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檳榕
【關鍵詞】職業學校;職校德育;教育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9-0095-02
近年來,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學校”)秉持張謇先生“大生”教育思想,推行德育模式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開發雙創課程,拓展德育維度
張謇先生認為,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強調“厚德載物”,將知識技能與個人品德的培養結合起來。基于此,學校開發“投智未來”創新創業校本課程,將創新創業融入教學教育各環節、融入人才培育全過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針對啟蒙、成長、展示三個階段,分別開設創業基礎、創業技能、雙創實戰三個層次的課程,打破專業壁壘,實現跨專業學習、校內外協同,提升學生雙創能力。同時,學校注重學生學習體驗、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就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在思想上樹立踏實生活、主動學習、追求上進的意識;在認知上能夠正確認知自我、充分認知環境,樹立融入社會的堅定信心;在行為上養成“敢于創新、勇于創業”(“雙創”)的良好品格,以實現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二、優化資源開放,鼓勵自主學習
張謇先生認為,學生在學校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應注重發展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終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已不僅僅是學生的生產技能,更多的是發揮學生所擅所長,讓其在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領域做專做精,成為專家型人才。因此,學校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協助學生自主開發感興趣的課程和開設感興趣的社團,完善圖書館、實踐教室等自主預約和自由開放使用的功能,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培養其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鼓勵學生的自我發展不僅僅需要提升資源開放的水平,更需要教師善于發現有潛力的學生,助力其成長,使其成為成功的榜樣。如2020級新生入學不久,學校教師就了解到這批學生中有個“數媒小達人”“攝影狂熱愛好者”小龔(化名),他不僅擅長拍攝、剪輯視頻,還具備一定的活動策劃能力與直播技術。于是學生工作部馬上邀請他加入了校級社團“光影青春工作室”,充分發揮他的特長。不久,這個一年級新生就“承包”了學校大小活動的攝影攝像工作,并得到了學校領導、教師、同學們的一致好評。此后,學校又將校園大生大電視臺臺長這一重任交到了他手上,這是海門中專給予他的機遇也是挑戰。小龔帶領團隊成員一起策劃節目、商討方案,盡善盡美地完成每一次宣傳工作。小龔同學的“出名”不僅使他個人的長處得到了發展,也產生了榜樣效應與輻射效應。他帶領一批志同道合的學生組建團隊,在發展個人能力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學生的發展。他的故事也啟發了學校,學校進一步優化了學生自主學習資源的使用便捷程度,為學生制造了更多的自我發展與自我表現機會。
三、強化教師培訓,優化師生關系
學校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地方優質資源,傳承張謇“大生”思想,堅持“以生為本、德育為先、素質為核、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優化協同育人德育工作體系,打造“大生教育”德育品牌,形成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通過建強隊伍,由“單”轉“全”,奏響全員育人“交響曲”。
學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靈魂和主線,多措并舉,意在培養一支品行正、素養高,責任心強的全員育人團隊。學校組建了以思政課教師為主力的“大生·思政”講師團隊,舉辦“大生·思政”特色講壇,充分發揮德育教師的主力軍作用;定期舉辦班主任“大生微論壇”、校級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名師引領,加速班主任團隊專業化成長;組建以國家級心理咨詢師為骨干的心育專業團隊,呵護學生心理健康;建章立制,聚合宿管、后勤、醫務、安保等力量,讓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履行育人之責,產生育人之效。學校還秉持全體教職員工都是“育人者”的理念,將育人職能貫穿工作始終,實現“教”與“育”“管”與“育”“服”與“育”的融合貫通。
張謇先生的“大生”教育思想通過其一生的經歷和實踐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充滿個人風格的教育思想體系。其思想內容主要包括:第一,推崇教育的價值。張謇先生認為,教育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就是重視國家本身的發展。第二,倡導“以生為本”。張謇先生認為學生應該是教育的中心和主體,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是教育的主要目標,在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因材施教。第三,強調實踐育人。張謇先生主張通過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強調“知行合一”,注重知識的實際運用。第四,重視師生關系。張謇先生強調師生關系的重要性,認為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師生互動和情感的交流。
本文旨在根據張謇先生“大生”教育思想的啟示,思考和探討職業學校在德育模式上可做的創新發展方向,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提出了三個主要思路:一是梳理、整合學校目前的德育工作思路,讓教師可以平衡地將這些思路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二是通過完善學校圖書館、實踐教室等相關資源的自由使用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和能力,將其培養成可以獨立解決問題的人才;三是通過強化教師培訓,強調培育正向師生關系的重要性,提供教師強化學生正向行為的手段,以期達到育人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