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芳
【摘 要】在英語口語教學中,英語影視作品既可以為英語學習者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又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影視形式直觀形象,采用英語影視作品開展口語教學,能讓初中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地道的英語,提高他們對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中,要選擇合適的英語影視作品,利用配音法、回音法、角色扮演法、復述法等策略展開教學。
【關鍵詞】英語影視作品 初中英語 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16-33-03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口語是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也是學生應掌握的重要學科能力之一。學生只有具備英語的聽說能力,才具備交際的可能性,這體現了英語工具性和交際性的特點。提升初中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滿足了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基本要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初中學生要達到的三級學業質量為“能根據口頭交際的具體情境,初步運用得體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和觀點”。但是受考試壓力的影響,一些教師更注重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相對忽略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也習慣于進行大量的試題訓練,對筆試的各種題型非常熟悉,口語訓練僅限于課堂上簡單的師生對話、句型操練和回答問題等。由于口語訓練的受重視程度相對較低,一些教師也不重視創設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口語交際情境,部分初中生難以做到圍繞相關話題自如地進行交談,也做不到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合適的表達。
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語音語調不正確
學生在進行英語語言交際時,只有語音語調正確才能達到良好的交際效果,從而逐漸增強開口說英語的自信心。然而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真實的英語口語交際環境,同時部分英語教師的語音語調也存在問題,因此一些學生的英語語音語調不正確,這導致他們不敢開口說,影響他們口語交流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另外,導致學生語音語調不正確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初學英語時未能受到正確的發音指導、受漢語發音影響、未能大量接觸地道的英文語音材料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口語交流興趣。
(二)對英語國家文化缺乏了解
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如果未能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容易出現詞不達意或適得其反的現象。電影《告密者》中有這樣的臺詞“You made a deal with the dragon lady. Not me.”,其中的“the dragon lady”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中文的“小龍女”,因為劇中人物詹姆斯在后面的對話中解釋道,“You know women sometimes complain a lot,like the dragon breathe fire,I call them dragon lady.”這句話意思是一個女人咆哮起來就像龍在噴火,這樣兇巴巴的女人形象就叫“dragon lady”。在中國文化中,龍被認為是吉祥之物,它代表至高的權力,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龍的解釋是“a large aggressive animal”和“a woman who behaves in an aggressive and frightening way”。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交際時可能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例如一個中國人對英語國家的人說“I hope your son becomes a dragon.”。這將會引起對方的不適,必定導致不好的交際效果。可見,學生要通過大量閱讀英文原著書籍、聽英文歌曲、觀看英文影視等,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得心應手。
(三)缺乏真實的教學情境
當前,我國大多數地區的中考英語不包括口語測試這一項,因此在英語課堂中一些教師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開展英語知識教學,會縮減口語教學的時間。在進行口語操練時往往僅用課本提供的話題素材開展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或齊讀教材對話等,沒有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開展真實的對話。這樣的口語教學形式單一、枯燥無味,長期如此,學生體會不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慢慢就會失去口語學習的興趣和意愿。
(四)口語訓練材料單一
口語訓練的素材多出自教材,一方面一些內容較陳舊,缺乏創新性,無法激發學生開口說的興趣;另一方面一些話題沒有貼近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缺乏交流的素材。
二、英語影視作品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
教師將英語影視作品應用到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在情境中開展英語口語教學,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認識和探索英語世界、長期堅持英語學習的動機。合理利用英語影視作品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二)提供大量高質量的口語模仿素材
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認知發展規律表明,學生先是感知語言,然后是模仿應用。克拉申認為第二語言習得涉及兩個不同的過程:習得過程和學得過程。所謂習得是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無意識地吸收該種語言,并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而學得是指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理解某種語言(一般指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過程。克拉申認為,通過習得掌握某種語言的人,能夠輕松流利地使用該語言進行交流;而通過學得掌握某種語言的人,只能運用該語言的規則進行語言的監控。可見習得比學得更為重要。克拉申的語言輸入假說提到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時才能取得進步。可理解語言的四個特點分別是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關、非語法程序安排、足夠的輸入量。根據這個假說,學生只有接觸大量可理解語言材料,才能自然地習得這門語言并輸出。[1]選擇合適的英語影視作品進行口語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有趣而又自然的口語材料。
(三)創設良好的英語口語情境
