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課堂觀察法、文獻綜述法等方法研究新高考背景下語文核心素養的滲透策略。首先,分析了新高考以及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其次,根據新高考要求與高中語文教學規律簡要闡述了新高考背景下語文核心素養的滲透策略:①聚焦語文核心素養,樹立科學的教學目標;②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③立足文本拓展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化底蘊。
關鍵詞:新高考;語文;核心素養;滲透策略
作者簡介:李寶弟(1986—),女,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移民中學。
新高考強調將高考的考查核心放在發展學生綜合能力上,這要求教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核心素養理念在教學中的滲透。從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情況來看,核心素養的滲透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師仍然受“唯分數論”“唯升學論”等思想影響,在教學中過于重視語文知識、應試技巧的講解,忽視了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新高考實施要求,就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滲透語文核心素養分享幾點拙見。
一、新高考的概述
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試,自“新高考”概念提出以來,高中教育教學領域掀起了一輪新的改革浪潮。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教育教學也應以新高考要求為指向進行改革。新高考指明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明確了語文學科的定位,將考試方向、考查重點等放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上,其目的是改變以往“唯知識型”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1]。通過對近幾年高考語文試題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題目越來越生活化,更具有地方性、時代性以及人文性;題目樣式越來越多,出現了如發言稿、演講稿等形式的題目。這些題目更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考查,同時也更具有創新性,緊跟時事熱點。
二、語文核心素養內涵解析
語文核心素養包含四個維度。第一,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能夠主動繼承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傳統文化等,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開闊的文化視野。第二,語言運用,主要是指學生通過主動梳理、積累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語感以及豐富的個體語言經驗,有規范、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與意識,能深刻地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第三,思維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中的歸納判斷、分析比較、聯想想象等認知表現,包括創造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等。第四,審美創造,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評價、欣賞、理解、感受作品和語言文字等,獲得豐富的審美經驗,形成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以及通過語言文字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以及健康的審美意識。
三、新高考背景下語文核心素養的滲透策略
(一)聚焦語文核心素養,樹立科學的教學目標
科學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存在“唯分數論”“唯升學論”的思想,設計的教學目標主要以考試為中心。具體來說,這些教師更多思考的是考試考什么,然后教給學生對應的知識與解題技巧。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就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并在教學目標中體現出來,讓學生在語文課上不僅能學到新的知識,還能獲得思維、審美等各方面素養的提升[2]。以《燭之武退秦師》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掌握文本內容,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古代語言文字的魅力。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其掌握節奏、停頓、重音等基礎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梳理課文中的特殊句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內容。這樣的梳理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掌握文言文學習方法,了解文言文語言特點等,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近些年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其優勢如下。第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主要進行的是生生互動,學生與同齡人交流,互動壓力較小,能暢所欲言,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不用擔心說錯了受到批評,所以表達欲望會更強,更愿意展現自己的個性,鍛煉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3]。第二,高中生人生經歷與成長環境都不同,因此其性格、能力等也會存在差異,他們對于同一事物的看法往往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小組的學生在一起討論,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觀點,這能在無形中拓寬學生的視野與思維,尤其是批判性思維、發散性思維等。因此,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善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同時提升學生思維的批判性、靈活性等[4]。以《拿來主義》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經有幾十年了,但是他的言論、思想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生活在如今這個繁榮富強的社會,面對改革開放的形勢,我們有必要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并適當引入,結合魯迅先生所說的內容,你覺得我們應該如何去“拿”?以此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闡述自己的感悟。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立足文本,從魯迅先生的言論中找出相應的論據支撐自己的觀點,或讓他們查閱相關資料,尋找合理、準確的論據。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個性化見解,有學生反駁別人的觀點,也有學生補充說明他人的觀點,各成員之間深入交流,這既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
2.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
讀寫結合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其能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目的。新高考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滲透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仿寫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仿寫的本質是“形似質新”,即從表面上看語言結構等類似,但是內容卻完全不同,非常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對一些優美的句子、段落的仿寫,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能讓學生在仿寫過程中品鑒語言美,提升審美情趣[5]。以《荷塘月色》一課的教學為例,這是朱自清比較知名的散文之一,句子優美。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美的句子讓學生仿寫,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荷塘中的景色描繪得十分唯美,讓讀者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勾勒出相應的畫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隨機選擇一個描寫對象,按照這樣的寫作手法進行仿寫,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還能鍛煉其語言運用能力。除了仿寫訓練,讀寫結合教學法還有很多種形式,如寫讀后感、續寫、縮寫、改寫、擴寫等。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教師便可以讓他們將古詩詞改寫成散文,如《天凈沙·秋思》的改寫。在相應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深入學習詩詞,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等,鑒賞作者勾勒的唯美意境,最后以合適的文字表達出來。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機遇,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3.運用情境創設教學法
情境創設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適宜在語文課上創設的教學情境有故事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多媒體情境等。新高考背景下,教師以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導向,圍繞教學主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其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6]。以《燭之武退秦師》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創設表演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燭之武、鄭文公、秦穆公等角色,還原整個故事,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文變得立體、生動。扮演角色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學生對話文本、對話角色的過程。通過角色演繹,學生能感受到燭之武身上的優秀精神品質,如愛國精神等。同時,通過角色扮演,學生也能感受到燭之武的能言善辯,認識到好口才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合理地創設表演情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意識、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引導學生發現相關人物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會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是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能給予學生良好的視覺、聽覺體驗,提升其審美鑒賞能力。以《觀滄海》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播放《觀滄海》一文的誦讀視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詩人的雄心壯志;或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合適的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誦讀本文,這樣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語感,還可以提升其審美情趣。
(三)立足文本拓展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化底蘊
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拓展教學內容,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化底蘊。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古文與學生生活的時代相距甚遠,僅僅讓學生閱讀文本,他們很難讀透、讀懂。因此,教師應結合語文核心素養內涵拓展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鴻門宴》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要滲透核心素養培養,立足文本拓展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有效完成古漢語教學任務,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如古代的禮儀習俗、典章制度、姓名稱謂等,學生若對這些文化常識缺乏了解,就很難讀懂文章,甚至還會誤解一些文句的意思,無法深入理解古文的思想內容[7]。從稱謂的方面來看,該文本中,劉邦對張良說的“公為我呼入……”“君安與項伯有故?”這幾句話中的“公”“君”等均是劉邦對張良的尊稱;從座次的方面來看,按照古代禮儀,劉邦是客人,應東向坐(最尊位),但作為主人的項羽自己坐在了這個位置上,同坐的還有項伯,而次坐則給了亞父范增與自己的謀士,作為客人的劉邦被擺在了第三等位置,由此可以看出項羽并沒有將劉邦放在眼里,表明了其自負、目中無人等性格。教師拓展講解這些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在無形中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理念是時代發展與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教師要充分理解教育的發展性、動態性特點,深入研究語文核心素養,掌握最新的教育動向,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著手,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從而在提升教學質效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張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途徑探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8):38-39.
濮小平.淺析新高考下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實踐思考[J].新課程,2021(41):158.
李鳳珠.新高考背景下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1(27):56-57.
崔益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7):137-138.
何繼龍.新高考下基于發展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教學探微[J].試題與研究,2020(14):46.
潘耀陽.淺談中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提升[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2):114.
施雪宏.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滲透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9(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