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英語復習課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但是當前的小學英語復習課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從診斷復習課的問題入手,介紹了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復習課的設計思路,提出了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教師應整體設計目標、確定關聯話題、合理組織內容,并結合具體課例進行闡述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復習課;單元整體教學;教學改進
作者簡介:宋雅珠(1986—),女,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實驗小學。
復習課具有梳理語言規律、鞏固語言知識、強化語言技能的作用。復習課能促使學生在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中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是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當前的小學英語復習課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改進教學,教師可以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理論,從目標設計、話題確定、內容重組三方面進行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教學改進。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的單元復習課為例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當前小學英語復習課教學的問題分析
首先,部分教師缺乏教學整體視角,設定的教學目標和其他單課時目標之間缺乏聯系,導致整體規劃和拓展提升不足,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欠缺。其次,部分教師忽視教材中的單元主題意義,未能提煉出合適的話題并創設真實的語境,導致學生在缺乏主題意義引領的課堂中進行零散的學習,無法構建結構化的語言框架和進行完整深刻的主題體驗活動。最后,部分教師要求學生采用“炒冷飯”的形式對各板塊的知識點進行反復的記憶和練習,或過分關注考試,在課堂中進行大量應試練習。這類機械式、填鴨式的課堂難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阻礙了學生語言技能的提升及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教學改進
單元整體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碎片化模式,強調整合新舊知識內容,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內化和運用所學,其著眼于遷移創新,落實核心素養,體現知行合一[1]。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單元一般會圍繞同一個主題設計七、八個板塊,教師可以依據“單元統整、話題引領、情境帶動、語用體驗”的原則[2],遵循主題貫穿、語篇承載、情境重構的要求,融合單元主題與語言知識教學,提升詞匯和語法的重現率,強化學生基于單元主題的語用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單元復習課教學設計。
(一)整體設計目標,全面提升能力
單元復習課有將單元語言知識和技能進行梳理、融合的作用,能促進學生內化和自我提升,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不同于新授課重點目標在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復習課的教學目標是單元各課時目標的整合與提升,具有遞進性和綜合性。
1.整體聯動,遞進提升語言能力
復習課在語言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是總結本單元的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等知識規律;語言技能方面的目標是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使其能靈活、綜合地運用這些技能完成任務。鑒于此,教師在設計復習課語言能力及語言技能教學目標時需要與前面的課時整體聯動,體現遞進性及綜合性。筆者對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復習課的語言教學目標做了如上設定(如表1)。
2.課程育人,綜合多重素養目標
除了實現語言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師還需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體現整體性和遞進性,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幫助學生掌握歸納整理所學知識的方法,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以提升學生文化意識的教學目標為例,在本節課中,在學生掌握了出行規劃的基本原則和完成語用任務的基礎上,筆者通過多媒體,帶領學生領略蘇州的古典之美、現代之美和未來之美,通過“The way to the history of Suzhou”“The way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zhou”和“The way to the future of Suzhou”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地方文化的情感,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意識。
(二)深挖單元主題,提煉關聯話題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主題提供了語言學習的語境范疇?;趩卧黝}意義確定復習課話題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單元主題,拓展單元語用功能,促使學生在各種情境中正確使用適宜的語言知識。
1.高度關聯,主線穿引
單元整體教學強調以主題為核心,有主線地開展教學。合適的話題能為情境的創設奠定基礎,為語言的發生提供條件。復習課的話題應兼顧關聯性和功能性,使學生基于同一主題意義高效地進行語言學習,實現梳理語言知識、提升語言素養的目標。本單元主題是問路及指路,每一課時話題都緊扣主題,復習課也應如此。
第一課時:話題為Ways to Su Hai's new home, 圍繞Story time板塊中的內容談論楊玲如何去蘇海家。
第二課時:話題為Different ways of showing places,談論不同的指路方式。
第三課時:話題為Choices,圍繞Cartoon time板塊的內容談論Tina和Bobby不同的出行方式。
復習課:話題為Ways in Suzhou,談論主人公去蘇州各地游玩的路線規劃。
本單元各課時話題都高度貼合單元主題,能幫助學生逐步深入理解單元主題內涵,豐富功能語言知識的積累,在各類語境中正確使用單元語言知識。
2.拓展語用,提升技能
基于單元整體教學進行課堂設計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單元主題?;诖耍處煈撜w規劃各課時語用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境,讓學生在復雜、真實和多樣的環境中運用語言。在本單元中,筆者圍繞單元主題,從第一課時的“如何坐地鐵到蘇海家”的單一語境拓展至復習課的“選擇最合理的交通方式并規劃合理出行方案”的多變式語言環境,讓學生的語言技能、文化意識、思維品質都能得到提高。
