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平



【摘要】? 目的? ? 探討復方嗜酸乳桿菌聯合四聯療法在幽門螺桿菌(Hp)感染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 選取興國縣中醫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潰瘍患者12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60例)予以常規四聯療法治療,研究組(60例)加用復方嗜酸乳桿菌治療,均持續治療8周。對比分析2組患者抗菌效果、臨床療效、炎癥因子水平、腸道菌群及不良反應。結果? ? 研究組Hp根除率、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5.00%、96.67%,高于對照組的78.33%、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2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腸道菌群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內皮素(ET)、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TNF-α)均較對照組低,產氣莢膜梭菌低于對照組,乳桿菌、雙歧桿菌、B/E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不良反應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在Hp感染消化性潰瘍患者中采用復方嗜酸乳桿菌聯合四聯療法治療能夠有效提高Hp根除率,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腸道菌群,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感染; 消化性潰瘍; 復方嗜酸乳桿菌; 四聯療法; 炎癥因子; 腸道菌群
中圖分類號:R573.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9-007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9.025
消化性潰瘍屬消化系統常見疾病,臨床中以上腹飽脹、反酸、上腹痛等為主要表現,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的重要原因[2]。針對Hp感染,以往臨床多采用常規四聯療法,可減輕患者癥狀,但長期用藥會使機體易產生耐藥性,影響Hp根除效果,不利于預后[3]。研究發現,嗜酸乳桿菌可抑制Hp定植、生長,在治療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4]。復方嗜酸乳桿菌由中國株嗜酸乳桿菌、日本株嗜酸乳桿菌、枯草桿菌等組成,可有效調節腸道菌群,達到抗菌效果。鑒于此,本研究選取興國縣中醫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Hp感染消化性潰瘍患者,分析復方嗜酸乳桿菌聯合常規四聯療法在Hp感染消化性潰瘍中的抗菌效果。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納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興國縣中醫院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潰瘍患者12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0例)、研究組(60例)。對照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8.73±5.12)歲;潰瘍直徑2~18 mm,平均(10.12±1.15) mm;潰瘍類型,十二指腸潰瘍19例,胃潰瘍37例,復合性潰瘍4例。研究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48.82±5.23)歲;潰瘍直徑2~18 mm,平均(10.15±1.19) mm;潰瘍類型,十二指腸潰瘍18例,胃潰瘍36例,復合性潰瘍6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知情且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消化性潰瘍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5]診斷標準;經快速尿素酶試驗顯示Hp呈陽性;精神良好,可正常進行溝通交流,依從性好。排除標準:伴有全身性嚴重感染者;入組前14 d已經接受抗菌藥物治療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具有過敏反應者;孕婦;全身器官功能損傷者。
1.2? ? 方法? ? 對照組采用四聯療法,具體用藥措施如下:空腹口服20 mg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379,20 mg),1次/d;餐后口服1 g阿莫西林(澳美制藥廠,HC20160036,0.5 g),2次/d;餐后口服0.5 g克拉霉素(寧夏啟元國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113,0.25 g),2次/d;餐前30 min服用200 mg膠體果膠鉍(云鵬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949,50 mg),2次/d。研究組加用復方嗜酸乳桿菌(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114,0.5 g)治療,于餐前30 min左右口服用藥,用藥劑量為1 g/次,3次/d。2組患者均持續治療8周。
1.3? ? 觀察指標? ? 對比分析2組患者抗菌效果、臨床療效、炎癥因子水平、腸道菌群及不良反應。(1)抗菌效果。于治療8周后采用快速尿素酶試驗,記錄2組患者Hp根除例數,以此評估抗菌效果。(2)臨床療效。上腹飽脹、反酸等癥狀均消失,且胃鏡下顯示潰瘍面消失視為顯效;上腹飽脹、反酸癥狀均明顯緩解,潰瘍面積較之前縮小50%以上視為有效;上腹飽脹、反酸癥狀無明顯變化且潰瘍面積縮小≤50%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治療后抽取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以離心方式分離出血清,通過酶聯免疫法檢測內皮素(endothelin,ET)、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腫瘤壞死因子(ta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4)腸道菌群。治療前、治療后留取患者糞便樣品2 g,以10倍稀釋法稀釋,做厭氧、需氧培養,通過法國生物梅里埃鑒定系統鑒定分析2組患者乳桿菌、雙歧桿菌、產氣莢膜梭菌,結果以1 gCFU/g計算,并計算腸道微生物定植抗力指標(B/E)。(5)不良反應。統計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者抗菌效果比較? ? 研究組Hp根除率為95.00%(57/60),高于對照組的78.33%(47/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12,P=0.007)。
2.2? ?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 2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 2組患者治療前炎癥因子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ET、IL-1β、IL-8、TNF-α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 2組患者腸道菌群比較? ? 2組患者治療前腸道菌群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產氣莢膜梭菌低于對照組,乳桿菌、雙歧桿菌、B/E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 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 討論
