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我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長足發展,企業間的并購重組呈現出新的趨勢。該趨勢是基于當下的世界格局和市場環境,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在總結梳理過去40余年的改革之路的基礎上產生的,區別于以往的國有資產市場化,是以國有大型企業為平臺并購重組中小企業,實現集團模式的企業發展改革新形態。實施并購重組,既有利于為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大型企業注入核心競爭力,也有利于為具有優秀“科技基因”的中小企業提供強有力的發展支持。在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實現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優勢互補方面,并購重組具備一定的研究價值。因此,論文探討了企業生存現狀,對并購重組的相關政策和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在展望新趨勢的同時提出了并購重組的保障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并購;重組;新趨勢
【中圖分類號】F27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9-0073-03
1 引言
隨著國際局勢的復雜化、全球經濟的疲軟,企業全面承壓。為了實現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企業經營者必須找到一個快速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研究發現,并購重組是起源于西方國家的實現企業迅速擴張的經營策略,后結合中國國情得到新的開發和應用。該策略在實現企業多元化戰略、發揮協同效應、擴大市場份額及向社會傳遞信息方面具備天然優勢,無疑是企業規避風險、實現快速崛起擴張的“金鑰匙”。
基于中國國情的并購重組,是在國家政策指引下順應市場機制的經濟活動,是一場圍繞國企改革主線的企業經濟發展之路。當下,關于并購重組的理論研究已經頗為豐富,其中,并購動因的研究深刻表明,并購對我國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強大的支撐力。同時,關于并購績效的研究產生了多種檢驗并購效果的模型分析方法,利于對企業并購的效果進行科學的評估。企業并購重組已逐漸被人們熟知和認可。理論研究奠定了思維基礎,但只有將理論研究應用到實踐當中,才會產生具體的實際意義。例如,我國學者通過研究指出,關于并購重組的理論研究無疑是金融學理論的重要課題,學者們的研究熱情空前高漲,圍繞并購活動展開了大量研究,在并購動因、影響績效、評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當前的并購文獻可謂百家爭鳴,但是,對此仍未形成一個統一的結論。究其原因,本文認為并購的理論需要與我國的經濟基礎相匹配,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于并購的理解和操作均有所不同,這恰恰與我國的并購浪潮相匹配。只有結合中國的國情,適時調整并購政策及企業的角色和定位,才能讓理論研究落到實處,產生強大的經濟效益。
2 企業生存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推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開啟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縱觀過往,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圍繞提升國有資產利用率、激發國企活力的目標,通過企業間并購重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實現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形成了多種企業協同發展的局面。
然而調查發現,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許多大型集團仍然發展緩慢,雖然政府給予了引導和支持,但效果并不明顯,核心競爭力的缺失成為當前部分國有企業改革亟待解決的新課題。截至2022年末,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已經超過5 200萬戶,在稅收、國民生產總值、技術創新成果及城鎮勞動就業等方面分別貢獻的力量不低于50%、60%、75%及80%。廣大中小企業已逐步成為保障就業的主要力量、促進科技發展創新的攻堅核心,依靠其靈活機動的特點,積極匹配產業需求,在構建和完善產業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推動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在高度市場化、數據化的新形勢下,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即基礎薄弱、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并且積極探索轉型之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步履維艱,雖然我國政府在政策上給予了傾斜和引導,但是,僅依靠自身的緩慢發展,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中仍然面臨較多困難。
因此,在全球高度市場化的格局下,企業面臨的是國際化競爭。如何激活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發展動力,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態,充分融合點的力量形成一股洪流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3 政策梳理與發展歷程
3.1 政策梳理
早在1984年“兩權分離”原則的指導下,便開啟了并購的試水階段。
1992年,在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指引下,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成功激發經濟活力,掀起第二波市場化主導的并購浪潮。
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直接帶動了第三波以“走出去”為目標的并購浪潮。
經過數年的發展,國務院于2010年印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明確兼并重組的重大意義在于深化企業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強化抗風險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這為我國并購重組正式奠定了政策基礎。
2013年,國家的支持政策全面鋪開,“一帶一路”倡議則發起了一波以競爭國際市場為主要方向的并購浪潮。
2014年底發布的關于兼并重組的三份財稅文件,為廣大企業解除后顧之憂,全面激發改革熱情。“十三五”期間,國企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性成就,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構建成型,但改革不平衡、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依然存在。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這是黨中央基于企業現狀和經濟環境吹響的一個攻堅沖刺號角,旨在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風險抵御能力,發揮國有經濟的支撐作用。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截至2022年5月底,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舉措完成率達94.7%,主體任務基本完成。時間不停,改革繼續,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標志著國企改革進入了一個全面市場化的新階段。
