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鑫
摘要: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引下,高職院校應提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力求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優化人才供給,借助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的支撐。新時期,高職院校在教育改革實踐中,應深刻解讀勞動教育的特色需求,從勞動教育課程滲透的視角,積極探索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重新建構和應用,有效帶動勞動教育工作的科學創新。
關鍵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課程改革;立德樹人;人才培養;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8-0021-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省級教改課題“職業素養為導向的高職勞動教育探索與實踐———以數控技術專業為例”(課題編號:JXJG-22-74-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21年度項目(項目編號:JY211 31)階段性研究成果
勞動教育是課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特色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元素。科學地開展勞動教育活動,關注高職學生勞動素養的培養和勞動精神的強化,有利于在高職教育中踐行“德技雙馨”的理念,真正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將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和社會主義建設者。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針對勞動教育對大中小學人才培養工作的價值和意義進行了明確,還為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科學滲透和開發提供了科學完善的指導。為此,本文從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入手,針對課程體系建構方面勞動教育的深度融合滲透進行分析,旨在凸顯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創新,促進高職教育工作的科學發展。
高職院校在積極探索特色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構實踐中,有效探索勞動精神的弘揚和傳播,能形成對勞動教育的內在驅動力,全面提高學校綜合育人工作的效果,培養契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1]。
1.有助于弘揚新時代的勞動精神
勞動是推動社會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高職在教育體系中積極推動勞動教育體系的科學建構和實施,能讓高職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性,理解民族復興對勞動教育的時代訴求,有效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培養工作的系統創新,切實引領高職教育實踐中勞動精神的科學滲透。在開展高職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會有意識地弘揚崇尚勞動的思想和熱愛勞動的精神,引導學生樹立辛勤勞動和誠實勞動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踐行新時代的勞動精神,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2]。
2.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責任,在教學活動中有效指導學生學習職業發展所必需的勞動技能,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使學生養成熱愛勞動和主動勞動的情感態度。勞動教育活動還有利于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有效帶動學生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3]。
3.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勞動教育的實施能讓學生探尋作為人的最本質核心內涵,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更加科學的價值定位,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成長。在勞動育德、勞動益智、勞動促體、勞動滋美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奮斗精神的解讀和熱愛勞動真實情感的培養,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課程知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勞動教育中進行正確的自我價值定位,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
從勞動教育的視角對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進行重新設計和規劃,能帶動勞動教育在教育實踐中的科學貫徹落實,有助于全面改善高職教育工作的綜合效果,促使人才培養工作的綜合效能得到顯著提高[5]。下面從勞動教育的改革發展入手,對課程體系建構的措施進行細化的分析和探究。
1.優化頂層設計,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思路
從勞動教育改革的視角對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進行系統的設計和開發,需要從頂層設計的視角,對課程體系的建構進行分析,準確定位勞動教育影響下課程教學活動的需求,從多角度引領勞動教育的組織實施,全面支持勞動教育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優化,有效帶動學校課程體系建構工作的科學發展。具體分析,高職院校在基于勞動教育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新設計和規劃的過程中,可以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解讀,并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寫意愿和課程群建設的需求,從踐行勞動教育精神的視角,將涵養高職學生的勞動觀作為課程建構的方向,建構“通識教育+勞動教育+專業教育”的特色課程體系,并對勞動教育的規定要求進行明確,從而促進勞動教育活動的科學組織實施[6]。
例如,高職院校針對汽車制造類專業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時,就可以從專業課程與勞動教育融合的視角,優化頂層設計,對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進行完善,促進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和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全面改革創新,生成特色的專業課程群,有效支持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綜合推進。具體分析,按照汽車制造類專業課程教學活動的要求,在頂層設計和規劃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先對通識教育方面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進行設計和開發,可以嘗試設計“汽車制造勞動實踐”“汽車制造領域創新創業教育”“工程制造車間體驗”等課程,結合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注重在勞動教育中滲透勞動價值觀的塑造、勞動知識的傳授等方面的教育活動,并依托現有課程體系,促進勞動教育元素在專業課程中的滲透,形成全方位、全員化的勞動教育體驗活動。在此基礎上,基于特色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實施,學校還可以對課外實踐探究類型的勞動教育進行設計和開發,組織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日活動、勞動教育榜樣學習活動、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勞動教育志愿服務體驗活動等,使勞動教育能向學生職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延伸,可以形成對學生的多元化指導和帶動作用,提高勞動教育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影響力,有效支持高職院校專業育人課程體系的科學構建,全面引領勞動教育支持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綜合落實[7]。
