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思潮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基礎。鄉村學校作為農村教育的主體,面臨著人才流失、資源匱乏、環境落后等多重困境,如何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是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筆者曾在廣東省恩平市那吉鎮中心小學工作,那吉鎮中心小學(以下簡稱“學校”)是那吉鎮的一所鄉村學校,創建于1922年,已有百年歷史。學校以本地特有的石頭資源為依托,打造了“以石載道,立德樹人”的學校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德育教育特色。文章旨在通過對學校石文化德育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石文化對于學生思想品德、創造力、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積極影響,并提出該校未來的德育教育發展策略,以期為其他鄉村學校德育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石文化;德育教育;特色文化;新模式
一、中心小學石文化德育教育現狀
學校占地面積不大,但卻擁有著“一祠兩寶三園”的歷史文化底蘊特色。“一祠”就是指梁氏祠堂,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現被改造為學校圖書館以及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茶坑石雕刻技藝”的傳習點。“兩寶”即校園內的“古井、古樹”,分別已有兩百年及一百多年的歷史。“三園”即“智慧園”“思源園”和“尚品園”,分別以飲墨池、農耕文化和實字雕刻為標志,寓意著努力學習、感恩回報和誠實做人。走進校園,一股古色古香之氣迎面撲來,處處體現著石頭與德育的結合。
學校以石文化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既傳承了本地的歷史文化,又培養了學生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智慧園”里,學校舉行了現場書法比賽、作業、書法展示活動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在“思源園”里,學校組織了感恩教育、農耕體驗、傳統游戲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鄉土文化的魅力和親情的溫暖;在“尚品園”里,學校開展了誠信教育、石頭小路感悟人生等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此外,學校還利用校園廣播、班會課、主題班會等形式,定期宣傳石文化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內容,使之深入人心。
學校還注重將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德育教育中,既保護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豐富了德育教育的內涵。2019年,學校把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茶坑石雕刻技藝”引進來,開設“茶坑石雕刻技藝”班,開創了恩平市“非遺進校園”先河。通過幾年來的努力,獲得了多項榮譽。2023年,學校又把恩平市級的非遺項目婚慶禮餅、黑豆沙制作技藝引入學校,建立了展示區和情景區。通過這些非遺項目的傳承和展示,學校不僅讓學生了解和繼承了本土文化的特色和風情,也培養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石文化德育教育的積極影響
(一)石文化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的積極影響
環境塑造人。石頭是一種堅硬、耐久、不易變形的物質,它具有厚重、沉穩、質樸的特點,這些特點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校以石文化為特色,一方面在校園中打造石頭祠堂、奇石展廳等石文化景觀,讓學生在欣賞石頭的美感的同時,也感受到石頭所蘊含的深刻的哲理和寓意;另一方面,組織石頭主題的實踐活動,如開設茶坑石雕刻技藝培訓班、講述石頭故事等,讓學生以石頭為載體,親近自然和歷史,體會歷史長河中的“石頭精神”。學校通過石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厚重、沉穩、質樸的“石頭精神”,使學生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隨波逐流,不輕易改變;能夠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畏艱難,不退縮;能夠保持自己的本色和風格,不虛偽,不浮躁。這種“石頭精神”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塑造有著重要的作用。
培養學生對于恩平本土文化和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尊重。恩平古稱“恩州”,建縣至今已有1780多年歷史,誕生了茶坑石雕刻技藝、石頭村、恩平話等一批璀璨的文化明珠。讓學生在校園中感受恩平本土文化和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能讓文化明珠熠熠生輝,照亮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心小學開設茶坑石雕刻技藝培訓班,讓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茶坑石雕刻技藝,了解茶坑石雕刻的歷史、工藝、風格等,感受茶坑石雕刻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學校還組織了茶坑石雕刻作品的展覽和評比,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除此之外,學校還自制了校本教材《那吉石韻》,既讓學生系統地了解與石頭相關的知識和文化,如石頭相關的歷史、成語、詩句、童謠兒歌等,又能讓學生學習恩平話的發音、詞匯、語法等,感受恩平話的語言特色和文化底蘊。中心小學通過石文化教育,使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繼承和發揚恩平本土文化和民族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二)石文化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影響
