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 戴軍
摘 要: 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實現學生的深度思考與深度學習,同時這也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問題教學法是以數學問題為引導,對學生展開教學,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高效教學方法,初中數學教師要掌握問題教學法的相關特點和應用原則,使其可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基于此,本文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的情況,分析與研究了在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 問題教學法;初中數學;應用探討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設計為核心,圍繞問題教學、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形式.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學習過程中缺少體驗與參與的機會,而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有效地實施問題教學法能夠對課堂主體進行轉變,讓學生真正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并有充分的自主思考、探討交流的空間.但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還未得到深入,沒有充分發揮問題教學法的價值和作用,教師仍然需要對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有效實施策略進行深入研究,以確保教學的效果.
1 實施問題導入,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教學要想提升實效性,關鍵是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才具備有效互動.而課程導入是激活學生學習興趣以及促使學生以積極心態投入到課程學習中的關鍵環節,但是在以往教學中,多數教師并未能科學地設計課程導入環節,甚至直接忽略了這一教學環節.比如,教師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用簡單的語言給學生灌輸本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這樣的課程導入環節并不能起到應有的導入與激趣的效果. 鑒于此,教師不妨將問題教學法應用到其中,通過設計問題導入引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思考,進而順利進入到課程知識的教學中.
例如:在進行有關“對稱圖形——圓”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本部分教學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對圓的相關性質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知,并且能夠學習、掌握并運用好有關圓的相關知識,能夠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等.而在此之前,學生也學習了一些有關圓的基礎性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和學情,在課程導入環節中,先給學生展示了相關的圖片,能夠以此勾起學生對以往所學習的圓的相關知識的記憶,然后教師再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1) 結合圖形讓你們想起了什么?之前所學習的圓的知識內容,你能回憶起哪些?(2) 結合你的生活,說一說圓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應用.哪些物品是以圓的形式存在?教師通過給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聯系以往所學的知識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相關應用,進行思考、探討和交流,很快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告訴學生其實圓還有很多的特點,今天就來進一步深入學習圓的相關內容.在問題導入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對課程內容的學習也充滿了積極性.
2 創建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關于一些基礎性的數學概念知識的教學,往往是通過教師的直接灌輸或者讓學生直接閱讀教材來進行,部分數學教師認為,概念性數學知識就如同一個法則一樣,只要學生能夠理解并準確地記憶,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夠用上就可以,于是并不會用大量的實踐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而是進行簡單講解后,帶領學生通過大量習題的練習來鞏固相關的概念性知識.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學生對概念性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相對有限,而且記憶得不夠扎實,課程教學完成后,很快便會出現記憶模糊、混淆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講解有關概念性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給學生構建問題情境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和思考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有關“豐富的圖形世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對基本的幾何體的結構特征有準確的了解,并且能夠準確地畫出圓柱、棱柱以及圓錐等幾何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直接灌輸的教學形式,按照教材順序帶領學生逐一學習相關知識,會讓學生感覺學習數學概念知識的乏味.因此教師不妨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具體的概念性知識,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整理出對應的概念.比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問題:(1) 棱柱與圓柱之間存在怎樣的相似點和不同點?(2) 棱柱中共有多少個定點?多少條棱以及多少個面?(3) 圓錐有幾個曲面?圓柱又有幾個曲面?教師給學生設計的幾個問題,都是有關立體圖形的基礎知識,而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會更有針對性地去學習、思考教材中的知識,并在學習后完成對這幾方面知識內容的整理.
3 把握提問時機,推動教學順利實施
問題教學法主要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通過相關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自主學習,而問題的設置需要合理,要選擇恰當的時間,才能發揮問題引導的最佳效果.初中數學教師要對問題教學法的實質以及其應用的價值和作用有準確的了解,以致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能夠根據課程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表現情況,適時地給學生設計問題,最大程度輔助學生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進行“展開與折疊”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的準備階段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和了解,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以及為完成對學生的引導奠定基礎.教師基于以上的分析和了解,對本節課的教學方案進行設計,安排了相應的教學活動,并結合整體教學設計分析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方案,針對在哪些地方進行問題引導,如何把握提問時機進行了充分分析,課前的提問時機分析只是進行大體上的設計和規劃,具體還要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隨時把握與調整提問時機.比如,教師首先在課程導入中進行了提問引導,激活了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一些重點難點的基礎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提問引導,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針對重點難點的部分內容進行深入思考. 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課堂的教學氛圍陷入了沉悶的狀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明顯下降,這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調動學生思維活躍度,讓課堂重新“燃”起來.而在一些學習活動中,比如合作探究活動、實踐活動等,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在學生遇到困難無法順利開展后續的學習時抓住提問的時機,用問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4 設計分層問題,落實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是現階段初中數學新課標提出的具體要求,根據學生的學情及學習能力、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和指導,是最大程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的就是“一刀切”的教學理念,并沒有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針對性教學,而是對所有學生都是采用同一種要求標準,這會讓部分基礎不好的學生感受到學習上的強大壓力.因此,在進行問題教學法時,教師要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合理地進行問題的設計,采用分層設計問題的方式,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有理數”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對有關有理數的概念、性質等有準確的理解,并且能夠按照相關要求完成有理數的分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實施問題教學法,會在多個教學活動中設計問題,比如在常規的知識講解中,會給學生設計一些即時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和回答,從而促進課堂上的有效互動,這時教師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采用因人而異的原則,既要設計一些簡單基礎的問題,又要設計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當提出簡單基礎的問題后,教師要選擇班級中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這樣他們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課堂的互動,而且對于基礎簡單的問題,他們很容易答對,這能夠激發學生認真學習的積極性.而提出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后,教師要選擇班級中成績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回答,這樣能夠確保其答對,也能夠給其他基礎稍差的學生起到一個榜樣作用.教師切記不要將困難的問題讓基礎差的學生來回答,因為這樣不但不能獲得準確的答案,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動,還會打擊這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教學法,要特別注重對于問題的層次性設計,這也要求數學教師能夠 對班級中的學生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精準地設計層次性問題,并分配給對應的學生來回答.
5 提出探究問題,促進學生合作探討
合作探究學習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將問題教學法與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給學生設計相應的探究問題,促使學生能夠深入地展開合作探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數學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組織學生在小組中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共同針對探究問題進行思考和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增強,并且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對發散思維、提升學習能力有重要幫助.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問題,通過問題的不斷引導使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活動得到順利推進.
例如:在進行“平面直角坐標系”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探究經緯度表示的地理位置”這一探究性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通過閱讀教材中的材料,來掌握這一知識內容,為學生的課程學習奠定基礎.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需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相關的探究問題,在問題設計中,同樣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比如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設計難易適中的探究問題,也要針對不同學生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在問題教學法的有效融入下,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進展得十分順利,比如教師給學生的合作探究設計如下問題:(1) 給出一個點,怎樣能夠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準確地找出它的位置?(2) 如果一個點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進行移動,告知了具體的移動方法,你能準確地寫出移動后的點的坐標嗎?(3) 給出了一個坐標系,上面有一個長方形,給出了三個定點的坐標嗎,能夠寫出第四個定點的坐標嗎?換成是等邊三角形呢?在這一系列的探究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了組內的深度學習和探究,借助交流、思考、畫圖等方式完成了探究性學習任務.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思維品質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對于學生深度學習數學知識、思考數學問題以及促進學生終身學習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形式,其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以及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至關重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注重構建問題導入,提升導入的效果,同時要創建問題情境以及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分層的問題,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化學習需求,此外還要注意提問的時機,充分利用好問題教學的功能,在不斷激發學生思維的情況下,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