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杰
摘? 要:如今,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政治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政治教師要重視現實生活與政治教學之間的聯系,構建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強調對生活現象和案例進行有效分析,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可以說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極大地滿足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探索需求,可以增強政治教學的實施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推動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積極意義,然后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落實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教學方法
高中政治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系密切,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夠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尋找與政治知識的聯系,并有效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一、高中階段政治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高中階段政治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不理想,很多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并讓學生進行題海練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科形成一種刻板印象,不僅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也會變得更加死板和模式化。因此,教師應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確引導以及注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個體特點,通過創新教學手段、改革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政治知識。
(一)學生學習負擔過于繁重
在我國教育部門明確提出各教育階段均要精準落實“雙減”政策的時代背景下,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每天頗為“可觀”的作業量絲毫沒有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傳統教育觀念下,教師認為通過作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而且學生所提交作業的正確率可以直接作為課堂學習效果的反饋,教師更容易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這些教師認為作業在傳統教學中是極其重要、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這導致從小學、初中時期開始,學生便習慣了被迫在題海中遨游,到了高中階段,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多、學習難度的提高,“題海戰術”更甚。眾所周知,高中階段是學生求學經歷中最為關鍵,也是向高等學府沖刺的階段。此時的學生由于各個學科累積的學習壓力過大,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抵觸心理。在新課標不斷落實的今天,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再是明碼標價的成績,教師也不能將政治課程強加于學生身上,而應當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在適當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政治知識、愛上政治學習。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缺乏實踐性和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學習亦是如此。所以,傳統教學觀念下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和家長“按頭學”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發展需求。就目前而言,只有通過創新教學手段,才能讓學生對政治產生極為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促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學習科目較多,學習任務相對繁重,再加上在整個高中階段的教學體系中,政治相對而言比較空洞、抽象,國家要事看似也與普通高中生沒有什么關系,所以政治學科的學習對學生而言可能是更為單調、困難的。但是,教師一定要改進自身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明白政治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國家的未來更是要依賴莘莘學子,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政治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往往以教材內容為重點開展相關教學活動,以單純傳授知識為教學目標,從而大幅降低了學生對政治課程教學的興趣。同時部分地區的學校由于自身教學資源較為匱乏,教學條件相對落后,無法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不能用陳舊古板的規則去約束學生的天性,在課堂上,教師應盡量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全新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愛上政治課程的學習。
(三)教學內容不符合高中政治教學要求
在當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深入認識到“減負”政策的真正內涵,也沒有意識到減負已經成為當前的教育趨勢。由于大部分高中政治教師習慣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最終導致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嚴重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而學生本身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只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政治知識學習,并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使整體教學內容過于刻板化,不符合“減負”政策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要想真正讓學生了解政治知識,應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從而改善政治學科化的教學現狀,以此加強政治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之間的有效銜接,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政治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適配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
政治學科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塑造學生的思想品格,讓學生更加了解社會生活和基本社會制度。受社會閱歷的制約,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這些方面的內容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高中政治教學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政治教學在側重點上會有所差異,義務教育階段的政治教學更加偏重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而高中政治教學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往往更側重于對社會制度的探討和分析。因此,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在學習難度上有所提升,需要學生能對社會生活和社會制度進行獨立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然而,在以往的政治教學中,部分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大多偏重教材內容的理論教學,并沒有結合真實的社會生活進行探討分析,這些純理論的教學無法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學概念。而生活化教學的融入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此,教師應將生活化元素融入高中政治教學中,以社會問題為素材來剖析高中政治知識點,讓學生對其產生全新深入的認知。
(二)有利于改變學生對政治的學科印象
