、對中醫藥體驗等三個維度展開,共13個問題,總共收回195份有效問卷。信度標準化Cronbach α系數為0.92,效度KMO值為0.90。
根據調查結果,了解到三個方面的信息。一是學生對中醫藥知識、故事等內容的了解程度。受調查者能經常接觸和了解中醫藥相關知識的占49.24%,說明學生對中醫藥有一定認識,這是課程開展的基礎。在關于中醫藥知識課程或者活動的興趣調查中,感興趣的學生達到46.16%,因此可以設計一些基礎課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和學習中醫藥,更多地了解和欣賞中醫藥文化。二是關于課程形式的設置,學生更喜歡實踐性的課程。在對中醫藥的體驗感的調查中,有66.12%的學生認為中醫藥比較有效,大部分學生看過中醫或吃過中藥,有時接受中醫藥的醫療服務等。在了解中醫藥知識途徑的調查中,從醫院醫生處了解的學生達68.21%,通過家長平時講解來了解中醫藥的學生占40.51%,由此可見生活體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渠道。為了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可以設置多樣化課程,如知識文化課程、戶外探索課程、互動實踐課程等,通過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學校需要進一步開展中醫藥教育。青少年是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群體,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度關系到中醫藥文化的繼承和中醫藥健康事業發展。在調查中,通過學校講座了解中醫藥知識的學生僅占32.82%,遠低于從街道宣傳欄了解中醫藥知識的55.90%和通過報紙、雜志、書籍了解中醫藥知識的60.00%,更低于從醫院醫生了解中醫藥知識的68.21%。而學生從生活中了解到的中醫藥知識并不能讓他們形成系統的認識,因此在小學系統開展中醫藥知識教育和實踐十分有必要,也更符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求。
四、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研發實踐探索
由于時間限制和教學重點的偏向,一些小學的中醫藥教育停留在聽和看層面,學生通過聽專家講座、看視頻、看圖片、看宣傳冊等開展學習,因此他們對中醫藥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淺層。為了能讓學生更深入直觀地了解中醫藥知識,在課程的研發設計中要緊扣科學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以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為實踐目標,在中醫藥知識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結合中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驗、態度責任,通過豐富的課程和活動內容,以科學探究和互動實踐的形式,激發學生深入了解和學習中醫藥知識的動力。
(一)以提升科學核心素養為實踐目標
在此次研究中,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的探究與實踐目標為在小學階段普及中醫藥知識,提高學生的中醫藥文化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為中醫藥的傳承打下良好基礎。這一目標充分結合現階段小學教育的基礎理論,以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為核心。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中醫藥知識,形成對中醫藥的“知”;用科學的態度去看待中醫藥,形成對中醫藥的“信”;用科學的方式去運用中醫藥知識,形成對中醫藥的“行”,從而更好地傳承中醫藥知識與文化。
(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入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
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土壤。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十分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這與科學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培養路徑不謀而合。因此,學校將基于科學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融入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以探究性學習方式在生活中深入體驗學習,獲取知識、經驗與技能,保證中醫藥知識學習的常規化開展。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可將中醫藥知識內容融入原有課程內容。例如六年級上冊的“傳統文化溯源”內容調整為“中醫藥的起源”,三年級下冊的“我和蔬菜交朋友”內容調整為“我和中草藥交朋友”,四年級上冊的“探究校園中的植物”內容調整為“探究身邊植物的藥用價值”,等等。
