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璟
摘?要: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是內部控制建設的核心內容,是衡量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運作效果的手段。隨著學校資金來源的多樣化,資金規模擴大,對優化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通過對內部控制評價的目標、具體內容的分析,深入分析了目前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的主要問題,為構建和完善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提供了策略和思路。
關鍵詞:高等院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28
高校內部控制體系構建應該重視內控評價工作,高校應根據自身發展,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從根本上提高高校的綜合控制和管理能力,為高校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科學合理的現代內部控制,可以對高校的各項內部工作進行更詳細、更有效的管理和評價,有助于高校規范管理,降低財務舞弊的風險,直接提高高校的運行效率。
1?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構建,在高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第一,可使高校內控體系更加完善。高校在有效、完善的內控評價體系下,能夠全面監督自身各項制度的開展情況,還能及時發現其中的不足與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方案,使高校內控工作質量得到有效提升。第二,有助于高校獲得更高的公共服務效率。高校完成內控評價體系構建后,可利用內控評價體系有效管理資金流動,嚴格控制項目建設,不斷優化高校內部管理,獲得更高的公共服務效率。第三,減少風險問題的發生。通過應用內控評價體系,高校能夠實時監督日常工作,對各個工作流程加以規范,最終減少風險問題的發生。
2?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
2.1?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評價設計
結合高校的評價體系構建經驗,高校應采取制度評價、流程評價及風險導向評價,通過這三個維度構成一個立體的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標準。制度評價是針對高校內部的不同制度的評價,來去驗證這些制度是否能跟上高校發展與安全的腳步。流程與風險導向評價之間是相互配合的關系,流程評價主要是針對高校內部每個業務流程是否符合規定,而風險導向評價主要是發揮審計的作用,三個方向相互配合,進而使高校內部工作形成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
2.2?高校內部控制的運行結果評價體系設計
高校內部管理工作是否有效,需要一個有效性方面的評價體系。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的選取應該更加細化,內部控制的運行結果評價體系應按照精簡、操作性強、突出重點、措施性與結果性指標五個角度來評價,在戰略目標、完成效率、可靠性、安全完整目標程度及法律法規五項內容來評價,五個大項目之下設置一些二級甚至三級科目,通過將目標細化形成一個結果評價標準。
3?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優化原則
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構建環節,高校應遵循相應原則,保證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及合理性:
第一,全面性原則。高校構建內控評價指標時,應統一考慮高校內部情況,確保內控工作的所有環節均包含于內控評價指標中。
第二,重要性原則。構建出內控評價指標,需要將高校工作重點反映出來,不僅要考慮高校業務活動中的風險預防,還應重點關注風險管控。
第三,層次性原則。高校構建內控評價指標時,應具備層次性特征,從而獲得更加立體的內控評價體系。
第四,動態性原則。對于內控評價指標構建而言,其具備一定的復雜性,需要長期持續改進,高校在具體構建環節,應從多個方面入手動態構建評價指標,如設計方面、執行方面、評價方面等,結合高校具體情況,做出不斷改進與優化。
4?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現狀
4.1?評價機制完善度不夠
高校內部控制體系構建應該重視內控評價工作,但是部分高校存在評價機制不夠完善、評價工作流于形式的問題。究其原因,是沒有站在全局角度,針對高校活動的風險性進行評估與監控,并且對于評價反饋的結果沒有全方面利用,導致了內部控制管理效率不高的現象。
4.2?內部控制評價方法不靈活
內部控制評價方法缺乏靈活性也是影響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高校不同部門的職責和工作內容各不相同,但在內部控制評價過程中,相應的評價方法沒有根據不同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降低了內部控制評價的效果。
4.3?與管理目標存在偏差