3.貼近生活,真實有趣
真實的情境有助于學生體會語言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能夠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積極性。本單元復習課的話題是“Ways in Suzhou”,筆者創設的情境如下:楊玲邀請網友Sharon游玩家鄉蘇州,兩人通過無人機鳥瞰蘇州城之后決定去虎丘、蘇州中心廣場及楊玲的學校參觀。在此基礎上,筆者設計了三個場景:The way to Tiger Hill、The way to Suzhou Center和The way to the school,這些情境都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取材,寫實并充滿趣味。
(三)合理組織內容,創構優質語篇
1.指向話題設定,取舍重組板塊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的板塊較多,在復習課中基于話題情境合理取舍板塊內容十分關鍵。合理取舍板塊內容并非指簡單拼湊及復現單元板塊,而是以話題為指向,貼合語境選擇適切的單元板塊鋪設復習課核心內容,否則會造成堆砌凌亂之感。
在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Checkout Time板塊中包含習題,通常會被選取為復習課的教學內容;Grammar Time板塊通常以語用操練的形式貫穿整節課;對于其他板塊,教師則需要基于課時話題進行取舍。在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的復習課中,教師可選取的板塊為Story Time、Grammar Time、Sound Time和Checkout Time。
基于為課時話題和課時目標有效服務選擇好單元板塊后,教師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創造性重組,使它們更好地服務于語境和語用(如圖1)。
教學片段展示
教師引入Story Time板塊和Sound Time板塊的人物——Yang Ling 和Sharon,通過“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和“What is their relationship?”兩個問題引出兩段關于二人自我介紹的英文對話內容,交代話題背景,并活躍氣氛。而后,教師可通過帶領學生說唱以“sh”字母組合為主的chant復習單元語音知識,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活躍思維,激發其學習興趣。
2.指向功能語用,增加語言輸入
復習課缺乏現成的語篇,需要教師收集、創編文本補充語言素材。在復習課上,教師可圍繞話題,高頻復現核心語言,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編語篇,幫助學生在豐富的語境中進行語言應用?;诖耍赨nit 3 Asking The way單元復習課中,筆者共創編了三個多模態語篇,以聽、讀、看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及思維品質(如表2)。
三個語篇的呈現推動了本節課的發展,是學生學習活動和教師教學活動的雙重載體。
教學片段展示
Read and answer:筆者展示楊玲利用手機搜索路線的界面,讓學生思考關鍵信息點——Where is Suzhou Center? How can they get there?
Think and choose:提出他們可以采用的三種交通方式,讓學生思考哪種更好。
Look and say:展示地鐵出行的導航圖,與學生共同完成示范。接著展示公交出行的導航圖,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進行語用練習。語用練習如下:
A:How do we go to Suzhou Centre?
B:We can take...
A:How do we get there?
B:First, get on at...stop, bound for..Then, get off at…stop.Finally,? walk for....
A:OK,? let's go.
本環節涉及了地鐵、公交及步行相結合的英語問路知識,符合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教師可在示范地鐵加步行出行方式的環節中,加入新的語言知識來增強語用的真實性,讓學生在對話練習中進行有實際意義的語用操練。
3.指向思維品質,建構內在框架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任務。復習課中的語篇要體現思維的邏輯性、思辨性、深刻性、靈活性和創造性;要具有準確的語言表達形式、適切的語言結構功能及鮮明的情感態度。學生在理解學習語篇的過程中,能夠鍛煉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并建構語言表達的內在思維框架。
本課中,筆者提供了描述楊玲去學校的出行方式語篇,讓學生閱讀完之后思考問題:Is her home far from/near the school? How does she go there?How does she get there?這意在讓學生分析楊玲上學路線的確定要素,并歸納提煉出自己出行時需要考慮的要點及步驟,即判斷遠近、選擇方式、確定路線。這可以鍛煉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及創新的能力,幫助學生建構描述出行方式的思維框架,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
教學片段展示
T:Yang Ling writes a diary about the route to her school. Please read it by yourselves and find out the key information about near/far,How to go and How to get.
T:Then we can get the structure of the diary. Let's have a look.
從單元整體教學出發,在復習課中創編的文本應該指向功能語用及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關注學生運用語言知識表達與話題相關內容的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語言表達過程中的邏輯性、創新性等思維品質的發展。在該環節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楊玲日記中的表述邏輯,訓練學生概括、判斷等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構建語言表達的思維框架。
三、總結
單元復習課對于構建具有整合性、關聯性和發展性的課程育人藍圖有重要意義,其是推動學生形成對單元主題的完整認識的重要環節,是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的關鍵一步。英語教師應該重視分析單元復習課中的問題,并進行復習課教學改進的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杭玉潔.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教學與管理,2021(26):39-42.
朱浦,祁承輝.小學英語:落實教學基本要求:優化單元整體設計,關注單課有效實施[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7(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