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菲菲
摘要: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趣味性教學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和活動來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動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趣味性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思考和創造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思考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趣味化 應用 興趣
在小學教育中, 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 是學習數學知識, 培養數學思維的黃金時期。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 其知識內容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趣味化教學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 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趣味化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足, 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發展。例如, 有的教師設置的題目情境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有的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只是流于形式, 并沒有準確地把握住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缺乏邏輯性和合理性, 自然也就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 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水平, 設計出符合學生興趣點的問題, 從而引起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讓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一、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提升課堂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較小, 見識和閱歷都比較少。教師在進行教學時, 應當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較為貼近的情境, 這樣能夠讓學生聯想起自身的生活經歷, 從而產生閱讀問題、解答問題的興趣。同時, 生活化的情境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使其在解答問題的時候, 不必在理解問題背景上花費過多的工夫, 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數學問題本身的思考上。除此之外, 數學知識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較好地解決一些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教學生活化、趣味化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讓他們在生活中遇到類似問題時, 能夠有效地利用數學知識來應對。比如, 我在教學“乘與除”一課的時候, 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了一道問題:周末的時候, 小華和父母一起去游樂園玩, 售票員說:“普通票30元, 兒童票打五折。”請幫助小華算一算, 買門票一共需要多少錢?大部分小學生都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和父母一起出去玩, 也經常會遇到這種買票的問題, 對于這個情境并不陌生。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學習熱情, 紛紛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計算。學生列出了多種多樣的算式:“30+30+30÷2=75”“30×2+30÷2=75”“30×3-30÷2=75”等。我利用這種生活化的問題,增加了趣味性, 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僅鍛煉他們的計算能力, 還促進了他們思維活躍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二、通過采用童話故事的形式,提升課堂趣味性
小學生心理正處于發育時期, 自我管理意識較弱, 學習時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興趣的影響。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 接下來的教學效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內容的吸引力, 從一開始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對于學生來說, 童話故事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 可以采用講童話故事的形式, 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一堂數學課上,我就用一個童話故事開場了:在數學森林里,住著10個好兄弟,它們分別是0~9。有一天它們為了誰排名老大吵了起來。0說:“我最大,人們常常說任何事情都要從0開始。”1急了,忙說:“不對不對,小朋友們最喜歡爭第1名了,我才是最大。”9腆著大肚子,慢悠悠地說道:“我才是最大,連古代的皇帝也叫九五之尊。”平時不大說話的3這時也忍不住了,小聲嘟囔著:“大人們最愛對小朋友們說事不過三了,你們都比不過我。”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到底誰最大嗎?學生們議論紛紛,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接著我又乘勝追擊道:“同學們,其實啊,在數學的王國里還有很多小秘密等著我們去發現,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去探索嗎?”頓時,教室里沸騰了,學生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意愿,表現出高漲的學習數學的熱情。因此,教師還可以利用孫悟空、小矮人、熊大熊二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人物形象進行問題的設計, 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促使學生產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動力。
三、通過多媒體教學,提升課堂趣味性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較小,因此對于圖片、動畫、艷麗的色彩等有著非常強烈的喜愛程度,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在課堂上運用色彩較為鮮艷的多媒體課件,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實現趣味教學,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數學課堂,積極地進行數學學習。例如,在進行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引入教學動畫“切月餅”,使學生在進行動畫觀看的過程中,對于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了解,在實際講課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月餅分割”,使學生在教師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更加直觀地了解“百分之幾”的含義,如,拿走一半月餅就是50%,使教學模式脫離了抽象化的口述,而采用了更直觀的圖像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同時也讓學生能夠更加充滿熱情地進行學習。
四、通過小組合作方式,提升課堂趣味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完全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方式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能會在這樣單一并且枯燥的教學模式中受到影響。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例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站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進行學習,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了學生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的過程中,由于進行了小組間的協調、學習、討論,也使課堂教學中增加了很多趣味性,使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得到了提升。如,在教學六年級“圓柱與圓錐”的過程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了解圓柱的表面積如何求得。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出一個圓柱體,并計算這個圓柱體的表面積。由于學生在制作圓柱的時候,已經發現圓柱是由兩個同樣的圓形紙片與一個長方形紙片組合得到,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將兩個圓的面積與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分別求出后再進行相加。在學生計算完畢后,教師可以請幾位小組代表上臺進行展示。在學生展示完畢后,教師可以讓臺下的學生進行思索:這些計算之間有怎樣的規律?怎樣能夠通過這些計算整合出一個簡單的、方便記憶的圓柱表面積的公式呢?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以及最后的教師指導得出結論: S = 2πr(r + h )。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協作能力與探究能力,還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趣味化教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它不僅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鞏固教學成果, 還可以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當中進行知識的運用, 促進其實踐能力的發展。因此, 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認知水平出發, 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促進學生知識水平和數學素養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