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園 袁源

[摘要]我國經濟產業的轉型升級使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2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實施更是使職業教育成為輿論的焦點。職業教育類學術期刊是職業教育研究成果傳播的重要平臺。高質量發展語境下,職業教育類學術期刊只有提高辦刊水平,擴大影響力,才能服務于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文章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收錄的4種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統計分析這4種期刊2012—2022年刊載的高被引論文在研究主題、作者分布、基金分布、機構分布、合作情況方面的特征,并提出職業教育類學術期刊在選題組稿、拓展稿源、促進學術交流、提高編輯素養、建設作者隊伍方面的啟示與建議。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類學術期刊;高被引論文;實證研究
21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產業轉型升級亟須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提供人才支撐;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家出臺的關于職業教育的一系列政策,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修訂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重視。當前,從國家宏觀戰略到微觀經濟活動,職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職業教育類學術期刊(以下簡稱職教期刊)是以職業教育類學術成果為主要刊載內容的學術期刊,以服務職業教育教學與科研為宗旨。對當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以及面臨的一系列復雜問題,作為學術成果傳播平臺的職教期刊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其應服務職業教育的研究和實踐。我國職教期刊有300多種,質量參差不齊。已有學者對職教期刊的發展進行相關研究,如《我國職業高等院校期刊發展現狀與評價探討》[1]《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期刊發展路徑探究:以2021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排名前十的高職期刊為例》[2]《我國職業教育類期刊發展策略的SWOT-AHP分析》[3]《學術期刊評價背景下職教期刊的堅守與拓展》[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期刊發展歷程淺析》[5]等。但以上研究多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較少,更缺乏基于高被引統計的相關研究。《中國高教研究》王小梅團隊雖然連續多年開展全國高校高職教育科研論文的統計分析,但主要針對職教科研,而非針對職教期刊進行研究[6-9]。
傳播職業教育科研成果,促進職業教育學術交流,引領職業教育研究方向,是職教期刊的功能和使命。職教期刊只有提高辦刊水平,擴大影響力,才能服務于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學術論文被引頻次是評價期刊質量和論文影響力的重要指標[10]。論文的被引頻次越高,證明其學術價值越高[11]。鑒于此,文章以4種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論文為研究對象,運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其主要特征,為職教期刊優化選題組稿方向、提高辦刊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數據來源與統計方法
(一)數據來源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中職業技術教育/自學類學術期刊有7種,本研究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刊發內容集中于職業教育領域的4種期刊作為樣本數據來源,這4種期刊分別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職業技術教育》《職教論壇》《教育與職業》。
(二)統計范圍與指標選擇
本研究將數據統計年限設為2012—2022年,基于以下考慮因素: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邁入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二是近年來職業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對未來的學術研究更具參考價值。本研究選用的統計指標主要有高被引論文的研究主題、作者分布、基金分布、機構分布、合作情況。
(三)高被引論文的確定
對高被引論文的界定,有學者將被引頻次大于某一數值的論文定義為高被引論文,也有學者將樣本范圍某一比例內的論文定義為高被引論文。本研究根據研究實際和樣本量情況,選取樣本前1%的論文,即將被引頻次大于或等于55的論文定義為高被引論文。在中國知網引文數據庫中,筆者合并檢索上文所述的4種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檢索時間為2023年1月16日,出版時間段設定為2012—2022年,得到檢索結果28769條。筆者將檢索結果按照被引頻次降序排列,選取被引頻次大于或等于55)的檢索結果,共得到308篇論文,剔除與職業教育主題不相關的檢索結果12條,得到高被引論文296篇,作為研究分析對象。
二、高被引論文特征分析
(一)研究主題
