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杰 劉倩 王琳
摘要:職場英語能力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人才必備的基本能力。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專業英語實訓課程,旨在使學生熟練掌握英語技能,能夠滿足國際商務要求。然而,部分高校開展的英語實訓教學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實訓模式簡單、考核評價傳統等問題,不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基于此,文章以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能力為導向,提出通過創建實訓環境、夯實實訓內容、優化實訓過程的方式創新大學英語實訓教學模式,以期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職場英語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學;職場英語能力;大學英語;實訓教學;英語技能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1-0109-04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大學英語EGP+ESP融合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2GJJG396)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及相關政策的推進,對外貿易活動日漸頻繁,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去,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走進來。這意味著社會急需大量具有國際視野、較強國際交往能力、掌握國際工作技能的高素質英語應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應積極引入職場英語實訓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英語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能力,使學生成為滿足新時代發展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1.職場英語的含義
職場英語是指在工作場所使用的一種英語模式,具有明確的針對性[1]。借助職場英語,企業代表可以有效與外籍客戶進行溝通,也可以完成英語工作報告、合同、客戶郵件等。英美國家的職場英語訓練理論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職業教育制度的建立,職場英語得到廣泛發展并普及。
2.職場英語能力的含義
職場英語能力既是一種語言能力,又是一種綜合能力,主要指使用英語與他人溝通,并能在溝通中準確表達個人情感和意愿的語言技巧,是職場基礎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職場英語能力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語言的運用、交際技能、信息處理、人際溝通、工作技巧等[2]。在不同領域,職場英語能力有著不同的內容。例如,在進出口貿易中,職場英語能力主要包括:與制造商、貿易商用英語進行交流過程中的理解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對國際展覽、買方資信調查、認證、信息咨詢、金融、保險、法律和其他信息的翻譯能力及信息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能力的意義和價值
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能力是高校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3]。通過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能力,可以使學生不斷獲得英語學習資源,提升工作能力,更具就業競爭力。通過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使學生與國際接軌。通過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能力,能夠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幫助學生提前適應畢業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
4.高校引入職場英語實訓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隨著商業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進出口貿易范圍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國外企業也逐漸進入中國市場開展業務,這使得國內企業與來自世界各地客戶的溝通需求變大[4]。在此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引入職場英語實訓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能力,為學生未來就業增加砝碼。
(2)可行性。職場英語實訓教學中涉及的詞匯、句子及表達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場英語能力[5]。將職場英語作為對外貿易中的溝通工具具有絕對優勢。在職場英語實訓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開展相應培訓,幫助學生達到在工作中收發、翻譯電子郵件,向世界各地客戶做產品介紹,以及閱讀商務文件的語言要求。基于此,高校應合理將職場英語實訓教學模式引入實訓英語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未來能夠更具競爭力。
1.不重視職場英語實訓教學
(1)學校方面。一方面,部分高校開展的大學英語實訓教學方式傳統、單一,教學內容僅包括英語聽力教學、英語口語教學、英語寫作教學、英語閱讀教學等模塊,完全沒有涉及職場英語方面的內容,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另一方面,部分高校開展的職場英語實訓教學與課程教學目標相背離,且教學內容與職場實際情況相脫節,導致職場英語實訓教學難以發揮作用,學生英語職業能力難以得到提高。
(2)教師方面。部分高校英語教師對職場英語教學內容掌握得不熟練,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職場英語實訓教學工作任務,進而影響學生職場英語能力的提高。還有部分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在職場英語訓練教學中,過度重視理論知識講解,忽視職場英語實踐訓練,導致學生職場英語應用能力較弱,難以有效將職場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3)學生方面。部分學生會因為職場英語實訓教學內容與職場實際脫節或教學模式單一化,而對教學內容失去學習興趣,進而出現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逃課的現象。長此以往,學生會因為缺乏學習動機,而表現為職場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不高。
2.英語職場實訓模式過于簡單
在大學英語職場實訓課堂上,教師通常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一對一的形式完成交流對話。這樣的職場英語培訓模式過于簡單,缺乏實踐性,與學生畢業后將面對的復雜職場英語應用情境不匹配,容易導致學生只掌握職場英語的基礎知識,而缺乏實際應用能力的狀況,因此難以達到理想教學效果。
3.考核評價方式過于傳統
