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徑一直以來都是體育運動競賽中最受矚目的運動項目之一,它的運動形式多樣,也一直被視為是體育運動項目中最基礎的運動項目,而最能體現身體速度與力量的運動非短跑莫屬了。本文從多個角度對田徑短距離跑訓練做詳細探究,希望可以通過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切實提高學生的短跑水平,最終達到強健學生的體魄,提升短跑項目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正確的運動觀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體育;田徑;短跑;對策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身體、心理發展的關鍵節點,教師應注意在對學生開展文化課程教學的同時,通過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身心能夠全面、均衡的發展。尤其在我國體育教育事業不斷蓬勃發展的當前,作為一項重要的田徑運動組成項目,田徑短跑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提升短跑技術,并且通過長期開展田徑短跑活動,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和爆發力,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都將產生重要意義。因此,探究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短跑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中體育田徑運動中存在的問題
田徑教學對于高中生素質教育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階段,我國高中體育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一
目前高中田徑項目的教學內容較為單一,難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體育教學缺乏創新,體育教學內容單一,是目前大多數高中體育教學面臨的一個問題。大多數學校的田徑課,都是以短跑、實心球、跳遠、跑步、接力等項目為主。這種單一、缺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不但會對學生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還會使大多數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教學和教學水平無法得到提高。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高中生在談到高中田徑課時,都會有一種避而遠之感,甚至認為體育課的學習也會顯得很被動。事實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組織方式太過簡單。
(二)缺乏科學的教育系統
在教育改革與創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高中體育田徑運動的教案與大綱仍停留在原來的位置。此外,由于體育教師教育水平低、素質教育能力差、創造力差等原因,在整個體育課教學中,缺乏嚴密、科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計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出現死板、乏味等現象。在體育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關注不夠,無法針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探討和探討。整體的教育體系還不完善、不系統。此外,由于學校對高中生田徑項目的評價不夠科學,造成了學生對運動技巧的重視,而對田徑運動的學習卻沒有足夠的重視。
二、提高高中田徑運動教學質量的對策
體育田徑教學既是提高學生的體質,又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因此,學校在進行體育田徑運動的訓練時,仍然要對體育田徑運動的課程和課程進行改進。
(一)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體育田徑運動的全過程都受到老師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質。對教育水平較低、教學經驗較少的體育教師,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到專業的教育訓練隊伍或體育田徑運動教學較好的學校進行實地考察、研究,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積累和積累優秀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的,制定科學的、適合學生成長的教學方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練們也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的研究田徑項目的先進課程和案例,為以后的教學做好準備。
(二)充實教學內容與形式
就學校來說,在原有的體育田徑運動教學中,增加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體育教學方面,體育教學不再局限于跑步、跳遠、蛙跳。體育教師課業把素質拓展訓練與田徑教學結合起來,例如跳遠、蛙跳等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有趣的游戲和案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并能從有趣的課程和活動中,感受到體育的樂趣。
(三)改進評估方法
教學評估是檢驗學生成績的最好方法。然而,傳統的體育教學評估,除了對學生的運動能力進行測試之外,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和主動性。所以,在考核的時候,必須要有嚴格的制度,有科學性。既要把學生的素質技能訓練方法融入到考核之中,還要把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等都納入到考核之中,這樣的評估結果和信息就比較合理了。不過,要注意的是,對于一些體質較弱,或者是有運動能力的人,可以在考試的時候,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讓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田徑運動中去。