(三)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的內容框架
通過開展科學活動的實踐經驗,形成系統且具有實用性和綜合性的系列課程,將中醫藥知識普及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科學實踐活動有機銜接、融合,傳承中醫藥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理念。根據課程的實踐目標,設計了中醫藥課程的內容框架,分為五類課型:了解文化起源活動、科學調查活動、探究體驗活動、設計制作活動、參觀考察活動。
按照課程內容框架設計的教學板塊有科學實踐體驗、中醫藥知識、中醫藥文化場館參觀、中醫藥養生保健體驗等。例如在科學實踐體驗板塊中設置了“身邊常見的藥用植物”“中藥香囊”“辨認中草藥”等課程內容,通過科學實踐,從生長環境、生長狀態、植株特點等方面分辨中草藥,加強學生對中草藥的認識。中醫藥知識板塊包括“中醫起源”“本地域草藥的運用”“身邊常見的藥用植物”“何為治未病”等內容。中醫藥文化場館參觀板塊設置了走進中藥種植園、梧州市中醫院、當地制藥集團的中藥研發中心等場所,開展“小小中藥郎”等活動。“四季養生”“八段錦”內容是中藥養生保健體驗板塊的課程內容。
此外,學校十分重視拓展實踐活動。一是組織開展科學實踐活動、科學記錄拍攝、科普劇等全區青少年科技教育項目活動。通過開展科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仔細觀察、記錄、查閱資料、制作標本、寫觀察報告等。二是開展班級板報設計、小海報制作、中藥植物繪畫、中藥植物攝影等活動,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激發學生對中草藥的興趣。三是在課間開設八段錦保健操等,并設計中草藥種植、觀察、實驗等系列科普活動。學校開辟的中藥種植實踐基地種植的中草藥包含紫蘇、金銀花、八角、肉桂等,通過采摘活動讓學生體驗勞動收獲的喜悅和滿足,感受團隊協作的力量和實際應用知識的成就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中醫藥文化魅力。四是邀請中醫藥專家進學校開展知識講座,并通過家校合作組織全校學生在寒假期間開展“身邊中草藥認一認”活動。
五、建立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實踐長效機制的對策
中醫藥教育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需要學校內部的堅持,也需要學校外部社會資源的支持,在實施的過程中形成成果的轉化,不斷擴大影響力才能更好地推進工作開展。
(一)以課程活動為引領,加強教師培訓
小學中醫藥知識課程的有效推進,需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課程實施主體是教師,培養一批合格的課程教師是關鍵,學校要注重開展面對教師的培訓和科普活動。[1]對此,學校組建中醫藥專家為指導、科學教師為骨干的團隊,為學校教師開展中醫藥知識培訓,為教師提供相應的中醫藥參考書籍和資料,提升教師和骨干團隊對中醫藥的認識與理解。依靠梧州市中醫專家的力量為課程活動提供專業、科學的知識和文化支撐,積極開展知識培訓講座,以及教學指導、藥物種植、參觀考察等活動,形成具有梧州本土特色的中醫藥創新人才培養和實踐模式。只有切實提高教師對中醫藥的認識,才能保障他們向學生教授的中醫藥知識的科學性,為后續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知識的轉化夯實基礎。
(二)搭建合作平臺,實施中醫藥文化“走出去、請進來”的活動模式
第一,學校與梧州市中醫醫院建立合作關系,邀請中醫藥專家加入課題組,由專家指導、培訓,并共同制訂中醫藥課程知識體系、課程目標和內容,提升教師中醫藥文化素養和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第二,學校邀請區內相關領域專家開展系列專題講座。例如2021年1月6日,學校邀請廣西藥用植物園專家為全校師生開展中草藥知識專題講座,開闊師生的視野。第三,走進廣西中醫藥科普教育基地和當地著名中醫藥企業,深入了解中醫藥的文化和現代工業發展的形勢,讓教師對中醫藥有更深入全面的認知。例如2021年7月11日,學校選派教師前往廣西藥用植物園開展中醫藥課程開發交流參觀活動,在廣西藥用植物園專家、專業人員的帶領下,教師參觀園區內各中草藥種植區,并針對中草藥科普的活動形式與科普課程內容進行學習交流。另外,教師還到梧州市區內制藥集團的中藥研發中心進行參觀調研,為學校后期中草藥種植區維護、科普活動的組織與策劃、中醫藥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提供借鑒。
(三)開發課程,推廣中醫藥文化校園成果
課題組總結經驗,創作了《小植物大藥用》中醫藥主題內容的校園讀本。讀本中的中醫藥內容得到了梧州市中醫專家的肯定。讀本文字內容力求簡單明了、生動有趣,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也能為開展活動課程的教師提供參考,提升課程的可實施性。學校還開發建立了中草藥種植實踐基地,結合課程具體內容,讓學生以科學體驗的形式學習中醫藥知識和文化,提升課程內容的直觀性,從科普的角度學習中醫藥知識。
【參考文獻】
[1]張安然,徐彩云,薛鐵瑛,等.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1(5):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