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獨唱和合唱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演繹方法,無論是獨唱還是合唱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并且深受廣大民眾的熱愛與肯定。獨唱屬于個性化特征比較明顯的演繹方式,歌手在表演的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把作品所包含的真情實感表現出來,這種演繹方式能夠檢驗個人技術水平和演唱功底。而合唱強調整體性和統一性,從實際情況來看合唱是眾多獨唱所組成的有機整體。相比于獨唱,合唱更注重在演唱過程中的一致性和協調程度,所以合唱和獨唱在藝術鑒賞方面是大不相同的,它們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對歌唱人員來說,要想在獨唱表演中體現個性化特征,在合唱表演中發揮協調性優勢,就要充分了解獨唱和合唱之間的聯系或者區別。在實際演唱過程中,要注意把獨唱與合唱的區別體現出來,勤于練習、多加思考,盡可能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歌唱技巧。
關鍵詞:聲樂教學;獨唱與合唱;訓練方法;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8-0-03
獨唱和合唱是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獨唱與合唱對歌手的發聲技巧要求比較嚴苛。就聲音而言,獨唱與合唱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處。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獨唱與合唱在藝術表現方式上存在很多不同,這也使得獨唱與合唱的藝術感染力出現很大差別。從演唱風格來看,獨唱風格更側重于個性特征的表現,而合唱風格則側重于整體協調和一致程度。由于二者在表現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別,因此獨唱與合唱的鑒賞方法和分析技巧也大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合唱與獨唱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或者共性。
一、基本概述
獨唱是一位歌手傾情演繹的方式。由于獨唱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和個性化特質,因此需要歌手具備優秀的歌唱技巧和演藝功底,能夠把聲音和情緒有機結合起來,表現出自己的歌唱風采和演藝特色。獨唱對歌手的歌唱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沒有固定的演唱方式,并且可以有多種發聲狀態。
合唱作為一種團體性歌唱方式,最基本的標準是整體與協調。合唱包括童聲、輪唱、對唱以及和聲等的多種形式,合唱可以有伴奏襯托也可以不用伴奏。所謂“齊整”,就是在呼吸頻率和發聲上保持一致,這樣就可以在唱歌的時候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同音”表現在音質、音量、發音方式等方面的協調或者統一。從上述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合唱是一種尋求共性的演繹方法,不注重個性特征的體現或者升華。合唱最能體現人民呼聲和大眾喜好,并且很容易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與贊揚,可以說合唱是一種通俗且流行的聲樂表現方式。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合唱在演唱狀態上與藝術歌曲有很高的協同性,它強調眾多歌手在發聲狀態上保持一致,從而獲得音色和表現效果的步調統一。所以在合唱中,對聲音的控制力、協調性和統一性要求比較高。
二、獨唱和合唱的區別
(一)演唱方法與特征區別
合唱比較注重團體的凝聚力和配合程度,合唱需要把握好“統一”與“協調”的規律,這也是合唱發揮作用價值的基礎所在。合唱在表演過程中,要求每位歌手步調一致,同時發聲并且音調高度要整齊劃一,此外,還要在音色和演唱作品的情感表達上保持一致,這些都是合唱獲得支持與認可的先決條件。在進行合唱訓練的時候,團隊成員需要認真聆聽他人的聲調和音色,然后對自己的聲音進行調整以及改進,盡量把自己的聲音和團隊聲音融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合唱效果的完整、統一表現形式。
與合唱這種演繹方式相比,獨唱對個人能力和技巧的要求高出很多,所以在獨唱歌曲的選擇當中,也會更多關注那些能體現出歌手個性特征的樂曲。獨唱在演繹過程中,要盡量把自己的聲音特色表現出來。獨唱和合唱之間的差異同樣存在于音色和演唱風格的選擇上。合唱演繹需要做到音色和表演風格相互統一,而獨唱則需要演唱者擁有各自屬性和表現特征,如若不然所有的獨唱作品都表現得千篇一律,很難獲得大眾支持或者認可。在現實生活中,擁有獨特音色、特定風格和表演形式的獨唱歌手,更容易獲得人們的喜愛和贊美。因此,如果建立符合自己的演唱風格就成了獨唱歌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獨唱歌手在練習的時候,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和演藝功底之外,還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尋找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給廣大聽眾留下揮之不去的印象。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在演唱方式上,獨唱要比合唱困難得多,這與合唱不要求個人能力有多高或者演唱風格有多突出有很大關系,合唱只需歌手跟上團體的演唱節奏即可。