2.創新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課程實踐指導活動
從勞動教育改革的視角對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深刻認識到課程體系的重新建構不僅需要課堂教學活動的支持,還需要完善實踐活動的支持,只有將課堂理論分析指導與課后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融合,生成多元化的課程教學實踐應用框架,才能有效突出勞動教育的組織實施效果,使勞動教育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服務。在課程體系的建設開發過程中,基于《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指導,高職院校應注意將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實踐活動作為基礎,探索“日常生活勞動+生產性勞動+社會服務性勞動”教育活動有機融合的實踐活動體系,保障勞動實踐教育的組織實施能得到家庭、社區、企業、學校等的支持,形成勞動教育多主體相互銜接機制,在教育實踐中不僅促進學生勞動意識的激發和勞動習慣的培養,而且有效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增強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崗位工作適應能力,切實凸顯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活動融合應用的效果。
例如,在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為了保障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勞動教育的實施能夠實現協同推進,可以嘗試建構以體力鍛煉為主的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群和以智力開發為主的社會服務性勞動實踐課程群,同時建構以學生專業相關生產型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為主題的課程群,生成全新的教育實踐活動課程系統。這樣,能促進高職院校課程資源的整合、勞模精神的踐行和工匠精神的合理化滲透,在全面系統的教育指導活動中帶領學生樹立勞動創造美的理念,讓學生在勞動中不斷探索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應用,在帶領學生深度解讀勞動育人內涵的基礎上,使學生沉淀智慧、修德養性,以嫻熟的職業技能參與到崗位工作中,踐行新時代工匠精神,爭取在未來的工作中獲得良好的發展[8]。
3.拓展課程實施空間,強化勞動課程體驗
在高職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要想真正發揮其價值和作用,就需要與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為學生職業訓練提供相應的輔助和支持,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不斷的優化,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素養。因此,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應嘗試對校外勞動教育空間進行拓展,在校外社會實踐、實習實訓中,探索勞動教育指導活動的延伸,形成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組織模式,保障學生的勞動素養得到高效培養,切實提高學校勞動教育活動的質量。高職院校應通過專業技能訓練、工藝制作活動、實驗實訓活動、技術試驗活動、頂崗實習活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等,促進勞動教育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科學發展和滲透[9]。
例如,在高職機電類專業“電機拖動”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想促進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在校外教育中促進育人空間的拓展和優化,就可以從深化校企合作的視角,在企業的支持下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平臺,在實習崗位工作實踐中指導學生學習電工器材知識,并對學生開展正反轉和調速控制方面的綜合訓練,引導學生在崗位勞動體驗中加深理解電機(含變壓器)的選配計算及其經驗公式方面的知識,在專業技能訓練中夯實學生的勞動素養。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還可以結合“電機拖動”課程教學活動的要求,選擇“電機點動控制”作為切入點,開展項目競賽指導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線路集成設計與調試、生產環境的規范整理和清潔以及主電路與控制電路設備的選配方面的勞動體驗活動等,在特色的勞動體驗活動中深化學生對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的理解[10]。此外,在校內外“電機拖動”相關生產實踐基地的支持下,學校還可以安排和組織學生參與到電機拖動生產實踐勞動活動中,體驗電機運行方面的優化設計勞動、電機運行維護以及故障排除勞動、電機運行監測勞動等,在真實的勞動體驗中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熟練度,加深學生對勞動生產的理解,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使勞動教育對學生職業發展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4.完善課程質量評價,在反思中改進和創新
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建設實踐中,要想有效探索勞動教育課程的設計和開發,全面推動勞動教育在高職教育體系中的科學發展和滲透,切實保障勞動教育對學生的專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就應該在開展勞動課程體系建構、促進勞動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認真做好課程教學質量的評價工作,在評價中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從而創新教育體系,促進勞動教育活動的高效開展。在具體課程教學活動中,高職院校應積極推進教學過程質量監控工作,改善質量評價考核過程,形成勞動教育課程質量評價方面的具體文件,在文件中對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優化,借助勞動教育評價及時發現課程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勞動教育指導活動的系統化創新。
