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聲平
摘要:圖書館通過挖掘儒家先哲文化思想的內涵和德育價值,借助館藏儒家經典著作資源,以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為基準平臺,融直播和短視頻為一體,以活動為載體,利用儒家思想開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本文闡述了師德師風的定義及建設作用,探討了圖書館利用儒家思想開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定位及優勢,提出圖書館利用儒家思想開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儒家思想;師德師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校是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教育產業的核心力量。提高教師的工作水平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提高教師的工作水平,師德師風建設是關鍵。
中華民族擁有5 000年的燦爛文化,許多教育精髓值得我們去領悟、傳承和發揚光大。其中,儒家的教育精髓對現代教育產生尤為深遠的影響,值得我們去參悟并運用到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源,是滋養民族靈魂、傳播文化知識和精神文明知識的重要場所。同時,圖書館具有 “服務”和 “育人”的雙重身份,為此,圖書館要發揮自身優勢,以館藏儒家著作資源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為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持和精神支持。
一、師德師風的定義及作用
師德,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比如,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1]師德師風是教育工作者的靈魂。
(一)師德師風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第一要素
高素質隊伍應該德才兼備。“德”是排在 “才”的前面的,“德”是靈魂,德支配才,才聽命于德,所以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排在首位的。正所謂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論語》有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這反映了嚴謹的治學求進的態度。作為高校教師,要 “擇善”,要用嚴謹的治學態度去求知、去治學,并在實踐中孕育更多的知識和深刻的見解,不斷地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由此可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第一要素。
(二)師德師風建設是提升育人水平的關鍵
韓愈在 《師說》中說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所謂 “道”,就是真理。傳道,就是傳播真理。古人在很久以前就懂得把 “傳道”放在首位。現代教育倡導教書育人。教書育人首先要 “育人”,一個學生要成才,要先成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思是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們就會遵行;自身不端正,雖發命令也沒有人聽從。可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魅力和作用。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人格魅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提升育人工作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圖書館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定位及優勢
(一)定位
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是滋養民族靈魂、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它作為高校辦學的三個重要因素之一,具有 “服務”和 “育人”的雙重身份,在服務教學、科研和育人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圖書館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中,要愛崗敬業,樹立 “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對讀者多一分關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和恒心,以專業的技能,細致、耐心、熱忱的服務態度做好各項工作,館員要善于利用館藏資源特別是儒家經典著作資源,充分挖掘儒家先哲文化思想的內涵和德育價值,以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為基準平臺,依托活動載體,潛移默化地開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二)優勢
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專業的館員隊伍、先進的設備設施、優美的閱讀環境、濃厚的閱讀氛圍。[2]這些是圖書館得天獨厚的優勢。
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紙質圖書、電子圖書及其他信息資源,這些資源里面囊括了豐富的儒家著作資源,這些儒家著作里面蘊含著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教育資源。這些資源不僅滿足教師日常的教學和科研需求,還為教師進行職業教育特別是師德師風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物資資源和精神資源。
圖書館擁有較專業的館員隊伍,這是圖書館開展工作的核心力量。不少圖書館館員是圖書專業畢業的或是具有圖書管理知識的教師,他們長期在圖書館一線工作,掌握了較為專業的圖書管理知識和實踐經驗。部分館員還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技術,能給讀者提供各類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圖書館擁有先進的設備設施。
伴隨著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圖書館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逐漸實現了從傳統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的轉型發展。圖書館添置了查詢機、借閱機、電子讀報機等設備,擁有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賬號,充分適應高校讀者閱讀方式的轉變,滿足讀者 “碎片化”“自由化”的閱讀需求,為高校師德師風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圖書館作為給師生提供優雅、寧靜的閱讀環境的機構,在書庫環境設計、裝飾方面可以懸掛儒家代表人的畫像、名句等,營造濃厚的儒家文化氛圍,推動高校師德師風的建設。同時,利用新媒體資源,播放儒家經典紀錄片、邀請專家開設主題講座,讓高校教師心靈得到凈化和滋養,思想上得到熏陶和升華,不斷推動高校師德師風的建設和發展。
三、利用儒家思想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
圖書館具有服務和育人的雙重職責,圖書館在做好服務的同時,以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為平臺,融直播和短視頻為一體,依托儒家經典著作,充分挖掘儒家教育精華和德育價值,以活動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推進高校師德師風的建設和發展。
(一)多方并舉,鑄造師德師風建設基地
