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碎片化、表層化和標簽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使得學生對文本主題意義的探究不夠深入,語篇意識不強,缺乏高階思維能力,限制了學生意義構建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深度學習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路徑。文章基于深度學習理論框架,結合英語課程標準提倡的英語學習活動觀,以牛津高中英語教材必修第三冊Unit 4“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中Reading板塊的語篇“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為例,闡述基于深度學習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以期達到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的學科育人目的。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高階思維;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陳小結(1984—),男,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篇是語言學習的主要載體,學習者應在真實且相對完整的語篇中接觸、理解、學習和使用語言[1]。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碎片化、表層化、程序化、模式化和標簽化的問題仍然存在,看似熱鬧非凡的課堂教學缺乏對主題情境的創設、主題意義的深層探究和語篇的深度理解,對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的促進作用有限。對此,教師應將構建基于語篇分析和深度理解的教學模式作為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重點內容之一[2],幫助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層面深入理解語篇內涵,把握語篇結構,理解語篇內部邏輯關系,從而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一、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特征
“深度學習”(見圖1)是相對于“淺層學習”的一個概念,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的教學目標的引領下,以真實情境為依托,以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為目的,引導學生在開放性學習環境中就挑戰性任務活動開展的超越表層的知識符號學習。通過深度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3]。
基于深度學習的理念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立足于語篇,著眼于宏觀導入、微觀分析和整體遷移,通過開展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遷移創造類、批判反思類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從宏觀層面上把握語篇內容和作者意圖,從微觀層面上理解單詞、語句、段落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幫助學生構建語言知識,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4]。
二、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下面,筆者以牛津高中英語教材必修第三冊Unit 4
“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中Reading板塊的語篇“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為例,探討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實踐。
(一)解讀語篇,確立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深入研讀語篇,把握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價值,分析文體特征和語言特點及其與主題意義的關聯。深度閱讀始于對語篇的深度分析,教師應準確把握語篇的主題、文體結構及價值取向[5]。
1.聚焦課標要求,探究主題意義
教師應緊扣課程標準,深入研讀和挖掘語篇內涵,以what(語篇主題和內容等)、why(語篇意義、情感和態度等)、how(語篇結構和文體特征等)等三大主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對語篇展開主題意義探究。
(1)語篇主題:科學家、科學發現和科學精神。
(2)語篇主題語境:人與歷史、社會與文化(宏觀層面);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微觀層面)。
(3)文本分析。
【What】語篇以“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為標題,介紹了屠呦呦的生平經歷以及她帶領團隊為治療瘧疾發現并提取青蒿素的過程。
【Why】語篇有兩個學習重點:一是帶領學生了解屠呦呦的個人經歷、成就,及其團隊在發現和提取青蒿素的艱難過程中所反映出的重要品質;二是通過對語篇內容進行分析和梳理,促使學生樹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偉大志向。
【How】從語篇類型來看,該語篇是一篇人物類新聞報道。相比于簡單的新聞報道,人物新聞報道的敘事邏輯清晰,語言使用精準;從寫作結構來看,該語篇采用金字塔敘事結構,先報道最重要的新聞信息,再詳細報道與事件或人物相關的細節。
2.挖掘思政元素,明確教學目標
開展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深挖語篇中的思政元素,以主題意義為落腳點,使二者有機滲透,從而落實課程思政目標。
語篇“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重點講述了屠呦呦潛心科研,歷經艱辛發現青蒿素,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的事跡,充分體現了屠呦呦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科研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以及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根據以上對語篇內容的深度解讀和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筆者將本課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點。
(1)梳理有關屠呦呦及其團隊發現并提取青蒿素用來治療瘧疾的主要過程(理解層面,淺層閱讀階段)。
(2)掌握人物新聞報道的閱讀策略和語言特點。(分析層面,從淺層閱讀向深層閱讀過渡)。
(3)歸納屠呦呦及其團隊所具有的品質和獲得成功的原因(綜合層面和評價層面,深度閱讀階段)。
3.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深度教學思路
筆者基于語篇主題和內容,從語篇體裁和結構入手,通過設計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和遷移創新類教學活動,搭建學習腳手架,引導學生提煉、感知、內化、遷移和運用語篇知識,以促使學生的閱讀學習向縱深邁進[6]。具體教學思路如下。
(1)學習理解類活動:基于語篇,梳理關鍵信息,了解屠呦呦的個人經歷,掌握語篇整體結構和行文思路。
