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藝敏
【摘要】近年來,隨著《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等文件的出臺,單元式整體教學逐漸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單元式整體教學能夠實現知識的重構,促進學生思維多元化發展,提高自身知識整合與知識運用的能力,以推動核心素養的綜合化發展?;诖耍疚牧⒆阈W數學教學,以單元整體教學內涵、特點、意義為出發點,結合當下教學目標,提出具體實施策略,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后續研究提供價值參考。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 意義? 小學數學?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0-0118-03
單元式整體教學作為一種整合式教學模式,以核心素養發展為核心,多章節知識點進行串聯,簡化學生學習流程,提高其邏輯推理與知識整合的基本能力,實現數學思維的個性化發展。單元式整體教學的出現,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存在的短板,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課程標準的深度剖析,立足學生發展實際,在實施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進行重構與增刪,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學習壓力,從而使教學安排更加科學、系統。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剖析現階段小學生心理認知與行為習慣,拓寬教學渠道、完善教學形態,以此給予學生別樣的學習體驗。
一、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符合新課標改革的具體要求
教育改革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思想發展為教育之本”這一要點,面向小學生的數學教育中要滲透數學思想的教育,對知識進行拆分重組,結合學生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從整體分析個體,個體深化整體,強化自身邏輯思維的同時,進而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人才。在小學數學中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既符合教育改革的具體要求,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養成良好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究意識。
(二)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單元整體教學是學生知識獲取、知識運用的重要踏板。小學教育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剖析知識本質,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多元化解決方案,對自身學習情況進行自我反思與傳遞深化,同時,教師也可根據學生階段學習情況予以實施指導,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促進學習能力的多維度提升。
(三)能夠增大學生的交流頻率打造互動性課堂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單元整體教學更注重學生能力的綜合性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課程標準,為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而這些任務能夠促使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實現學習資源與思維的共享與交互,進而推動學生探索多個解題方法,提高學習自信心與積極性的同時,打造高效互動性課堂。
二、當下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互動不足
目前來看,受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束縛,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過于重視知識的講授,常常占據課堂主導地位,常通過“教師提問、學生思考”的模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這種互動方式雖然能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方式的單一性難以吸引學生,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同時,知識的“局限性”教學也會影響學生思維發散,使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過于聚焦問題本身,難以映射到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
(二)學生認知局限
單元式整體教學并不是將知識融糅到一節課進行講授,而是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剖析問題本質,提煉關鍵信息進行解答,并在此過程中形成相對靈活的思維框架。結合當下教學工作開展情況,多數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公式及計算方式,很少會圍繞“問題考察思想”設計教學活動,導致數學課堂缺乏活力與深度,學生解題能力個性化發展受到影響。
(三)教學手段單一
教育的本質在于思維的啟發、能力的提升,小學教師應明確數學學科對學生能力、素養發展的實際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解題思維,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啟發與內化。但目前來看,多數教師單元式整體教學工作中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過于依賴教材本身,且多以課程標準為主,缺乏知識的延伸拓展,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局限教材,難以深化所學知識。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環境的他們,不僅難以獨自完成教師的既定任務,而且也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影響自身學科核心素養的綜合化發展。
三、單元整體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
(一)尋找單元課程教學契合點,按照既定規則編排單元內容
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前,教師首先應對現階段學生學習情況予以分析,立足單元教學目標與重難點知識,擺脫傳統教學大綱和課本順序的束縛,對數學知識予以重構,按照各單元間的關系進行重組,以此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成效。
以“角的初步認識”和“觀察物體”兩單元為例,首先,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并指出該物體是否存在角?每個角有幾個頂點?由幾條邊構成?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引入直角、銳角、鈍角等知識點,讓學生分析總結物體各類角的數量,嘗試將它們進行分類,并闡述原因。此外,教師還可以角為切入點,讓學生根據角的類型推斷物體是由哪些基本圖形構成,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知識點的相互關聯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思維模式,從而更好地面對日后學習。
(二)整合課本知識,開展結構化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并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思考強化自身邏輯推理與空間想象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成效。因此,在開展教學前,教師應圍繞單元教學目標從整體的角度對課本內容予以分析,以學科目標為導向開展結構化學習,幫助學生在概念的基礎上,實現知識遷移。