筆者將296篇高被引論文按照主題進行歸類,發現職教期刊高被引論文主題集中于1+X證書制度、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工匠精神培育等方面。排名前十五位的主題共涉及215篇論文,總被引頻次達23901次,占高被引論文總篇數的72.6%,這說明這些主題受到廣大職業教育研究者的高度關注。本研究將這些主題歸為以下三大類:一是與國家職業教育方針政策和制度文件密切相關的主題,如1+X證書制度、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體系融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二是契合理論與實踐研究熱點的主題,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匠精神、職業核心素養與職業能力等;三是探討教育與教學規律的主題,如人才培養、教學研究、教師隊伍建設等。
高被引論文的主題不少與2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密切相關,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指出: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第四條);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注重產教融合,實行校企合作(第四十條)。“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淘汰落后產能、推升產業升級換代的時候,需要大規模的技術型人才作支撐”,“職業教育在校企合作上的內核,一定是高端產業、有很高技術含量和較長培養周期的”[12]。在選取的高被引論文中,有32篇論文主題涉及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諸多學者從產教融合的內涵與本質、產教深度融合機制、產教融合創新模式、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激勵機制等角度闡述了對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分析和思考。“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產教融合是一項戰略性舉措,校企合作是一個關鍵戰術”[13],如何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從淺層走向深入是現在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學界持續關注的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十四條提出,“國家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產教深度融合,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貫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類間融通,層間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正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突出職業教育類型特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回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職業教育美好期盼的重要戰略舉措。選取的高被引論文中主題為1+X證書制度、職教體系融通的論文的總被引頻次分別為3421和881,論文發表時間為2012—2020年。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歷經14年,是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的成果和結晶,其實施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推出“將原本處在弱勢與邊緣的職業教育拉回到教育發展的中心”,“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向社會輿論的高潮”[13]。在此背景下,職教期刊編輯應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理論學習,提升研究能力,高度關注職業教育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
(二)作者分布
筆者統計發表高被引論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發現發表高被引論文的作者中,既有姜大源、孫善學這樣的職業教育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也有李夢卿、趙志群這樣的知名專家,還有李政、薛棟這樣的研究職業教育的中青年精英。職教期刊對職業教育領域的重點作者應給予高度關注,跟進重點作者的研究動向、研究重點,建立靈活的約稿機制,爭取發表有代表性、高質量的稿件。同時,筆者發現在296篇高被引論文中,有244名作者發表了1篇高被引論文,總被引頻次為24667次,占高被引論文總被引頻次的80.5%,其中有7名作者發表的高被引論文的被引頻次在論文被引頻次排名中名列前十。這說明:職教期刊高被引論文的作者是比較分散的,且職教期刊中應用性的研究比較多,很多實踐研究、模式改革、經驗探討都來自一線實踐;近年來,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領域,項目式教學、理實一體化、模塊化課程、活頁式教材等新概念、新做法層出不窮,高被引論文作者呈年輕化發展趨勢。因此,職教期刊在關注重點作者的同時,也必須挖掘和培育青年作者、潛力作者,打造穩定的作者隊伍。
(三)基金分布
本研究統計的高被引論文中擁有基金的論文共193篇,占高被引論文總數的65.2%。其中:國家級基金論文11篇,占基金論文總數的5.7%;省部級基金論文86篇,占基金論文總數的44.6%;市廳級基金論文92篇,占基金論文總數的47.7%;其他基金論文16篇,占基金論文總數的8.3%。國家級基金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為191次,省部級基金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為159次,市廳級基金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為170次,其他基金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為214次,基金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為181次,非基金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為216次。基金論文由于研究目的、思路、方法、主要內容等已在項目立項時經專家組評審把關,有一定的經費支持,所以論文質量較高,在高被引論文中占據多數。但具體到單篇論文的被引頻次,則難以得到基金及其級別與論文被引頻次之間的直接聯系。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基金評審有一定的周期,因此基金論文在傳播最新研究成果方面有一定的滯后性;職業教育領域應用性的成果較多,編輯在組稿過程中更多考慮選題價值和時效性;非基金論文只有具備較高的選題價值與寫作質量才易被期刊刊發,從而易獲得更高的被引頻次。因此,職教期刊在選稿中將基金作為參考指標的同時,還要注重選題的時代性、前瞻性、獨創性,以及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等基本指標。
