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職業教育教學課程改革形勢下,項目化課程及教學實踐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隨著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正在逐漸發生變化。傳統課堂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思維,阻礙了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也影響了學生的深入學習。因此,可通過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文中以“HTML5應用開發基礎”課程項目化改革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應用為例,介紹軟件專業項目化改革中混合式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和
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項目化;教學改革
一、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促進項目化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019年,國務院發布的“職教二十條”,明確提出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推進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戰略舉措。它強調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要求。因此在職業教育教學課程改革中,通過項目化課程和教學實踐,使課程體系系統化,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企業標準的技能型人才。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教學方式正在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約束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個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深度學習。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采取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工具和平臺,同時結合線下課堂的優勢,以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優化,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旌鲜浇虒W模式已成為目前的大趨勢。
鑒于上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如何將混合式教學運用到職業教育課程項目化改革中,彰顯職業教育特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1]。
二、混合式教學概述
混合式教學是教育研究者對實際教學過程的行動總結,將在線教學作為教學方式的一種,是一種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教學體驗。
2014 年,美國楊百翰大學的哈爾沃森等研究人員分析了有關混合式教學的文獻,發現混合式教學在混合式學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上。2015年,華僑大學的李麗澤等人以稅法課程為例,分別對傳統學習、完全在線學習和混合式學習進行了研究,最后,從成績和滿意度兩方面對課程效果進行了評估和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混合式學習法的教學效果是三組中最好的。
在我國,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主要是由各個學校的教育研究機構開展?;旌鲜浇虒W思想在中國最早是在2003年的中國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由北京師范大學的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引起了許多教育研究人員的關注。同年,華東師范大學的祝智庭等研究人員提出了將教學媒體、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三個維度與遠程教學結合起來。北京師范大學的余勝泉教授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不是傳統教學的替代品,而應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他還對混合式教學的學習理論、學習環境、混合式教學環境的設計、線上線下教學的設計、如何科學評價混合式學習等內容進行了系統闡述[2]。
三、混合式教學對于軟件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混合式教學將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相融合,利用信息技術和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通過選擇最適合學生學習的媒體和模塊,混合式教學旨在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提供更靈活的學習方式和更廣闊的實踐空間。這種教學方法將網絡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課程的項目化改革,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學習。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以項目為核心,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相結合。利用在線媒體資源和在線平臺,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構建混合式教學環境,為基于項目的教學提供技術支持。通過項目式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資源的整合,重新設計教學活動和評價方式,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靈活的學習環境;將在線和離線學習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靈活的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深化了以項目為本的課程改革[3]。
四、混合式教學在軟件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中的實施
以“超星學習通”平臺為基礎,結合本校軟件專業“HTML5應用開發基礎”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在筆者所在學校的具體實踐情況,探索課程項目化改革下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促進本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可行性、操作框架和實踐途徑有重要意義。
(一)組建教學團隊、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本課程為專業技術平臺課,軟件技術專業大一第一學期均開設了本課程。課程團隊共6位教師,職稱都為中級以上,學歷均為碩士以上;團隊教師積極參加線上線下培訓,從專業角度鞏固了每位成員前端開發與應用的基礎知識技能,提高了HTML5課程教學能力;團隊教師定期走訪企業以把握專業發展脈絡,獲取企業實戰開發經驗;此外團隊還定期召開課程團隊研討會,更好地構建校本課程。
教育教學理論方面,團隊成員積極參加王曉典教授的OBE課程改革破冰研究線上培訓和“星空書院”周凌波博士的OBE工坊。系統學習了OBE和項目化的相關理論知識,并按照校級培養目標專業(群)培養面向專業(群)培養目標專業(群)培養規格專業(群)組課邏輯專業(群)專業群組課體系課程教學設計這條主線,從上而下進行構建“HTML5應用開發基礎”這門課程。
(二)確定混合式教學課程目標
根據逆向設計的原則,課程的教學目標應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即確定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應達到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教師首先確定可直接或間接評估的學習成果,并根據學生的整體發展需求和企業標準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學習成果既是項目化學習的終點,也是設計課程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反向設計的方法,以實現學習成果為目標,正向實施教學。
逆向設計邏輯順序:課程目標—評價反饋—教學活動,主要包括:
1.按照“明確聚焦”的原則,對課程目標進行重構
“HTML5應用開發基礎”課程所用平臺屬于基礎版本,主要解決該平臺前端界面(不包含腳本部分)實現的問題。課程目標通過商城首頁和注冊頁面界面開發,以任務驅動,熟練掌握運用HTML和JS腳本進行WEB客戶端界面的程序開發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課程的學習中,可以培養誠實、守信、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善于溝通表達、善于自我學習、團隊協作的能力,并養成編碼規范、按時交付軟件等良好的工作習慣。