三、短跑力量訓練的必要性
在普通高中體育田徑運動中,短跑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新的短跑項目有多種方式,主要包括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和4×100米跑。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短跑競爭非常激烈,由于它要求短時間的爆發力,也受到了越來越多高中生的喜愛。短跑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無氧運動時的新陳代謝。在普通高中體育短跑練習中,力量訓練是一切訓練的基礎。因此,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力量訓練,采用正確科學的訓練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短跑技能。普通高中體育教育培養的目的在于提高普通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培養他們具備社會發展的基本素質。強化學生的體能鍛煉,不但可以加強其神經系統、肌肉系統的功能,還可以使全身的肌肉系統更加靈活。同時,能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他們的心率,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對于減輕其學習壓力也很有幫助。而力量訓練既可以使學生的肌肉得到充分地拉伸,也可以使他們的體脂率持續下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他們的體態更柔和、更優雅。通過這種方式,不但使學生的體質得到了改善,同時也使他們在健身強度、運動速度、運動能力、運動技術等方面有了更好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要注重高中生短跑力量的訓練。
四、高中體育短跑訓練策略探究
(一)短跑力量訓練
1、訓練學生的上肢力量,提升學生短跑節奏的協調性
學生在進行短跑運動時,主要調動的是下肢力量,但是上肢在保持身體的協調性和美觀性方面也意義重大。因此,教師在開展力量訓練時,首先需要訓練學生的上肢力量,促使學生在短跑時可以保持身體平衡。
第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擺臂,通過擺臂帶動腿部運動,增強學生短跑的力量感;第二,教師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訓練學生的上肢力量,如讓學生做俯臥撐。學生在做俯臥撐時需要對上肢力量有一個精準的控制,因此,在短跑之前,教師會安排學生做20個俯臥撐,經過一周時間的堅持,學生的上肢力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這個時候,教師就適當的增加了運動量,讓學生做30個俯臥撐,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學生的上肢力量得到了明顯提升。再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做啞鈴推送運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手臂不僅需要有力量感,還要比較靈活。但是,教師需要了解,啞鈴推送運動對學生的體質有一定的要求,教師要嚴格按照學生的體質,安排訓練任務。
2、訓練學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學生短跑的持續力
在田徑項目中,下肢力量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短跑教學中,需要訓練學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學生短跑的持續力。目前,比較有效的訓練學生下肢力量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杠鈴深蹲,另一種是弓步蹲。
第一,在杠鈴深蹲方面,教師要分析學生的運動能力,從學生的體質和原有的運動基礎入手,安排學生做杠鈴深蹲,避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受傷,得不償失。同時也要保證學生通過做杠鈴深蹲,可以增強自己的腿部力量;
第二,在弓步蹲方面,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在完成杠鈴深蹲的基礎上學習弓步蹲,從而持續提高自己的下肢力量;
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采取堅持長跑或者是短跑的方式,養成跑步的習慣,鍛煉自己的腿部力量。另外,原本有跑步習慣的學生一般腿部力量都不錯,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教給學生采取在腿部綁沙袋跑步的方式繼續提升自己的腿部力量;
3、訓練學生的反應力量,保持學生的運動興奮度
很多專家對短跑這項運動進行了研究,發現運動員在短跑過程中,其反應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最后的成績。因此,教師在短跑教學中,也需要訓練學生的反應力量,保持學生的運動興奮度。另外,人在處于運動狀態的時候,運動速度和肌肉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牽制作用,也會使人體產生牽張反射,即因為運動狀態下的牽拉肌肉引起的人體神經末梢興奮,然后肌肉出現收縮,由此可見,學生如果在短跑過程中,反應力量太大也會影響學生的運動效果。
4、訓練學生的起動力量,鍛煉學生的起動速度
起動速度在短跑運動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訓練學生的起動力量,鍛煉學生的起動速度。第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負荷訓練,通過增加負荷強度,鍛煉學生的起動力量。同時,教師要合理設置負荷強度和運動頻率,通常情況下,高中生的負荷強度要控制在30%-50%,運動頻率則是6-10次一組,每次運動3-6組,且每組之間的間隔需要控制在2分鐘左右;第二,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短跑訓練,通過改變短跑的地形,如讓學生跑階梯、上下鋪、沙地等,以此鍛煉學生的起動速度;第三,教師要學會利用各種器械輔助學生的短跑,如計時器、加重背心、輕杠鈴等,不斷強化學生的起動力量。
5、訓練學生的爆發力,提升學生的短跑速度