(2)應用實踐類活動:深入語篇,了解人物新聞報道的文本結構特征。
(3)遷移創新類活動:超越語篇,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深刻體會屠呦呦及其團隊的優秀品質和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關注其他科學家的事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過程的實施
“活動與體驗”是深度學習的主要特征。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歷知識的構建過程,真正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
1.走近語篇,預測語篇主題
在課堂導入環節,筆者充分利用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源,創設情境,營造良好氛圍,設計了一個課堂導入活動“Brainstorming and watching a video”,以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筆者呈現了一段來自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的頒獎視頻,視頻內容是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頒獎過程。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想,為學生閱讀語篇做好認知和情感上的準備。
2.深入語篇,梳理語篇內容
深度學習強調促進學生高階思維品質的發展。為此,筆者以教學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語篇,進行梳理、概括、分析、思考和判斷,使學生在理清語篇內容、結構和意義的同時,實現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核心素養的提升。
①關注語篇體裁,了解語篇結構
為培養學生關注語篇體裁的良好閱讀習慣,筆者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分別展示了普通語篇和新聞報道在寫作結構上的區別,讓學生初步了解新聞報道的體裁特點。
②自主閱讀語篇,感知語篇框架
有了前面的學習活動作為鋪墊,接下來,筆者設計了如下兩個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語篇。
Activity 1:Recall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u Youyou.
Activity 2:Explore the writing style and the content.
Q1:Where would you most likely find this passage?
Q2:How to read passages like this?
③再次閱讀語篇,概括寫作特點
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筆者帶領學生再次深入語篇,概括語篇寫作特點。首先,讓學生明白金字塔敘事結構最關鍵的是標題和導語;接著,讓學生再次閱讀語篇第一段,深挖新聞報道六要素,歸納概括金字塔敘事結構的寫作特點。
④梳理語篇主線,挖掘語篇意義
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語篇主線,掌握寫作框架,同時更深刻地感知屠呦呦為提取青蒿素和治療瘧疾付出的努力,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立體化認知,筆者設計了如下活動。
Activity 3:Explore the road to the discovery.
a.Find out what happened to Tu Youyou in the following years.
筆者讓學生在閱讀語篇的同時梳理時間線索,完成圖2的思維導圖。
b.Retell it by the key words.
在學生填完屠呦呦的個人經歷時間線思維導圖后,筆者引導學生回歸語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尋找每個時間節點中的關鍵詞。
c.Tell the story of how artemisinin was discovered.
筆者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結合時間線,找出關鍵詞,然后連詞成句,復述屠呦呦的成長經歷和青蒿素的發現過程。
3.超越語篇,實現遷移與生成
在解讀和分析完語篇的主題意義和寫作框架之后,教師應超越語篇,一方面引導學生針對主題意義進行思考與討論,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遷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這也是深度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學生了解了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艱辛歷程后,筆者再次引領學生深挖語篇內涵,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良好習慣。
Activity 4:Explore the great qualities of Tu Youyou.
Q1:What qualities do Tu and her team show in the process of discovering artemisinin?Use details from the news report to support your ideas.
S1:She is cautious.They tested the medicine on malaria patients.
S2:She is committed...
......
結語
深度閱讀是在深度理解、批判思考、綜合構建和內化遷移的融合下,通過開展閱讀活動來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閱讀模式。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應基于深度學習理念,在深入研讀語篇的基礎上,深挖語篇內涵,通過開展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田梅,鄭桃云,滕楊.指向深度閱讀的高中英語語篇“三階九環”教學模式探析:以“Reducing Water Pollution in the Li River”為例[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2(10):13-17.
[2]張珍.高中英語非故事類語篇教學需指向深度閱讀[J].江蘇教育,2022(67):72-73.
[3]周滟.指向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2(32):69-70.
[4]楊惠,李康,孔維健.基于思維導圖的英語深度閱讀教學探索: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 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2(13):25-27.
[5]馬星星.培養深度閱讀能力的幾種方法:以高中英語(譯林版)必修一Unit 4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中Reading部分為例[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22(4):79.
[6]江凌云.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度閱讀教學初探:以牛津高中英語M4U2 Reading “The Olympic Games”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1(2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