Hp屬革蘭陰性菌,多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腸中,感染后會破壞胃腸黏膜屏障防御功能,致使胃腸道功能紊亂,引發消化道潰瘍。若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方案,患者甚至會出現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情況,對患者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6-7]。既往臨床多采用三聯療法治療Hp感染消化道潰瘍,但隨著患者Hp耐藥性增加,其療效及Hp根除率逐漸降低,整體效果不佳。四聯療法主要通過質子泵抑制劑、抗生素、膠體果膠鉍共同發揮作用,以此達到消除Hp的效果[8]。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HP耐藥性增加,四聯療法的Hp根除效果仍無法滿足臨床需求,停藥后病情易反復發作,臨床應用受限。
潰瘍屬于免疫炎癥反應,Hp感染后機體會釋放較多炎癥因子,其中IL-8會增加氧自由基釋放,導致胃腸黏膜受損;IL-1β為致炎細胞因子,參與機體多病理損傷過程;ET為內源性縮血管物質,患者發生潰瘍后,其水平會顯著升高,造成消化道血流減少;TNF-α水平升高則會加劇機體炎癥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Hp根除率、治療總有效率均較高,ET、IL-1β、IL-8、TNF-α水平較低,產氣莢膜梭菌較低,乳桿菌、雙歧桿菌、B/E值較高,2組不良反應相當。提示復方嗜酸乳桿菌合并常規四聯療法在Hp感染消化性潰瘍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對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有益。分析其原因,復方嗜酸乳桿菌是一種腸道菌群調節藥物,由中國株嗜酸乳 桿菌、日本株嗜酸乳桿菌、糞鏈球菌、枯草桿菌組成,口服后藥物可黏附于胃上皮表面,分泌細菌素、乳酸等阻礙病原菌增殖的物質,進而破壞Hp周圍的環境,抑制Hp生長繁殖,提高Hp清除率,并可促使免疫機制參與抑制反應,達到有效抗感染、改變胃黏膜微環境效果,利于加快潰瘍愈合[9-10]。復方嗜酸乳桿菌能夠抑制患者體內有害物質分泌,調節機體胃腸道菌群,促進胃腸道黏膜屏障修復,提高黏膜屏障抗Hp能力,有效控制病情發展。將復方嗜酸乳桿菌與常規四聯療法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增效作用,從多方面促進Hp根除,促進胃黏膜修復,有利于潰瘍面積縮小[11-12]。復方嗜酸乳桿菌屬益生菌,對患者機體影響較小,聯合用藥不會增加不良反應,臨床用藥安全性高。本研究樣本量不足,且觀察時間較短,可能會造成試驗結果有誤差,臨床還應繼續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觀察時間,進一步證實復方嗜酸乳桿菌與常規四聯療法聯合在Hp感染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借鑒。
綜上所述,在Hp感染消化性潰瘍患者中聯合采用復方嗜酸乳桿菌+常規四聯療法療效確切,可有效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提高Hp根除率,糾正腸道菌群微生態,促進患者快速恢復,安全可行,可于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尉佳林,余發全,何桂榕,等.埃索美拉唑為基礎的四聯療法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炎性因子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9,19(18):3585-3588.
[2] XIE Y,LIU L.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Hp infection and activation of PI3K/Akt pathway in mucosal tissues of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J].Oncol Lett,2018,16(5):5615-5620.
[3] 王春燕,張靜,趙紅艷,等.雷貝拉唑三聯與四聯療法治療Hp感染伴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安全性及藥物經濟學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8,31(10):1379-1382.
[4] 張先俊,程琳,汪秀杰,等.復方嗜酸乳桿菌在首次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失敗補救治療中的應用[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9,31(1):12-15.
[5]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消化性潰瘍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8,26(2):112-120.
[6] HSU P I,PAN C Y,RAO J Y,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with 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 leads to dysbiosis of gut microbiota with an increased relative abundance of Pro-teobacteria and decreased relative abundances of Bacteroidetes and Actinobacteria[J].Helicobacter,2018,23(4):e12498.
[7] WEN J,CHEN W Q,XU T.Efficacy of compound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tablets combined with quadru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H value in the stomach:a study protocol of a randomised,assessor-blinded,single-centre study[J].BMJ Open,2018,8(10):e023131.
[8] ZHANG Y W,HU W L,CAI Y,et al.Outcomes of furazolidone-and amoxicillin-based quadru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redictors of failed eradication[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8,24(40):4596-4605.
[9] 車章洪,曾芳.埃索美拉唑四聯療法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療效及血清炎癥因子的關聯性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8,27(12):1382-1386.
[10] 謝欣城,張永樂,陳數榮,等.荊花胃康膠囊和復方嗜酸乳桿菌片聯合標準四聯療法根除Hp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21,29(1):45-47.
[11] 楊雪,高采平,張穎慧,等.嗜酸乳桿菌聯合優化四聯方案根除難治性幽門螺桿菌的療效[J].四川醫學,2020,41(11):1147-1151.
[12] 朱新影,杜娟,趙文娟,等.兩種益生菌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8,98(28):2246-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