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也應順應發展形勢,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創新。傳統教學模式多為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學習,課堂教學主體是教師,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可確保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卻無法保障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獲得有效的學習成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有三方面的優勢:一是能夠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討論氛圍;二是能夠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三是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思維能力。文章就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討論,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8-0065-03
“學而不用,不知其可也”,以往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存在學生不知道如何運用所學知識的問題。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還懂得如何運用數學知識。小組合作學習主要以小組探究學習為主,讓學生通過小組展開討論學習,使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變得更加靈活有效。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增強,學習興趣會提高,學習樂趣與感悟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也將全面提升。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主動與被動關系,即教師主動教什么,學生就被動學習什么。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可確保教學目標順利達成,但也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強等問題的出現,且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差。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有效解決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這類問題。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需不斷應用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與探究,不斷強化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對知識的領悟力和探究力。其次,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順勢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多是直接學習數學理論知識,其數學思維沒有得到有效激發。而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需要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學習和理解知識,這是知識的探索過程,與“知識復制”有著本質差別[1]。此時,學生綜合思維一直處于工作狀態,學生也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和探究習慣。最后,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保障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斷強化學生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設計適合小組合作探討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應設計適合小組合作探討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對合作的興趣。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與實用性都非常強的工具類學科。若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需結合學生學習需求以及課本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小組探究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都有應用案例,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但仔細分析可知,這些“教學效果”更多傾向于關注教師教學流程的完成度,對小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效果的關注較為缺乏,導致學生數學綜合思維的提高不明顯。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為學生設計適合小組合作探討的數學問題,且數學問題要依據教學內容呈現,既要體現小組討論價值,又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樂于參與小組學習討論,增強學習成就感[2]。
例如,在講解“倍的認知”相關知識時,教師可設計一系列適合討論的任務,以此激發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探討興趣,使學生數學思維處于活躍狀態。第一個數學任務:準備三張同樣大小的九宮格卡片,將第一張九宮格卡片的第一層三個空格涂上紅色,將第二張九宮格卡片的第一層與第二層共六個空格涂上紅色,將第三張九宮格圖片的所有空格涂上紅色。第二個數學任務:認真觀察這三張九宮格圖片上涂抹顏色的位置。第三個數學任務:小組成員之間就三張九宮格圖片上涂抹顏色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后討論,找出其中關系。其中一組學生是這樣討論的,學生A說:“第一張九宮格圖片涂色的是第一層,第二張九宮格圖片涂色的是第一、二層,第三張九宮格圖片涂色的是第一、二、三層,是不是在表現遞進關系?”學生B說:“我認為不是,每一張九宮格圖片都比前一張多了三個涂色的格子,是在表現加法規律嗎?第一層是3,第二層是3+3,第三層是3+3+3。”學生C說:“我感覺B說得對,不過應該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第一層是3×1=3,第二層是3×2=6,第三層是3×3=9。”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一步步推理,最終與本次課堂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增強,學習自信心提升,課堂學習主動性顯著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進一步提高。
(二)營造合作學習課堂氛圍,促進合作生成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應明確小學生性格特點,進而在合作學習活動開展前在課堂上營造自由、和諧的合作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有效合作學習。小學生正處于偏好用形象思維思考問題的階段,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會下意識地想要將抽象的、邏輯性強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易懂,但又因缺乏這種轉化能力,易對數學學科產生厭學情緒,認為自己學不好、學不會,失去數學學習自信。此時,即使教師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效果也不會理想,部分學生還是難以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為解決此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可嘗試借助課堂氛圍的影響作用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的關鍵[3]。
