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培養學生讀后續寫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高質量開展讀后續寫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還可以提升學生讀寫技能和思維品質,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運用案例分析法,歸納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指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吃透材料,培養學生信息梳理能力,通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構思續作內容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多輪修改的過程中把握讀后續寫要點,通過引入鞏固復習活動提升讀后續寫教學效果,旨在為高效培養學生的讀后續寫能力、促進學生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英語;讀后續寫
讀后續寫是新高考背景下的一個新題型,通常會要求學生閱讀一段敘事類材料,在理解材料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材料和試卷中給出的段落開頭語續寫兩段內容,使材料和學生續作內容構成一篇完整的英語短文。在新高考背景下,讀后續寫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教師都會在恰當的時機引入讀后續寫訓練,并開展教學指導工作。為提升讀后續寫教學質量和效果,筆者在教學研究中分析學生在讀后續寫期間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探索讀后續寫教學的策略。實踐表明,很多學生都能夠在參與讀后續寫訓練期間有效分析材料、科學續寫,且續作質量良好。下面本文將分享筆者的研究成果,以期推動相關研究的開展。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意義
筆者在研究期間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新高考背景下讀后續寫會成為高考試卷寫作模塊中的重要題型?在分析讀后續寫這個題型的過程中,筆者認識到,讀后續寫材料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有利于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查。首先,讀后續寫的前提是讀。學生要讀懂原文和段落開頭語,了解語篇主題意義。在此期間,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儲備、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均可以得到考查。其次,每一段讀后續寫材料都有差異,使得學生無法預測試題內容,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出現套用模板和句子的問題,可以更好地檢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素養。最后,讀后續寫材料中往往蘊含著積極的價值理念。學生在考試或訓練期間開展讀后續寫,可以得到情感方面的熏陶,受到材料中主人公的影響,以積極的態度處理生活中的各類問題。
由上可知,讀后續寫本身是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道德修養等提升的重要活動。教師在新高考背景下組織讀后續寫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還可以有效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將學生培養成更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適當滲透讀后續寫內容,并在考前復習環節著重組織讀后續寫訓練。組織相關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教學策略。
(一)吃透材料,培養信息梳理能力
部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弱,信息梳理能力不強。而在讀后續寫中,只有讀懂、厘清材料提供的信息,學生才能順利開展續寫活動[1]。因此,教師在組織讀后續寫教學期間,需要指引學生吃透材料,與學生共同解讀材料,使學生積累快速、深入分析材料的經驗,培養學生的信息梳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基本內容”“故事細節”“原文語言”三個角度分析材料。例如,教學譯林版必修 第二冊Unit 3“Festivals and customs”期間,基于有關festival的話題,教師可以結合2021新課標Ⅰ卷英語真題組織讀后續寫教學,并指導學生分析材料“A MOTHER'S DAY SURPRISE”,具體流程如下。
1.分析基本內容,梳理情節進程
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分析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瀏覽材料,明確材料主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再次閱讀材料,勾畫出與情節進程相關的詞句,并由此提煉出關鍵信息,通過流程圖、折線圖等展示故事情節推動的過程。
分析本段材料期間,學生會在瀏覽材料后發現,材料講述了雙胞胎在母親節為母親準備早餐的故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二次閱讀,提煉出與故事情節相關的信息,并與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繪制流程圖,梳理本段材料的情節進程。
2.關注故事細節,尋找續寫伏筆
理清情節進程后,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探究人物情感變化、環境特點等細節。這些細節往往是隱藏文章主題意義、推動情節發展的暗線,可以為學生的續寫提供思路,不過也對學生的細節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課內指導環節,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提示,讓學生學習深挖故事細節信息的方法,為續寫做準備[2]。