短跑和長跑有著明顯的區別,長跑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耐力,而短跑則需要有足夠的爆發力,如此方能保證短跑的速度,在跑步中可以克服各種阻力。首先,教師要在短跑教學中,需要設置一些速度型運動項目和力量型運動項目,如跳遠項目等,以此鍛煉學生的爆發力;其次,教師在訓練學生的爆發力時,還需要關注學生的主動肌力量,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采取增加負荷的方式組織訓練活動,且負荷不同,最終產生的訓練結果也不同。同時,教師要分析班級每一位學生的體質情況,盡量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安排合適的負荷。
(二)提高田徑運動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鍛煉興趣
經過實驗研究,我們得出結論,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方式的改變,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田徑學習的喜愛度。在進行田徑訓練時,可以對學生進行贊美,有利于學生提高積極性,更好的完善田徑短跑訓練要求。教師在進行田徑教學時,需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要為田徑訓練增加趣味性。興趣是學生進行田徑活動的動力,教師要讓學生改變對田徑運動的厭惡情緒,體會到田徑運動的快樂。在高中體育課堂中,教師應該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學,要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的抵抗力得到提升。可以采用情境性和游戲性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體育活動的開展要符合學生的身體發育情況,要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作為教學目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符合身體素質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得到身體素質的鍛煉和提高。
(三)堅持長期引導,培養學生運動習慣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因此,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借助積極引導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形成。在學生結束體育訓練休息時,教師可與同學生展開交流,探討日常的運動習慣,借此對學生運動情況加以了解,還可為教學計劃的制定提供參考。教師還應將運動習慣的養成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向學生講述,如在生活中通過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積極參與到體育訓練活動中,促進身體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只有強健體魄,方可提高文化課學習效率,還可為今后步入社會工作提供強壯的身體保證。此外,教師針對體質薄弱且運動量較小的學生應重點關注,以了解學生運動特點、身體素質為基礎,為學生制定課余運動計劃,同時要求學生需按照計劃展開訓練,借此逐步推動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的,為此,要求教師堅持長期對學生的運動引導,為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提供保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四)完善訓練計劃,實行激勵性的訓練評價
要想高質量的推進高中體育田徑訓練,就要完善訓練計劃,實行激勵性的訓練評價。訓練計劃的設計完善,要以增強學生體質為根本著眼點,以構建趣味性、內涵性、競爭性訓練情境為有效載體。在平時上課時,著力培育和強化學生在田徑訓練過程中的思考習慣、意識和能力,努力提升學生的田徑訓練品質,發展學生的自主訓練能力。引領學生突破訓練難點的正確策略、路徑和方法。老師在教授體育知識和體育運動要領時,要給予學生充分思考、消化、探究的時間、權利和空間。允許學生有一定自由支配的時間。“有意識的為學生搭建認知框架”。此外,激勵性的教學評價能夠增強學生參與田徑訓練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和維系學生田徑訓練的興趣和欲望。
總之,高中田徑短跑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離不開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不斷摸索和研究,創新教學方法,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結合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短跑技能教學的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同時,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學評價機制,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在訓練過程中更有針對性。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運動觀,促進學生健康體魄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蘇長敏.高中體育田徑短跑訓練的有效方法研究[J]. 文學少年, 2021, 000(024):P.1-1.
[2]李芳芳.如何提升高中體育田徑短距離跑訓練效率[J]. 當代體育, 2020.
[3]張成.高中體育田徑項目中短跑的力量訓練研究[J]. 高考, 2020(29):1.
[4]金錦奇.如何加強高中田徑短跑項目中的力量訓練[J]. 體育畫報, 2021, 000(005):246.
[5]駱永康.重復訓練法在高中短跑訓練中的應用探究[J]. 田徑, 2019(06):14-15.
[6]王瑞豪.彈力帶專項力量訓練對高中體育特長生100m成績的實效性研究[D]. 西安體育學院, 2019.
[7]馬先鋒.高中體育田徑短跑訓練的有效途徑探微[J]. 東西南北:教育, 2020(18):0245-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