(四)機構分布
在選取的高被引論文中,發表高被引論文3篇及以上的機構(統計第一作者)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教育部以19篇高被引論文高居榜首,其高被引論文主要來自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和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兩個單位,這說明教育部作為國家職業教育政策制定和規劃機構,在職業教育研究領域發揮引領作用。高被引論文來源機構(教育部除外)從分布地區來看,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各2家,華東地區9家,廣東2家,吉林1家,湖北1家,陜西1家。這說明高被引論文的來源機構主要集中在經濟產業發達的京津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的職業教育開展較早,發展速度也比較快。除了教育部,18家來源機構中有8家是普通高校,10家是高職院校。普通高校中,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屬于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的高校。在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劃的職業教育體系下,普遍高校也是職業教育的實施主體之一,未來的普職融通是真正意義上的、任何階段皆可進行的融通。因此,各高校、科研機構在研究方面也要為職業教育預留通道,職教期刊必須關注這一點。發表高被引論文3篇及以上的來源機構中高職院校占據多數,但發表高被引論文5篇及以上的來源機構中以普通高校為主。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發表高引論文3篇以上的來源機構中,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5篇)、清遠職業技術學院(5篇)、無錫職業技術學院(4篇)顯示了較強的科研實力;長三角高職院校在表1中占據6席,凸顯了該區域職業教育研究的雄厚實力。高職院校身處職業教育一線,研究成果豐富,而職教期刊中大部分都是職教院校學報,二者應相融相促,共同推進成果產出。
(五)合作情況
在選取的高被引論文中,獨立作者論文共162篇,占比54.7%,姜大源以獨著8篇高居榜首;兩位作者合著完成的論文共101篇,占比34.1%;三位作者合著完成的論文共19篇,占比6.4%;超過三位作者合著完成的論文共14篇,占比4.7%;高被引論文作者人數最多有8人(《“十二五”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重大政策舉措評估報告》)。
以上論文合著多為同一法人單位下不同二級單位之間的合著(部分論文同一作者列有多個單位,筆者選取排名第一的單位作為論文作者所屬機構),若將合著定義為不同法人單位之間的合著,即跨機構合著,則一家機構發布的論文為264篇,2家機構發布的論文為27篇,3家機構發布的論文為3篇,3家以上機構發布的論文為2篇。目前,職業教育研究領域的跨機構合著仍處于較低水平。
三、啟示與建議
(一)把握政策與研究熱點,做好重點選題策劃,提高組稿質量
從選取的高被引論文的主題分布來看,大多數主題與職業教育領域的政策法規和改革發展熱點緊密相關,如現代學徒制、1+X證書制度、職業教育適應性、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等。隨著200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21年《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的出臺,我國職業教育經過了從規模擴張到職業教育體系建立,再到如今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更是從全局性和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為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到底如何體現?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包含哪些內容?產教如何深度融合?如何培養具備現代工匠精神、德技并修的職業教育人才?這些政策落地實施中的一系列問題有待探索者深入思考。作為職業教育領域學術傳播的主導,職教期刊應強化使命擔當,發揮專業優勢,強化選題策劃,提高組稿質量,以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職教期刊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把握政策與研究熱點。當前,職業教育進入快速轉型發展時期,政策制度更加健全,職教期刊編輯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快速捕捉研究熱點,結合大數據挖掘技術,把握研究發展趨勢,及時回應讀者關注,主動引導學術傳播。
第二,注重研究的前瞻性。提供比較借鑒,儲備研究資源,醞釀創新成果,探索解決方案,引領研究發展是學術期刊辦刊題中應有之義。因此,職教期刊編輯在選題組稿中應把握研究的前瞻性。在選取的高被引論文的選題中,有產教融合、1+X證書制度、現代學徒制等,這一類選題的論文的被引頻次較高,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這說明相關期刊的選題和組稿是成功的,具有前瞻性,較好地推動了學術研究,提升了期刊影響力。
第三,注重研究的持續性。選取的高被引論文中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職業核心素養與職業能力、教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選題的論文被引頻次穩定。因此,職教期刊必須持續關注涉及基礎性研究的選題,把握發展脈絡,注意收集過程性資料,適時推出融媒體的研究合集,更好地發揮知識服務的功能。
