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良 楊奇慧 黃建盛 張靜 王蓓
摘? 要: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途徑。文章在課程思政理念指導下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與探討,分析了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改革面臨的困境,提出了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開展案例式教學、提升任課教師綜合素質等課程思政改革的措施。針對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為課程思政融入生物統計學等專業課程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思政元素;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9-0105-04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2020年教育部頒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進一步強調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教育,要求各高校要充分發掘各學科的思政資源,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及管理辦法等多種渠道完善并落實課程思政的全覆蓋。通過課堂教育的主陣地,將國家的主流意識、科學發展觀等滲透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報國、愛崗敬業等道德情懷,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1]。相較于“思政課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這種綜合教育理念的“課程思政”是高校未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1]。
生物統計學是利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數量性狀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是應用數學領域的重要學科分支。涵蓋生物學試驗設計、數據收集和數據整理、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以及統計結論的得出與解釋等內容。生物統計學不僅廣泛應用于傳統的生物學、生態學、醫學、藥學和農學等各學科專業中,也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中數據分析的重要工具,已成為我國高等院校生物科學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2]。然而,生物統計學課程不同于其他的理論基礎課和專業課,其最大特點是概念抽象、公式復雜、計算煩瑣。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梢哉f,生物統計學是一門教師和學生普遍反映難教、難學、難懂的課程,以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難以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本研究擬通過提煉課程教學內容、挖掘知識點的思政內涵、開展案例式教學等措施探索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以期達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目標。
一、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生物統計學課程內容包括統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概率分布、抽樣分布、統計推斷、次數資料的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與簡單相關分析、試驗設計及運用計算機軟件的統計分析等。通過學習該課程,學生能夠掌握生物學試驗的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提升統計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科研態度。
知識傳授目標。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統計學相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在生物科學中的作用與意義;能夠熟練運用數理統計分析方法和計算機軟件對試驗結果進行簡單處理分析;能夠利用統計假設檢驗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運用方差分析的基本知識處理科研實踐中的問題。
能力培養目標。具備靈活運用概率和統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合理制訂試驗計劃、正確分析試驗結果、科學推斷試驗結論的能力;提升學生統計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
價值引領目標。培養學生數據為本、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精細的科研態度。
二、推動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改革面臨的困境
傳統教學觀念注重知識點的講解和運用,不夠重視專業知識本身蘊含的思政價值,從而導致部分任課教師片面地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課程的責任,將“教書”與“育人”割裂開,缺乏在專業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改革的動力。其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所需要的理論素養準備不足,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缺乏清晰的認識和理解。第三,部分高??己嗽u價機制過度強化學術成果,“重科研輕教學”現象十分普遍,教學工作儼然成為完成考核工作量的“保底任務”,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的動力不足。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講,首先,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記憶,對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學習需求較弱,對課程思政內容表現出較低的學習意愿。其次,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價值觀點構成復雜,容易與教師的思想觀點發生碰撞或交鋒,影響學習積極性和效果。最后,在增課程、減學時的背景下,學生學業負擔較重,疲于應對各門課程或各種證書的考試,部分學生甚至還有輔修雙學位,此時如果課程思政元素不能很好地融合專業知識將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3-4]。
三、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改革措施
(一)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生物統計學教學可以打破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壁壘,從而有效實現知識講授和價值引領。通過提煉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內容,深入挖掘專業知識所蘊含的思政內涵,是實現專業知識與德育融合統一的重要方法[5]。
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教育的映射和融入點主要包括:1. 統計學學科的性質,融入哲學中偶然性與必然性的對立和統一;2. 通過統計學中的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等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科學與誠信的德育思想和工匠精神;3. 由統計推斷,融入局部到總體的哲學認識觀,培養學生邏輯分析能力;4. 通過對特定生物學實際問題的關注,培養學生增強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開展案例式教學
案例式教學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Case-based Teaching)。根據課程教學目標,以真實生物統計學相關案例為教學素材,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或技能。生物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強的學科,在分析和解釋生物界問題或現象的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特點,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成專業課程教學的價值引領目標[6]。例如,在講到試驗設計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中國數學家原創性成果——“均勻設計”這一案例。1978年, 軍工三個試驗項目遇到困難,受當時計算機運算速度限制,解方程組的計算量巨大,無法滿足實際需要。要想用傳統的試驗設計方法解決實驗次數近乎天文數字的實驗模型可謂“望洋興嘆”。該難題最終被我國數學家王元院士和方開泰教授成功攻克,他們創立了均勻設計,這是世界統計學領域中一種全新的統計學試驗設計理論與方法,是公認的中國數學一大原始創新,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提升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融合了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方式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內涵的能力,還要能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專業知識教育中。對生物統計學課程而言,教師不但要深刻理解統計學知識的內涵,而且要善于應用案例教學等教學手段開展教學。為此,首先要通過各類校內校外培訓提升任課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理解專業教學的價值引領目標,熟練進行融合課程思政理念的專業課程教學;其次,專業課教師應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通過教研活動,加大對黨的創新性理論成果、經濟社會發展新成就、行業發展前沿動態等的關注,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所需要的育人素養,能夠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始終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實施課程思政;教師應具備將科研與教學結合起來的能力,通過言傳身教促使學生科學精神的養成和道德品質的培養[6-7]。