例如,在針對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開展勞動課程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情況、勞動實踐活動的組織規劃情況、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等開展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并做好教育質量評價的反饋工作,從而提高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使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時,在科學地開展課程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反思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在反思和評價中探索課程體系改革創新的措施,有效支持勞動教育在課程體系中的融合滲透,促進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科學構建,全面帶動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高效開展[11]。
5.助力師資團隊建設,發揮師資保障作用
在全面改革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想全面促進勞動教育的組織實施,就要積極探索師資團隊的建設,充分發揮教師隊伍的保障作用,支持勞動教育的科學發展。高職院校應準確定位師資團隊建設的需求,從不同的視角對師資隊伍的建設進行分析。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組織各專業相關課程教師加強對勞動教育知識和內容的學習,使教師在開展各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滲透勞動教育的理念,支持勞動教育活動的全面貫徹落實,提升勞動教育活動的綜合實施效果。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構建專兼結合的勞動教師隊伍,嘗試邀請企業一線工人、勞模等到學校中,作為企業代表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時可以從更多的視角了解勞動教育的內容,受到勞動榜樣的感染和熏陶,從而逐步提升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這樣,有利于優化勞動教育的師資隊伍,切實推動學校勞動教育的科學組織實施,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呈現出新特色。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改革的發展和勞動教育的深入推進,使高職院校認識到科學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教師群體已經初步針對教育體系的科學建構和應用進行了相應的探索和實踐,極大推動了勞動教育的科學發展和系統創新,有效促進了勞動精神的全方位滲透。為此,高職院校應全面探索勞動教育工作的科學發展和系統創新,使勞動教育對高職學生成長和專業化發展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優化,基于勞動教育的支撐真正將高職學生培養成能夠參與社會建設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譚星,曾碧漪.基于“云義工”平臺的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優化模式探索———以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南教育,2022,32(12): 40-41.
[2]程圓,陳芳.“三教”改革視域下勞動教育融入高職教育教學的實踐價值[J].大學,2022,25(34):136-139.
[3]蔡穎穎.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入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的路徑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2,12(42):174-177.
[4]劉艷琴.我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探究———基于明尼蘇達大學社區勞工教育的經驗分析[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20(02):46-49.
[5]邵玉偉,吳薇.“雙高”背景下涉農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4):78-81+87.
[6]曾競.新時代青年勞動教育觀融入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三重邏輯”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2(11):105-107.
[7]候署蘭.“五育融合”視野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向[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22,39(06):19-23.
[8]瞿時章.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施路徑的探索———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綠色細胞工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2,25(47): 185-188.
[9]陳蓉.立德樹人視域下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踐路徑探究———以《會計信息化》課程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 35(22):57-59.
[10]王玉嬌,劉凱.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及對策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22):55-56+65.
[11]董樹功,張越.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時代內涵與實踐路徑[J].當代職業教育,2022,39(06):48-55.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Education
Yu Haixin
(Jiangxi Technical College of Manufacturing,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95,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crease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education, strive to cultivate student groups into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optimize talent supply, and provide good support for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alent cultivation work. In the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eeply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 needs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reform, actively explore the re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filtration, and effectively drive scientific innovation in labor education work.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alent cultivation;educational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