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酸堿鹽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學好酸堿鹽這部分知識可以為學生今后的高中化學學習奠定基礎.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在酸堿鹽的學習中存在諸多問題,成為了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難以攻克的難點.因為在酸堿鹽教學中涉及三類物質的特性、化學反應原因以及一些生活常識理論與計算方法等,知識點較多,學生難以理解與記憶,甚至會出現知識點混淆等問題,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需要教師予以重視,并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攻克學習的難關.基于此,文章首先就初中化學酸堿鹽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重點闡述了酸堿鹽教學的改進策略,希望可以為初中化學教學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酸堿鹽教學;常見問題;改進策略;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9-0104-0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簡介:陳慶銀(1968.6-),男,江蘇省南京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研究.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優化以及全面貫徹實施,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教師所使用的教材為了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地調整,這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提出了挑戰.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踐行新課標的教育目標與教學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敢于創新教學方法,更好地適應教育新時代的改革.但是,就目前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存在諸多有待改善的問題,以酸堿鹽部分為例,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法單一,體現出了教師的教學思維固化,更加重視書本中的酸堿鹽知識講解,而忽視了化學知識與生活的關系,用語言講解代替化學實驗,習題布置中的難度把握不足,等等,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達到對癥下藥的效果.
1 初中化學酸堿鹽教學常見問題
1.1 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不準
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化學教材中的內容也做出了一定的調整,教學重點與難點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但是一部分教師在使用教材中往往更加傾向于自身的教學經驗,缺乏對新教材的掌握,不具備前沿性知識,抓不住酸堿鹽教學的重難點,造成學生在知識學習中處于茫然的狀態,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容易造成知識點混淆的問題[1].
1.2 教學指導方法相對落后
教學方法的使用是教師教學的技術,也是一種教學藝術,有效的教學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酸堿鹽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因為對于新課標的理念掌握不足,缺乏教學創新的意識與能力,導致酸堿鹽教學依舊以灌輸式教學法為主,“教師講學生聽”的落后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容易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最終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1.3 習題訓練缺乏合理性
酸堿鹽是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識點,因此一直以來都備受教師的重視,教師為了讓學生可以在中考中獲得理想的成績,會在教學中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希望可以提升學生在酸堿鹽領域中的解題能力,提高答題正確率[2].題海戰術的實施,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加之教師對于習題的難度、數量缺乏控制,導致學生們雖然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學習效果卻并不明顯,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在難度過高的習題訓練中備受打擊,得不償失.
2 初中化學酸堿鹽教學問題的改進策略
2.1 創設化學教學情境,調動自主學習意識
情境教學法是當前較為熱門且備受學生青睞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酸堿鹽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帶領學生進入到特定情境中,產生自主學習意識,進而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與探索問題,并試圖通過多種途徑尋找合理的答案.理想的情境創設應具備調動學生學習熱情、鍛煉學生問題分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探索與掌握的作用[3].如在中和反應的教學中,通過學情分析了解到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酸和堿的部分性質以及二者的化學性質差異,認識到了酸和堿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在此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探索酸和堿會發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能夠激起學生對酸堿鹽部分知識學習的探究欲.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這樣的情境:一名患者因為最近兩天胃疼到醫院就醫,醫生詢問了病情之后,給開了一盒“斯達舒”,并告訴患者按照說明書吃就可以了,然后視頻暫停展示說明書的內容,讓學生閱讀說明書,說一說“斯達舒”這個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屬于哪類物質,有哪些功效,并由病情的產生的原因分析胃酸過多的原因是什么,“斯達舒”是利用什么化學原理緩解或治愈病情的.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引出了“中和反應”的主題,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酸堿中和在生活乃至醫療領域中的運用,感受到化學的神奇之處,產生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在酸堿鹽學習中的自主探究.
2.2 善用微課教學技術,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部大力提倡教師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打造常規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技術融合的全新課堂,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血液.微課是教育信息技術發展下的產物,具有針對性強、內容豐富等優勢,教師在微課設計中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是某個教學小環節進行講述,在短時間內通過直觀化的視頻、圖片呈現方式,降低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4].酸堿鹽部分的知識點多而抽象,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理解性障礙,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在酸和堿的教學中,需要學生了解到濃硫酸和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濃硫酸和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播放演示實驗的操作過程,并在重要的化學實驗操作布置利用“暫?!辨I或拉動進度條,讓學生反復觀看實驗過程,幫助學生了解濃硫酸和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又如,在酸堿鹽的教學中會涉及一些微觀反應,教師若使用語言講述的方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動態地展示化學實驗中微觀變化,促進對酸堿鹽化學反應實質的了解,形成化學學科思維.
