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萌 王昫 王東杰 鐘思哲
摘?要:為提高軍隊院校教學評價的科學性與系統性,加強教學評價對院校戰略的支持與推進,本文基于平衡記分卡(BSC)分析了軍隊院校戰略,建立起了基于顧客維度、財務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的四維度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AHP)賦予了指標權重。這一評價指標體系改進了教學評價指標與院校戰略結合不緊密、教學評價中滿意度占比較大的問題,符合軍隊院校目前所處階段的教學評價需求,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關鍵詞:教學評價;平衡記分卡;層次分析法;戰略地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29
0?引言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核心功能,教學評價工作則對于幫助教員明確自身教學優勢與不足、提升科研創新素質,促進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學術界對教學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課堂層面和學科層面,針對院校層面的相關文獻較少,有些學者提出我國高校教學評價應進行適度價值轉向,以產出為導向,拓寬評價主體,有些學者利用大數據技術將校園各類信息平臺的教學評價數據提取轉化為評價數據,也有學者嘗試引入管理學方法進行教學評價設計,如360度評價、全面質量管理等。
但是上述文獻主要是針對普通地方高校的教學評價設計,雖然軍隊院校教育與普通高校存在一些共通之處,但仍存在一些差異。一是地方高校教學理念往往是“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指標設計時以學生為評價主體的指標占相當一部分比重,而軍隊院校最終為部隊服務,它的評價主體應是部隊、教員、學員的多元集合。二是地方高校教學評價可依托大數據技術進行信息分析,而軍隊院校由于保密要求,一方面許多數據及資料有嚴格的權限設置,不適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行量化,另一方面軍隊院校智慧平臺建設稍落后,許多地方不支持大數據技術。因此,普通地方高校教學評價的設計思想及實施過程并不完全適用于軍隊院校,需要針對軍隊院校的特殊需求進行指標設計。
目前軍隊院校教學評價面臨“輕過程,重結果”、滿意度評價所占比重較大、評價指標重復繁重、教學評價指標與學校總體戰略結合不緊密等問題,學員的認知潛能和教員的教學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釋放。如何以新時代軍隊院校面臨的使命與任務為依托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綜合全面考察教師教學情況,促進學校教育水平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基于BSC的教學評價指標的確立
與戰略方向較豐富的地方高校不同,軍隊院校戰略十分統一且明晰,習近平主席強調過“軍隊院校因打仗而生、為打仗而建,必須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所有軍隊院校目標都聚焦于“以戰領教,為戰育人”,因此建立一個圍繞戰略的軍隊院校教學評價框架是十分契合實際的。平衡記分卡(BSC)理論能有效解決軍校教學評價指標與發展戰略相關性不夠強的問題,是良好的管理落地執行工具。
平衡記分卡(BSC,The?Balanced?score?card)最早為卡普蘭和諾頓提出的一種績效評價工具,后來隨著《戰略地圖:化無形資產為有形成果》的出版,BSC逐漸成為實現企業戰略落地的主流工具之一,它將企業戰略分解為財務、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4個維度,再在各維度下設置具體指標,通過將組織戰略落地為可操作的衡量指標來形成行動方案,有效解決了戰略制定與戰略實施脫節的問題,同時,彌補了過去企業過度專注于財務指標而忽視財務指標后內驅力因素的不足。對于不以營利為戰略目標的軍隊學校來說,BSC這種評價體系更為合理,能將教學評價與學校戰略有效結合,發揮教學評價對人才培養的能動作用,更好地改善教育教學質量。
鑒于此,本文繪制了軍隊院校的戰略地圖(如圖1)。從目標、價值觀出發,逐步分解為支撐院校戰略的4個維度,其中,學習與成長維度是組織發展的力量源泉,通常包括人力資本、組織資本等無形資產,內部流程維度以力求提升教學效率效果為目標,包含緊抓教學實施過程、改進教學資源和促進教學成果產出三方面,與財務維度共同有效支持顧客維度滿意度,軍校面臨的顧客維度主要包括組織內部的學員、教員和組織外部的部隊。
圖1?軍隊院校戰略地圖
根據軍隊院校戰略地圖,基于平衡計分卡設置具體的教學評價指標,具體如下。
1.1?顧客維度
軍隊院校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學校培養向部隊輸送人才,部隊、教員、學員都是學校的服務對象,滿意度是客戶維度中最常用的指標之一。
(1)服務學員:一是學員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一方面是對課程的滿意度,包括對教學目標、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課程類型、課程實用性等課程方面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對教員的滿意度,應包括對教員的職業素養、課堂思政、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反饋等方面的評價。上述兩類滿意度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二是學員政治思想水平。學員思想動態體現著學校政治理論教育水平,反映了黨委管教抓教程度,培養德才兼備的軍事人才,思想是重要抓手,該指標主要考察學員日常表現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等創新理論的掌握。
