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柳州市交通學校為例,論述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構建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策略:教融產業,融入企業實訓案例;產融教學,理論指導實踐實訓;劃分權責,采用雙導師管理。
【關鍵詞】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共建共享 實訓基地 “雙元”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6-0063-03
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將產教融合進一步引向深入。產教融合是將生產和教育有機結合,基于共同培養目標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其關聯主體包括學校與企業,旨在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和工作中,實現教育與產業的良性互動。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應運而生。實訓基地的優勢在于將企業的生產規范、實踐經驗與學校的理論教學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為國家培養適合企業生產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近年來,柳州市交通學校(以下簡稱我校)擇優選擇當地優質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校企雙方基于共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建設實訓基地,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沉浸式實訓體驗,提升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競爭力。
一、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舉措
(一)教融產業,融入企業實訓案例
教融產業,是一種基于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學主陣地設在校內,以教學為主、產業案例為輔,在校內創建一個可視化的產業微縮場景,將企業的生產線、產業鏈、流程圖、運營體系等現實作業融入教學案例中,指導學生將課堂學到的知識在校內實訓基地中進行實踐與驗證。共建共享的校內實訓基地,旨在聯動“雙元”主體,借鑒優秀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經驗,學校提供校內場地并實施建設管理,企業提供設備、管理體系、專業技術人才、企業文化、企業標準等,在學校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共建共享的校內實訓基地偏重于理論授課,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比例約為3∶2,教學第一責任主體為校內教師,企業教師作為第二責任輔體,協助校內教師管理實訓實踐。
目前我校建成的共建共享校內實訓基地有上汽通用五菱用戶聯絡中心服務基地、O2O電商實訓基地、東風風行售后技術培訓中心等,覆蓋汽車制造與維修專業、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無人機專業等,基本滿足學生的實訓需求。然而,由于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實訓需求等參差不齊,且缺乏現實案例進行鏈接鞏固,學生的實訓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些問題,我校采用“引企進校,教融產業”的實踐模式,基于資源互置和能力本位的育人思路,聯動本土優質企業,優化實訓策略。
在前期篩選企業階段,我校精心篩選符合學校教育理念的當地企業,如顏值立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寧百信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等,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充分利用優質企業的規章制度、合作案例、運營機制等,構建與校內專業配適度高的案例集,作為中職一年級學生的教學案例進行講授,充分發揮企業與學校共建的優勢。
在中期實踐階段,我校區分校內實訓基地對接的專業群及培育目標,確認校內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時間配比及指導流程。上汽通用五菱用戶聯絡中心服務基地(以下簡稱聯絡中心)主要承擔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的熱線信息中介載體的作用,負責用戶熱線的電聯對接。聯絡中心配備有一對一指導教師和聯絡工位,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專業判斷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進行培訓,通過聯絡中心整合五菱用戶的咨詢信息和售后反饋,分類、派分、反饋給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由公司指派專業人員對用戶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讓學生間接熟悉公司的企業文化、崗位職能、權責分配等標準流程,在真實的交流中進行專業實踐。O2O電商實訓基地主要承擔物流盤點、貨物入庫、物資統計等實訓操作,該基地能容納10名學生進行為期1個月的實訓,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完成實訓基地的運營任務。以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訓教學為例,學生在中職二年級輪流入駐O2O電商實訓基地,10人為一批次,輪次實訓,實訓基地至少配備1位指導教師,以企業的培訓模式帶領和教授學生完成以超市為案例的物流相關實訓任務。東風風行售后技術培訓中心主要承擔汽車相關專業的實訓與培訓,引入東風風行的實體車進行實訓教學,同時對接企業的4S培訓,讓學生掌握汽車專業知識。中心還篩選優秀學生擔任助教,讓學生參與對接企業的培訓項目,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自信心。
在后期推廣階段,我校將建成的校內共建共享實訓基地聯動校內其他專業的小型實訓室,形成實訓基地群,校內教師融入實訓基地管理,參與基地實踐,在專業建設導向、課程標準教學、課堂實訓設計中融入實訓基地及企業案例,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校內實訓,為學生將來進入企業工作奠定專業基礎。
(二)產融教學,理論指導實踐實訓
產融教學,是一種基于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學主陣地在校外,以產業案例為主、教學為輔,在校外創建一個可教學的實訓課堂,實時講解、實踐企業相關的生產線、產業鏈、流程圖、運營體系等,讓企業實踐成為實訓教學的第二課堂,指導學生在現實的案例中復習檢驗學過的知識。共建共享的校外實訓基地,旨在將企業成熟的資源融入實踐,是企業產業資源共享的重要體現。共建共享的校外實訓基地偏重于實踐授課,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比例約為2∶3,教學第一責任主體為企業教師,教學模式為基于企業實際生產線的工學交替模式,校內教師以駐場班主任的身份作為第二責任輔體,協助企業教師管理教學實踐。
校外實訓基地是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產教融合的重要平臺,是對校內實訓場所及設備不足的有益補充,在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建設中有著專業的規范訓練作用,通常以項目為載體,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增強教學效果。然而,在實際的企業實訓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案例存在與現實脫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過于抽象、籠統,對中職生的指導效果不明顯。與此相反,直觀的案例教學與切身體驗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職業教育中,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授課比例是教學提質增效的關鍵。以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實訓基地的工學交替為例,我校中職二年級的學生以企業學徒的身份進入公司實訓,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占比約為2∶3。學生首先扎根公司內部,學習理實一體化課程,周期約為工學交替周期總時長的40%,課程結束后,對接公司生產線項目,進行60%時長的總裝車間裝配生產線實訓,縮短學生理論知識遺忘的時間,增強學生參與實訓的體驗感和責任感,讓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有機融合,在生產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貼合崗位完成實踐任務,以任務倒推學習,真正實現“教、學、做”三合一,通過控制不同類型的教學時長切實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劃分權責,采用雙導師管理
