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琴 李文麗 彭穎勝


摘? 要? 就高、中、低三組不同學業水平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開展研究,進行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檢驗,對五個維度自主學習能力的均值、三組間各個維度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自主學習;學業水平;英語學習;教學目的;策略監控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13-0018-03
0? 引言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技術助力教學模式變革,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紛紛出現,但是教學效果有時并不理想,作為學習主體的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學英語是我國大學開課面最廣的課程之一,因此,對不同學業水平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分維度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 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對自主學習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基本分為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的作用、信息技術的附加運用,而關于如何評測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如何挖掘其影響因素的深層研究甚少。
2)在我國,關于自主學習的理論研究成果雖然豐富,然而并未形成嚴密系統的邏輯體系,近年來對自主學習的系統研究主要還是依據國外的理論,并沒有凸顯自己的特點。隨著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新的教學模式與手段的出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研究應該跟上時代步伐,探索新領域,向更高層次發展。
因此,本研究以此作為基礎,通過調查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現狀,為后續研究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的研究十分豐富并各具特色,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應用都對目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鑒。
2? 研究設計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為《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查問卷》。此問卷依據徐錦芬等[1]設計的《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問卷》,借鑒Holec,Zimmerman所提出的自主學習的有關因素修改完成[2-3]。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調查受試者的年齡、性別、專業、班級、高考英語分數、對自己的英語水平的總體滿意度、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總體滿意度;第二部分由教師教學目的、學習目標、學習策略使用、學習策略監控、學習過程監控等5個維度共32個題項組成。采用likert 5等級量表格式,在對不參與正式調查的本科學生進行預調查、信效度分析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形成。大學英語學生自主性量表克朗巴哈系數值為0.938,信度很高。本研究的受試為山東省某高校非英語專業一、二年級大學生,被試選取兼顧文、理兩個學科,平均年齡為19.6歲。
3? 統計分析
由調查人員在任課教師的協助下,對隨機抽樣抽取的學生進行培訓,說明填寫要求,現場完成,當場回收調查問卷375份,檢查后確認有效問卷354份,回收率為94.4%。高考英語成績滿分是150分,按高考英語成績分為高分組(>124)、中分組(105~124)、低分組(<105)。用SPSS
17.0 for Windows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One-Way方差分析和t檢驗等,顯著水平為0.05。
3.1? 五個維度自主學習能力的比較
計算每位受試者教學目的、學習目標、學習策略、策略監控、過程監控各個維度的平均值(結果見表1)。
五個維度的平均值由高到低的順序是:教學目的(3.37)>策略監控(3.27)>過程監控(3.13)>學習策略(3.07)>學習目標(2.92)。說明學生總體上對教師教學目的與要求的了解最為明確,次之是策略監控,最后是自己學習目標的制定與規劃。
3.2? 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檢驗
本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因此,我們作了兩種相關性分析。1)所有受試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Pearson相關性檢驗;2)各組內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Pearson相關性檢驗。
結果顯示:所有受試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呈現顯著相關(r=0.473,P=0.000);高分組受試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呈現顯著相關(r=0.259,PN=0.011);中間組受試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呈現顯著相關(r=0.293,P=0.000);低分組受試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呈現顯著相關(r=0.398,P=0.000)。
3.3? 三組受試自主學習能力比較
為驗證三組學生之間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無差異,將各組受試的總體自主學習能力平均值進行One-Way方差分析,見表2。方差齊性結果顯示:統計量為0.568,P=0.567>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三組總體方差滿足齊性條件。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三組間的總體均數比較的F檢驗統計量為31.499,P=0.000<0.05,說明三者總體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單因素方差比較結果顯示:三組間總體均數檢驗的P=0.000<0.05,每兩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高分組與中間組的均值差為8.853,可認為高分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高于中間組;高分組與低分組的均值差為17.589,可認為高分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高于中間組;中間組與低分組的均值差為8.737,可認為中間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高于低分組。
3.4? 三組間各個維度自主學習能力比較
計算三組間各個維度自主學習能力平均值的One-Way方差分析。表2結果顯示:低分組在所有五個維度都顯著低于中間組(P<0.05)。中間組在所有五個維度都顯著低于高分組(P<0.05)。高分組在所有五個維度都顯著高于低分組(P<0.05)。
4? 研究結果
通過以上研究分析得出目前大學生在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1)通過對比五個維度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發現,按照由強到弱的影響程度依次為:教學目的、策略監控、過程監控、學習策略、學習目標。學生如果沒有明確的自主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意識就不強,學習策略也有待提高。英語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與其自主學習意識的強弱有密切的聯系,而自主學習意識的強弱又受到學習者學習目標和動機的影響。學習目的明確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反之,學習目的不明確會產生消極情緒,影響學習效果。在研究中也發現,學生學習策略、學習方法方面也有待提高。適當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習者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的關鍵因素,同樣影響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從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發現,所有受試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呈現顯著相關(P=0.000);高分組受試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中間組受試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低分組受試學業成績與自主學習能力均呈現顯著相關(P=0.011)。這一結果與以往研究一致,在諸多影響學業成績的后天因素中,學習的自主性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教育的本質是學生由只學習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通過三組受試者自主學習能力的比較研究發現,三組間總體均數檢驗的P=0.000<0.05,每兩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高分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高于中間組;中間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高于低分組,不同學業水平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提升學業成績的重要影響因素。
4)三組間各個維度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分析結果顯示:低分組在所有五個維度都顯著低于中間組(P<0.05),中間組在所有五個維度都顯著低于高分組(P<0.05),高分組在所有五個維度都顯著高于低分組(P<0.05)。提升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要從教學目的、學習策略、過程監控、策略監控、教學目的這幾個方面著手,全面發展,缺一不可。
5? 對策建議
1)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有正向支持作用,使學生愿意學而不是厭學、排斥學。與此同時,教師要加強學習方法、學習策略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通過指導,使學生能夠客觀認識自己,進而實現自我調節控制,不斷提高專注力、意志力以及抗挫能力。
2)改革課程設置。目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教學效率低的生存危機:一方面有調查稱國內大學生普遍存在通過“四、六級”后不會“應用”英語,并且大學英語學分和課程也在壓縮。
3)國際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也對英語學習提出了新要求。為了使大學英語達到“學以致用”,不僅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所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4]。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體系設置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大學第一、二學年時開設公共英語基礎課程,第三學年開設學術英語課程,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
4)改進現有的英語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開設多種英語選修課等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
5)充分利用線上網絡資源。目前線上英語學習資源非常豐富,課堂學習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更多信息的獲取還是來自課外學習,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滿足自主學習的需求,同時加強自我監控,注意信息倫理,規范自己的上網行為,在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英語學習信息素養[5]。
6? 參考文獻
[1] 徐錦芬,彭仁忠,吳衛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64-68.
[2]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3] Zimmerman B J, Schunk D H. Self-regulated Learning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2nd ed.) [M].New York & London: Routledge,2001.
[4] 蔡基剛.大學英語生存危機及其學科地位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3(2):10-14.
[5] 尹曉琴,付有龍,李穎,等.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英語學習信息素養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21(4):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