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
【摘要】小學是學生打好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效果會直接影響到今后對該學科的理解.尤其是數學這一學科,學生只有在小學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為今后的學習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基于這一狀況,文章主要從趣味教學的角度出發,分析如何讓整個小學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旨在用趣味教學的理念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助力學生數學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趣味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
由于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理論性,所以對于大部分的小學生而言,一直都是一門相對枯燥、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學科.那么,為了解決好這一現實問題,讓學生可以在課堂的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教師不妨嘗試用趣味教學的模式和理念對教學內容和方式加以改革,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將知識傳遞出來,在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助力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完成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一、收集趣味素材,拓展學生視野
雖然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沒有涉及較多的復雜知識內容,但是其學科的特性也容易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面對這一現實的學科課堂教學困境,教師落實趣味教學模式時,可以嘗試著收集并整理出一些趣味的且帶有知識性、思考性的素材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完成好數學學科的學習任務.
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二課“位置與方向(二)”,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用坐標軸準確地表達位置的方法.對于大部分的小學生而言,位置和方向這兩個概念相對比較抽象,所以實際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很好.那么,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可以整理更具學習趣味的素材來拓展學生的視野.比如,教師在具體講解使用坐標軸表示位置和方向的具體知識之前,首先通過互聯網收集一些我國知名景點的位置,并將其制作成簡單的視頻和圖片素材.其次,教師在課堂上將這些有趣的素材展示給學生,鼓勵學生從這些素材中分析各種位置和方向表示的方法,并嘗試著總結這些方法的優勢和不足.在學生分析素材的同時,教師應該適當地融入,時刻掌握學生們的最新狀況.最后,教師在學生們對相關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上所展示的位置與方向的表示方法,讓學生對這一抽象的概念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和思考.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廣泛地收集和整理出一些趣味性較強的素材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能夠讓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組織趣味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組織開展一些有趣的游戲,不僅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對數學學科枯燥的刻板印象,也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對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嘗試著組織班級中的學生通過參與課堂趣味游戲來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課“比”的課堂教學活動時,這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比例數學關系,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夠用這一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但是,因為大部分的小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少會接觸到有關比例的問題,所以他們在學習這一課的知識時常常會感到難度較高.面對這一現實的困難,教師不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和參與一些有趣的課堂游戲,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分蘋果的小游戲,讓學生運用比例關系去解決.在分蘋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使用比例有關的知識解決問題,讓整個分享的過程真正公平公正.與此同時,學生不僅可以參與有趣的游戲活動,也可以不斷地深化自己對比例關系的認識,更好地理解比例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內容可以有更實用的意義.在整個分蘋果的游戲結束之后,教師再對整個趣味活動進行簡單的總結,將游戲中所涉及的比例知識再現,讓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也能在知識方面真正地有所收獲和成長.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一同參與一些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在趣味游戲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讓課堂教學有更好的效果.
三、使用趣味工具,營造積極氛圍
教學工具是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一切幫助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媒介,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的工具也逐漸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落實趣味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需要適當地開發和利用這些趣味性較強的工具,營造出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
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的“扇形統計圖”.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繪圖能力還較弱,所以學習有關扇形統計圖的知識對于他們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想幫助學生減輕學習的負擔,就需要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工具,在整個班級中營造出更加積極的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在給學生展示直觀的扇形統計圖時,除了可以使用書本上的二維圖形之外,還可以利用班級的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三維立體的扇形統計圖.此外,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電子學習產品,幫助學生對復雜煩瑣的數據進行更好的整理,在學生自己的探究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再次使用多媒體設備將學生的學習研究結果同步地展示出來,在整個班級中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數學學習氛圍.
由此可見,在教學需要時適當地利用趣味工具助力課堂積極教學氛圍的營造,能夠有效地落實趣味教學理念.
四、創設趣味情境,鼓勵學生參與
情境教學是近些年提出的一項新的教學模式,經過實際的課堂教學檢驗也證實了其對提升學習效率的有效性.所以,教師在開展趣味教學活動時,也必須將這一理念融入情境教學的模式之中,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圓柱和圓錐是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兩個圖形,所以教師可以將這一節課設計為一個有趣的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問題,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的任務.比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利用生活中的物體來探究圓柱與圓錐體積”的大情境.在教學情境設置完成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尋找自己在生活中經常遇到和使用的圓柱和圓錐物體,并分別使用測量、計算、換算等不同的方式嘗試著計算出這些圓柱與圓錐物體的體積.然后引導學生試著從這些具體的物體出發思考和整理出圓柱與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學生們依據情境完成探究學習后,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學生們自己總結的計算公式的可取部分以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教師在完成了對數學學科知識的講解之后,需要回歸到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用更加科學、簡便的方式解決問題,將課堂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課堂中給學生創設更有效的教學環境.