本次讀后續寫教學期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材料中的關鍵細節。如對于開篇中的“be filled with excitement”這一短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為什么雙胞胎會感到激動,從而認識到雙胞胎希望可以給母親帶來驚喜,為母親做一些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想象Jeff第一次將面包烤焦后的反應,并與他第二次將面包烤焦后的反應進行對比。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雙胞胎剛開始心情并未受到明顯的影響,但隨著失敗經驗的增加,雙胞胎已經無法保持激動、期待的心情,從而意識到在準備早餐期間,雙胞胎的情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即“confident—fine—panicked—losing confidence”。理清人物情感變化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出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即便是做簡單的早餐,如果沒有經驗,也很容易失敗。這樣,在續寫環節,學生也可以對雙胞胎情感的變化進行推理,并突出主題意義—家務需要家庭成員共同承擔。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一步分析材料后半部分的細節信息,讓學生思考關于廚房凌亂、做早餐失敗、雙胞胎失去信心的問題,為續寫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
3.研讀原文語言,把握語言風格
沿襲原文語言風格是讀后續寫的一個要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解讀材料的過程中研讀原文語言,分析原文所用時態,在此基礎上,分析原文語言特色[3]。
本次讀后續寫訓練期間,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研讀原文時,認識到材料是運用一般過去時、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介紹已經發生的事件的。同時,材料中細致描述了雙胞胎準備早餐的經歷。由此,在續寫期間,學生就會注意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精心設計后續可能會發生的事,并運用一般過去時的語法知識進行敘述。
(二)課堂討論,培養構思續作內容的能力
部分學生在續寫過程中存在找不到續寫思路、無法突出材料主題意義等問題,導致其續作內容可讀性較差,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4]。針對此類問題,在指導學生正式展開續寫前,教師需要適當組織課堂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討論期間發展構思續寫內容的能力。在討論環節,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分析段落開頭語,以此確定續寫部分的情節走向,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構思期間確定故事結局,從而突出主題意義,使原文與續作內容緊密結合,形成一篇完整且有啟發意義的文章。例如,在考前復習環節,教師可以結合2023新課標Ⅰ卷英語真題組織讀后續寫教學,并設計課堂討論活動。
1.分析段落開頭語,確定情節走向
分析段落開頭語可以幫助學生構思情節走向。通常來說,讀后續寫的試題中會引入兩句段落開頭語,且第二句段落開頭語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第一個續寫段落的內容,但并不會完全限制學生的思維。因此,通過課堂討論指導學生構思續作的內容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段落開頭語,并結合原文和段落開頭語展開構思。
本次訓練的材料講述了一名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參與寫作競賽并付出努力的故事,給出的兩句段落開頭語分別為“A few weeks later, 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 there came the news.”和“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為保障學生順利構思續作內容的情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段落開頭語。教師可以結合第一句段落開頭語提出問題:“What was the news?”。結合材料,學生可能會指出:“The result of the contest.”。對此,教師可以追問:“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contest?”。此時,學生需要結合第二句段落開頭語中的“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認識到“我”參加了頒獎典禮,這說明“我”取得了好成績。在分析第二句段落開頭語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材料推理“我”去到教師辦公室后會發生什么。可見,在構思環節,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段落開頭語,可以讓學生順利確定情節走向,奠定良好的續寫基礎。
2.精心設計結局,突出主題意義
一篇完整的文章通常會以恰當的方式突出主題意義。因此,在引導學生構思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指導學生精心設計故事結局。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故事主人公從發生的事情中學到了哪些哲理,并發揮故事對學生言行、未來生活的積極影響。
本次讀后續寫教學期間,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設計故事結局,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What did ‘I learn from this experience?”這一問題,從而提煉出關鍵信息,如self-confidence、perseverance等。之后,教師可以進行追問:“What impact did this experience have on ‘my life?”。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可以更好地設計第二段續作內容,突出文章主題意義,以恰當的方式強調自信、堅持的意義。