茶坑石雕刻技藝是恩平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但是一種基于獨特的恩平茶坑石石材與中國文房四寶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傳統手工技藝,更是恩平市獨特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茶坑石的材質獨特、色彩斑斕、紋理豐富,茶坑石雕刻技藝具有工藝美術表現豐富、工具獨特、重皮順紋俏色、因皮因紋因色施藝等特點,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科學審美和收藏價值。學生在茶坑石雕刻的實踐中,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和技法運用,還要根據石材的皮層、紋理、色澤等特點,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設計和創作。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既要觀察作品的形態和結構,還要理解作品的意義和寓意,感受作品的氣韻和神韻。如此,學生對于美的敏感度和鑒賞力就在實踐和欣賞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人類的第一個文明時期被稱為石器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石頭的認識和利用也越來越廣泛和深入,乃至形成了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巖石學。學校推出了自主開發的校本教材《那吉石韻》并運用到日常教學中,《那吉石韻》里除了常見的石頭相關的成語詩句、童謠兒歌等元素外,還別出心裁地融入了那吉鎮仙人塞海七彩石、云禮石頭村的歷史典故,更加引人入勝。接下來,學校還將推出實踐課程《與石對話》,幫助學生分析石頭的演變過程,欣賞風格各異的石頭,運用乃至創造與石頭相關的工作材料,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中心小學石文化德育教育發展策略
(一)加強理論指導
學校應該結合德育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明確石文化德育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文化德育教育體系,提高其科學性和系統性。
第一,確定石文化德育教育的目標。目標是指導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標準,應該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和社會的需求。石文化德育教育的目標應該包括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道德品質、創新精神等方面。第二,確定石文化德育教育的內容。內容是實現德育教育目標的載體和手段,應該體現石文化的特色和內涵。石文化德育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石文化的歷史淵源、藝術形式、技藝傳承、價值內涵等方面。第三,確定石文化德育教育的方法。方法是保證德育教育效果的關鍵,應該適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石文化德育教育的方法應該包括情境體驗法、參與實踐法、主題活動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第四,確定石文化德育教育的評價方式。評價是檢驗德育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應該做到客觀公正、多元化。石文化德育教育的評價應該包括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以及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主體和方式。
通過“四個確定”,可以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系統完整、具有特色和針對性的石文化德育教育體系,為學校實施有效可持續的石文化德育教育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支撐。
(二)拓展資源渠道
作為罕見的以石文化為特色的學校,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政府部門、文化機構、社區組織、專家學者等建立合作關系,爭取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為石文化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資金、人才和技術保障。
首先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申請更多的教育經費和政策優惠。恩平市教育局特色學校建設項目是恩平市教育局實施的一項重點項目,旨在推動恩平市各級各類學校建設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的學校。學校以石文化為特色,打造了獨具特色的德育教育新模式,符合恩平市教育局特色學校建設項目的申報條件和要求。學校要認真對待編寫方案、提交材料、接受考察等程序,申報恩平市教育局特色學校建設項目的認定,還可以以相關材料申報恩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保護基金,促進石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其次,以文化機構和社區組織為載體,邀請專家學者交流合作,例如邀請恩州奇石等深耕石文化領域的企業進校開辦講座、邀請茶坑石雕刻技藝傳承人與學生面對面答疑釋惑、在假期把石雕刻技藝培訓班引入青少宮、鼓勵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外出參賽……
通過一系列“引進來與走出去”的舉措,能為石文化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促進石文化德育教育的發展和創新。
(三)創新活動形式
學校在未來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設計更多的富有創意和吸引力的石文化德育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主動性,增強石文化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做到“寓教于樂”。
第一,結合課程教學。學校將石文化德育教育與語文、美術、音樂、科學等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石文化的魅力和道德的內涵。例如,在美術課上,可以讓學生觀摩和練習石雕刻、石板畫等技藝,在科學課上,可以讓學生探究和實驗石頭的物理、化學、地理等特性。
第二,開展主題活動。學校可以根據節日、紀念日、重要事件等,開展一系列與石文化德育教育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和傳承石文化的精神和情感。例如,在國慶節前夕,可以開展“愛國之石”主題活動,讓學生用石頭制作國旗、國徽等象征國家的物品;在春節前夕,可以開展“祝福之石”主題活動,讓學生用石頭制作福字、燈籠等寓意吉祥的物品。
第三,創設情境體驗。學校利用好得天獨厚的校園環境和周邊資源,創設與石文化德育教育相關的情境體驗區域,讓學生在互動中感悟和實踐石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例如,在“智慧園”里,可以設置一些與石文化相關的智力游戲和挑戰項目,在“思源園”里,可以設置一些與石文化相關的農耕場景和傳統游戲,在“尚品園”里,可以設置一些與石文化相關的道德測試和人生選擇。
學校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和獨特文化底蘊的學校,依托本地特有的石頭資源,打造了“以石載道,立德樹人”的校園文化。本文立足于該校石文化德育教育實際,闡述了石文化德育教育的積極意義,并根據該校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性的石文化德育教育發展策略,以提升石文化德育教育的水平和質量,也衷心希望能助力鄉村學校辦好德育教育,走好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