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的提出,對于教師的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落實“提質減負”的政策精神,發揮出作業的鞏固與延伸作用,幫助學生在多樣化的作業完成以及多元化的作業評價推動下,提升學習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基于此,文章立足于“雙減”政策的背景之下,分析了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的原則以及優化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作業設計;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9-0101-0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簡介:李瑞雪(1980.12-),女,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化學教學研究.
“雙減”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師創新作業設計的方法與形式,能夠做到精心地挑選作業,基于學情設計作業內容,減少作業量的同時,還要保障甚至提升教學效果,力求達到“提質”與“減負”并進,這對于初中化學教師是一種挑戰,需要教師從“雙減”政策出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作業設計方案,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
1 “雙減”背景之下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原則
第一,多樣發展原則.“雙減”政策的提出對于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師的作業設計方法產生了沖擊,其要求教師能夠優化作業設計的結構以及實施方法,滿足學生科學知識學習、個性化發展、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化學作業設計中遵循多樣發展原則,可以結合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以及素質教育的育人要求,多種途徑挖掘作業資源,設計出可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的作業內容[1].
第二,彈性分層原則.“雙減”政策認為最有效的作業就是最貼合學情的作業,以往的“一刀切”作業設計忽視了學習者個體之間的差異,讓許多學生在難度過高或過低的作業中受到了打擊,逐漸地喪失了學習的熱情或自尊心.遵循彈性分層原則下的化學作業設計,是建立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并通過科學性的綜合考查,將處于同一個發展層次的學生劃分到一類中,根據學生所在層次設計作業的一種方式,這樣可以起到調控作業難度,讓化學作業設計可以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關注學生在作業完成中的發展性變化,隨時調整所在的層次.
第三,實踐運用原則.在以往的化學作業設計中,幾乎所有的作業內容都是以書面習題形式出現的,雖然書面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促進學生在考試中獲取理想的分數,但是這種單一化的作業設計并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對此,需要教師遵循實踐運用的作業設計原則,能夠做到書面作業與實踐作業的比例平衡,給學生提供更多在生活中運用化學知識的機會,促使學生在實際問題解決中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意義,樹立化學知識應用意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2].
2 “雙減”背景之下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優化途徑
2.1 明確作業設計目標
作業設計的目標是教師選擇作業資源、挑選作業內容以及作業設計形式的重要依據,若是教師沒有明確的作業設計目標,就會出現盲目設計作業的情況,隨意地挑選習題,并將這些習題簡單地堆砌在一起,這就是傳統作業設計中“量多”卻“質微”的主要原因.為了提升化學教師的作業設計有效性,需要從明確作業設計目標入手,讓教師明確作業設計的方向[3].以“溶液”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新課標中要求學生在“溶液”的學習中能夠做到認識溶解與結晶的現象,了解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掌握溶液的基本特性,知道飽和溶液、溶解度、濃度、溶質質量分數的基本含義,掌握本節課學習的計算方法,初步體會到定量研究的意義,感受到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應制定如下的作業目標:(1)認識溶解現象與結晶現象,了解溶液的基本組成與特征;(2)充分地了解并認識到飽和溶液與溶解度的含義;(3)知道溶質質量分數即為“濃度”,理解溶質質量分數的內涵;(4)學習計算溶質質量分數和配置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基本方法;(5)在實踐探索中感受定量研究的意義,發現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當教師確定了作業設計目標之后,就可以圍繞這些目標選擇作業內容,為了完成作業目標編排作業,讓教師的化學作業設計更加具備指向性,可以推進教師的作業設計理念革新,為后續的作業設計優化提供依據.
