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秋華
摘要:文章以期貨、可轉債交易員現代學徒制實驗班為主要研究對象,調研目前市場對期貨、可轉債交易員需求和供給之間存在的缺口,從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等維度進行研究,形成“六共五接四定”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大師工作室的運行機制,將企業工作場景搬進行校園,為解決學生學徒雙身份的難題提供可參考借鑒的經驗,最終達成學生畢業就可以就業的愿景。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期貨、可轉債交易員;人才培養
在教育部等九部門推出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提出,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鼓勵企業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
一、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必要性
當前,金融市場正逐步機構化、專業化和去散戶化,大量的資金正在交給專業的機構進行風險管理,金融行業需要大量掌握交易實戰技能及了解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交易員人才。隨著金融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人才需求升級,許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略為滯后,導致金融類專業的招生、就業情況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我國職業教育現行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難以同時滿足企業、學校等各方的利益需求,缺乏相應的合作管理機制,導致企業失去校企合作的熱情。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將傳統的學徒培訓與現代職業教育相融合的合作教育模式,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聯合教學?,F代學徒制是培養學生(學徒)技能為主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在于技能的傳承,通過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考核方案、課程標準等,實現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如何整合現有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適應新經濟形勢下期貨、可轉債交易員的能力結構,給證券、金融等行業帶來有效人才供給,是一個值得實踐探索的問題。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推進舉措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目標
本項目以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證券實務專業作為實踐研究的主要對象,輻射金融管理、保險實務、財富管理等相關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大力推進實踐教學、課程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復合型、實戰型且具備持續學習能力的金融人才。
首先,破解學生“雙身份”難題。所謂的“雙身份”就是學生在校是學生,在企業則是學徒。而要解決“雙身份”難題,是高職金融類專業的一大難點。學院將企業導師、大師工作室、工作實景實訓基地搬進校園,使學生可以同時兼顧學生、學徒的身份進行學習。
其次,確立“六共五接四定”的人才培養模式?!傲病笔侵感F蠊餐猩?、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培養師資、共同開展教學、共同考核與評價;“五接”即學院與企業對接、崗位內容與課程內容對接、崗位標準與課程標準對接、企業導師與學校專業教師對接、學院實訓環境與企業生產氛圍對接;“四定”即定崗位、定內容、定標準、定目標。根據這一模式,學院構建了校企耦合課程體系。
最后,突破期貨、可轉債交易員人才培養的師資力量薄弱、實戰演練場地缺乏的瓶頸。學院引進企業實戰型名師入校授課,打造實戰型交易實訓基地,將學生帶入企業進行實戰演練授課。同時,學院實行教師到合作企業頂崗、跟學等形式的進修培養,校企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
(二)期貨、可轉債交易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施內容
1.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學院以金融行業需求為導向,結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校企聯合進行期貨、可轉債交易員的能力構成與能力養成的探索和實踐,主要內容包括三點:第一,校企共建期貨、可轉債的交易員現代學徒制實驗班(以下簡稱學徒實驗班),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第二,校企共同完成期貨、可轉債交易員崗位的核心課程標準的編制。第三,針對學徒實驗班,企業參與到課程體系建設中,共同制訂課程實訓大綱、實訓方案和考核評價標準。
2.人才培養過程改革
第一,校企聯合招生。學院在校內建立學徒實驗班,企業要參與學徒實驗班學員的遴選招生等工作,選擇有意愿的學生進入學徒實驗班,實現校企聯合把關。學生既是學生又是學徒,接受校企業雙方的雙重教育與管理,校企雙方通過聯合培養實現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
第二,培養過程安排。學院期貨、可轉債交易員的培養周期為3年,采用“1+1+1”的方式。第1年,學生在校完成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第2年,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針對期貨、可轉債交易員的核心能力,對學生開展校企聯合培養;第3年,學生進入合作企業進行崗位實習,學徒期滿并通過考核后,合作企業會優先留用。
第三,學院與企業對接專業課程,共同開發教學資源,企業導師負責學徒實驗班的相關核心課程教學和實訓實習教學,主要包括期貨交易實務、可轉債交易操盤等,并共同開發適用于學徒實驗班的校本教材,包括教案、案例庫、視頻、實訓手冊等在內的配套教學資源。