學生對高中政治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認為高中政治內容過于空洞、抽象,缺乏一定的說服力,其主要原因是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通過有力的案例來佐證教學觀點,過分偏重理論教學,導致很多學生覺得政治學科的學習只需要將書本中的文字死記硬背下來即可,而沒有對教材中的概念、觀點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如果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政治中的有關知識點,學生往往回答得毫無邏輯,或者照搬書本上的文字,沒有形成自己的認知,這表明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掌握高中政治知識。而生活化教學能夠將高中政治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各種社會熱點和社會問題都能夠變成教師的教學素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了解高中政治知識。生活元素的融入可以使書本中的政治知識變得更有真實感,高中政治教材中的所有知識點都能夠在社會生活中找到對應。因此,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改變對政治學科的固有印象,讓學生認識到政治學科同樣具有值得深入了解和思考的價值。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改變課程的教學目標,除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以往的教學由于教學內容沒有和實際生活相聯系,一些學生不自覺地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所隔開,并沒有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這便是高中政治純理論教學的弊端。教師偏重理論教學,沒有結合實際教學案例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辯證地看待政治知識和理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高中政治對學生而言只是應付考試的工具,死記硬背是唯一的學習手段,學生對高中政治知識的理解必然不夠深入。而生活化教學是從實際生活著手,將知識與生活相互融合,能夠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如何學以致用。如何運用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去剖析司空見慣的社會生活現象,從而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素養。
三、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應用到學習領域,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已屢見不鮮。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創建特定的生活化情境,以幫助學生融入課堂,降低知識學習的難度。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將枯燥的文字轉化為視頻或圖片,能夠更加直觀地讓學生感受政治知識與實際生活問題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政治知識,從根本上提高政治學習的效率。例如,在學習有關貨幣的知識時,如果僅僅用語言很難描述沒有貨幣的情形下人們如何進行“物物交換”來維持生活。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以視頻的方式展示貨幣產生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對貨幣產生的背景和過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再比如,在學習有關消費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模擬超市購物的情境,讓學生更加明確交易的概念。教師利用這種生活化的事物進行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消費的概念,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列舉生活案例
隨著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生活化教學法在教育教學中也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政治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借助現實生活對教材進行還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教師要為學生列舉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政治事件,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了解政治知識。例如,在教學“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時,教師在課前階段要為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政治活動進行認真觀察與分析。如果學生沒有接觸過相關的政治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咨詢已經參加過相關活動的長輩,了解相關的程序與事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隨機抽取若干名學生介紹與分析政治活動的類型,然后,教師再進行系統化、綜合化講解。例如,當前我國現有的選舉方式有哪些、比較民主的方式有哪些等。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活化,能有效地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學習、感悟,使學生可以了解現實生活與政治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營造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三)體驗生活實踐,內化知識技能
在實際的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應用過程中,效果最明顯、最好的就是生活實踐體驗教學,這一點已經在長期的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施策略應用過程中得到了驗證。但是進行生活實踐體驗教學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教師需要先展開生活素材、案例政治教學,后續再開展生活實踐體驗,使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循序漸進,如果教師一開始就采取生活實踐體驗教學方式,很有可能會導致高中生出現學習盲目、目標不明確等現象。在實際的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在高一、高二學習任務不繁忙或者假期時,教師可以組織高中生進行志愿服務以體驗生活實踐,使其深入各種實際的社會場景中。例如,讓學生前往敬老院進行志愿服務實踐活動,讓高中生知曉目前社會中存在老齡化社會問題。這是運用課堂理論知識、書本教學模式所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有利于學生將政治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實踐技能。
(四)將作業設計生活化
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是課堂效率高的典型表現。而如何更好地對知識點進行延伸與拓展,并落實、保證知識點的長效吸收,就需要教師在作業設計上下功夫。高中政治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需要選擇針對性強、重點突出的生活素材,最大限度地發揮素材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思考發現生活實際與所學知識點的聯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作業中的問題認識到社會現象的內核。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思考維度,也有利于學生不斷地升華自我的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已經成為當前高中階段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師要想真正有效推進高中政治教育的發展,就必須結合當下多元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改革創新。只有將創新教育有效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政治育人的教學體系,在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水平的同時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促進我國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桂蓮.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與“雙減”政策的深度融合[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中,2022(01):82-83.
[2]陳秀雙. 新時代高中政治課理論創新與教學實踐探討[J]. 考試周刊,2018(24):150.
[3]劉水兵. 雙減政策下初中政治作業設計與管理[J]. 文淵:高中版,2021(07):1890.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