四、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與時俱進,擴充課程的思政教學目標
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重在把立德樹人作為檢驗課程教學效果的根本標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專業課程是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主渠道,肩負著傳授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養、情感態度的培養。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既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要將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細化為知識目標和德育目標,與思政課程形成合力,協同育人。將知識教育與價值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實現知識教育與價值教育并駕齊驅、協同推進[4]。
(二)改革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
教師要主動改變傳統教學習慣,從思政教育的角度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專業課程要根據課程自身屬性,提煉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如專業歷史、偉大人物事跡、科學家風采、奉獻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等),深化課程內涵,將科學精神、創新意識、人文修養、社會責任等元素巧妙與知識點融合,全面實施課程思政教育[3]。
(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任課教師要從課程教學內容和專業背景的角度出發,主動積累教學素材,將知識點凝練成教學案例,開展案例式教學,潛移默化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從而避免將思政元素生硬刻板地擠進課堂而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采用情景模擬與換位思考、問題導向、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將線上(電腦端或手機端)與線下課堂緊密結合,擴展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利用2018年《nature》雜志發表文章質疑P值檢驗的合理性的案例,鼓勵學生不僅要關注課程最新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而且要有自己的獨立思維,培養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和敢于說“不”的精神[1]。
(四)自我提升,增加教師品格魅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在講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將思政內容融入其中, 這就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此,教師要有堅定的信心和崇高的理想追求,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不斷做好自我提升與發展。古人說“學高為師”,這只是說明教師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而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師不僅要懂得傳播知識、傳授技能,還肩負著引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責任;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首先要求教師自身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并能體現在教學過程的舉手投足和一言一行中,學生自然會耳濡目染,從而引領自身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才是潤物無聲的課程思政。
(五)注重質量評價,保障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高校教學管理部門要加強教學質量文化建設。在專業評估、課程建設、質量評估等考核中,有機融入反映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效的指標點,并將其作為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落實情況的首要指標,使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內化為教師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為。利用權威機構持續評價畢業生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達成度,依據評價結果持續改進課程教學大綱,不斷增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育人成效[4]。
五、結語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途徑。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最關鍵的一環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的知識點中,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行為規范等潛移默化地滲透給每一位學生,同時達成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引領目標。生物統計學課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利用案例式教學等方法,構建生物統計學課程育人體系,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發揮協同效應,以期實現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 成曉霞,王子見,何鳳琴. 理工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與探索——以《生物統計學》課程為例[J]. 魅力中國,2021(48):244-245.
[2] 王忠良,張靜,王蓓,等. 水產生物統計學課程中學生統計思維能力與應用意識的培養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6(44):191-193.
[3] 陳秀莉,馬勇. 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J]. 課程教育研究,2021(05):39-41.
[4] 易鵬,石定芳.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困境、特性與實踐探索[J].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9(04):124-132.
[5] 王文俠,李修嶺,郝繼偉,等. 課程思政融入生物統計學教學的探索[J]. 現代職業教育,2022(19):48-50.
[6] 王明華,石瑞,趙二勞. 融合“課程思政”理念的生物統計學案例教學探討[J]. 山東化工,2020,49(02):191-192.
[7] 李紅宇,林志偉,殷大偉,等. 農學類本科“生物統計學”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教學的初探[J]. 教育教學論壇,2020(34):35-36.
(責任編輯:鄒宇銘)
基金項目:2022年度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專業認證背景下《水產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粵教高函[2023]4號);2022年度廣東海洋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專業認證背景下《水產生物統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PX-131223316號)。
作者簡介:王忠良(1982—),男,博士,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水產經濟動物功能基因與基因組學;楊奇慧(1978—),女,博士,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水產經濟動物營養與飼料安全;黃建盛(1981—),男,博士,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水產經濟動物繁育與養殖;張靜(1977—),女,博士,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生物統計學;王蓓(1982—),女,博士,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水產經濟動物免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