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訪談法,以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學、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和呼和浩特市鐵一中學投擲隊教練員和運動員為研究的對象,從投擲項目在呼和浩特市這四所學校中的開展現狀,以及開展投擲項目的主要障礙和存在的相關問題為出發點開展調查。得出呼和浩特中學存在投擲項目后備人才選拔困難,訓練與學業之間相矛盾,家長不支持,訓練水平較低,場地設施不健全等影響因素,最終提出相應對策。旨在為相關研究以及決策部門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為政策制定與調整給予提示,促進呼和浩特中學乃至內蒙古自治區的投擲項目快速發展,再續輝煌。
關鍵詞:投擲項目;運動員;訓練
投擲項目擁有較長的發展史,在人們的生產勞作之間自然形成。刀割火種的遠古時期,人們在狩獵、爭斗等時候,都是靠投擲各種器物的方式來完成。其中,標槍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遠程兵器之一,是重要的狩獵工具。在戰場上,標槍常常與盾牌配合使用,以彌補近身武器的不足。
隨著弓弩的出現,標槍的使用開始減少,但是直到13世紀,標槍仍然是世界許多國家軍隊的制式裝備。古希臘時代,在古代奧林匹克運動中,人們就已經開始將標槍助跑投遠和原地投準作為競技項目。1792年,瑞典舉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現代標槍比賽。男子標槍和女子標槍分別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為現代奧運會比賽項目。
內蒙古自治區的投擲項目整體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內蒙古運動員呂誠曾獲第八屆亞運會亞軍;第五屆全運會冠軍;連續三年奪得全國冠軍;并兩次打破全國記錄。內蒙古運動員劉相榮在2008年田徑奧運達標賽,以18.03米的成績獲得冠軍;在2012年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第一站南京站女子鉛球比賽中,以18.46米獲得冠軍。內蒙古運動員丁衛業在2013年全國田徑錦標賽中以19.47米的成績奪得男子鉛球決賽冠軍;在2017年中日韓三國田徑對抗賽男子鉛球比賽中,以18.94米獲得亞軍。
呼和浩特市也曾涌現出多名優秀的投擲運動員。張奇在2003年的亞洲大獎賽新加坡站的比賽中,以19.78米的成績平了全國記錄;在東亞運動會上,最終以20.05米的成績獲得冠軍,并打破了馬永峰在1993年首屆東亞運動會上創造的19.50米的賽會記錄。張志英在1990年全國少年比賽中,以16.75米的成績獲得鉛球冠軍;在1992年全國青年賽中,以19.23米的成績獲得鉛球比賽冠軍;在世界青年賽比賽中,以18米 03的成績獲得亞軍,并在1994年入選國家隊,成績一直保持在全國前五名。付慶南在2012年第九屆大運會上,以19.15米的成績獲得冠軍,并打破了18.65米的賽會記錄。
但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投擲項目發展相對緩慢,出現了諸如重視程度降低、專業人才外流、后備人才匱乏、競技水平偏低、場地設施陳舊等問題,導致整體發展態勢呈下降趨勢,甚至停滯不前。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學、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和呼和浩特市鐵一中四所中學每校10人,共計40名投擲運動員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搜索“中國知網CNKI”中國全文數據庫等相關文獻,獲取本研究相關理論資料。
1.2.2訪談法
對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學、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內蒙古師大附中及呼市鐵一中投擲隊10名教練員和40名投擲隊運動員進行訪談,了解投擲項目在該校的開展現狀、影響因素等。
1.2.3問卷調查法
針對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學、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內蒙古師大附中、呼市鐵一中四所學校投擲運動員發放40份調查問卷,回收40份,回收率為100%,均為有效問卷。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呼和浩特市中學開展投擲項目的基本情況調查與分析