當前,一些高校采用的職場英語實訓教學評價方式較為傳統,通常以考試成績為標準、以考核內容為依據、以課堂實訓教學過程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這樣的考核評價僅能考查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并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職場英語實踐能力,因此不利于學生職場英語實踐能力提高。這與職場英語實訓教學的初衷嚴重不符,亟須改變。
1.轉變教學觀念,創設實訓環境
英語是全球通用語言,不同國家、地區,甚至不同企業對英語的要求和標準都不盡相同[6]。高校英語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并根據學生就業行業和崗位要求創建英語實訓環境,為學生提供專門的職場英語實訓課程,以有效達成職場英語實訓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職場英語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升。
(1)創設國際商務接待與洽談實訓環境。在實際教學中,高校英語教師可先根據進出口貿易要求,積極為學生創設國際商務接待與洽談實訓環境,并通過合理引入國際商務綜合實務內容、外貿跟單業務內容、跨文化商務交際內容等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再以職場英語要求為導向設計多個職場英語專業課程項目,以此豐富職場英語實訓教學內容,使職場英語實訓教學價值最大化。職場英語專業課項目既可以是以學習任務為導向的小組式英語合作項目,也可以是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設計的獨立英語項目[7]。在這樣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職場英語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需要,選擇相應的職場英語實訓項目進行參與和深入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職場英語知識和技能,使自己能夠切實滿足行業、企業對高端英語人才的要求。
(2)創設“案例+模擬”的職場英語實訓環境。在培養職場英語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高校英語教師可通過創設“案例+模擬”的職場英語實訓環境,對學生的職場英語知識學習進行指導和幫助,以鍛煉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職場英語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說,在實際教學中,高校英語教師可先帶領學生分析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的繕制外貿單證案例,以培養學生的商務英語閱讀、翻譯和英文制單能力。然后可模擬后續的外貿訂單跟進和業務處理工作場景,引導學生根據外貿單證案例運用職場英語知識進行處理,以提高學生運用職場英語知識進行商務接待和洽談的能力。
2.創新培訓模式,豐富實訓內容
職場英語培訓模式與職場英語實訓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職場英語實訓內容是職場英語實訓教學實施的前提和保障[8]。因此,要想保證職場英語實訓教學質量,高校就必須積極創新職場英語培訓模式,高校英語教師就必須努力豐富職場英語實訓內容。
(1)創新培訓模式。高校可將職場英語實訓教學與就業指導結合起來,組織學生開展與就業指導及校企合作相結合的職場英語實訓教學,以期通過實習的方式,增加學生運用職場英語的機會,從而幫助學生獲得真實、可靠的職場英語運用體驗,有效培養學生運用職場英語進行信息接收與信息處理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職場英語知識進行口頭表達、實際工作,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
(2)豐富實訓內容。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職場英語實訓內容除了應包括詞匯、語法、寫作技巧等基礎知識,還應包括能夠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提高學生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的職場英語真實使用場景。在實際教學中,高校英語教師可通過以下方式豐富職場英語實訓內容。
第一,利用數據聚類技術篩選職場英語實訓資源。現代社會,教學資源來源渠道較為廣泛,為保證實訓資源的真實可靠,高校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數據聚類技術進行職場英語實訓資源篩選,以使職場英語實訓資源能夠服務于職場英語實訓教學,促進學生職場英語能力發展。對于職場英語應用型人才而言,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語言能力,高校英語教師要合理利用數據聚類技術,對語言能力培訓方面的資源進行篩選。具體來說,高校英語教師可先將職場英語實訓資源,按照英語語言理解能力、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等進行分類。然后利用數據聚類技術對各類職場英語實訓資源進行分析統計,并將結果錄入到資源數據庫中。最后引導學生對這些實訓資源進行針對性應用。高校英語教師利用數據聚類技術對職場英語實訓資源進行篩選,可以提高職場英語實訓資源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保證職場英語實訓教學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從而使職場英語實訓教學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場英語能力。
第二,將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職場英語實訓課程資源與網絡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高校英語教師可將線上和線下的職場英語實訓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并充分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現代電子設備開展混合式職場英語實訓教學,以使職場英語實訓內容更加豐富,更具吸引力,更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另一方面,高校英語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大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內容,在傳統的英語實訓課程資源中合理增加一些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的現代化教學內容,如動畫視頻、APP游戲等,以使職場英語實訓教學資源更具吸引力,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第三,將與職場英語應用有關的趣味故事合理融入職場英語實訓內容中。例如,在進行進出口貿易方面的職場英語實訓教學時,高校英語教師可以將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和中歐班列作為實訓內容,并在實訓內容中合理融入我國進出口貿易人員與大小外商之間的趣聞趣事,以構建出科學、合理且符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職場英語實訓課程,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首先,高校英語教師要合理選擇實訓內容,實訓內容既要有助于培養學生英語交流過程中的理解、判斷、表達等能力,又要能體現當前學生就業特點和需求。其次,高校英語教師要在適當的時機合理融入趣味故事,以趣味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后,高校英語教師要結合實訓內容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和實踐探索。
3.優化實訓過程,創新評價模式