3.2 并購重組的發展歷程
自1978年確定從計劃經濟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歷經40余年的艱苦奮斗,走出了一條非凡的經濟發展之路。國家體制的不同,決定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之路是有別于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殊路線,是一場圍繞國企改革的發展之路。國家性質決定了國企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使命,為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由此產生了一條國有企業為主導、多種經濟體制并存的發展之路。依據不同時間段的企業改革重心,企業并購重組可分為4個階段(見表1)。
4 新趨勢展望
面對當前愈發復雜和多變的國內國際市場環境,小經濟體靈活的優勢逐步被由全球市場沖擊造成的安全風險取代,企業生存環境受到了挑戰。顯然,企業的經營策略需要作出同步的調整。結合中國的國情,企業可以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調整:一方面,基于國有企業強大的資源背景、特殊的使命和極具影響力的身份,應保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充分激發其活力;另一方面,應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體量小、抵御風險能力差、發展緩慢的問題。
因此,需要跳出過去僅圍繞國企進行變革的思維,探索企業改革的新模式。中小企業能夠通過并入國有控股企業,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國有企業吸收優質的中小企業,能夠完成多元化經營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這種新的并購現象是基于我國國情,結合市場經濟和全球化進程的一種新形態,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種高度市場化表現。該模式有利于激活國有企業中仍然落后的個體,同時,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實現資源互補、合作共贏的模式,暫時將其定義為我國企業改革的第五階段,即以促進國有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生存、為國民經濟發展增添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最終實現各方共贏的階段(見表2)。
5 并購重組的保障策略
新的企業改革階段仍然是國家政策指引下理論聯系實際的產物。由于該階段相關個體在規模、體制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為保障并購重組得以順利實施和推廣,需要重視以下幾點策略:
首先,以市場經濟為主導。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經成為擁有自身調節和平衡能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形式,是國家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關主體要充分重視市場經濟在利益刺激、信息傳遞、資源配置、獎優罰劣等方面的調節作用。因此,以市場為并購重組的主要驅動力量,有利于企業從市場中獲得有利的信息反饋,進而有利于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完善自身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實現行業優化戰略。
其次,強化法治監管。市場的法治監管是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一環。健全的法治監管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在并購重組中,有效的法治監管能夠為各方利益發揮強大的監管作用,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不僅有利于并購的順利實現,而且對被并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最后,利益分配制度化。完善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企業提高運營效率和品質,降低運營風險。在實際運營中,利益分配的制度化有利于企業利益的合理分配,規避企業運行中的敏感問題,減少企業內部的摩擦,內部的和諧更加有利于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的統一。在企業并購重組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企業文化、制度間的差異,特別是具有歷史使命的國有企業與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中小企業合并,可能會帶來更加突出的利潤分配問題。因此,加強制度建設,有利于充分保護并購雙方的切身利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并購重組活動提供堅實保障。
總之,新的企業改革階段仍然是以激發各類型企業的活力、實現多方共贏為目標。在以市場選擇、制度監管為前提的新階段,要以中小企業作為盈利的“爆發點”,國有企業發揮平臺和資源協調的作用,徹底解決國有企業技術落后、低端產能過剩以及中小企業融資難、缺乏國資背景的發展問題。
6 結語
為了更好地應對世界格局的變化及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新趨勢,企業改革要做到與時俱進。我國的國有大型企業要依據其特殊性,勇于挑起變革奮進的大旗,依托強大的背景和市場規模,實現企業迅速壯大;中小企業要有夢想和追求,在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努力實現自身的突破,勇于參與世界大舞臺的角逐。所以,國企改革的新階段需要兼容這兩種主要力量,真正發揮“1+1>2”的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1】黃志凌.積極推動企業并購重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J].全球化,2019(3):30-42+134.
【2】胡峰.企業并購概念界說:一個綜述[J].嘉興學院學報,2002(5):48-52.
【3】曾敏.中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現狀、問題及前景[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2,39(5):104-124.
【4】劉彥華.中小企業生存現狀調查[J].小康,2022(16):30-33.
【5】王妮.我國中小企業戰略轉型面臨的困難及方法[J].中國中小企業,2022(7):77-79.
【6】劉現偉.“十四五”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意義重大[J].現代國企研究,2020(8):27-31.
【7】吳曉靈.國企改革前奏(1978年-1992年):擴權讓利與承包制[EB/OL].http://www.hprc.org.cn/gsyj/jjs/jjtzggs/201205/t20120511_
4026627.html,2012-05-10.
【8】中國管理40年項目課題組.我國國有企業改革40年歷程、經驗和展望(上)[J].經營與管理,2022(9):4-5.
【9】中國管理40年項目課題組.我國國有企業改革40年歷程、經驗和展望(下)[J].經營與管理,2022(10):4-6.
【作者簡介】郭偉(1983-),男,山西大同人,研究生在讀,機械設計工程師,研究方向: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