2.3 構建完整知識框架,攻克學習重難點
許多學生在酸堿鹽的學習中存在知識點零散化、碎片化的問題,因為這部分知識專業性強和相對復雜,若是教師不加以引導,則會導致學生所積累的知識處于雜亂的狀態,理解與記憶的知識點淺薄,無法攻克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內容.想要讓學生在酸堿鹽部分學習中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需要教師優化與創新教學指導方法,以“酸的化學性質”一課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回顧已學知識,思考在已經學習過的課程中有哪些酸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如稀鹽酸和活潑金屬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等),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酸和金屬、鹽反應的知識框架,并利用已有的知識以及掌握的方法探索酸的化學性質,實現知識的遷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實驗活動的方式,引領學生在合作完成化學實驗操作、實驗現象觀察與分析、實驗結論總結與歸納的全過程參與中,建構酸與鹽的知識框架,學會準確區分酸、堿、鹽的不同性質,做到充分掌握酸、堿、鹽與金屬、金屬氧化物之間的化學反應過程,能夠準確地寫出化學方程式,等等.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思維導圖為工具,重構知識體系,做到有邏輯地、系統地梳理酸堿鹽部分的知識點,形成個人的相對完善的知識框架,避免學生在酸堿鹽學習中知識點混淆的問題.
2.4 鼓勵學生實踐探究,達到舉一反三效果
雖然,教師在酸堿鹽教學中想盡辦法指導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但是酸堿鹽物質的基本形式以及化學反應是不同的,想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教師鼓勵學生在化學中深度地探索,認真地觀察酸、堿、鹽的性質以及所有物質的特點,在化學實驗的實踐研究中提高學生對物質特性的了解程度,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5].如在“酸的物理性質”一課教學中,教師組織實驗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在實驗中完成對濃硫酸和濃鹽酸的物理性質探索任務,要求學生在實驗探索中對實驗現象進行仔細觀察,使用水對濃硫酸與濃鹽酸進行稀釋,繼續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稀釋前后的實驗現象變化情況.在實驗中學生們會發現將濃鹽酸瓶子打開時,瓶口會立刻冒出“白霧”,但是濃硫酸的瓶口打開后卻沒有出現“白霧”,引領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掌握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總結出酸的性質,并由此引導學生嘗試使用這樣的方法探索堿的物理性質、鹽的物理性質,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利用濃硫酸和濃硫酸為實驗材料,通過對比的方式引領學生觀察并發現濃硫酸具有較強的吸水性,在加入水稀釋后可以釋放出大量的熱,相比之下濃鹽酸的吸水性并不強,但是揮發性較強,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與水蒸氣結合形成了“白霧”,讓學生在實驗現象的對比觀察與分析中,了解到雖然濃硫酸和濃鹽酸均為酸類,但是二者的物理性質是不同的,由此為學生的堿、鹽的物理性質探索奠定了基礎.
2.5 實施習題反思測評,引導正確評價總結
習題布置是教師教學中的常用手段,目的在于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并起到鞏固所學知識與技能的作用.在雙減的背景下,要求教師優化作業設計,以科學的作業設計構建減負提質課堂,因此教師在酸堿鹽的教學中,同樣需要以“雙減”政策為依據,精準地設計習題作業,做到合理地控制作業量,如通過層次化作業設計或“自選作業超市”模塊建立等方式,調節習題的難度,讓習題的布置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教師可以設計難度不同的三道習題:(1)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稱是;(2)硝酸銨溶于水時,溶液的溫度會;濃硫酸溶于水時,溶液溫度;(3)將稀鹽酸、Na2CO3溶液、Ca(OH)2溶液倒入同一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的固體是什么?濾液中是否含有Na2CO3?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將學習成果展示出來,也可以通過班級群實現學習成果的分享,借助信息化溝通平臺討論遇到的學習問題,或解答學習中遇到的困惑,等等.在習題評價環節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也可以實施生生互評,促使學生在他評中客觀地認識自己,能夠發現并學習到他人身上的優點,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成長.
總之,酸堿鹽是初中生化學學習的關鍵內容,也是中考的常見知識點,學好酸堿鹽知識對于初中生今后的化學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學教師應積極地探索與發現酸堿鹽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結合問題所在找到有效的改善措施,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酸堿鹽知識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進而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以及思維品質,為初中生的化學學習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陶春燕.關于初中化學教學中酸堿鹽教學的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1,428(11):44-45.
[2] 滕學梅.細究因 促教學:分析初中化學酸堿鹽教學的困擾[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35(03):110-111.
[3] 邱金貴.初中化學酸堿鹽教學的不足之處及解決策略分析[J].智力,2022,672(06):124-126.
[4] 劉宇瑤,林世威.初中化學酸堿鹽解題策略研究[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23(01):62-64.
[5] 穆小艷.基于實驗的初中化學復習課創新設計:以“魅力噴泉”嵌入“酸、堿、鹽復習”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23,632(05):46-48.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