(2)服務部隊:一是畢業學員崗位任職能力。包括職業素養、崗位知識、崗位技能三方面,一般可通過問卷調查或部隊年度考核的方式來測量。二是保障部隊滿意度。包括院校為部隊提供技術支持、演練保障、理論創新、決策咨詢等方面,數據來源于部隊與院校相關資料,注意應確認雙方數據具體內容、時間是否一致。
(3)服務教員:教員滿意度。包括對教學資源、教學保障、教學考核三方面的滿意度,可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獲得數據,也可通過分層抽樣結合訪談法進行。
1.2?財務維度
與地方公司相比,軍隊院校的財政來源于國家統一撥款,不自負盈虧,因此財務維度不關注利潤率等盈利性指標,而是重點關注經費投入的結構與力度的合理性、裝備與器材耗損維修率等指標。不同學校由于所處發展周期和具體戰略的不同,經費支出比例及結構有所不同側重。科學合理的財務收支不僅能保障各類項目平穩運行,而且能明確激勵方向,保證學校戰略導向不偏離。
(1)裝備器材損耗費:裝備器材維修、消耗、故障等引起的損耗,由于不同學校裝備器材種類差異較大,因此應根據各學校實際將裝備器材損耗率維持在合理水平。
(2)實戰化教學研究經費:包括用于實戰化教學項目研究的科研經費投入情況、使用情況,為貼近實戰化教學聘請的地方或部隊專家的授課費等。
(3)服務實戰化教學的固定資產投資:可分為教學訓練條件建設和信息化智慧化平臺條件建設,其中智慧化平臺建設主要考察智慧校園建設和智慧教學平臺建設兩方面。
1.3?內部業務流程維度
學校的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實質是教學過程管理,加強對教學過程管理不僅可以明晰各部門職責、改善工作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從而促進客戶維度的改善,而且能強化工作控制,及時反饋財務進程從而促進財務維度的支出與收入結構的優化。
(1)教學實施:主要考察教學進程情況、考風情況、教學督導情況、黨委及機關抓教情況四方面。其中,教學進程情況關注課程進展是否按人才培養方案執行、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等;考風情況關注是否出現違規違紀情況、是否按課程計劃進行考核、考核內容是否與教學內容一致、考試管理流程是否規范,通過檢查考務工作檔案、抽查監考錄像等方式進行;教學督導確保各級聽查課制度是否落實,自評、專項評價是否按計劃開展;黨委及機關抓教指標考察體系制度設置是否科學、領導責任是否落實等。
(2)教學改革與建設:關注專業建設水平,教材建設水平、課程建設水平、教改項目實施情況、教學資源建設情況。上述五項指標數據均來自相應教學管理部門,可通過教學數據信息采集平臺及教學檔案等多方面綜合比對及評價。
(3)教學評價與質量檢測體系建設:主要是對教學評價與質量檢測相關制度的完備程度、科學程度、執行落實程度以及相應的監督、獎懲措施的配套程度的評價。
1.4?學習與成長維度
學校是典型的學習型組織——組織由多個創造性個體構成且擁有共同愿景,其成長與發展要求成員必須善于不斷學習,將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培訓與科研創新是成員學習與成長的重要途徑。
(1)科研創新。主要考察教員與學員的學術論文發表情況、專利專著、科研項目立項及進展情況等。
(2)學員參加演習演練情況:演習演練是學員貼近實戰化的主要途徑,學員參與演習演練次數越多,學員對部隊情況越了解,不僅能提高自身未來崗位任職能力,還能加快知識與實際應用的融合。
(3)教學隊伍培養與建設。此指標重點關注是否組織人員定期按計劃進行培訓、調研或交流,學習計劃制定是否與學習需求相吻合,學習考核是否按規定進行,其中政治理論培訓不應少于20%。
綜合上述分析,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評價指標權重的確立及分析
2.1?評價指標權重的確立
為確定各層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本文運用德爾菲法加層次分析法(AHP)構建教學評價指標權重體系。所有參與評分的專家均為具有多年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通過不斷匿名回復和反饋,最終意見趨于統一,整個過程中采用九分制標度進行打分。利用matlab2016a求解過程如下:
(1)構造判斷矩陣:
目標層與準則層之間的判斷矩陣A-B如表2所示,準則層與方案層之間的判斷矩陣B-C如表3~表6所示:
(2)一致性檢驗及權重確定:
CI=λmax-nn-1(1)
CR=CIRI(2)
計算各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再根據公式(1)(2)求出各判斷矩陣的CI(一致性指標)、CR(一致性比例),當CR<0.1時,通過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修改。其中RI是與n(0 所有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通過后,利用特征值法求出權重,計算結果如表2~表6所示。 2.2?基于BSC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分析 由上述表格可以發現顧客維度、財務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所占比例分別為4171%,694%,3086%,2048%,說明在準則層面顧客維度最為重要,這與軍隊院校教學之本是立德樹人、為戰育人相符合的,財務維度所占比重最小,也與軍隊院校無需自籌資金從而對財務支出相對不看重的實際相吻合。 進一步計算準則層和方案層的混合權重并排序后發現,14個指標對基于戰略分解的軍隊院校教學評價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教學實施(1523%)、畢業學員崗位任職能力(1391%)、教員對學校的認可度(1049%)、教學隊伍培養與建設(1010%)、教學評價與質量監控體系建設(959%)、學員對教學質量滿意度(911%)、科研創新成果(637%)、教學改革與建設(604%)、學員政治思想水平(509%)、學生參與演習演練次數(401%)、服務實戰化教學的固定資產投資(388%)、部隊保障滿意度(310%)、實戰化教學科研經費(222%)、裝備器材損耗費(085%)。 