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題閱讀課程是指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以主題為價值引領,以文本語篇為有效載體,以語言情境為支架依托,以語用實踐為落實途徑,引導學生在深層閱讀中關注文本的價值主線和主題,通過設計豐富多元、層次漸進的英語閱讀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姚敏(1979—),女,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
主題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開展有關主題閱讀課程的探索實踐,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內教材閱讀是語言積淀,課外閱讀是拓展延伸。教師在開展英語主題閱讀課程探索的過程中應堅持課內外融合理念,從單元整體出發,深入挖掘單元主題意義,串聯各課時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1]。指向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英語主題閱讀課程是指教師基于單元主題,整合教材和課外閱讀資源,深入挖掘文本語篇的價值內涵,設計有效串聯各課時的閱讀學習活動,梳理單元結構化知識,鼓勵學生探究單元主題意義,從而促使學生在整體性的語言閱讀體驗中提升核心素養。本文結合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8“Chinese New Year”這一單元的教學,從教學目標制訂、教學內容整合、閱讀活動設計等方面,闡述指向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英語主題閱讀課程教學策略。
一、以課程育人為導向,教學目標指向核心素養
單元教學目標是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基礎,教師通過設計單元教學目標能精準地定位教學重點,通過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能確保在各課時的語篇閱讀教學中更好地聚焦單元主題意義。教師要深度解讀教材內容,整合各課時內容,深入挖掘單元的主題意義,以單元教學的育人價值為根本導向,制訂系統化、整體性的單元教學目標。以這一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目標的制訂為例,基于對課標主題群和相關子主題的分析,筆者發現,本單元從基于中國春節計劃的核心語言表達,到春節傳統習俗的了解,再到熱愛、尊重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以及積極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都充分體現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筆者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制訂了以下單元教學目標。
語言能力目標:學生能掌握和運用中國春節傳統習俗的相關核心詞匯;能夠圍繞“春節計劃”這一主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做出合理的規劃;能使用“be going to”這一句式描述自己的春節活動。
文化意識目標:學生能夠理解和認同傳統習俗背后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家國情懷;了解不同國家的重要節日文化,拓寬文化視野,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思維品質目標:學生能夠基于“春節計劃”這一主題,沿著“春節前—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二”的時間線,梳理文本中人物的春節計劃;通過了解、分析不同地區過春節的不同習俗,更深層地理解春節傳統文化的情感寓意和價值內涵。
學習能力目標: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搜集網絡資源、閱讀英語繪本等方式收集春節傳統文化的相關信息,運用核心語言描述自己的春節計劃;能夠理解和尊重春節傳統習俗。
教師圍繞“Chinese New Year”這一主題,精心設計了四個課時的子主題。基于本單元的課時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語言能力:能理解并靈活使用firecrackers、fireworks、a lion dance、red packets等春節活動詞匯,并能使用“be going to”等句型簡單描述Anna的春節計劃;2.文化意識:能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中國春節傳統習俗,積極拓寬文化視野;3.思維品質:能在語篇閱讀中思考探究春節活動習俗的寓意和內涵,能根據時間順序序列化建構語言知識框架;4.學習能力:樂于交流,合作探討,主動參與語言學習討論。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語言能力:能靈活運用“be going to”等一般將來時句型描述各種節日活動和計劃;2.文化意識:能認識到不同地區之間春節習俗的差異,豐富文化體驗;3.思維品質:能多角度了解、思考,有條理地描述節日計劃;4.學習能力:能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不同地域之間不同的春節傳統習俗。
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語言能力:能綜合運用“be going to”描述教材人物的節日計劃,做到語言準確,表達流利;2.文化意識:能了解西方國家重要的節日和習俗活動,并在理解其差異性的同時認識到其蘊含的相同文化價值內涵—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3.思維品質:能形成邏輯性的認知,學會準確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節日計劃;4.學習能力:能歸納、概括、總結自己或他人的春節活動計劃。
第四課時教學目標:1.語言能力:能用“be going to”這一句式概括中國不同地域的春節傳統習俗,并能用創造性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春節計劃;2.文化意識:學會求同存異,樹立民族自信;3.思維品質:能構建邏輯鮮明的語言支架;4.學習能力:能通過寫作、海報設計、繪本創編等形式呈現自己的節日計劃。
二、以學思結合為抓手,語篇統整指向啟智增慧
在小學英語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單元整體設計學思結合的語言學習活動,探究單元內各課時的主題意義,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定位對教材各板塊語篇進行整合,通過拓展與主題相關的多模態語篇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深入思考,從而達到啟智增慧的教學目的。這一單元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范疇,涉及“世界主要國家的傳統節日”“文化體驗”等子主題。單元的各個板塊從不同的視角談論春節活動及計劃。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不同區域的春節活動習俗和不同國家的節日文化,深刻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積極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
(一)通過語篇閱讀促進感知體驗
在第一課時的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整合了繪本The Nian Monster,引導學生從年獸的故事中體會過年時的一些重要活動的寓意。這一課時的教材語篇內容呈現了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核心語言表達,利用“We're going to...”等核心句型談論春節的主要活動,讓學生在感知和深層理解春節傳統習俗的過程中增加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喜愛程度,樹立文化自信,做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記錄者和弘揚者。
(二)通過語篇閱讀激發靈活表達