(三)多輪修改,把握讀后續寫要點
學生完成構思后,便需要正式開始進行續寫活動。在這一環節中,雖然一些學生可以使續作內容達到字數要求,但其續作內容仍可能存在與原文銜接不暢、語言不夠精彩等問題。針對此類現象,教師要培養學生進行多輪修改的意識,從而讓學生創作出精彩、優秀的續作內容。這樣既可以減少讀后續寫的訓練量,又可以促使學生深度思考讀后續寫的重點,讓學生在獨立開展讀后續寫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設計續作大綱,并優化續作的細節。在修改環節,教師要先讓學生開展自評,找出自己的不足,進行修改,增強其提升續作質量的意識;再為學生提供指導,進一步幫助學生找到優化續作、提升自身讀后續寫能力的方向。這里依然以2023新課標Ⅰ卷英語真題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如下修改活動。
1.第一輪修改,關注續作邏輯
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分析續作的邏輯,反思為什么要這樣寫,故事發展是否合理。學生若發現情節不合理,則需要重新進行構思。這一輪修改應在學生完成續作大綱設計之后進行,以免學生在考試中出現浪費時間的問題。
2.第二輪修改,關注續作語言
教師要指導學生關注續作的語言。除判斷文章詞匯拼寫是否準確、續作內容所用時態與原文是否一致外,學生還需要關注語言協同方面的問題,即分析續作內容的語言風格與原文是否一致。這一輪修改應在學生寫完續作內容草稿后進行。
本次讀后續寫的原文中短句子較多,學生需要避免寫大量的長句子以展示自己的語言功底,因為長句子過多與原文語言風格不一致,不但不能起到為續作內容增色的效果,而且不利于續作內容與原文的銜接。
3.第三輪修改,仿照他人續寫細節
教師批閱完學生續作的內容后可以展示優秀作品,讓學生挖掘其閃光點,借鑒他人的續寫思路、技巧和語言,仿照他人的續寫細節,進一步找出自己的作品中的不足之處,優化自己的作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好地積累讀后續寫的知識。
在本次讀后續寫訓練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可能會在續寫第二段中“我”與教師的對話時,使用較多的“said”這一單詞。鑒于此,教師在第三輪修改環節,可以展示能夠使用多個單詞表達“說”的意思的佳作,讓學生積累moan、reply、mumble、explain等單詞。這樣,學生即便在沿襲原文語言風格的過程中未能通過復雜句式展示自己的語言功底,也能夠通過精準運用詞匯為續作內容增色。
4.第四輪修改,分析教師評語
經過三輪修改,教師需要再次閱讀學生續作的內容,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撰寫個性化評語,在指出學生作品中的優點的同時,進一步為學生提供修改建議,鼓勵學生通過分析教師的評語,在今后的續寫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并明確提升自己讀后續寫能力的方向。
(四)鞏固復習,提升讀后續寫教學效果
教師系統組織讀后續寫教學后,需要指導學生開展鞏固復習活動,使學生深化對所讀材料的理解,積累解讀材料、構思續作內容的經驗,并加深對相關語言知識的印象,以提升讀后續寫教學效果[5]。學生在開展鞏固復習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回顧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重新梳理材料及故事情節,挖掘材料細節,并將修改續作內容的要點整理到筆記中,從而養成良好的讀后續寫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定期復習自己的筆記,如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快速瀏覽筆記內容或在參與讀后續寫訓練期間翻閱筆記,以此輔助學生明確讀后續寫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教師在指導學生翻閱筆記期間,也要引導學生基于自己近期取得的進步,不斷完善筆記內容。在學生學會有效進行復習之后,教師無須頻繁引入讀后續寫教學和訓練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保持對讀后續寫活動的參與熱情,自主發展讀后續寫能力,并且讓學生在提升自身閱讀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驅使下,將更多的時間用于積累語言和文化知識。久而久之,學生便可以迅速完成讀后續寫任務,在保障續作內容與原文自然銜接的同時,做到語言精彩、內容豐富、主題
突出。
結語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需要認識到培養學生讀后續寫能力的重要性,在組織讀后續寫教學期間選擇科學的教學策略,先與學生共同閱讀材料,梳理原文信息,為學生的續寫做好準備,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共同開展構思活動,指導學生結合段落開頭語思考如何自然呈現故事主題意義,然后讓學生在多輪修改的基礎上創作出滿意的讀后續寫作品,最后靈活指導學生開展鞏固復習活動,助力學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發展其閱讀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等素養。
【參考文獻】
[1]曹銀鳳.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35):3-5.
[2]宋長珠.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22,22(23):55-58.
[3]徐紅.關于開展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的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2):87-89.
[4]何慶.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模式探討[J].高考,2022(34):27-29.
[5]胡佳麗.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導學,2022(3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