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成為體育學研究的熱點。本文采用科學計量方法,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構建知識圖譜,為今后研究提供參考。研究發現,文獻發表數量逐年增長,有持續增長的趨勢;研究作者及機構合作很少,沒有出現較大規模的合作群;未來的研究趨勢是具體體育項目的思政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知識圖譜
基金項目:2021年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教研規劃重點項目:“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探索與研究,編號(Azcj2021018)。
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目前,對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熱點、趨勢沒有進行系統梳理,不利于后續研究工作的開展。本文借助CiteSpace軟件,以中國知網收錄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專題文獻為研究對象,對機構、作者、關鍵詞等進行可視化分析,梳理出該領域研究的發文趨勢、作者和機構合作情況、主題的演變情況,為今后研究提供參考。1.研究設計
1.1數據收集
2023年2月10日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高職體育課程思政”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各類文獻266篇,經過篩選剔除,240篇文獻作為研究分析樣本,文獻時間跨度為2018年至2022年。
1.2研究方法
利用CiteSpace6.2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文獻的作者、機構、關鍵詞等進行可視化分析。
2.研究現狀及趨勢
2.1發文趨勢分析
年度發文量可以反映一段時期內某個研究主題的進展和熱度[1]。將研究樣本以年為單位進行數據統計,繪制出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研究的發文量及趨勢圖(見圖1)。
由圖1可知,該領域研究起始于2018年,并在之后的幾年迅速發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首次提出“課程思政”,為研究奠定了基礎。2020年,《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將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研究推向高潮。

2.2研究作者及機構分析

通過CiteSpace共現分析,得到作者、機構共現圖(見圖2)。圖中字體越大代表發文量越多。發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姜偉偉,發表相關文獻6篇,其次是倪潔、孫魯、王亞軍各發表3篇。發文量最多的機構是烏魯木齊職業大學,發表相關文獻5篇,其次為南京旅游職業學院、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各發表3篇。從圖2可以看出只有少數作者和機構進行了合作研究,且以2至3人的小規模合作為主,作者、機構合作網絡尚未形成,不利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研究的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相關研究仍處于發展階段,雖然研究者和研究機構數量眾多,但互相之間缺乏合作,尚未出現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機構。
2.3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2.3.1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作為文獻內容的高度提煉,可以很好地反映文獻的研究主題[2]。若關鍵詞在該領域文章多次出現,則可以認為是研究的熱點[3]。在關鍵詞共現圖中,每個節點代表一個關鍵詞,關鍵詞的頻次越高,節點越大[4]。運用Citespace對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生成包括182個節點和564根連線組成的關鍵詞共現圖(圖3)。

判斷關鍵詞重要與否的兩個指標是頻次和中心度。高中心度的關鍵詞既是某個階段的熱點和前沿、又是后續研究熱點的研究基礎[5]。從表1看出,頻次和中心度最高的三個關鍵詞為課程思政、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是該領域研究的核心熱點。

2.3.2主題趨勢演變
關鍵詞在某一時期高頻次使用被稱作突現詞,能夠展示某一特定時間內該研究領域的階段性研究關注點[6]。對關鍵詞進行Burst分析得到突現圖(圖4),總共有6個突現關鍵詞,分布3個時期:2018年的突現詞是“融合”,該階段的研究以探討體育與課程思政的融合為主,是研究的起始階段;2019年的突現詞是“思政教育”“體育思政”“德育”,該領域研究側重于思政教學方法的探索;2020年以后“公共體育”成為突現詞,說明經歷了前期理論的探索,最終回歸到了體育教學的本質,思政教育不是簡單的融入體育課程中就能發揮作用,而是充分挖掘體育課程的思政元素,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思政觀。

2.3.3前沿分析
時間線圖可以清晰地揭示關鍵詞出現的時間節點,從而知道各個時間段研究的熱點問題。利用Citespace軟件對關鍵詞進行時間線分析可以發現,盡管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相關研究開展的時間較短,但各年份關鍵詞呈現出研究的不同階段(圖5)。

2018-2019年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研究的初始階段,關鍵詞主要有課程思政、高職院校、思政元素等,本階段主要挖掘高職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的策略。
2019-2021年,體育、體育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立德樹人、課程建設等關鍵詞出現。該階段主要以高職體育公共課為切入點,設計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課程思政目標,以及如何將這些目標很好地融入高職體育教學設計中。
2021-2022年,專業課程、健身健美課程、武術教學、籃球課程、課程教學等關鍵詞出現,表明該階段研究不再是單一的理論研究,轉而以具體的體育課程為研究對象,發展不同體育項目與課程思政的結合方法。
3.結論
(1)發文量持續上升。自2017年底“課程思政”提出以來,相關研究發文數量逐年增長,趨勢預測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
(2)學術合作不夠緊密。研究作者及機構合作較少,多處于“單打獨斗”狀態,尚未形成緊密的合作組織,不利于該領域研究的長期深入發展;
(3)研究階段劃分明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研究時間雖然不長,但研究脈絡清晰,未來研究的趨勢是具體體育項目的思政建設。
參考文獻:
[1]楊琴,王海生.國內課程思政主題研究知識圖譜(2017-2020)[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1,30(12):108-114.
[2]廖顯輝,王林,劉詩潔.基本動作技能研究熱點與演化趨勢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9,38(7):615-619.
[3]曾莉,張紀夢.上市公司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研究綜述與展望[J].財會通訊,2023(5):24-32,128.
[4]王崳,袁煜闖.體育課程思政研究:嬗變、聚焦與展望——基于Gephi與Citespace的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22,41(3):89-94.
[5]金一,王淑霞.基于CiteSpace的課程思政研究可視化分析[J].云夢學刊,2021,42(5):67-74.
[6]陳麗君,陳雪萍.我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研究的發展脈絡與趨勢[J].教育科學論壇,2021(1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