針對高校進行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要求內控建設與財務管理需求和事業發展方向有高度匹配性,并能結合教育戰略理念發展目標,推動經濟業務全面覆蓋,將傳統核算和監督的會計職能轉變為決策、預測和評價等相應多元化智能,但是部分高校普遍存在內部控制管理評價體系制度與流程更新不及時、執行失效、執行力度不足等問題,與現階段內部控制管理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
5?高校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構建
5.1?確定評價對象
內控有效性評價體系構建時,需要確定出評價對象,從而使評價體系更具針對性,發揮出良好的監督與評價作用。第一,高校應重視內控資金及資產管理評價,將關鍵性指標放在業務開展成效、資金資產利用效率等方面,同時量化管理過程。第二,嚴格盤查高校資金與資產,避免出現腐敗現象。第三,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科學評價固定資產購置、使用、報廢等情況。第四,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形成全面評價考核體系,不可存在越規、越權情況,使內控工作更加有效。
5.2?選取評價指標
選取評價指標時,應設置出三個不同級別的指標,一級指標涵蓋高校及業務層面;二級指標為一級指標的具體分類;三級指標則為二級指標的重要控制點。我國財政部發布了《指標評分表》,有效推動了我國內控評價建設,屬于高校內控評價標準,不過一些評價方法不夠細化,在填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所以,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二次設計相應指標,利用計算機軟件統計分析各項數據,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加以解決,橫向對比各項指標,保證內控建設合理性。
5.3?明確評價內容
內控評價體系中,內部環境、內部監督、風險管理、信息溝通、控制活動等均為重要內容,只有在良好的內部環境下,才能科學開展內控工作,內容包括高校文化理念、組織機構、管理理念等。在內部監督方面,主要為監督機制、內審機構、內審系統等方面的評價。在風險管理方面,評價內容為風險處理措施、風險管理方案等。在信息溝通上,評價內容為溝通機制、信息質量、信息系統等。在控制活動方面,評價內容為職權劃分、預算管理、審批手續、會計規章制度等。
5.4?科學設定評價流程
第一,高校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評價計劃。從高校實際情況入手,明確內控關鍵點,結合風險程度,劃分出高危區域,對主體進行評價、設立評價組織、科學選擇評價方法、了解業務實際情況等,科學編制評價方案。第二,合理選擇評價人員。高校內控評價中,在人員組成方面,不僅要包括高校領導人員、評價活動引導人員,還應包括內控小組工作人員等,選擇出具體的人員后,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對人員實施綜合考核,了解其工作能力以及道德素養等方面的情況。第三,通過專業性、系統性的方式,強化內控評價人員技能培訓,在培訓中使其了解內控評價的目標及具體程序,還應做好協調分工,促進評價活動良好實施。
5.5?實施多元化評價方法
內控有效性評價體系構建環節,高校可以參考企業內控評價方法,科學選擇評價方式,轉變以往老舊的模式,將高校各部門制度執行及運作等情況充分體現出來。評價對象及內容不同時,需要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進而實現有效性評價,防止發生考核評價不合理問題。例如開展固定資產管理評價工作時,可選擇定期考核的方式,也可選擇不定期突擊檢查評價的方式,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情況進行全面了解。資金管理有效性評價方面,需要重點關注高校賬戶、資金往來、數據收集準確性等方面,構建出實效性更高的內控評價體系。
5.6?正確利用評價結果
內控評價結果的利用率,屬于判定內控評價體系構建質量的關鍵。所以,內控評價體系構建質量會受到評價結果利用率的直接影響,高校需要正確應用評價結果,提升評價結果利用率,按照高校特點與評價結果,制定出針對性的整改意見。制定出整改意見后,應加大對整改意見的重視程度,按照整改意見作出合理規劃,結合實際存在的問題有效整改。為保證整改效果,需要定期檢查整改意見的落實情況,通過細致分析,了解整改中面臨的新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對應方案進行糾正處理。高校還應通過制度的方式,有效規范相關步驟,包括意見傳達、結果復查等,使高校全體人員將內控評價體系放在重要位置上,以免存在落實不深入等情況,使內控評價體系更加有效,幫助高校更好的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獲得更高的社會服務質量。
6?高校內部控制評價優化策略
6.1?合理設計內部控制評價指標
針對內部控制評價指標而言,是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基礎,合理優化,有利于促進內部控制評價整體效率的提高。高校在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時,需基于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制定精細化管理方案。指標的制定,也要與高校實際發展情況相符,避免不客觀、不可靠情況發生,進一步確保內部控制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另外,考慮到各崗位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制定指標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各因素,包括崗位特殊需求等,以不斷強化內部控制評價的可靠性,并明確硬指標及軟指標,前者主要是以數據統計為前提,而后者則是以人主觀判斷作為依據,需結合實際情況,對軟硬指標進行選擇及明確。
