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圣妹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增強學生體育技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立定跳遠是初中階段體育學習的重點及難點內容,也是中考體育必考的項目,教師要重視立定跳遠教學的開展,依據一定的原則及策略幫助學生掌握立定跳遠技術要領,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展現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文章簡要分析了影響初中生立定跳遠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討了學生立定跳遠時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并結合教學經驗闡述了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的原則及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立定跳遠;原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8-0138-03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立定跳遠屬于基礎性的項目。科學系統的立定跳遠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跳躍能力等,并為學生學習其他體育項目奠定基礎。在開展立定跳遠教學時,教師應引入多元高效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要領,使學生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形成濃厚的運動興趣。
1.影響初中生立定跳遠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
(1)教學因素
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選取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立定跳遠知識及動作技巧的掌握程度。若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缺乏生動性、趣味性以及針對性,學生將很難保持較高的學習專注度,對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也一知半解,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2)身體素質因素
要想在立定跳遠運動中有較好的表現,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如爆發力強、四肢協調性高等。但實際上,很多初中生的身體素質有待提升,下肢力量較弱導致爆發力不足,四肢也不夠協調,在立定跳遠訓練中頻頻遭遇困難。有的學生身體偏肥胖,在訓練過程中常出現跳得太近、動作不夠規范等情況,逐漸失去訓練信心。還有的學生在訓練時不夠認真專注,沒有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整體的運動量不足,身體素質提升緩慢,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3)心理因素
在立定跳遠過程中,學生需要保持平穩的心態并集中注意力,在聽到口令后起跳,做出規范的動作,以此獲得理想的跳遠成績。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初中生的心理素質都有待增強,他們在跳遠時常會產生緊張、恐懼等情緒,在情緒干擾下,很難做出正常的技術動作,沒有發揮自身全部實力,導致跳遠成績不佳。
2.學生立定跳遠時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
(1)預擺動作不規范
在跳遠之前,學生需要做好預擺動作,將左右腳分開,使之與肩同寬。接著,應觀察場地,憑借經驗判斷自己能夠跳到的最遠距離。隨后,需要進行兩次擺臂,為跳躍提供助力。在擺臂的同時,學生需要同步做出屈膝、身體前傾等動作。但在實際訓練中,很多學生做出的預擺動作都不夠規范,如手臂擺動次數過多,擺臂同時做出低頭、后傾等動作。不規范的預擺動作會消耗學生的體力,導致學生跳躍時爆發力不足。
(2)蹬地起跳不充分
做好準備動作后,學生應明確跳躍的方向,雙腿用力蹬地進行起跳。在起跳過程中,雙臂要相互配合,讓起跳、落地更為連貫、穩定。但實際上,學生蹬地起跳普遍不夠充分,在蹬地動作、起跳角度、手臂擺動幅度方面的表現有所不足,導致落地距離較短。
(3)落地時重心不穩
進入落地階段,學生需要做出收腹屈膝、小腿伸直等一系列的動作。為跳出最遠距離,學生應高抬大腿,準確把握屈膝收腹的時間。但在實際訓練中,很多學生的預擺動作及起跳動作不規范,導致身體處于不穩定的狀態,進而影響到落地動作,出現因重心不穩而摔倒的情況。
3.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的原則
(1)以生為本原則
在初中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將學生的學習體驗放在第一位,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針對性地增強學生的立定跳遠技巧,提高其身體素質。具體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特征、實際身體素質情況等制訂立定跳遠教學方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訓練,進而提高立定跳遠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分配好“教”與“學”的比重,既要做好教學指導工作,又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自主訓練時間,讓學生在實踐中切身感悟技術動作要領。
(2)趣味性原則
體育是學生普遍喜愛的一門課程,但由于部分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單一固化,導致體育課堂枯燥沉悶,學生逐漸失去運動興趣。要想實現高質量的立定跳遠教學,教師應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訓練活動,使其熟練掌握立定跳遠技巧。為此,教師應突出立定跳遠教學的趣味性,引入更多新穎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立定跳遠訓練產生新鮮感與期待感。具體實踐中,教師可將立定跳遠訓練與游戲活動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練習立定跳遠技術動作要領,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3)實踐性原則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并以技術實踐為主,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果。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應貫徹實踐性原則,在技術動作講解之后讓學生進行自主訓練,鼓勵學生相互幫助、相互監督,領悟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
4.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的策略分析
(1)重視基礎教學,展示規范動作
立定跳遠運動主要包含預擺、起跳、騰空、落地四點技術動作要領,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爆發力與身體協調能力。技術動作要領講解是立定跳遠教學的基礎部分及重點部分,只有幫助學生打好立定跳遠的基礎,才能讓學生獲得理想的跳遠成績。由此,教師應重視基礎教學的開展,科學分解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要領,逐一進行講解示范,確保學生掌握四大技術要領。為優化基礎教學效果,教師可親身示范技術動作要領,將整個過程錄制為視頻,通過剪輯形成短小精悍、重點明確的微課視頻,讓學生自行下載視頻,在課下跟隨視頻展開自主練習。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定期開展力量訓練,提高學生跳躍時的爆發力,實現“力量”與“技術”的齊頭并進。
(2)引入游戲元素,培養學習興趣