同樣以“角的初步認識”和“觀察物體”兩單元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兩單元知識的異同點,并將討論的結果繪制成思維導圖,以便從整體的角度來對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知識的認識與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引入幾何圖形的概念、性質等知識點,鼓勵學生思考角對物體平面的影響,并利用身邊的測量工具思考當角的角度與物體平面有哪些關聯(三角形內角和始終為180°、四邊形為360°;平面角的角度大小一致時,物體平面邊的長度一致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對幾何圖形進行科學歸類,同時也能對已學知識進行重溫,強化空間想象能力的同時,使他們更為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三)聚焦情境引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情境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載體,其展現了良好的教育價值,一方面,能夠與日常生活聯系,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快速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另一方面,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重構,并通過具象化的展現,強化自身空間思維能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探究欲望?;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此提高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
以“數據收集整理”一單元為例,教師首先要理清該單元下知識點間的關系,精心設計結構化的教學課堂,隨后,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冬天家庭用電情況”的主題情境,引入“認識時間”這一點單元知識,鼓勵學生收集冬天家庭每天用電數據,并總結哪一電器的用電量最高?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也要拓寬教學渠道,借助信息技術搭建線上一對一交流室,對學生學習情況、知識運用能力進行指導,例如學生在線上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線上問卷調查反饋、每節課后習題正確率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總結;線下實踐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托小組合作、分層結對等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彌補自身短板,并引入實際案例,強化學生數據匯總、數據分析的基本能力,提高其學習自信心。
(四)關注知識間關聯,促進學生遷移理解
單元整體教學旨在強調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既能幫助學生對不同單元內容、同領域內容知識進行整合,強化自身學習能力,又能以橫向維度對知識間內在聯系予以把控,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的多維度發展。對此,教師也要進一步關注單元知識點間的聯系,以單元為單位開展教學工作,打造完整的知識鏈,擺脫固定原有單元教學的束縛,以此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感。
以“認識時間”與“數據收集整理”兩單元為例,基于兩個單元知識點存在高度聯系這一特點,教師可設計“農產品市場價格變化調查”實踐活動,以周為時間節點,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不同地區下同種農產品的價格表,并鼓勵學生對數據進行記錄分析,思考價格存在差異的原因。同時,教師也可與地理學科進行聯動,通過動畫的形式向學生解釋地理環境資源對農產品生長情況的影響。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與實際生活間的密切聯系,又能通過實際活動強化自身認識,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五)有效擴充單元內容,完善數學教學體系
以往的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為主導,通過知識的系統講授與集中練習,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要點。而對于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如定義、公式,教師也常常會進行舉例,親自示范其解題過程并通過反復的練習幫助學生強化記憶。長期處于這種被動式學習氛圍下的學生,極易對數學產生抵觸、厭倦等心理?;诖耍陆逃尘跋?,教師應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積極開發多種教學資源與教學服務,擴充單元內容,完善教育形態,進而全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多元化發展。
以“混合運算”這一單元為例,本單元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用脫式解答同級混合運算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思維的啟發設計教學活動,設計多個問題鏈,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詢問學生一千克蘋果多少元?并鼓勵學生收集不同品種蘋果的價錢,隨后引導學生計算不同品種蘋果一千克共需要花費多少錢?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自行探索計算方法,例如有的學生借助“數據收集整理”這一單元的數據統計方法,對蘋果價格進行分類,通過分段計算,最后相加得出蘋果價格。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還可借助信息技術,以具象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符號的運算順序,并設計相應的教學游戲,強化其思維邏輯,進而提高學習自信心。
(六)優化教學評價,貫徹以生為本
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總結自身學習存在的問題,并在日后學習中有針對性地予以改進。以往的教學評價多以學生課堂表現為主,并未涉及其能力素養的發展情況,這種教學評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能力、素養的個性化發展。對此,教師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搭建“多線程”教學評價,以課前、課上、課后為節點,制定“線上評價初引導、線下評價再提升”的評價體系,同時借助信息技術中的數據分析系統建立學生能力需求分析報告,以周、月為節點,對學生能力發展情況予以階段考核,總結其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專項練習方案,精準對焦學生失分點的同時,提高其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
其次,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單元整體教學與學生能力素養發展需求之間的關聯性,做好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記錄,分析其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單元教學目標與重難點知識進行比對,調整教學方案,并以核心素養發展為根本需求,科學設計綜合題型,合理歸類、科學講解,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單元整體教學在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立足學生發展實際,把握教育的核心內涵,深入解讀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內涵,掌握單元整體設計的方法與技巧,立足于單元整體,以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加強知識間的聯系,構建結構化學習模式,以此促進學生能力素養的綜合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柴福.核心概念統領下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改進策略[J].智力,2022(31):96-99.
[2]唐明明,鄧穎欣.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11):64.
[3]謝歡蓮.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32):116-118.
[4]楊秀云.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2(32):141-143.
[5]余慶玲.提升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24):31-33.
[6]胡學敏. 數學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策略研究[D].臨沂:臨沂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