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為我們如何改進教學評價,提升教學教育質效提供了幾點啟示:一是要突出學員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教員隊伍的培養,提高其教書育人能力水平。二是要基于“過程論”增強對教學實施環節的控制,教學實施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與其他指標息息相關,也是學校育人的核心環節。另外,盡管財務維度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總體權重不高,但依然不可忽視,雖然它對提升教學評價結果的直接作用較小,但能通過促進顧客維度的改善起重要的間接支持作用。 3?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1)因地制宜,靈活運用。 各單位由于所處發展時期不同、戰略目標不同,在指標體系實際應用過程中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結合組織生命周期理論及PDCA循環等理論調整具體的指標、具體的權重,靈活使用此指標體系。比如,一些學校高職參與教學活動少,未能很好起到示范指導作用,則可在內部業務流程維度中增加高職授課率指標,再如某學校某一階段新招錄教員較多,學習與成長維度中的二級指標學習所占比重應相應提升以提高人員總體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2)合理設計,避免冗余。 在實際評價過程中首先應明確數據獲取來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數據獲取流程,對于同一來源的數據盡量同一時間進行采取,避免因多次采集造成的成本提升及人員配合度下降等問題。如客戶維度的二級指標服務教員與內部業務流程維度的二級指標教學實施、教學改革、教學成果都涉及了對教員的信息采集,因此在數據收集時可以統一同時進行。 (3)因果聯系,牽一發而動全身。 平衡記分卡不僅是評價工具,而且是績效考核工具,它的四個維度并不是互相獨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當我們發現某一維度需要改進時,有時候從與它相關的維度入手更有效。 4?結語 本文所建立的基于BSC的軍隊院校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不僅使戰略落地為具體考核指標,保證了戰略設置與戰略實施相統一,而且運用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系統全面、科學簡潔地提供了教學評價指標建立的理論依據。上述建立的指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普通軍隊院校的教學評價需求,吻合了全面性與特色性相結合、科學性與動態性相結合、可行性與可靠性相結合的指標制定原則。因此,對于一般軍隊院校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閆寒冰,林梓柔,湯猛,等.關注差異的信息化教學課堂評價指標設計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22,43(08):92100. [2]尤錚.美國高等教育學科評估的體系及標準研究——基于對兩所大學教育學院的調研[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9):4047. [3]Giraffa?L,Faria?E.Using?podcasts?to?better?qualify?the?teaching?evaluation?process?in?virtual?classes[J].Iated,2012. [4]劉卓.建立健全新發展階段高校教學評價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22,(08):5455. [5]Huang?K?,?Wang?J?,?Xian?L?,?et?al.?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Teaching?Evaluation?System?Based?on?B/S[J].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12. [6]向俊杰,陳威.論高校教師教學的360度績效評價[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01):5964. [7]李長青.構建平衡計分卡理論的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高教探索,2014,(06):137141. [8]Wang?S?.?The?College?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Evaluation?based?on?the?Fuzzy?AHPEntropy?and?the?Computer?Simul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Multimedia?&?Ubiquitous?Engineering,2014,9(10):4556. [9]吳淑娟.地方高校教學評價制度的審視與優化[J].高教論壇,2022,(06):7982. [10]劉佳鑫,馮立艷,王知奧,等.基于產出導向的高等院校教學評價體系與應用改進[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06):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