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實習時,采用雙導師管理制度,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參與學生的實習過程,各司其職,保障學生的實習效果。學校教師主要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職業規劃等,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的指導。學校教師由學校選派,一般從現任班主任或專業課教師中選擇,要求工作經歷滿2年,年齡在25—50周歲之間,身心健康,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中級及以上職稱,具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協作意識,遵守學校和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與現代學徒制工作和企業實踐工作,責任心強。企業導師則負責學生的技能培訓、實踐操作等,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企業導師由企業遴選,要求為從事本行業工作3年以上且年齡25周歲以上的企業正式員工,原則上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或中級及以上職稱,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協作意識,工作積極主動,具有奉獻精神,能服從學校和企業的管理,遵守企業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在行業中有一定的影響力,有較豐富的崗位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
為了讓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的實習有效、有序,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了雙導師的職責。學校教師負責實施學生實習課程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在日常教學管理中開展職業道德、職業習慣、文明禮儀等核心素養的教育,督促和管理實習學生遵守學校和企業的規章制度,負責學生的日??己伺c成績評定,定期進行階段性崗位考核,做好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協同企業導師開展實習日常管理、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等工作。企業導師的職責是協同學校教師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指導學生參與各項實習等工作,參與實習學生的日常管理,拓展學生的專業技能,負責實習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等養成教育,向實習學生傳授崗位實踐經驗,傳承企業文化,按照要求完成對實習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崗位課程考試、技術技能考核和成績評定工作,及時反饋學生實習課程完成效果、工作狀況和相關調查數據。
2007年,我校與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開展產教融合,成立東風風行售后技術培訓中心、東風零部件故障診斷中心等部門。2015年至今,我校每年為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培訓新入職員工近1 000人,主要開展企業員工培訓、培訓教材開發、維修手冊開發、技術比武、定單班培養等;近三年開展國內線上線下各類培訓60多期共10 000多人次;開展海外培訓項目,承接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來自越南、敘利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的海外學員維修技能培訓班,線上線下培訓共計6 000余人次;共為企業售后服務部制訂85項典型故障處理方法和11項作業指導書。2019年,我校與南寧百信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在校內共同建設功能齊全的產教融合校內實訓基地——上汽通用五菱用戶聯絡中心服務基地,并首次采用沉浸式上崗體驗、開放式課堂、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的結果制訂下一步課程內容,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使每名學生均能獲得一對一的指導。該基地2021年榮獲客服服務節行業客戶口碑獎,基地負責人榮獲杰出管理獎;基地每年接待全國各單位參觀調研人員500人次以上。2021年,我校與顏值立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內建設O2O電商實訓基地,同時開設了O2O實訓超市、快遞業務,實訓基地點分布于校內學生生活區,運營面積約為1 000平方米,為我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電商專業方向的學生完成課程認知、專項實訓、知識實踐、崗位實習、創新創業實訓等項目。
二、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建議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盡管我校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雙方嘗試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和育人體系,但仍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實訓基地的教學設施和生產設備不夠完善,日常利用率不高;二是實訓基地開設的實訓課程缺乏創新性,沒有緊跟社會需求和企業創新水平,與企業實際的生產過程脫節;三是校外共建的實訓基地更接近企業生產需求,學生學習、實踐、生產跟不上節奏,次品率高。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健全管理機制
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有健全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職業學校應建立專業指導委員會,負責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運行進行管理,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監控,做到財、權、利分權管理,明確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激發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的動力,推動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的持續發展。此外,職業學校還應健全學生到企業實習的管理方案、工作機制,積極落實學生崗位實習責任保險政策,幫助學生爭取應得的報酬;建立學校與企業的人才交流機制,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定期開展交流活動,促進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取得較大的發展;建立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的機制,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建立聘任企業高級技能人才和社會能工巧匠到校任專家的機制,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管理者參與學校建設、專業建設、教學管理等。
(二)重視人才培養質量
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學習,既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工作經驗,又可以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能夠大幅度地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改革的發展,對優化和完善人才培育方案有著重要的意義?;禺a、學、研一體的功能定位,能夠促進教師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崗位實習,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總之,我國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人才既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職業學校和企業需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雙元”育人主體作用,將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基地落到實處,從而培養出更高質量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石偉平,郝天聰.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思維轉向[J].教育發展研究,2019(1).
[2]侯廣旭.產教融合背景下新型實訓基地建設[J].職教通訊,2018(24).
[3]包慧堅.產教融合的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以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廣西教育,2014(43).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重點課題研究項目“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共建人才培養基地研究與實踐”(GXZZJG2020A06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潘雪玲(1980— ),廣西柳州人,本科,學士,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教育教學研究。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