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瑜 莊劍平
[摘 要]《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經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文章著眼于《莊子》中積極心理學思想的創新性轉化,探討其對現代心理學的啟示。文中梳理了《莊子》中有關積極心理學的思想,分析了這些思想的創新性轉化,即它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非常前衛的,對于推動人類心理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研究《莊子》中的思想,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類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可以為現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莊子;積極心理教育;心理學;教育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對新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讓當代大學生青年自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對于樹立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莊子》是我國傳統哲學思想的代表之一,其思想深邃博大,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其中一條重要的教育意義就是積極心態的培養。莊子曾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這句話揭示了人與自然、萬物相融合的關系,提醒我們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思考更廣闊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中,積極心態的培養顯得越來越重要。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和競爭壓力,我們需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不斷挑戰自己,勇于嘗試新事物。《莊子》所提倡的積極心態,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我們應該學習莊子的思想,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1]。
一、當前高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莊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概述
當前,高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莊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莊子的思想精髓被運用到心理學領域,為人們提供了一條健康、積極、快樂的人生之路。同時,莊子思想中的“道”“天人合一”等概念也為現代心理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式。例如,莊子認為人與自然、萬物相融合,這一思想與現代生態心理學中的“生態系統理論”不謀而合。此外,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下,莊子也強調了人與社會的關系,提出了“大同世界”的理念。這一思想對于現代社會的人際關系、社會和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因此,將莊子思想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2]。
(一)莊子思想對高校心理健康的啟示
莊子的思想強調“無為而治”,即不要過度追求功利和成果,而要注重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這一思想對于心理健康具有啟示意義。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過度追求物質上的成功,而忽略了內心的感受。莊子在《逍遙游》中曾寫道:“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這句話提醒我們不要被外界價值觀所束縛,而是要按照自己的內心感受去行事。
莊子還講究“自由自在”,他認為人應該放下束縛自己的桎梏,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這一思想對于心理健康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被各種規則和社會壓力所束縛,難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莊子的思想提醒我們,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內心所想,放下外界的約束[3]。
(二)莊子思想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一是積極樂觀的心態。莊子的思想強調“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提醒我們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思考更廣闊的問題。同時,莊子也強調“游心于淡,合氣于漠”,即不要過度追求功利和成果,而要注重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這些思想可以幫助人們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斷挑戰自己,勇于嘗試新事物。例如,當一個人面臨挫折時,可以引用莊子的名言:“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句話提醒人們要堅定信心,不要輕易放棄,日積月累,善作善成。
二是心靈放松的方法。莊子的思想主張“自由自在”,他認為人應該放下束縛自己的桎梏,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這一思想可以用來幫助人們放松心靈,減輕壓力。例如,當一個人感到壓力過大時,可以引用莊子的名言“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這句話提醒人們要放下對于事物的刻板印象和固有觀念,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外界。
三是培養自我認知的能力。莊子的思想主張“內圣外王”,他認為人應該先修身養性,才能治理天下。這一思想可以用來幫助人們培養自我認知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例如,當一個人需要面對自己的缺點時,可以引用莊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提醒人們要不斷開闊自己的知識和視野,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4]。
(三)莊子思想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莊子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壓力和挑戰。例如,某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引用了莊子的名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通過講解關于“無為而治”的思想,幫助學生理解“放松心態、減輕壓力”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南開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還率先開設了《莊子》閱讀課程,讓學生親自感受莊子思想的深邃博大。通過閱讀《逍遙游》等經典篇章,學生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莊子思想的內涵和價值,更好地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因此,《莊子》的思想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將莊子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挑戰和壓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莊子》中積極的心理學思想
《莊子》這部哲學經典當中強調了人要保持積極、豁達、樂觀的心態,這和近現代的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心理理論知識體系是不謀而合的。在現代高校心理教育中的融合應用,能夠對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意義。通過運用莊子的思想,可以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放下功利心態,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拓寬自己的視野,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首先,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過度追求功利和成果,而要注重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這一思想對于心理健康具有啟示意義。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過度追求物質上的成功,而忽略了內心的感受。莊子在《逍遙游》中曾寫道:“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這句話提醒我們不要被外界價值觀所束縛,而是要按照自己的內心感受去行事。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壓力,如學業壓力、人際關系壓力、未來職業發展壓力等。很多大學生會因為過度追求成績和物質上的成功而忽略了內心的感受,導致心理健康問題。莊子的“無為而治”思想提醒大學生不要過度追求功利和成果,而是要注重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在學習上,大學生應該注重自己的內在需求和興趣,而不是追求所謂的“高分”。在人際交往中,大學生應該注重與他人的共情和理解,而不是只關注自己的利益。在未來職業發展中,大學生應該注重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而不是只追求高薪和地位[5]。