第四,做好重點選題策劃。4種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近年來均進行了一系列的專題策劃,如:《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的“雙高建設”“職業教育評價改革”“職業教育貫通培養”“崗課賽證融通”“貫徹落實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職業技術教育》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理論邏輯、政策變遷、現狀分析與個案實踐”“職業教育資歷框架與技能標準開發”“多元視域下的工匠精神培育”;《職教論壇》的“1+X證書制度”“專業群建設”“產業學院”“混合所有制”“德國職業教育”;《教育與職業》的“職業教育治理體系”“職業教育類型化”“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與共同富裕”等。諸多高被引論文均來自職教期刊的專題策劃欄目,其中不乏曾天山、潘海生、莊西真等知名專家學者的論文。這說明職教期刊主動設置議程,進行專題策劃,有利于期刊影響力的提升。當前,職業教育事關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及勞動人口就業穩定,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教期刊要做好高質量的重點選題策劃使期刊重點選題策劃服務國家核心戰略,彰顯期刊品牌競爭力[14]。可見,職教期刊必須提高政治站位,結合自身優勢,匯集優質資源,精心打造重點選題,引領學術傳播,回應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社會關注,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追蹤重點作者(機構),關注研究團隊,多方拓展稿源
權威、知名學者及重點研究機構引領職業教育研究方向,在研究領域具有不可比擬的影響力。重點研究機構成果產出數量較為可觀,職教期刊應積極與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從上文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選取的高被引論文的來源機構分布中,既有普通高校,也有高職院校和科研機構。職教期刊在關注重點研究機構的同時,必須打開思路,多方拓展稿源。此外,本研究統計數據顯示,大量高被引論文來自各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職業教育研究機構,且是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托課題、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職業教育重點研究課題、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省市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綜合研究項目等。這些專門的職業教育研究機構往往有一定的項目任務,組建了研究團隊,職教期刊應積極與其建立聯系,獲得前沿的、專題性的學術成果。
(三)融入學術共同體,緊貼研究前沿,促進學術交流
選取的高被引論文中,合著作者論文134篇,占比45.3%;機構合著(兩個及以上單位)論文32篇,占比10.8%。有研究指出,科研合著成為科研工作者知識融合、創新思想、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論文合著不僅有助于提高成果產出速度和質量,還可以加快知識的傳播與擴散[15]。選取的高被引論文中作者合著論文占比接近一半。機構合著論文雖然占比不高,但其合著類型與研究動向值得職教期刊持續關注。在機構合著論文中,合著的類型有“普通高校+高職”“普通高校+科研機構”“高職+科研機構”“普通高校+中職”“普通高校+開放大學”“高職+企業”等。在人才培養實踐中,各主體交流頻繁,合作類型多種多樣。真正的產教融合是深度的合作,不僅是課程,還包括人才培養、教材研發、實習實訓、教師培養、科學研究等。目前,職業教育已經形成由政府部門、普通高校、中高職院校、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主體組成的復雜生態系統,這個復雜生態系統產生了職業教育的學術共同體。
職教期刊作為學術傳播的主體,在致力于學術成果發布的同時,必須積極融入學術共同體,開展學術交流,把握學術研究前沿,提升辦刊質量。“學術期刊作為科研交流和話語傳播平臺,平臺建設能力是期刊管理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1]職教期刊是職業教育領域科研交流和話語傳播的重要陣地,應加強平臺建設和提升資源匯聚能力,在促進學術共同體建設和發展的同時,提升自身辦刊水平。職教期刊也應通過主辦職業教育領域的學術會議或論壇,及時獲取學術圈信息,跟蹤重點作者和團隊。職教期刊還應搭建研究平臺,與研究機構、學會和行業組織等建立項目式的長期合作關系。在新媒體時代,職教期刊編輯通過各種途徑建立和加入相關QQ群、微信群、社區論壇等都是融入學術共同體的好方法。此外,職教期刊還可以通過聯合辦刊、共建欄目、共同策劃專題等途徑加強與其他期刊、院校、科研單位、行業企業的合作交流,服務學術成果轉化、技術應用、研究探討和經驗交流。例如,由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的“大國高職教育”博士論壇已連續舉辦六屆,該校主辦的《高等職業教育探索》均全程參與。該論壇匯聚國內職業教育領域重要高校和機構的博士精英,探討職教領域的前沿和熱點問題。《高等職業教育探索》通過該論壇密切了與學術共同體的聯系,拓展了朋友圈,期刊影響力不斷上升。又例如,《職教通訊》近年來連續舉辦“江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邀請了職業教育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研討江蘇職業教育發展大計以及刊校的協同發展,有力推動了職業教育類學術期刊與學術共同體的融合,拓展了期刊出版資源,提升了期刊學術影響力。
