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韋道福

【摘要】? 目的? 探討經陰道超聲檢查參數與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FPFD)疾病的相關性。方法? 以醫院2022年7月 - 2023年6月收治的FPF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其中66例尿失禁患者為尿失禁組(病例1組),同時選擇50例器官脫垂患者為器官脫垂組(病例2組)及50名健康女性體檢者為對照組。均行陰道超聲檢查,通過比較三組的盆底形態學超聲參數差異,分析陰道超聲檢測參數與FPFD疾病的相關性。結果? 在縮肛狀態下,三組患者的M值與A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器官脫垂組患者的M值與A值最大,尿失禁組次之,對照組最低;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器官脫垂組患者的M值與A值大于對照組(P<0.05)。三組患者間的N值、C值及γ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靜脈狀態下,三組患者的A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器官脫垂組患者A值最大,尿失禁組次之;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器官脫垂組患者的A值大于對照組(P<0.05)。三組患者間的M值、N值、C值及γ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Valsava動作下,三組患者的M值與A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器官脫垂組患者的M值與A值最大,尿失禁組次之,對照組最低;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尿失禁組、器官脫垂組患者的M值大于對照組(P<0.05),器官脫垂組患者的A值大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FPFD疾病患者陰道超聲的M值與A值在Valsava動脈、靜息、縮肛狀態下,均與FPFD疾病有關系。表明陰道超聲能較好地顯示出女性盆底解剖結構,利于觀察、評估盆底功能、解剖結構。
【關鍵詞】? 經陰道超聲檢查;診斷;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中圖分類號? R711.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23--03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疾病指的是盆底支持結構損傷、功能障礙、缺陷薄弱等因素導致盆腔臟器移位而盆腔的器官功能發生異常的疾病[1-2]。FPFD疾病多為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女性受到妊娠分娩、雌激素水平變化、肥胖等因素影響而盆底結構松弛及功能減退,發病率上升,對女性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3-4],因此應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而治療FPFD疾病的前提是正確的診斷。超聲診斷具有無創性、無放射性、實惠、重復性佳的特點,廣泛地應用于多種疾病的診治中,其中FPFD疾病診治中的應用也比較頻繁。本研究針對經陰道超聲檢查的FPFD疾病患者,探討超聲檢查的參數與FPFD疾病相關性,為FPFD疾病超聲診斷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醫院2022年7月- 2023年6月收治的FPF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年齡、體重指數、產次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選擇其中66例尿失禁患者為尿失禁組(病例1組),選擇50例器官脫垂患者為器官脫垂組(病例2組),另選取同期50明健康女性體檢者為對照組。對照組年齡21~75歲,平均56.94±4.38歲;體重指數19.85~28.16,平均25.12±1.18;產次1~3次,平均1.86±0.76次。尿失禁組年齡21~75歲,平均56.15±4.45歲;體重指數19.81~28.22,平均25.18±1.12;產次1~3次,平均1.95±0.72次。器官脫垂組年齡21~75歲,平均56.22±4.18歲;體重指數19.75~28.34,平均25.26±1.20;產次1~3次,平均2.02±0.70次。三組患者年齡、體重指數、產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向倫理委員會報備相關資料,經審核與批準后開展。參與研究對象對本次研究的各項基本內容知情,且簽字同意參與。
(1)納入標準:①尿失禁組患者、器官脫垂組患者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FPFD疾病;②病歷資料較為齊全。
(2)排除標準:①泌尿生殖道疾病者;②神經系統疾病者。
1.2? 檢查方法
三組行經陰道超聲檢查,檢查儀器為邁瑞公司所生產的彩色超聲診斷儀,型號為邁瑞 Resona R9,并配置頻率為5~10MHZ的腔內容積、腔內雙平面ELC13-4U探頭。在檢查前,指導、協助受檢者排空膀胱與直腸,指導其采取仰臥截石體位,將避孕套外覆于探頭,中軸置于陰道口與尿道外口之間,可同時顯示肛門直腸連續、恥骨直腸肌、陰道、膀胱尿道、恥骨聯合的矢狀位平面,通過調節增益參數,以獲得更加滿意的圖像;再采取容積掃描,將選擇框調整為合適大小,能囊括陰道、尿道、膀胱頸、恥骨聯合、近端肛管、遠端直腸,建立坐標系,X軸為恥骨聯合中線,Y軸為垂直X線的恥骨聯合下緣,分別采集受檢者在縮肛狀態、靜息狀態及Valsava動作的盆底容積信息,每種狀態均掃描2次,再重建盆底的三維容積信息,以獲得盆底橫斷面的聲像圖。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肛提肌在縮肛狀態、靜息狀態及Valsava動作的參數,如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徑(M)、橫徑(N)、面積(A)、肛提肌的左右支夾角(γ)、恥骨內臟肌厚度(C)等[5]。
1.4? 數據分析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表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三組間均數比較應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縮肛狀態下三組患者盆底形態學超聲指標比較
在縮肛狀態下,三組患者的M值與A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器官脫垂組患者的M值與A值最大,尿失禁組次之,對照組最低;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器官脫垂組患者的M值與A值大于對照組(P<0.05)。三組患者間的N值、C值及γ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靜息狀態下三組患者盆底形態學指標比較