豐富儒家著作館藏資源。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它經過歷史的沉淀,已經深深地扎根在人們的心底。在現代的教育中,它不僅沒有銷聲匿跡,反而彰顯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對我們的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圖書館館員不僅要在思想上認同儒家思想對教育的促進作用,更要充分挖掘儒家思想的教育精髓,通過各種方式對儒家思想加以提煉、推廣、運用和傳承。圖書館是學校傳播文化知識和精神文明知識的重要場所,要加大對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紙質圖書的采購,不斷地豐富儒家著作館藏資源。
全民閱讀調查顯示:2022年紙質圖書閱讀率為59.8%,而數字化閱讀率則高達80.1%。為了適應讀者閱讀方式的轉變,圖書館還要加大電子圖書的采購,讓高校教師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更多的儒家經典書籍,為開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為核心,融直播和短視頻于一體,打造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基地。要樹立 “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和完善自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作為一名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光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一個水龍頭,這樣才有源源不斷的知識去教育和滋養學生。當然,這個水里面不僅要有水分子,也要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儒家思想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要不斷地汲取里面的營養和智慧,充分挖掘內涵價值,創新傳承方式,讓古為今用。
因此,圖書館以微信公眾號為基準平臺,開設儒家文化專欄,讓高校教師參與儒家著作的閱讀、領悟、評論和品悟。除此之外,圖書館利用每月的好書推薦欄目,把館藏儒家著作通過微信公眾號呈現出來并進一步宣傳和推廣出去,讓更多的教師閱讀到更多的儒家著作,從中汲取能量,提升師德師風建設的水平,進而不斷地提高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的水平。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直播、短視頻非常流行,運用非常廣泛。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以及讀者閱讀方式的轉變,圖書館在創新儒家經典著作推廣模式,以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為直播平臺,采用直播方式開展主題為 “儒學文化·你我共傳承”的閱讀推廣活動,將館藏的儒家經典著作推薦給高校教師,吸引他們到館閱讀,加強對其儒家思想的熏陶,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同時,在活動中加強交流、探討,加深對儒家思想的理解,加大對儒家思想的運用,不斷推進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第51次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突破十億,用戶使用率高達94.8%。現在,幾乎每個圖書館都有微信公眾號,用戶基本為本校的師生讀者。為此,圖書館可以對儒家經典著作進行精準營銷。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開設 “有聲閱讀”欄目,以短視頻的形式與師生分享館藏的儒家經典著作的閱讀感悟等,讓更多的教師了解儒家教育思想、參悟儒家教育思想、運用儒家教育思想去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促進高校師德師風的建設和發展。
(二)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師德師風建設
《中庸》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大意是: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這反映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可以很好地運用到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高校教師對其有全面的了解,可以舉辦歷史舞臺劇、征文比賽等,營造濃厚的儒家文化氛圍,讓教師在活動中學習和領悟儒家教育思想,結合實際將儒家教育精髓踐行到教育教學中。
圖書館要不斷探索儒家思想的推廣模式,精心策劃、周密安排,傳遞信息,實現書香潤德。一方面,圖書館以歷史劇的形式,舉辦儒家文化舞臺劇晚會,讓高校教師扮演儒家代表人及其學生,講述儒家經典故事,傳播他們先進的教育思想,加深教師對儒家思想的理解,進而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促進教師對儒家教育思想的傳承,不斷地推動高校師德師風的建設;另一方面,圖書館通過開展線下儒家文化知識競賽或者利用學習通App等平臺開設線上專題知識競賽,讓更多的教師了解、運用和傳承儒家教育思想,助力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圖書館可以舉辦儒家教育思想專題征文比賽,讓教師在閱讀、思考、撰寫、親身體驗中,把學到的儒家教育思想運到教育教學中。同時,圖書館還可以舉辦演講比賽,讓高校教師交流和分享學習儒家教育思想的感悟,促進教師不斷進步,進而推動高校師德師風的建設和發展。
除此之外,圖書館要加強多方合作,構建建設高校師德師風的新渠道。圖書館要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利用學習通App、博看期刊App等開展儒家著作聽書活動、電子圖書推薦等,借助這些平臺開展各種主題的儒學活動,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活動中,更深刻地領略儒學的魅力。同時,圖書館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儒家思想專題講座或者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講會,加深對儒家思想和師德師風的理解,不斷促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四、圖書館要善于反思和總結
《論語·為政》說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3]在這里,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二者都必不可少的道理,只有做到學思并重,將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相互促進,才能真正在學業上取得進步。這個理念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也擁有積極的啟示作用。圖書館要結合日常的師德師風建設,開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研討會、座談會,不斷反思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方式、效果等,在反思中不斷地總結和改進,提升開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水平。
五、結束語
儒家思想穿越時空滲透到我們的教育當中,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是人類教育靈魂的工程師,培育好教師至關重要。為此,圖書館要發揮自身獨有的優勢,利用館藏資源特別是儒學資源,以微信公眾號為核心,借助新媒體手段,推廣館藏的儒家經典著作,讓高校教師閱讀儒家著作,汲取儒家思想的精髓,凈化和滋養心靈,陶冶情操。同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推進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芮棵,田潔.基于立德樹人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教育觀察,2020(37):87-89.
[2] 徐玉梅.高校圖書館師德師風建設創新策略研究[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7,27(04):136-137+140.
[3] 高生平,莊岑,項濤,等.高校課堂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山東化工,2017(0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