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風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發展,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利用智慧課堂提升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夠提升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還能夠培養和發展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科學正確的學習觀念。基于此,文章針對高中語文自主學習和智慧課堂的結合策略進行簡要論述,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經驗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 智慧課堂? 自主學習? 能力提升? 核心素養
引言:
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具備主體意識,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科知識學習。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近些年來,以引導和培養高中學生自主性學習意識和能力來提升學科課堂教學質量的觀點,逐漸受到各科教師的重視。隨著智慧課堂教學方法的不斷深化,為培養和提升高中階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一、高效利用海量教學素材實現自主性學習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應用智慧課堂教學平臺能夠為高中學生提供海量與語文學科自主性學習相關的教學素材資源,其中不乏教學視頻、教材知識演示文本、微課及慕課資源等。高中學生能夠根據自身需求在海量資源素材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從而實現自主性學習的差異化、個性化成長。[1]智慧課堂在收集學生基本學情和海量教學資源素材后,為班級成員提供了學習共同體,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起高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在線閱讀、在線作業及問答、數據匯總分析等形式,實現高中學生語文學科知識的自主性學習。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這部分知識時,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微課這一教學媒介,為高中學生布置線上的課文預習視頻學習,引導高中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學習能力,提前對教材文本內容進行預習,這種智慧課堂的應用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科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在激發高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對高中學生自主性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科教師還可以為高中學生播放荊軻刺秦王的視頻資源,充分發揮出智慧課堂的優勢,有效提升高中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實現自主性學習和智慧課堂的高效融合。[2]
二、巧用智慧課堂,打造立體式教學體系
在利用智慧課堂激發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的優勢,有意識地打造出立體式的學習體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學科教師設計出和教學目標高度一致的教學內容,在有效激發出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實現線上線下教育教學工作的融合局面,以此來推進高中學生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這部分知識內容時,學科教師可以借助智慧課堂中的本地課程構建功能,打造出和教材文本高度相關的線上教學課程,引導高中學生利用自由支配時間來完成自主性課文學習。線上課程的構建使得高中學生的學習更具指向性,能夠通過自主性學習樹立教材文本內容的架構體系,以此來為線下的課堂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學科教師還可以應用智慧課堂的師生溝通渠道來指導高中學生在自主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科教師通過線上溝通交流渠道來為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方向,引導高中學生進一步完善自身知識體系。語文學科教學中應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能夠使得高中學生的自主性獲得顯著提升,真正意義上實現課堂教學和課后自主性學習的有機整合,為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科知識學習有效性奠定堅實基礎。[3]
三、強化課后知識鞏固訓練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在布置語文學科作業時應用智慧課堂能夠在激發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實現語文學科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部分內容時,學科教師可以采用立體式教學體系來為高中學生布設學科作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可能無法兼顧全體學生,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彌補這一點。高中學生在課下利用慕課、微課資源進行自主性學習時,可以借助在線溝通渠道和教師溝通學習難點內容,同時語文教師以慕課形式來為學生布設課后作業:如文章具體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描寫的是什么內容?各個人物之間具備哪些特點?學科教師還可以在智慧課堂中上傳《紅樓夢》相關視頻,以智慧課堂來彌補高中學生自主學習的不足之處,最大程度上提升其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應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強化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在滿足高中學生自主性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實現高中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和發展,為學生今后健康成長提供必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高洪生.高中語文自主學習與智慧課堂結合的理論與實踐基礎[J].安徽教育科研,2021(24):117-118.
[2]孫晉英.高中生語文自主學習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6.
[3]劉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反思[D].河北師范大學,2013.
[4]劉子強.構建智慧課堂,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高中語文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3(0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