(二)發聲區別
在合唱表演中,歌手一般都以混聲和輕聲為主要發聲方式,他們對聲線的控制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因此合唱成員一定要做到發聲清楚、飽含深情。在演唱過程中,歌手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氣息和脈搏,讓聲音自然流出,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等都要控制到位,這樣才能使團體演繹變得更加協調、統一。
在演繹過程中,獨唱比較注重個人音色的體現或者升華。演唱者可以將自身特點和獨特音色充分展現出來,按照自己對演唱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演唱。而且,在演唱過程中,歌手并不需要像合唱那樣和他人音調、聲線保持一致,這對歌手的考驗和幫助都非常大。通常條件下,歌手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表達自己的個性特征,還可以大膽、夸張地融入創造元素,也就是說獨唱表演不需要控制發聲狀態,靈活性更強,歌手不需要與團隊成員相互配合,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表達自己對演唱作品的熱愛與敬佩。
(三)在音域、音量表達上的不同
合唱的音域特征是大開大合,這也是合唱感染力較強的主要原因。它的音域從低音到高音分布較廣,所以合唱可以演繹三個8度的歌曲。因為合唱具有人數優勢和團體配合的特征,所以在實際演出的時候,能夠表現出各種不同的音域和力度,從而產生高低起伏或者錯落有致的鮮明對比。合唱團在用強音演唱時,能產生一種震撼人心的氣勢。用弱音來唱,能達到“春風化雨”的藝術表現效果,這是獨唱不能實現或者媲美的。所以合唱的表現力要比獨唱高出得多,在合唱作品中,無論作品風格、類型有多大差異,合唱團體都能很好地進行演繹,不會受到太多局限或者束縛,這是獨唱不能實現或者相比的。
獨唱一般局限在單一曲調當中,多曲調樂曲獨唱歌手很難順利完成,合唱不需要考慮音調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演繹當中表現得游刃有余。
三、獨唱與合唱的氣息訓練
(一)獨唱
聲樂演奏需要歌者保持平穩氣息和正常脈絡,在實際演唱當中不難發現,歌唱發聲技巧都是建立在氣息功底之上的。優秀的歌手在吸氣和換氣的時候能夠平滑過渡,并且保持較長的演唱時間,所以在演唱的時候可以將歌曲表現得更加飽滿和沉穩。可以說呼吸技巧越好,歌唱的曲調也就越自然。一名優秀的歌手必須靈活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而且要千錘百煉、反復推敲。然而,很多歌手在調整氣息的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錯誤的想法,很多學生認為氣息越充足就越好,只有這樣才能把歌曲演唱得更加飽滿、深情。其實,這種認知是不對的,如果吸入的空氣比較多,那么肌肉就會愈發緊繃,從而影響到歌唱技巧和演繹效果。所以歌手要根據自己的特性來選擇呼吸的次數,一般情況下,吸氣次數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聲樂練習過程中,歌手不但要對自身氣息有著清晰明確的掌握,還要對演唱歌曲的韻律與節奏有深刻見解,引導自身氣息與歌曲節奏保持一致,確保歌曲演唱更加靈活、自然。
與此同時,在吸氣過程中要注意腹部發力平穩持續,對吸氣量的控制要達到游刃有余的程度,為后續歌唱創造良好條件。在觀看歌手表演時,常常會感受到歌手身上散發出的強大氣勢。一名優秀的歌手在演唱過程中,能時刻保持吸氣平穩,這也是歌曲演唱能夠動人心魄的主要因素。
(二)合唱
合唱作為團體性演繹方式對呼吸的要求也非常高,合唱團成員需要做好呼吸頻率的控制或者調整,這是合唱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合唱需要每位歌手都保持相對均勻的呼吸,呼氣和吸氣速度不能過快或者過慢。
歌手需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音調與歌曲融為一體,達到共同發聲的演唱目的。合唱與獨唱存在很多不同,在實際演唱過程中,需要對呼吸頻率做出有效控制。在吸氣的時候,如果歌曲有特殊要求,合唱隊員需要同時發出兩個音,那么所有隊員都必須同時呼吸。這也是對指揮者的一種考驗,同時能夠體現出團隊成員的協調配合度。
而在聲樂教學中,要把吸氣前的準備工作一貫到底,確保吸氣和換氣緊密銜接。在合唱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保持樂觀放松的心態,不能出現精神壓力過大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演唱效果不受影響。所以在合唱演藝當中氛圍的創造十分關鍵。
合唱團成員要想呼吸一致,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演唱開始之前,合唱團成員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與此同時,指揮人員要做好引導工作,確保各個成員都能快速進入演唱狀態,跟隨指揮人員的引導和提示完成歌曲演藝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演唱人員在準備過程中需要保持穩定標準的站立姿勢。演唱者需要雙腳抓住地面,保證呼吸均勻穩定,同時不讓自己過分緊張,肌肉也不能處在極度放松的狀態中。在吸氣時不要刻意抬肩,否則會引起呼吸不穩的情況。合唱人員氣息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時的訓練中,訓練員要指導隊員進行統一換氣,達到呼吸均勻、步調一致,這也是合唱表演能否獲得預期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四、獨唱與合唱的起音訓練