其次,莊子強調“自由自在”,他認為,人應該放下束縛自己的桎梏,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這一思想對于心理健康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被各種規則和社會壓力所束縛,難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莊子的思想提醒我們,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內心所想,放下外界的約束。此外,莊子的思想還提醒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大學生應該學會放下外界非理性價值觀的束縛,按照自己的內心感受去行事,做正確的事。同時,大學生也應該注重自我認知和自我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再次,莊子主張“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提醒我們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思考更廣闊的問題。莊子在《逍遙游》中還說:“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這句話意味著,只有放下功利心態,厚積薄發,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這一思想可以幫助人們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斷挑戰自己,勇于嘗試新事物。
最后,莊子還講究“內圣外王”,他認為,人應該先修身養性,才能治理天下。這一思想可以用來幫助當代大學生培養自我認知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三、《莊子》中積極心理學思想的創新性轉化
《莊子》中的積極心理學思想為當代高校心理學教育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式。通過運用莊子的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自我認知和情緒調節能力,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和壓力。
(一)建設積極心理學課程
在高校心理學課程中增加《莊子》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莊子的積極心理學思想,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反省能力。通過課堂教學、心理咨詢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認識自己的內在需求和興趣,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
古代先賢的智慧是現代心理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人類幾千年以來爭論不休的出世與入世之論,躺平與拼搏之爭,有為與無為之變,莊子僅用《山木》開篇的一個故事就說清楚了。莊子有一天帶著一眾弟子到山里采風游玩,看見幾個伐木人在砍伐山上的木頭,然后極其吃力地把木頭搬運到道路上。這時莊子突然發現有一棵樹巨大無比,長得枝繁葉茂,而且就長在道路邊上,但伐木人卻完全無視它的存在,繼續砍伐著遠處的木頭。莊子非常不解,上前問他們為什么舍近求遠,伐木人以“無所可用”作答。莊子這才仔細地觀察了這棵巨樹,樹干中間空洞,枝節繁多而無法做成棺材,樹枝彎曲不成形狀而無法做成棟梁。莊子恍然大悟,轉頭對弟子們說道,此木以不才得終天年。其意思就是說,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所以才能長成這么大而不被人所砍伐,不才無所用是對于人而言的,然對于樹而言,此無用正是其得以天年的原因所在,即無用為大用。但是,整個故事并沒有講完,莊子一行人來到一位老朋友的莊園,主人隨即叫童仆殺鵝款待客人,童仆請示,“我們家有兩只鵝,一只鵝會唱歌,一只鵝不會唱歌,請問殺哪只?”主人想都沒想,脫口而出說殺不會唱的。人也是如此,有時人百無一用,但在他人眼里卻大有用途。同樣,才能再出眾的人,也未必對所有人都有利用價值。有用和無用是相對的,人不可能固守一端。《莊子》用故事深入淺出地把人生、道、機遇和才華詮釋得淋漓盡致,當代高校積極心理學教育可以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通過建設和優化積極心理學教程,將《莊子》所蘊含的積極心理學思想進行創新性轉化。
(二)實施心理輔導服務
莊子提出道是恒常的,不變的,太陽每天都是東升西落,一年四季陰陽交替變化,亙古不變。以人觀人,有才與不才之別;以道觀之,萬物并無才與不才之別,也沒有為與不為之別,一切皆無為而已。當然,無為并不是不為,更不是消極對抗的所謂“躺平”,而是拋去人為的妄為,遵循規律,順其自然而為。
通過心理輔導服務,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和興趣,制訂個人發展規劃,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和心理韌性。
一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職業興趣。通過心理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職業興趣,為他們提供更加精準的發展建議。
二是制訂個人發展規劃。在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職業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制訂個人發展規劃,包括目標設定、行動計劃等,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發展。
三是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心理韌性。通過心理輔導服務,幫助學生學會應對挫折和壓力的方法,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和心理韌性,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通過心理輔導服務,將莊子的積極心理學思想轉化為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制訂個人發展規劃,提高適應能力和心理韌性。同時,這也是高校心理學教育創新性轉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更好地將經典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和指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莊子》所蘊含的積極心理學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現代性和普適性。通過對莊子經典文本的深入解讀和思考,我們可以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教育和應用,幫助人們更好地面對當代社會和生活中的挑戰。在現代高校心理學教育中,將《莊子》中的積極心理學思想與現代理論相結合,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科學的教育服務,又可以通過建設積極心理學課程、實施心理輔導服務、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制訂個人發展規劃,提高自身適應能力和心理韌性。總之,《莊子》中的積極心理學思想為當代高校心理學教育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式,將其轉化為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和壓力,實現自我價值和潛能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方旭東.儒道思想與現代社會[M].北京:中華書局,2022.
[2]魏代富.唐前莊子論稿[M].北京:中華書局,2022.
[3]李炳全,張旭東.主體性建構:中國傳統心學得積極心理思想論析[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75-83.
[4]潘知常.生命美學引論[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中國當代美學前沿叢書,2021.
[5]徐永春.心理學視野下“無為而教”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分析[J].喀什大學學報,2018,39(2):97-101.
作者簡介:陳健瑜(1981— ),男,漢族,廣東陽西人,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
研究方向:莊子文化、SYB創業培訓、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等。
莊劍平(1989— ),男,漢族,廣東陽東人,陽江市莊子文化研究會,助理工程師,大學專科。
研究方向:莊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