電影作為一門視聽藝術,它真實地反映社會各種文化。優秀英語影視作品中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等,能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有所收獲,學會其中的地道表達,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英語原聲影視為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英語國家及其社會文化的窗口,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內容豐富、地道通俗、接近生活的電影對白,而且能讓學生在觀看影片時身臨其境,充分調動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真實的情境和地道的語言能有效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視聽說能力。
三、運用英語影視作品加強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策略
(一)選擇英語影視作品的策略
運用英語影視作品加強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時,教師對目標電影的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首先,根據克拉申的語言輸入假說,教師選擇電影語言材料的語言難度需要稍高于學生的現有水平。其次,要選擇貼近生活的作品,這樣學生接觸的語言才會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更好地學以致用。再次,選擇的電影要貼近當下,如果選擇的英語影視作品使用的是古英語,那么離當下時代太過久遠,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最后,選擇對白比較多的電影,劇中人物的語言對白能為學生模仿臺詞提供大量的語言材料。在遵循以上原則的基礎上,可根據初中生詞匯量,以及他們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英語語言水平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影視材料。《小豬佩奇》和《夏洛特的網》具備以上特點,同時難度小、語音清晰、語速相對較慢,學生對這些故事又有所了解,因此這類影視作品是比較適合初中生練習口語的材料。
(二)口語教學策略
1.配音法
配音法,即在口語課堂中讓學生為所選定的原聲電影或電視片段配音。配音時,要求學生學習和模仿影視臺詞,盡可能做到跟原聲相近。[2]教師可引導學生多次觀看影視片段,第一遍看帶雙語字幕的,了解影片的大致意思;第二遍觀看純英語字幕的,了解每個單詞的意思,并思考每句話要表達的意思;第三遍觀看無字幕版的,讓學生嘗試找出跟自己的想法、發音、表達等不一樣的語句。如果學生未能跟上節奏,可以增加觀看影片的次數并讓學生跟讀,直到學生能流利配音。在基于配音法開展的課堂中,教師既要當組織者,又要當反饋者和幫助者。學生完成配音后,教師要合理評價,表揚和鼓勵的同時也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配音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引導,讓學生的口語能力有效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影視配音法雖然成效顯著,但是在班級人數超過五十人的課堂使用起來存在困難。因此,影視配音法可以延伸到課后進行,引導學生利用《英語趣配音》《英語流利說》等軟件進行口語練習。
2.回音法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的發音存在很大問題,他們每個音節的發音可能是準確的,但是在連詞成句進行交流的時候卻是一字一頓的,不夠連貫。想要幫助學生實現地道發音,可采用回音法。
學好英語口語有三個要點:首先,學習者需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其次,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最后,每天需持續練習。回音法是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其具體做法:聽完一句原聲后,暫停播放,腦海中回想剛才的聲音,然后再模仿腦海中的語音語調說出來。簡而言之,即“Listen,echo and repeat”。長期堅持,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熟悉并掌握連讀、濁化、升降調、句子重音等技巧,掌握準確的語音語調。
3.角色扮演法
在英語口語課堂上,學生在了解了影視情節、人物角色等信息后,可進行角色扮演,還可以根據劇情需要準備一些道具和場景。分配角色時可讓學生自己選角色,也可由教師指定人選。教師指定人選時,需要考慮學生對影視內容的熟悉程度和學生的性格特點等。
在角色扮演的課堂中,教師還可以根據角色的需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先讓學生討論各個角色的情感態度并熟悉臺詞,再進行角色分配,接著各個小組開展練習,最后讓個別小組上臺展示。展示結束后的點評環節也至關重要,這個環節既影響角色扮演的實際效果,又影響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積極性。在點評環節,除了教師要進行點評,還要將話語權交給“演員”和“觀眾”,而被點評的對象除了臺上的“演員”,還包括“觀眾”,要評價他們是否尊重他人和遵守課堂秩序。在點評“演員”時,不僅要關注語音、語調、語法等語言知識,還要關注動作、表情、情感表達等技能,以及關注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溝通合作能力等。總而言之,教師的評價既要讓學生成長,又要激發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興趣。
4.復述法
復述法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影視情節等內容,重新加工,然后用自己的語言系統地、概括性地用口頭的方式表達出來。復述時要自己加工影視作品的內容并有條理地講述出來,這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復述是一種創造性的綜合思維訓練,它能有效地將理解、分析和表達統一起來。[3]復述法給學生提供了綜合運用英語的契機,既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又能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
開展復述練習時,學生可以逐句復述,也可以觀看完整個短片再復述。逐句復述練習時,教師一句一句地播放影片,中間適當停頓,讓學生大聲復述所聽到的句子。逐句復述不等同于跟讀或背誦,復述的前提是理解、吸收與創新。學生可原詞復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轉述。觀看完整個影視片段再復述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觀看過程中進行速記,再根據自己對影視作品的理解以及所記下的內容進行復述。
將英語影視作品運用于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既順應了情境教學的趨勢,又深化了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融合;既激發了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口語訓練素材,同時還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英語思維和提升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注意英語影視作品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在使用時要把握好度,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選擇,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霞.二語習得理論在日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2015(17):155-156.
[2]劉倩.電影配音法在高中英語口語課堂中的具體實施[J].中小學電教報(下),2011(10):1-2.
[3]張梅.說、演結合:借復述之法提高閱讀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1(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