在靜脈狀態下,三組患者的A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器官脫垂組患者A值最大,尿失禁組次之;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器官脫垂組患者的A值大于對照組(P<0.05)。三組患者間的M值、N值、C值及γ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Valsava動作下三組患者盆底形態學指標比較
在Valsava動作下,三組患者的M值與A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器官脫垂組患者的M值與A值最大,尿失禁組次之,對照組最低;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尿失禁組、器官脫垂組患者的M值大于對照組(P<0.05),器官脫垂組患者的A值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FPFD的主要病因是盆底支持結構損傷與盆底功能異常,如盆底松弛、盆底斷裂等,治療時多需要根據解剖結構的具體缺陷,選擇手術進行修復缺陷,重建盆底功能,以達到治療效果[6-7]。但盆底器官、盆底組織比較隱匿且封閉,普通的物理檢查、生物學試驗難以全面地發現、診斷FPFD,不利于手術成功,容易導致手術后再手術,所以準確、清楚地評估盆底支持結構功能、形態改變,以利于FPFD診療。
目前,女性盆底的影像學研究多集中于肛提肌,而肛提肌充當著主要支持作用,同時肛提肌形態學改變及功能異常均在FPFD疾病發病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超聲技術越發成熟,越發廣泛地應用于盆底檢查中,操作較簡單方便,檢查方法更加客觀、標準,能量化評價肛門內括約肌,能實時儲存檢查圖像,并且可隨時靈活地調整體位進行配合采集影像數據,盡量在一致層面進行觀察與測量數據,以保障數據的客觀性與真實性,為臨床FPFD疾病診斷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8-9]。
女性的控尿機制主要是腹壓正常傳遞至膀胱頸、后尿道與尿道括約肌的關閉功能。“吊床”理論認為女性尿道的盆內筋膜、肛提肌、周圍結締組織等周圍支持組織共同組成“吊床”,有推板擠壓效應,能維持下尿路正常的解剖位置,同時保證腹壓的有效傳遞,并且以盆底肌主動收縮功能提升尿道的關閉壓力,防止漏尿[10]。雌激素缺乏、產傷等不良因素均可造成盆底肌薄弱、受損,對盆底肌的主動收縮能力、支持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影響尿道的活動性,凌駕腹壓,致使腹壓傳遞發生障礙,影響尿道閉合,引發尿失禁[11]。而盆底肌肉松弛、損傷破壞了支持結構的力學系統,不僅可造成尿失禁,還可能引發盆腔器官脫垂。
本研究結果顯示,恥骨直腸肌的收縮能力降低,而肛提肌的裂孔面積能夠直接地體現肛提肌的裂孔大小,進而一定程度上表明肛提肌在生物力學方面的特性。相較于靜脈狀態下對照組的A值,尿失禁組、器官脫垂組均更大,提示尿失禁患者與器官脫垂患者的肛提肌在靜息狀態下的張力降低,導致A值增大,可作為診斷FPFD疾病的依據之一;相較于Valsava動作下對照組的A值,器官脫垂組更大,相較于Valsava動作下對照組的M值,尿失禁組、器官脫垂組均更大,提示尿失禁患者與器官脫垂患者的肛提肌前后徑變大,可明顯區別于健康者,應用于FPFD疾病的診斷價值重要。
綜上所述,針對FPFD疾病患者陰道超聲的M值與A值在Valsava動脈、靜息狀態、縮肛狀態下,均與FPFD疾病有關系。表明陰道超聲能較好地顯示出女性盆底解剖結構,利于觀察、評估盆底功能、解剖結構。
4? 參考文獻
[1] 王靜璇,代蔭梅.雌激素與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刊,2022,57(1):39-41.
[2] 漆柳青,鄒葉萍,曾純杰,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盆底超聲特點[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14):155-157.
[3] Skaug KL,Engh ME,Frawley H,et al.Prevalence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bother, and risk factors and knowledge of the pelvic floor muscles in norwegian male and female powerlifters and olympic weightlifters[J].J Strength Cond Res,2022,36(10):2800-2807.
[4] da Mata KRU,Costa RCM,Carbone ?DSM,et al.Telehealth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Int Urogynecol J,2021,32(2):249-259.
[5] 尤叢,趙玉嬌,張程,等.靜動態MRI評估產后不同類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盆底結構改變[J].放射學實踐,2022,37(8):1006-1013.
[6] 王占利,馮堯偉,李瀟,等.內服中藥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用藥規律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2,31(5):22-26.
[7] 徐佳佳,司亞麗,王旖迪,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檢查和治療的方法探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29(23):49-50.
[8] 張雪紅,林弋軒.經會陰實時三維超聲在探查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應用價值[J].新疆醫學,2022,52(4):442-444.
[9] 馮海兵.經會陰三維超聲盆底超聲、MRI檢查在診斷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21,19(3):118-120.
[10] 陳怡文,陳功立,李雯,等.基于“雙層吊床”盆底支持理論的改良陰式非網片盆底修復手術7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9,35(8):919-923.
[11] 黃靖.電刺激聯合場景生物反饋訓練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療效及對盆底肌功能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2,30(11):2509-2512.
[2023-07-2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