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夏韻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利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來輔助課程教學工作的進行,推動了課程教學的改革,有效解決了傳統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方法單一、薄弱、教學改革思想不徹底的問題。對此,文章對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探究,旨在真正發揮出陶行知教育理念對課程教學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陶行知教育理念 課程教學
陶行知教育理念不僅要求數學課程的教學需要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入手,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指導教學工作的進行,同時還需要從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入手,緊緊圍繞教育育人目標來開設特色的數學課程,強化學生基本技能方面的訓練。顯然,很少有教師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在這種情況下,本文試著從多個方向來展開分析與研究,探究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
一、落實“生活即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采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構筑良好學習氛圍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想要讓“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得到落實,就需要關注和重視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與構筑,試著在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之間架設一條可以溝通聯系的橋梁,以此來方便教師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工作,讓學生始終可以在一個好的環境下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探究。
例如,在教學“ 元、角、分”“時、分、秒”的知識內容時,教師應該知曉這些內容都是與現實生活存在著緊密的關聯的,因此,在教學時,完全可以從生活的角度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學生在很小的時候便已經開始接觸時間、人民幣了,對時間和人民幣的概念有所了解,因此,為了加深學生對時間或人民幣的認識,教師可以就兩節課的知識內容,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展開一次具體的“限時搶購”的游戲活動。在這一游戲活動當中,學生需要以購物者的身份模擬到商場購買物品的行為,并且規定好購物的時間和金額,讓學生在購物、稱重、計算、結賬等一系列的行為中更好地去理解時間和人民幣的概念,在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的基礎上,讓“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更好地落實下去。
(二)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強調學生自主探究
從新課程改革的方向來看,小學數學課程的改革中也強調過,數學課程教學的內容應該盡量貼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因此,為了方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提高學科教學的質量,教師要從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意識的養成入手,多嘗試在課堂上為學生增添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在課堂學習中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其發現數學課程與生活實際之間存在的關聯性。
例如,“生活即教育”理念十分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因此,在“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一課的教學當中,為了突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對教學的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拓展,從學生課堂良好學習感受的獲得入手,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我是解決生活問題小能手”的合作競賽活動。在此次合作競賽活動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直觀呈現和展示了“為了慶祝即將到來的新年,小明花費262元購買了兩份糕點打算送給自己的爸爸,那么,每份糕點的價格具體是多少?如果小明花費262元購買了四份糕點,那么,每份糕點的價格具體是多少”“某個商場打算在商場周圍種植一些綠化用的花草,現已知,種植玫瑰一共花費945元,種植菊花花費742元,而玫瑰種植的數量為315株,菊花種植的數量為371株,那么,玫瑰和菊花的價格各是多少”等一些貼合生活實際的典型例題。學生需要結合已有的經驗以合作的方式來共同解決和處理這些數學問題,進而在答疑中獲得提升。
二、落實“社會即學校”,培養學生的致用能力
(一)緊緊圍繞教育育人目標,開設特色數學課程
如果學生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是基礎,那么,學生在社會所接受的教育就是重點。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社會即學校”教育理念就是對這一觀點進行的深刻闡述。他認為,我們應該通過社會教育來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的遼闊范圍,充分意識到學生的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學校和教材上,而是在整個社會。因此,教師需要從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入手,緊緊圍繞教育育人目標,為學生開設具有教學特色的數學課程。
例如,為了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教師可以這樣做:一方面,積極做好教學方面的宣傳和動員工作。尤其需要在全校范圍內擴大宣傳,以此讓全校師生對學校辦學和育人的戰略在思想上形成共識。而特色數學課程的開設也需要緊緊圍繞這些共識來進行。另一方面,則需要緊緊圍繞育人目標來開設數學課程。教師要優化課程結構,保證在現有的空間內做到時時刻刻對學生進行影響和教育。比如,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二)”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對某個數學問題進行相關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如:當考試成績出來時,便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收集班級內學生的考試成績,并將收集得到的數據以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的方式加以呈現。
(二)關注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強化基本技能訓練
要更好地融入社會,就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養成,單憑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從學生綜合能力的養成教育入手,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融入滲透到數學課程教學的各個階段,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社會教育,才能讓學生以后在社會上發展得更好。對此,在課程教學階段,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學生一些基本技能的訓練,并將其看作是整個數學課程教學的核心內容來展開。
例如,在“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一課的教學中,大多數情況下,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都是學生在課內完成的。但是,如果讓學生在課內學習,所收集到的數據就會有所減少,進而失去了統計教學的基本意義。因此,為了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內的學生到學校周圍的社區進行相關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比如,統計學校周圍各個小區每戶居民近三個月的用水量,然后將得到的數據以表格和統計圖的方式進行直觀的呈現。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享受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還可以讓學生在與小區居民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到數學課堂上學習不到的東西,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升。
三、落實“教學做合一”,帶給學生深層的體會
(一)關注數學計算活動開展,掌握數學課程內涵
“教學做合一”作為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學理論,其主要的含義就是教師的“教”要有教的方法,而學生的“學”也要有學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要怎樣去學,怎么學的就應該怎樣去做。因此,為了更好地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思想,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增設一定的解題環節,多安排一些計算類的活動,以此來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數學課程的內涵。
例如,在“小數加法和減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了一次具體的做題活動。在此次做題活動中,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為了慶祝元旦,小明的媽媽到超市去購買了一些食品,打算做一桌可口的飯菜,現已知,小明的媽媽購買肉食一共花費了122.4元,購買蔬菜一共花費了89.7元,而購買調料用品一共花費了32.1元,請問,小明的媽媽此次到超市購物一共花費了多少錢”等習題的求解,做題最精確的學生即可獲得勝利。
(二)做好課后教學反饋工作,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要想更好地將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在教學中加以落實,還需要在整個課程教學結束之后,對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的反思與回顧,進而在反思與回顧中逐漸發現在踐行陶行知教學理念時所遇到的具體問題以及如何應對并有效地處理問題。
例如,在“小數乘法和除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視頻監控功能,對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進行了嚴格的監控,并對錄制下來的視頻素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逐漸發現了教學上遇到的問題。比如,在教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時,忽視了“教學做合一”理念的落實。教師只關注和重視對學生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和“做”。對此,在接下來的數學課上,教師需要嚴格把控教學的流程,始終按照教學順序來展開教學工作。
將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融入和滲透到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僅有效滿足了新課程改革對于數學學科教學的一般要求,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同時也為接下來教師利用陶行知教育理念來展開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創造了條件。對此,在課程教學階段,教師需要分三步來展開課程教學工作,以此在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數學課程內涵的基礎上,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最大程度地發揮出陶行知教育理念對課程教學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