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探索一種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初中生物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生物學習中深刻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能積極參與相關的實際行動中,文章通過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教材內容與案例選取、教學活動設計與課程計劃等角度全面詮釋了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初中生物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希望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思路和研究方向.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初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9-0131-0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簡介:杜桂玲(1987.2-),女,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生物教學研究.
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需要政府和社會的積極參與,也需要通過教育來培養新一代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作為生物教育的一部分,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態系統的脆弱性、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并培養他們積極參與生態保護的意識和行動.然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融入并非一項簡單的任務.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設計需要結合生態環境保護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1].
1 生態環境保護與生物教育的有機融合
生態環境保護教育與生物教育的融合旨在將生態學科的核心概念與環保行動相結合,通過教學使學生不僅獲得生物知識,還能夠深刻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并培養積極參與環保的意識和能力.這種融合不僅能夠豐富生物課程的內涵,還能夠引導學生在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時,做出明智的決策和行動.
1.1 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價值與必要性
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環保意識、塑造環保價值觀、傳遞環保知識的重要使命.通過教育,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然界的復雜性,了解生態系統的相互依賴和脆弱性.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不僅有助于改變學生對環境的認知,更能激發他們積極參與生態保護的行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1.2 教學模式設計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關聯
教學模式設計在融合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合理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深入了解環保問題,通過探究、實踐和合作,培養環保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模式的創新性設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環境保護知識的樂趣,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2].
1.3 教學模式構建的指導原則
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遵循一些指導原則,以確保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有效實施.首先,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興趣、需求和學習方式,構建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其次,注重知識與實踐的結合,通過教學活動和案例分析,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此外,教學模式設計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環境挑戰.
2 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
2.1 確定教學模式的整體結構
在生態環境保護教育融入生物教育的背景下,設計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教學模式是確保學生全面理解和積極參與生態保護的核心所在.這一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應當由引入、探究、實踐和總結等多個緊密聯系的環節組成,每個環節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義.
引入環節是教學模式的起點,旨在激發學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興趣和認識.通過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現實問題、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對環境問題的好奇心.教師可以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促使他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產生認識.
在探究環節,學生將深入探討生態環境保護的核心概念、原理和相關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引導性問題、設計開放性的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在這個階段,學生將積極參與知識獲取和分析,從而逐步建立起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深刻理解.
實踐環節是教學模式的重要一環,目的在于使學生將所學的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應用于實際中,并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行動能力.通過組織實地考察、環保活動或項目實施,學生將親身體驗環保工作的過程和挑戰,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合作、溝通和領導等綜合素養.
在總結環節,學生將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并進行反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幫助他們將零散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體系.同時,學生還可以反思在實踐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思考自己的不足和進步之處,為未來的環保行動提供參考[3].
2.2 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教學模式的基礎.針對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性目標和能力性目標.知識性目標涉及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環境問題等方面的知識掌握,而能力性目標則包括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以及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培養.這些目標的設定需要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核心概念相契合,同時考慮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
2.3 制定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的制定有助于確保教學模式的設計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的構建中,以學生為中心是核心原則之一.通過關注學生的興趣、需求和學習方式,教師可以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其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此外,強調實踐與體驗,鼓勵學生參與實際環保活動,有助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綜合能力也是教學原則之一,通過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探究、分析、合作和創新中全面發展[4].
3 教材內容與案例選取
為了有效融入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教材的內容與案例選擇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評估教材的適用性、選取生態環境保護案例,并將知識與案例融合,可以為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持,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環保問題的復雜性與現實性.
3.1 評估教材的適用性
生態環境保護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育要求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相契合,以及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通過評估教材的適用性,教師可以更好地確定如何將生態環境保護內容融入教學,以達到提升學生環保意識和能力的目標.在評估教材適用性時,首先需要分析現有教材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內容和案例.教材是否已經涵蓋了與生態保護有關的知識點,是否有涉及環境問題的案例分析,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這種分析有助于發現教材中已有的潛在資源,以及需要進行調整或增補的部分.
與此同時,教材內容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原則也是評估的重要方面.教學目標是引導教學設計的指導方向,因此教材中的內容應當與這些目標一致.例如,教材是否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關鍵概念,是否能夠促使學生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等等.教學原則方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實踐與體驗等,在評估教材適用性時同樣要考慮.適用性評估的結果將指導教師在教學模式的構建中如何選擇、調整或補充教材內容.如果現有教材中已有適合融入的內容,教師可以著重強化這些部分,并結合相關案例進行教學.如果教材內容相對不足,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原則,選擇其他資源或自行創編案例,以確保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深入開展[5].
3.2 選取生態環境保護案例
在選取生態環境保護案例時,應注重生動具體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優先選擇那些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案例,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案例的生活化和實際性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案例可以涵蓋不同的生態問題,如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利用、氣候變化影響等,以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多樣性和緊迫性.
3.3 整合生態環境保護知識
在教學設計中,將生態環境保護的知識、原理與選取的案例有機融合起來,不僅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一致性,還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從而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和運用.在教學設計中,整合知識點與案例之間的聯系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適當的引導和分析,可以展示知識與案例之間的相互關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在實際情境中的應用.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生態環境保護知識解決實際環保問題,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實用性和價值.整合的過程也可以通過設計探究性學習活動來實現.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并逐步發現知識與實際問題之間的聯系.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還能夠培養問題解決和創新思維能力.整合生態環境保護知識還有助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通過將不同的知識點有機結合,學生可以形成一個更加完整、全面的認知框架.這種綜合性的知識體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環保問題的復雜性,從而更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
4 教學活動設計與課程計劃
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課程計劃的制定是教學模式成功實施的關鍵.
4.1 設計探究性學習活動
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探究性學習活動具有重要作用.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促使他們積極探索、實踐和思考.例如,設計基于實際情境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或合作探究,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實際操作和實踐體驗,學生不僅能夠理解環保知識,還能夠將其應用到現實問題中.
4.2 制定課程計劃
制定課程計劃是確保教學內容有序展開的重要步驟.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階段,制定詳細的課程計劃,合理安排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時間分配.同時,要考慮到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特點,確保教學內容的遞進性和連貫性,避免信息的重復或過于零散.
4.3 引入互動與合作
互動與合作可以促進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通過設計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實驗等互動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合作與交流能力.學生在小組中共同解決問題、分享觀點,可以促進不同思維的碰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互動與合作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價值和必要性不容忽視.教育是培養環保意識和責任感的重要途徑,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將生態保護的核心概念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環保熱情,培養他們積極參與環保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賴金山.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生態文明教育路徑研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01):106-108.
[2] 王子君,彭博.基于初中生物學科素養的實施及研究[J].科技風,2022(31):49-51.
[3] 王績澤,邢宇寧,劉鐵志,等.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現狀淺析及建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8(04):107-109.
[4] 王華.初中生物教學中加強生態意識教育的途徑[J]. 華夏教師,2022(02):26-27.
[5] 田言巖.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環境教育的實踐與體會[J].才智,2020(13):102.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