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可將游戲元素融入課堂導入環節、授課環節以及總結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教學順利開展。比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有效結合游戲與熱身運動,引導學生做好熱身準備工作,避免在訓練過程中出現身體損傷的情況。在正式授課環節,教師可借助游戲活動幫助學生記憶關鍵的動作技巧,并促使學生在游戲中熟練掌握技巧。比如,教師可在親身示范各項動作后,組織學生進行“青蛙比賽”這一游戲活動,讓學生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在畫出的“荷葉”上跳躍。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跳躍能力將會得到增強。在課堂總結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回顧和梳理立定跳遠的技術要領,幫助學生查漏補缺,盡快糾正錯誤動作。若剩余時間較多,教師可設計一些舒緩身心的游戲活動,這是因為經過整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消耗了較多的體能,其身心活躍度有所下降,輕松舒緩的游戲活動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不至于加重學生的身體負擔。
(3)開展力量訓練,提高爆發能力
為提高學生跳躍時的爆發力,教師應將力量訓練作為立定跳遠教學的重要內容,設計多樣化的力量訓練方法。初中階段最為常見的力量訓練方法為跳臺階訓練,該訓練能顯著增強學生的踝關節力量與腿部力量。在跳臺階訓練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出規范的動作,即雙手背在身后,兩腿屈膝半蹲,兩腳相互平行,以前腳掌發力,連續跳上15~20個臺階,重復做2~3組。隨著訓練的推進,教師可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情況調整訓練量,適當提高訓練強度。此外,良好的腰腹肌肉力量與腿部力量也是提高立定跳遠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師可開展原地屈膝向上跳訓練,指導學生做好起跳、騰空、落地等環節的動作,連續進行20~25次,并重復做2~3組。通過參與跳臺階訓練與原地屈膝向上跳訓練,學生的腿部力量、腰腹肌肉劑量、踝關節力量等都能得到增強,能夠在立定跳遠運動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4)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性的影響。在初中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體能、心理特點及學習能力選擇教學方法,逐步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引入信息技術手段,讓立定跳遠教學更為科學、具象、生動,優化整體教學的效果。比如,“騰空展體”是立定跳遠的重難點技術,為向學生展示最為規范的動作,幫助學生掌握騰空展體的關鍵點,教師可在課前借助互聯網搜集專業運動員的視頻資料,在授課時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專業運動員是如何做出“騰空展體”動作的。為便于學生觀察、分析,教師可使用多媒體的暫停、慢放、回放等功能,拆解各個關鍵動作,讓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
(5)做好教學糾錯,掌握技術要領
受各類現實因素影響,學生在立定跳遠訓練時常會出現各種動作錯誤。體育教師應明確自身角色定位,發揮好引導作用,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讓學生做出規范的技術動作。比如,很多學生在起跳時都存在過于著急或慢一拍的問題,由于時間把控不準,學生左右腳起跳用力也存在明顯差異,且起跳時各個動作不夠連貫,導致起跳爆發力不足,跳遠距離過短。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縱跳摸高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隨機抽簽的形式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一名學生進行摸高練習,另一名則負責記錄成績,并觀察練習者的動作是否規范。完成一組練習后,學生互換角色。通過相互監督和相互糾正,學生能更快掌握起跳時的動作技巧,為立定跳遠能力的提高做好鋪墊。
(6)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不同學生的理解接納能力、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都有所差異。在立定跳遠教學中,若教師采取統一化的教學方式,只能滿足小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此,初中體育教師應秉持“因材施教”理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例如,針對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立定跳遠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應為其安排基礎性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蛙跳訓練、原地跳躍訓練等。當學生獲得自我提升后,教師應及時肯定和表揚學生,發現學生的潛在特質,引導學生發揮自身長處,增強學生的運動信心。對身體素質相對較高、立定跳遠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作為小組長,指導小組成員進行立定跳遠訓練,幫助其他學生牢固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要領。這樣不僅能做到差異化教學,也能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意識,打造和諧友愛的體育課堂,讓學生愛上立定跳遠這項運動。在“因材施教”理念指導下,教師還應設計層次化的學習目標,以科學的目標驅動學生努力訓練,實現自我進步。比如,針對體能相對較強學生,教師應從距離、動作兩方面入手,要求學生跳得更遠、動作更為規范。針對體能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可讓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模仿練習,并為學生詳細講解技術動作要領,要求學生掌握基礎動作且不出現明顯的動作錯誤。
(7)使用表象訓練法,增強心理認知能力
表象訓練法是一類能夠提高學生認知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體育教學訓練方法。在初中立定跳遠教學中,表象訓練法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從心理層面理解掌握相關的技術動作,同時配合大腦不斷修正動作,形成深刻的理解。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可給出關于立定跳遠動作要領的影像資料,一邊展示視頻一邊講解技術動作,讓學生形成動態的記憶。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閉上眼睛,在腦中回想視頻中的每個畫面,將其串聯為動態的技術動作畫面,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樣,在動作練習環節,學生會根據大腦產生的對立定跳遠動作的表象展開自主練習。
綜上所述,學生立定跳遠能力的提高受到了教學方式、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在初中立定跳遠訓練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預擺動作不規范、蹬地起跳不充分、落地時重心不穩等問題,阻礙了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對此,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原則、趣味性原則及實踐性原則,通過重視基礎教學、引入游戲元素、開展力量訓練、運用信息技術、做好教學糾錯、做到因材施教、使用表象訓練法等策略解決教學中的現有問題,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要領,逐步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參考文獻
[1]沈燕.初中立定跳遠教學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11).
[2]于星光.初中立定跳遠教學優化策略[J].田徑,2022(07).
[3]王桂興.初中體育立定跳遠教學方法與訓練技巧[J].體育視野,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