6.2?重視內部控制評價的時效性和可行性
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內部控制評價的時效性屬于重點內容,是確保內部控制評價作用充分發揮的關鍵。因此,高校就需重視對內部控制評價時效性的強化,不斷地完善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通過對各崗位標準的明確,能夠進一步促進評價真實性及可靠性的提高。在內部控制評價的過程中,需結合實際工作,將工作和內部控制評價的關聯性體現出來,避免內部控制評價不合理情況的發生。另外,需不斷強化內部控制評價的可行性,高校的內控評價事關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缺乏可行性,就會導致內部控制評價失去可靠性及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績效的評價,需將職工的綜合素養納入考核范圍內,才可實現對人才的全面評價。
6.3?優化評價機構及評價手段
高校需建立完善且獨立的評價機構,同時針對不同部門的具體情況來設定不同的評價指標以及內容。高校內各部門之間的業務有所不同,設置統一的評價方式不符合實際情況。評價機構在對有關部門進行評價時,不僅要參考上傳資料,還需對部門運作進行監督考核,保證評價資料完整有效,以此確定最終的評價結果真實客觀,為下一步發展制定規劃。此外,在對評價方式進行優化時,需考慮定性以及定量兩方面。高校內部的內部控制評價一般通過量化方式。如在高校發展中,財務部門需要對高校內資金的使用進行合理控制,通過對資金的分配、預算等方式開展相關工作。若是某個部門使用的資金沒有超出預算,可以為其設置“達標”“良好”等評價結果。定量一般通過區間的形式來表示,這里所指代的區間有一定的彈性范圍,以此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公平考核。
6.4?優化內部控制實施效果評價標準
對內控工作實施的效果進行評價,這是對整個內部控制工作的全方面評價,從而增加高校凝聚力與執行力,可以在高校發展過程中起到潤滑劑的作用。整個控制的過程是需要按照不同要點去實施的,高校的正常運營都可以劃分為多個關鍵點,對這些關鍵點實時地控制,是內部控制工作實施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施效果評價要比標準的設立更加重要。
6.5?調整部門組織結構,健全內部控制評價原則
對于高校的內部控制工作來說,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重要的基礎支撐。高校需要總結分析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進行完善,構建系統化財務管理模式,進而保證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因此,高校應該增強內部組織結構優化意識,合理配置各崗位的工作人員,合理劃分各部門的職能與責任界限,始終堅持不相容崗位分離設置的基本原則,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原則,強化內部部門發展的平衡性。此外,加大高校財務成本控制力度,加強對內部控制評價對策的研究,適當修訂及補充相關規章制度,進而形成健全的內部控制評價原則,幫助高校掌握內部資金流動情況,創設良好的內部控制及財務管理環境。
7?結束語
高校要加強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積極地運用新技術對高職院校內部管理模式進行優化,評價體系的構建對于高校內部管理與發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高校應在不同角度與維度設立評價標準,加強對高校資源的整合與監控。規范高校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把高校內部不同崗位的評價標準進行細化,進而完成所設定的戰略目標,讓高校能夠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曉清.淺議高校內部控制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強化措施[J].青海教育,2021,(Z3):56.
[2]陳亞瓊.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會計師,2021,(15):4647.
[3]王林.高校內部控制評價問題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21,(17):178179.
[4]武文杰.信息化下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研究——以C大學為例[J].山西財稅,2022,(08):3536.
[5]張江濤,程曉芳.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若干問題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2,(13):6163+69.
[6]劉德志,邵麗華.內部控制評價視角下的高校財務管理優化措施探討[J].今日財富,2019,(22):200201.
[7]鄭新成.內部控制評價視角下的高校財務管理優化對策[J].納稅,2020,(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