第四,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學院通過大師工作室的運行,引進企業實戰型交易名師進校授課,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學團隊,定時定點在大師工作室對學生開展實踐指導,解決證券期貨、可轉債交易員人才培養師資匱乏的難題。
第五,安排實習與就業。學院安排學生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學生完成學徒實驗班所設相關課程后,企業負責學徒實驗班畢業生實習、實訓和就業工作,學生實習階段接受企業指定的導師、學院實習導師的雙重指導。
第六,校企共建師資隊伍,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學院依托合作企業的教學實操、科研能力、行業渠道資源開展教師頂崗和脫產等形式的進修培養,與合作企業共同建立高校教師隊伍培養、培訓合作交流機制,搭建企業優秀交易員和學校專業教師的互動交流平臺,通過寒暑假研修、現場培訓、合作項目等方式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共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第七,打造校內、校外交易員實戰課堂和實訓基地。校企雙方利用各自資源,共同建設集實訓教學、社會培訓、真實交易場景和社會服務能力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徒實驗班按照“做中學,學中做”的要求,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雙師協同,形成工學交替、知行合一的課堂教學形式。
第八,建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學院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整個現代學徒制項目的運行及考核,主要包括制訂現代學徒學徒實驗班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課程標準、學徒選拔考核方案、頂崗實踐實施方案和學徒管理與考核制度、編寫大師工作室的管理制度、課程資源建設與審核等內容,為現代學徒制項目正常運行提供保障。
(三)期貨、可轉債交易員學徒項目考核評價標準
第一,證書獲取。項目考核合格的學生將獲得合作企業頒發的學徒證書、相關課程的學分、行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第二,升遷考核。升遷考核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三、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踐成效
項目實施范圍主要包括學院證券實務、財富管理、保險、金融系金融管理等金融類專業學生,受益學生共計2500余人,項目實施成效具體如下:第一,學院通過期貨、可轉債交易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深化了校企合作,初步形成了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與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實現“雙導師”“雙主體”育人;第二,學院成立了“期貨、可轉債現代學徒制實驗班”管理小組及專業指導小組,制訂相關管理制度,規范、監督與指導基地工作,審定、指導實施實操人才培養方案,指導課程內容與體系改革升級,編撰教材,推進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第三,學院豐富了教學資源,推動了教學改革。第四,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水平,強化了“雙師型”教學隊伍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第五,校企共同建設集實訓教學、社會培訓、真實交易場景和社會服務能力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并建成了交易員大師工作室。第六,學院實現產教深度融合,通過校企共同參與科研創新研究和學生技能大賽指導,逐步形成了踐行現代學徒制的長效機制。第七,學院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對現代學徒制實驗班項目滿意度在95%以上,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就業對口率和就業質量。
現代學徒制試點重點強調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本項目基于期貨、可轉債交易員工作崗位具體的技能需求開設相應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拓展課程學徒實驗班,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根本,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學院調整人才培養結構。
參考文獻:
[1]熊運星.基于教學工廠下的“現代學徒制”改革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8(17).
[2]楊晗.現代學徒制下工匠精神培養建議及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21(43).
[3]羅朝陽.欠發達地區高職院?,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思考[J].智庫代,2019(37).
[4]劉雨花.基于現代學徒制高職院校商貿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九州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
[5]王濤鵬.基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育理念的反思[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7).
[6]王文杰.高職金融專業證券方向推行現代學徒制的研究[J].山西農經,2018(4).
基金項目: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期貨、可轉債交易員能力構成與能力養成的探索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XGZJG2021B063。
(作者單位: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