2.按照“高度期許”原則,進行項目設計
項目完成主要組織形式:班級授課方式、學生互評+教師綜合評價。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不局限于第一課堂教學。
3.本著“拓展機會”的原則進行學習設計
學習過程中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法。
(1)課前,通過教師提前錄制的教學微課、小視頻等,學生在線上完成預習任務。
(2)課中,線下教學,采用提問教學法(教師提出界面要求、完成目標和任務)、演示法(教師按照界面效果,分割頁面完成功能點設計思路講解;教師完成基本語法講解;教師編碼演示操作;學生學做一體練習)、同伴教學法(針對當前任務點完成情況開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給出任務的任務點考核成績)、程序教學法(教師給出拓展資料,學生調整學習進度,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成績評定)。
(3)課后,教師布置線上作業,拓展課堂知識點,進行知識遷移,學生線下完成編碼操作,補充技能訓練點。
4.學習效果評價設計按照“成果導向”的原則進行
學生學習的效果除了期末筆試之外,主要由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衡量。每個模塊結束都會選取學生匯報考評。完整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綜合實踐考核、項目實現(其中包括課堂教學項目和學生自己拓展完成的項目)等幾個部分。
(三)建設企業級課程資源
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以服務企業人才需求為目標,通過對大量企業的走訪、調研、座談,以及學院的培養實踐,為行業和崗位建立人才培養課程計劃。面向企業技術與項目開發需求,編寫適合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課件、教案、教學視頻、題庫、作業等課程資源。
(四)以任務為驅動,開展混合式課程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問題為中心進行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通過主動探索來獲取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實現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解決問題的轉變。
教學過程中,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實踐經驗為中心。主要采取如下教學模式:1.崗位需求再現。設置學生當前所學內容與崗位需求基本接近的任務,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崗位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無縫對接實際項目。
2.專業標準化。基于當前的知識點,選擇合適的項目,并對解決項目的過程進行示范,重點在標準化方面進行講解,培養學生的專業標準化素養。
3.自主創新。在教學中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夠理解并有自己的想法與創新。
(五)完善混合式教學閉環評價體系
建立混合式教學評價標準,以評估每個教學環節的質量,與強調比較評價的傳統教育不同,混合式教學注重過程性和階段性評價,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種評價標準與課程環節保持一致,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定位,了解自己的學業達成度[4]。
五、軟件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中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效果
在項目化課程改革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學生通過與他人交流和與教師互動等方式,能夠獨立創新完成任務。實際項目的支撐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深入分析特定技術點的實際實施情況,并通過要求驗證項目的完成情況,使學習達成度更加清晰,有助于學生的專業和職業發展。
隨著高職院校不斷擴招,學生的來源變得越來越廣泛,基本素質也存在差異。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統一的教學進度進行教學內容講授,課后統一布置作業。當學生的個體能力存在差異時,尤其是那些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會跟不上教學進度,導致其產生厭學情緒。通過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為每個小組和小組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學生領取并完成各自的任務,最后小組進行匯總,完成項目任務的提交。根據項目任務和學生能力的差異,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組策略,以確保各個小組的整體能力相當。這樣做可以增加學生的新鮮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混合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鍛煉深度學習能力,采用教賽結合的方式進行。舉辦網頁設計大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展示自我,鍛煉持續學習能力,賽事上通過前期的預賽和后期的決賽,對最終獲獎學生作品評出一二三等獎。由此,學生對網頁設計技術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審美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觀能動性得到了調動,學習能力也相應得到提升。
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將課程思政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以名人名言激勵學生,珍惜時光;告訴他們要“溫故知新”,對知識的復習要及時。將時事元素添加到網頁設計中,學生通過網頁作品的設計了解了時事,做新時代與時俱進的大學生。
混合式項目教學在職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系統的課程體系,培養符合企業標準的技能型人才,這是對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促進現代化和培養高素質勞動力的國家戰略舉措的積極響應[5]。
結束語
在項目化課程改革中引入以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根據在線學習的特點,可以圍繞學生的學習成果設計教學環節,不斷改進教學。通過閉環質量保障體系,包括教學分析、實踐驗證、結果反饋和診斷改進,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更多創新和實用跨文化技能的培養,使其具備國際競爭力、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賈雁飛,陳廣大,趙立權.“互聯網+”與“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35):125-127.
[2]張妮,李香勇,黃柳萍.“三教”改革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校企協同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32):55-60.
[3]邵春花.“數據庫技術基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1(13):151-154.
[4]郭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應用研究與實踐:以“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為例[J].現代信息科技,2021,5(21):183-187.
[5]顏慧.編程類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以編程入門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5):178-180.
作者簡介:吳亞林(1980— ),女,漢族,江蘇灌云人,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前端開發、計算機應用、數據分析。
基金項目:本文受到了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項目的支持,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高職一般專題類課題“混合式教學在軟件技術專業項目化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3-AFCEC-303,課題編碼:QG/2023/GZYB0304-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