例如,教師可以在“筆算乘法(不進位)”一課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為此營造利于合作學習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筆算乘法(不進位)”這部分知識學習難度不高,課堂教學重在關注學生是否認真參與,是否理解算法算理。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在班級中營造競賽式合作學習氛圍,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筆算乘法(不進位)”競賽活動。在課堂教學導入環節,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微課視頻,視頻內容為一首學生喜愛且可以激發其學習熱情的流行歌曲。當音樂播放結束后,視頻中出現“筆算乘法(不進位)組間競賽”幾個大字,向學生直接表明本堂課的主要教學活動與內容。接著,教師播放輕柔舒緩的背景音樂,在課堂上營造出輕松自由的合作氛圍,放松學生身心,使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教師將要講解的競賽要求和得分規則上。此時,教師還應注意給予學生一分鐘的組內互助加油時間,便于組內學生之間形成一股團結合作之力,使組內學生方向一致、目標一致,組內將形成奮發向上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會在接下來的合作學習中有突出表現。
(三)成員確定應綜合性考慮,強化合作效果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對小組成員的確定應進行綜合性考慮,以強化合作學習效果。依據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會起到不同的合作效果,因此,教師在分組前應充分考慮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教師應知道成績只是分組的一個參考依據,其他因素如學生性格、男女比例等,也不應忽視。此外,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要使組內形成互助學習模式,還要在組間形成互為激勵學習模式。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前,教師可對班級中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摸底。首先,設計多種題型的作業,依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一步探究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并將學生按照一定標準劃分為多個層級。其次,以周考、月考等形式進行學情摸底,了解學生學習進度與學習能力,并將學生按照一定標準劃分為多個層級[4]。最后,觀察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從側面了解各個學生之間的關系融洽程度,按照一定標準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層級。將以上三個方面獲取的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使每個學習合作小組綜合能力均差最小。
如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中,教師應先對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綜合性考慮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然后確定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知識學習難度中等,但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而言,“難度中等”可能是很難,可能是一般,可能是很容易。所以,在分組前,教師圍繞“長方形與正方形”相關知識,設計摸底考試題目,結合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第一步的小組成員分配。此時,教師應遵循均等性分配原則,確保每個小組中的學生有互補性和促進性,組間要有一定的競爭性。接著,教師對第一次確定的組內成員的性別、性格、興趣愛好以及課堂上的學習表現進行綜合性考量,進行小范圍、小幅度的組內成員調整,以便于進一步強化組內與組間學習效能。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小組成員并不是固定的,可隨時調整,做到最優配置,以便于組內學生可以更好地相互促進,達到互助提高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也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允許組間學生進行一次人員調換,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保障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
(四)強調學生合作主體地位,評價合作表現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還應強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每一名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有明確的自主意識,才能全身心投入小組合作學習,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積累豐富的知識,增強學習效果[5]。教師還應重視對小組合作學習質量與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在評價時應注意多使用正面評價、積極評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就感,強化學習自信心。教師還應重點突出評價內容,使學生知道自己學習中還存在哪些不足,并做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最后,教師還應注意,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有期待感,進而積極參與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并在參與過程中積極思維、積極表達。
例如,在“倍的認知”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全面評價(學生A、學生B和學生C的回答見上文)。教師對學生A的評價可以是這樣的:“你的思考方向很特別,可以想到‘遞進,非常好,但與我們本次的教學內容不相關,在后續數學知識學習中這個知識點才能學到。這次你要想得簡單一些。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能很快找到正確答案。”教師對學生B可以這樣評價:“你的思考方向是正確的,再深入思考一下:加法與其他算法之間有哪些關系?什么運算是加法的延伸?”教師對學生C的評價可以是這樣的:“答案是對的,你的數學思維已經成型,繼續保持。”
三、結束語
綜上分析可知,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極高,不僅能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融洽與活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設計適合小組合作探討的問題,設計的問題要綜合且合理。同時,小組成員的分配要綜合考慮,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總之,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與教育作用,以此助力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姜岱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7):200-202.
高淑英.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228.
平雪.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6):251.
薛鑫芳.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0,22(10):210.
趙德有.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0,18(6):144-145.
作者簡介:褚金花(1974.11-),女,甘肅武威人,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蔡莊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