(一)獨唱
獨唱的起音訓練包含很多方法和步驟,這里著重介紹弱起音和硬起音兩種情況。弱起音主要用于節奏比較舒緩的作品演唱中,歌手在開始演唱時,要保證氣息的充足穩定,同時要確保氣息緩慢流出,最終達到聲停氣不斷的演唱狀態。在歌唱過程中,要保證呼吸還在聲音發出之前,盡量保證音調和品質不受影響。在實際講解中,應注意呼吸節奏的訓練和把握。若吸氣后才開口,則話筒中所記錄的聲音將因空氣流動而被干擾,整個演唱過程都會受到很大干擾,不利于歌曲質量的提升,同時也會影響到整首歌曲的連貫程度,對演唱氛圍造成很大影響。如果演唱過程中緩慢抽氣,就不會出現上述問題。所以,控制好呼吸頻率是做好歌唱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所在,歌手可以在呼吸過程中得到釋放,從而明顯提升歌唱效果[1]。
(二)合唱
在合唱中要保證每一位歌手都能平穩呼吸,這樣才能確保發聲的一致性和協調性。而在作品演繹過程中,合唱也有軟起音和硬起音之分。硬起音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合唱團的歌唱能力而言,能夠達到步調一致、整齊劃一,是評價合唱團整體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合唱作品一般具有群體性特征,這就要求在藝術表現上要發揮整體性優勢。而“硬起音”正好適合這種情況,在合唱團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能夠達到很好的演唱效果。在演繹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高演唱質量和演唱效果,需要保證合唱團成員均勻、流暢地呼吸。所以,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合唱團的成員都要彼此進行溝通,以提升團隊之間的協調默契程度,同時還要全神貫注地觀看指揮人員的指揮棒,更好更快地融入整體的歌唱旋律當中。在進行合唱起音訓練的時候,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演繹方法,從短音到長音,保證歌曲意境和情調都不受影響[2]。
五、獨唱與合唱的共鳴訓練
(一)獨唱
就個人而言共振的位置主要是胸腔、頭部和嘴巴。獨唱共鳴要求普遍較低,一般情況下,歌手可以在對歌曲了解的基礎上,與歌曲意境相互統一,靈活主動地選擇演藝方式,最終建立符合自己的共鳴方式。不同歌手在演唱同一首歌曲時他們的共鳴方式大不相同,一般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這與歌手對歌曲本身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大關系,同時也能體現出獨唱歌者的能力和水平。胸部共振是歌唱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對整個歌唱活動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隨著喉部與嗓子的顫動,我們胸部的空氣也必須跟著顫動。在演唱的過程中,胸腔的共振更能讓人感到震撼,這也使得獨唱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效果。至于較高的聲調,則是由頭部共振引起的,它能更好地表現作品所包含的情感,營造出一種很好的藝術氛圍。同時,這種出其不意的方法還能使音質得到進一步改善。嘴巴的共鳴雖然不是很重要,但也是衡量歌手實力的重要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演唱過程中過分運用“同聲”的表現方法,歌曲的情感表現也會大幅下降[3]。
(二)合唱
合唱中的共鳴與獨唱存在很多不同,在合唱當中團隊成員必須形成統一的有機整體,全體成員的共鳴方式需要相互融合、協調一致。所以,合唱比較注重整體性和一致性,它體現出歌手之間的默契與配合程度。所以,合唱團在挑選成員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選擇那些歌唱能力差不多的歌手,保證他們在進入合唱團后可以快速融入整體的節奏和氛圍當中,并且對諧振腔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以增強合唱演繹的影響力和穿透效果。
六、結束語
合唱和獨唱是聲樂演奏當中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合唱與獨唱具有各自的優勢特征,在藝術表現力和感染效果方面千差萬別。因此,在合唱與獨唱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分析合唱與獨唱的區別與差異,尋找合適的演唱教學方法和實施技巧,為聲樂藝術發揚光大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邵宏博.聲樂教學中獨唱與合唱訓練方法對比研究[J].青年時代,2017(06):2.
[2]胡玲.聲樂教學中獨唱與合唱的對比研究[J].黑河教育,2021(02):79-80.
[3]李玉芳.中小學聲樂教學與合唱團訓練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36):2.
責任編輯:付曉琳
作者簡介:王琳(1989-),女,江西吉安人,本科,中級講師,從事音樂表演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