(四)提高編輯素養,做“學者型”編輯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類型的定位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也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支持。在實踐領域,產業學院、混合所有制、職教本科、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探索方興未艾,各種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也日漸興起。頂層設計與實踐領域的有機結合都要求學術研究的跟進、探索與突破。職教期刊是職業教育學術成果交流與傳播的重要載體,一方面,職教期刊編輯應拓寬知識邊界,加強對職業教育理論、政策、研究成果、學術信息的學習,做“學者型”編輯;另一方面,職教期刊編輯要完善知識結構,掌握職業教育學科知識,了解職業教育的歷史、發展現狀及前沿熱點,提高選題策劃和編輯加工的專業性、科學性、精準性。此外,職教期刊應提倡專家辦刊、學者辦刊或專家欄目負責制,促進自身與學術共同體的深度融合。
(五)質量為先,注重培養,形成持續發展的作者隊伍
選取的高被引論文來源機構分布廣泛,地域上覆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類型上涵蓋政府部門、普通高校、高職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作者除知名學者以外,還包括普通教師、青年學者。雖然在發表高被引論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包含機構)中,專家學者、重點機構占多數,但從更大范圍來看,作者和機構的分布是比較廣泛的。這說明最終決定論文影響力的仍然是論文質量。職教期刊在審稿中要始終將論文質量放在首位,在關注重點作者和機構的同時,充分認識到普通院校和青年教師也會產生不少富有創見的、有價值的成果,注重建設有梯度的作者隊伍,打造“專家作者+優秀作者+潛力作者”的作者隊伍[16]。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賦予職業教育“類型教育”的定位。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發布《中國職業高等院校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年)》,將164種中國職業高等院校期刊分為綜合應用類、行業應用類、職業教育研究類三個大類,評選出中國職業高等院校期刊核心期刊14種,擴展期刊43種,這說明職教期刊具有自身特點,相關部門應制定符合其特點的評價體系對其進行評價,以助力職教期刊優化辦刊流程,提升辦刊質量。這是職教期刊提質培優和大力發展的難得契機。文章梳理職業教育類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特征,在為職教期刊提高辦刊質量提供一些啟示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職教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更多的內容有待今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雅靜.我國職業高等院校期刊發展現狀與評價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2):38-45.
[2]楊金玲.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期刊發展路徑探究:以2021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排名前十的高職期刊為例[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3):88-91.
[3]李海洲,楊杰,張學軍.我國職業教育類期刊發展策略的SWOT-AHP分析[J].當代職業教育,2018(01):39-44.
[4]程宇.學術期刊評價背景下職教期刊的堅守與拓展[J].職業技術教育,2014(36):43-50.
[5]李術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期刊發展歷程淺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7):14-17.
[6]王小梅,周詳,范笑仙,等.2015年全國高校高職教育科研論文統計分析:基于22家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的發文[J].中國高教研究,2016(12):86-93.
[7]王小梅,周詳,范笑仙,等.2016年全國高校高職教育科研論文統計分析:基于22家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的發文情況[J].中國高教研究,2017(12):88-94.
[8]王小梅,周詳,劉植萌,等.2018年全國高校高職教育科研論文統計分析:基于20家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的發文統計[J].中國高教研究,2019(12):91-98.
[9]王小梅,周詳,李璐,等.2019年全國高校高職教育科研論文統計分析:基于18家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的發文統計[J].中國高教研究,2020(12):96-102.
[10]馬云彤.科技期刊被引頻次與下載頻次相關性分析:基于中國知網以《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04):124-128.
[11]張壘.高被引論文的特征因素及其對影響因子貢獻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08):880-885.
[12]黃子懿.職業教育將不再是“斷頭路”:專訪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J].三聯生活周刊,2022(48):78,83.
[13]盧德生,譚宇.新《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構[J].教育科學論壇,2022(27):11-17.
[14]黃江華,王維朗,袁文全.重點選題對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及實施策略[J].出版廣角,2023(01):25-29.
[15]田依林,劉平平.合著型論文對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貢獻度評價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06):725-730.
[16]王曉珍.科技期刊優秀作者隊伍建設[J].編輯學報,2018(05):538-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