由此可見,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創設一個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情境,鼓勵班級的學生積極參與并思考情境中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的實際任務.
五、利用趣味語言,引導學生思考
語言作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有效工具,如果好好利用,會給課堂教學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趣味教學模式指導教學活動時,就可以發揮語言功能,用更具趣味性的語言作為工具引導學生的思考,使課堂學習的效果得到保障.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鴿巢問題”時,就可以嘗試著使用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語言來將問題表達出來.比如,教師在課堂剛開始時可以用帶有疑問的語氣來提出鴿巢問題的背景,讓學生能夠對這一問題產生較強的探究和思考的動力.接著,在解決鴿巢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自己代入情景中,從“鴿子”的角度給學生提供一些思考的小提示,用“這樣的分配我太擁擠(孤單)啦!”“相信你可以給我找到更合適的家.”等語言提示學生這樣的分配出現了錯誤.同時,教師可以用鼓勵的語氣贊揚學生,特別是在學生的思考出現了一些誤區時,教師更需要使用“聰明的你還可以再試試呢!”“別灰心,再試著嘗試一次,這次一定會成功!”等趣味性語言鼓勵學生繼續思考.
由此可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利用更具有趣味性的語言進行知識的講授,是一個很好地激發學生思考的方式,同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接受和理解一些難度性較大的知識點.
六、設置趣味練習,助力學生發展
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在基本的知識講授結束之后,需要使用一些簡單的練習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那么,教師在設計趣味教學模式時,就需要將趣味理念融入練習的設計之中,為學生的數學學科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有意義的助力.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整理和復習”.這一課是對整個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整體復習,教師可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將有趣的練習融入課堂環節之中,在大致的知識點講解結束之后,就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練習題有效地檢測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為下節課的課堂教學提供指導,同時給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導.比如,教師可以在知識點講解結束后,立即進行一次知識搶答賽的趣味練習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搶答比賽,并在最終選出一個優勝的小組.或者,教師在結束一些具有思考性和邏輯性的知識分析教學之后,也可以選擇讓學生分成兩個大組進行思維和邏輯上的探討,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表述出來.教師通過采用這些具有較強趣味性的練習方式,就可以對學生的知識學習有一定的了解,特別是了解到班級學生在某些地方存在學習瓶頸,教師就能更好地加以關注和指導.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要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融合趣味教學的理念,設計出既有一定趣味又具有實用價值的練習形式,讓整個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保障,也能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價值的幫助.
七、設置趣味反思,幫助學生提升
反思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其不僅能夠給教師的教學提供指導,也能給學生提供一個了解自己實際學習情況的機會,為自己之后的學習提供思路和方向.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趣味的反思環節,使學生在了解自己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完成對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百分數(二)”的課堂教學活動之后,就可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設計一些有趣的反思活動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有效復盤.比如,在所有的知識教學和練習講評結束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反思自己在這一課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收獲和存在的現實問題.首先,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必須嘗試著利用一些設備將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記錄下來.其次,在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之前,教師可以先將這些日常收集而來的素材展示給學生,帶領班級中所有的學生做一次整體的復盤.再次,在整個復盤的過程中,教師針對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和學生所暴露出來的實際問題進行強調.最后,在集體的復盤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給每名學生一張卡片,鼓勵學生們將自己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收獲到的內容以及存在的疑問記錄下來.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記錄活動,教師能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反思,從而讓他們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更明確的目標和任務.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發揮趣味教學的優勢,讓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果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完成數學課堂教書育人的重要任務,首先需要收集趣味素材,拓展學生視野;其次,需要組織趣味游戲,激發學生興趣,需要使用趣味工具,營造積極氛圍,創設趣味情境,鼓勵學生參與;再次,需要利用趣味語言,引導學生思考,預留趣味作業,助力學生發展;最后,要設置趣味反思,幫助學生提升.教師只有將上述措施有機結合、有效使用,才能讓趣味教學的理念能夠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有效落實,為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創造出更加有利的客觀條件,助力學生數學學科的有效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羅雪蓮.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學周刊.2022(24):30-32.
[2]沈翠鵬.趣味性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J].智力.2022(13):119-122.
[3]許威.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3):191.
[4]鄭登如.如何利用趣味教學提高小學數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5(11):106.
[5]華守春.淺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趣味教學法的策略[J].學苑教育,2021(2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