在第二課時的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整合了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和Unit 8“Birthdays”的內容,幫助學生在了解春節、圣誕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節目及制訂生日計劃中內化和鞏固單元核心語言知識,通過個性化、創造性的表達,自主歸納、概括總結“be going to”這一句式的特殊疑問句和肯定句用法。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圍繞“春節”這一主題,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介紹香港女孩Anna一家的春節活動和計劃,Checkout time通過對回復的郵件語篇進行填空,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觀察對比、獲取梳理、概括描述內地與香港慶祝春節的不同方式,掌握一般將來時句式“be going to”的用法,提升綜合語言表達能力。
(三)通過語篇閱讀拓寬文化視野
在第三課時的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整合了Cartoon time、Sound time和Culture time的文本語篇。教師先創設故事情境,歸納總結Bobby一家的春節活動,然后讓學生觀看關于“What food do we eat at Chinese New Year ?”的多模態視頻材料,拓寬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進行更深層的思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Sound time教學中,最后拓展延伸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重要節日。
(四)通過語篇閱讀促進運用實踐
在第四課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開展繪本拓展閱讀,布置寫作任務,充分激發學生深層閱讀的興趣和學以致用的動力。教師通過自編繪本Happy Chinese New Year,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通過讓學生課前自主閱讀繪本Celebrating the Lantern Festival,了解其他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有效突破教材語篇的局限,激活學生的多元思維,引導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靈活遷移知識,能夠制訂不同節日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計劃,并能自信地進行展示交流。
三、以創新遷移為根本,閱讀活動指向創造實踐
在小學英語主題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基于單元整體設計,采用分課時方式呈現,讓學生在教材文本、拓展的自編繪本等不同類型的語篇學習過程中,習得語言知識,增強文化意識,建構序列認知,探究主題意義,在充分體現學思結合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創新遷移的語言實踐類活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這一單元的主題閱讀課程中,教師設計了以下主要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感知和理解語篇的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遷移創新所學知識,在學、思、用的融合統一中提升素養[2]。
第一課時的子主題為“Enjoy and love Chinese New Year”,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梳理語篇脈絡,了解Anna的春節計劃,在整體略讀中找出語篇中使用最多的句式“be going to”,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Anna的春節計劃,了解春節傳統習俗的寓意。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人們在春節期間放鞭炮的原因,教師將課外繪本The Nian Monster融入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春節習俗和“年獸”的關系,實現教材與繪本的串聯。教師還通過設計問題 “What else are we going to do at Chinese New Year ?”,鼓勵學生在趣味閱讀中感受源遠流長的春節文化,更深刻且形象地感知語篇內容。
第二課時的子主題為“Love and be proud of Chinese New Year”,教師整合學過的教材內容,設計“Ask and answer”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節日情境中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節日活動,在語用實踐中進一步內化與鞏固“be going to”句式的用法,加深對文化價值內涵的理解,自主探究語法知識并在實踐活動中內化、鞏固,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同時,教師還結合Checkout time中Su Hai給Anna的回信,鼓勵學生對比、總結香港和內地的春節文化的差異和相同之處,以問促思,讓學生深度挖掘文本語篇信息,豐富學生對主題意義的認識。
第三課時的子主題為“Love and respect Chinese culture”,教師將板塊內容融入語言情境,以Bobby的視角開展閱讀教學,設計問題“What food are we going to eat at Chinese New Year ?”“Who cooks food at the festival ?”,讓學生在真實鮮活的情境中感知家人們在節日為我們置辦美食的價值內涵。接著,教師通過“Cooking nice food at Chinese New Year”這一話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Sound time板塊教學中,鼓勵學生在語篇中感知字母組合“oo”的發音。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在觀看多模態視頻資源的過程中總結英國、美國的重要節日,觀察對比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認識到雖然中西方節日文化及節日的習俗有所差異,但這些節日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由此,學生們對主題意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時也完成了與主題相關的語言認知、情感和價值觀建構。
第四課時的子主題為“Love and inherit Chinese culture”,教師通過自編繪本,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春節活動,通過拓展繪本閱讀,引導學生了解其他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豐富語言積累和內化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教師以語言的靈活遷移運用為目標,通過設計“Read and write”讀寫活動,鼓勵學生描述繪本人物和自己的春節計劃或其他節日計劃,運用多元的寫作方法進行創造性、個性化的語言輸出,以思維導圖、海報、作文等多種形式呈現學習成果。
以上教學活動基于單元主題整體教學目標,立足課時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閱讀輸入和創作輸出中逐步發展了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增強了文化意識,提升了思維品質。
結語
綜上所述,指向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英語主題閱讀課程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靈活理解運用、自然遷移生成知識過程中加深對單元主題意義的探究,從而形成對自我、社會和自然的理性認知。教師在主題閱讀課程建構中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擺在首要地位,深度解讀教材內容,充分落實課程育人理念,在制訂教學目標、整合教材板塊、融合課內外語篇、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在主題閱讀體驗過程中真正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的開展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8):59-61.
[2]黃超.基于動態學情的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調整[J].教學與管理,2021(1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