2.2 重構化學作業框架
作業設計的優化需要教師關注整體的作業框架,在“雙減”的背景下需要教師遵循上述中的幾點作業設計原則,在此基礎上重構作業框架,具體為:短程作業→長程作業→階段作業.短程作業一般是指課時作業,即為一節課的教學之后,教師結合本節課所講授的知識點設計作業,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反饋出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吸收與理解程度,讓教師從中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調整作業設計的內容,可以提升后續的作業設計針對性.長程作業一般是指項目式作業,相較于短程作業而言,長程作業需要消耗的時間更多,如數天或一兩周的時間,甚至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長程作業的設計要做到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參與中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與感悟,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經驗[4].需要注意的是長程作業難度較高,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幫助,如發放項目計劃書等,為學生提供長程作業完成的支架.最后是階段性作業,階段作業是指需要學生利用寒暑假完成的作業,在寒暑假學生有大量的時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階段作業完成中鞏固本學期的學習內容,系統地梳理本學期學習的知識點,建立更為完整的、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在階段作業完成中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2.3 創新作業設計形式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夠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可以在化學作業完成中感受到快樂,為學生提供創新與創造的機會,在作業任務的驅動下完成自主、合作探究任務,感受到化學科學的魅力,并被化學科學的魅力所深深地吸引,讓作業的完成變成一種樂趣,而非壓力,這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途徑之一,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作業設計中不應拘泥于一種形式,能夠創新作業形式,如一些開放性的、探究類的化學作業等.如在“有機合成材料”的一課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于有機合成材料知識的理解,在校園中尋求并判斷哪些物品屬于有機合成材料,哪些物品又是金屬材料或復合材料,說一說自己的判斷理由或依據,這是一種開放式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從書本中暫時地解放出來,將目光投放在身邊的生活中,在作業完成中既鞏固了學生所學的課堂知識,又可以帶領學生感知化學與生活的關系,意識到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知識的學習可以創新生活、服務生活.又如,在“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一課學習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探究類的作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探索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的來源、功能以及作用,還可以讓學生搜集并整理食品包裝袋上的配料表,說一說配料表中富含哪些營養成分,通過探究類化學作業設計,促使學生形成科學探究意識,獲得科學探究能力的鍛煉.
2.4 分層設計化學作業
“雙減”政策提倡教師設計分層作業,因為相較于常規作業,分層作業的設計是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的,可以避免學生在難度過高的作業中喪失學習的自信心,也可以避免一部分學生因為作業難度過低,缺乏挑戰性,而失去了作業完成的熱情.教師應掌握分層作業設計的有效方法,在作業設計中落實因材施教思想,通過設計從低到高的三個層次作業,讓處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一定程度上的發展,促使全體學生在化學作業學習中的進步[5].如在化學式意義、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與計算元素的化合價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三種層次的作業,具體如下:
基礎題:
(1)H2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
(2)標出O2中氧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_.
(3)標出MnO2中錳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_.
進階題:
(1)對于SO2的說法正確的是()
A.SO2是單質
B.SO2可以表示二氧化硫這種物質
C.SO2是由三種元素構成的
D.SO2中的S的化合價為-4價
(2)2CO2中的兩個“2”分別代表什么意義?
拔高題:
元素a、b是原子序數小數18的元素,元素a、b最外層的電子數分別為2個、7個,那么元素a、b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是( )
A.ab2B.a2bC.ba2D.b2a
教師可以將這些作業內容納入到“自選超市”中,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學生選擇適合自己作業的過程,也是審視自我、了解自我的過程,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挑戰一下略高于自身能力的作業,嘗試突破自我,獲得化學學習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2.5 實施多元作業評價
評價同樣是化學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學生在作業完成之后渴望得到來自他人的肯定,這是學習者的一種心理需求,若是這種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失落的心理,并且慢慢地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因此,在作業設計的優化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作業評價的優化,促進學生在有效的評價中獲得良性循環發展.首先,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機會,如展示調查作業、課外觀察作業、家庭小實驗作業、化學日記等,這些都是學生的作業成果,通過教師與同學給出的反饋,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自信,發現自身的優點,并且能夠在化學學習以及作業完成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多元主體評價活動,如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若是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布置了小組合作活動,還可以組織組內互評以及組間互評的活動,促使學生在多元主體評價中進行多維度的評估,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與完善.
總之,在“雙減”的背景下,需要初中化學教師探索可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同時能夠提升學生作業完成效率與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充分地了解“雙減”政策內容,領悟“雙減”精神,結合化學學科特點以及學情,進一步地優化作業目標設計,并通過重構作業框架、創新作業設計形式、分層作業設計以及作業評價反饋體系建立等方式,提高化學作業設計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小兵.“雙減”下如何做好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加減法”[J].天津教育,2022,688(19):99-101.
[2] 周文榮.“雙減”政策下的初中化學作業變革設計[J].化學教與學,2022,575(21):13-16.
[3] 劉格.淺談“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學有效作業設計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238(12):67-69.
[4] 楊威武.“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多角度分層設計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3,439(05):23-25.
[5] 丁春玉.樂享作業 趣習化學:“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3,24(03):16-21.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