隨著社會對高素質英語人才需求的增加,職場英語已逐漸成為大學英語實訓課程的重要內容。為使職場英語實訓課程真正發揮出人才培養作用,高校英語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優化實訓過程,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職場英語實訓內容,并積極轉變評價方式,以提高學生職業英語素養,使學生未來能夠更好地滿足行業、企業要求[9]。
(1)優化實訓過程。要想使職場英語實訓教學能夠充分發揮人才培養作用,高校英語教師就應致力于構建與學生職業發展相適應的職場英語培訓教學體系,并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應用鍛煉職業英語語言技能,以提高學生對職場英語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
(2)創新評價模式。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采用的都是以閉卷考試為主的英語實訓考核評價模式,過于傳統、單一,不利于職場英語實訓教學目標達成。對此,高校應積極進行改變,構建符合職場英語特點的多樣性、多元化、多角度考核評價模式。還應合理引入一些以實用性為導向、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考核評價內容,如在考核評價內容中適當增加一些職場英語技能測試應用題,以使考核評價更有利于學生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在實踐中,高校英語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創新考核評價模式。
第一,高校英語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學情、所學專業特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教學主題、教學任務等設計針對性的考核評價模式,以使評價結果更真實、準確,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職場能力[10]。例如,在考核主題為“職場英語對話”時,高校英語教師可采用開放式交流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要求學生在考核過程中自主與他人討論問題,并將交流結果作為評價依據。在考核主題為“職場英語聽力”時,高校英語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模擬法、情景表演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要求學生在與他人交流中收集信息,并根據學生收集到的信息完整度對學生進行評價。
第二,高校英語教師應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職場英語實訓考核評價內容,并結合職場英語課程特點和目標,以及學生畢業后的實際就業需求對考核評價內容進行優化調整。例如,對進出口貿易中涉及的聽說要求,教師可以進出口貿易工作環境為背景,對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聽力等能力進行考核,以提高學生熟練使用職場英語進行溝通和表達的能力。而對于進出口貿易中涉及的英語文件、英語合同等閱讀要求,則可以采用筆試的方式進行考核,以突出職場英語的實用性。
綜上所述,職場英語在對外貿易中的優勢顯而易見,高校有必要將其合理引入英語實訓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能力,為學生未來就業添磚加瓦。在大學英語實訓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職場實訓環境,創新培訓模式,豐富實訓內容,優化實訓過程,創新評價模式,以使職場英語實訓教學能夠發揮應有效用,從而真正培養出滿足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解麗.商務英語翻譯的多種技巧———評《商務英語翻譯實訓教程》[J].教育發展研究,2017,37(Z2):125.
[2]趙丹丹.外企從業人員職場英語能力需求分析[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7.
[3]彭薇.外貿從業人員的職場英語需求分析[D].長沙:湖南大學,2010.
[4]林文杰,張翼.英語口語技能實訓教學模式與課程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39(S1):130-132.
[5]李維釗.職場英語中的模糊限制語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 2021.
[6]顧開宇,王娜,劉琦,等.外語教學實驗實訓平臺在大學英語混合型教學中的應用[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8,2(02):26-29.
[7]羅蓓蓓.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8,38(30):48-50.
[8]劉勇.基于認知語言學的微課及其在商務英語實訓中的應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1,43(S1):118-121.
[9]陳芳雯.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引入職場英語的策略分析[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4):48-49.
[10]許超,王覓.職場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02):26-30.
Exploration of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Workplace Englis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ang Jingjie, Liu Qian, Wang Lin
(Basic Depart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angzhou 061000, China)
Abstract: The ability to speak English in the workplace is a necessary basic skill for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urrently, most universities in China offer professional English training courses aimed at enabling students to proficiently master English skills and mee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quirements. However, some universities have problems with single teaching methods, simple training models, and traditiona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English practical teaching, which are not conducive to achieving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in the workplace, and proposes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practical training by creating a training environment, consolidating training content, and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applied English talents in the workplace.
Key words: universities; English teaching; ability to speak English in the workplace; college English; practical teaching; English 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