表1中的數據體現,各校根據學生身高、體重等身材條件選拔的運動員占總人數的52.5%,而根據力量、體能等專項測試成績為依據選拔的運動員只占30%,由于學生自身喜好投擲項目而主動加入運動隊的占總人數的12.5%,經體育教師、班主任或他人推薦的占5%。各校在運動員選拔方面偏于表象化,選拔過程缺乏科學依據,未能做好運動員選材這個基礎環節,制約了日后投擲項目運動訓練的深入開展。
根據調查,這四所學校每周開展訓練次數全部達到5次,說明各校常規訓練的時間方面是有所保障的。與教練員訪談了解到,有比賽任務的集訓期周訓練次數能夠達到7次,個別學校還要加入不同次數的晨練,用以專門練習運動員體能。各校基本都沒有制定完整的訓練計劃,只有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有訓練計劃,但也是局限在個別項目和個別教練員。又經訪談得知,教練員日常訓練基本是根據自身帶隊經驗和學校及隊員階段性的實際情況而展開日常訓練。
2.2呼和浩特市中學開展投擲項目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調查的40名各校運動員里,認為訓練會對學習成績產生很大影響的比例占62.5%,認為有影響的占總人數32.5%,而只有5%的運動員認為訓練與學習之間沒有矛盾,不會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可見,訓練與學業之間的矛盾是突出問題,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并著力解決。
通過訪談了解到,家長對學生參與投擲項目訓練持有非常支持和支持態度的只占25%,持有無所謂態度的占12.5%,而持有不支持和非常不支持態度的占到了65% 。可見,大部分學生家長對學生參與投擲項目訓練并不支持,甚至堅決反對。
經實地調查發現,各校都有訓練場地,但只擁有短投項目場地也就是鉛球場地。長投項目的日常訓練都是以技術和專項身體素質的訓練為主,長投練習則需要外出尋找野外空地或是借用臨近學校的遠投場地進行訓練。這就極大限制了長投項目日常訓練的開展,對訓練質量以及成績的提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呼和浩特市中學投擲項目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投擲項目后備人才選拔困難
受到一些具體因素的影響,投擲項目后備人才選拔困難。首先,投擲項目普及度不高,自身又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中學生群體對于投擲項目的喜好以及了解程度偏低;其次,因各方面的條件受限,訓練中弄得灰頭土臉,又顯枯燥乏味,所以受眾面較小;再次,受投擲項目在地域內發展現狀的限制,導致練習投擲項目的隊員升學及今后的繼續發展受限。造成了選擇投擲項目的學生運動員越來越少,后備人才選拔困難的窘境。
3.2訓練與學業之間的矛盾
中學階段的運動員在訓練和學業之間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運動員在訓練的同時要保證文化課的成績,畢竟對于中學生來講,升學才是第一任務。但是,若想提高專項運動成績、取得好的參賽名次,運動員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體力和時間來參與訓練以及比賽,這就要犧牲許多課余時間甚至正常的文化課時間,導致文化課學習受到較大影響。
3.3家長不支持學生訓練投擲項目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認為從事運動訓練會又苦又累且耽誤文化課學習。普遍對于孩子參與體育訓練,走體育這條路子認可度不高。更何況投擲項目受眾率要更低,就業需求量也相對較少,就業的出路更窄。所以,家長更加傾向于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而普遍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與投擲項目的訓練。
3.4師資和投擲場地設施不健全
調查過程中發現,投擲教練員隊伍偏于老齡化,且訓練手段相對傳統;也有的教練身兼多職,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訓練當中來;甚至有非投擲專項的教師也在擔任投擲隊教練工作。以上,都會對日常訓練及參賽產生很大影響,導致訓練質量大打折扣。本研究中的四所學校均有運動場地,但只有鉛球項目的短投場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常訓練的正常開展,也制約了投擲各項目之間的均衡發展。
4針對主要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4.1提高重視,統籌規劃
教育行政部門以及體育部門應從上層規劃的角度出發,從政策及行政管理層面,加強對于中學生投擲項目的重視和投入。學校要將投擲項目的發展納入到學校整體規劃當中,建立分管領導負責制,并不斷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做到在整體上統籌規劃,在細節上精益求精。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和具體傾斜,提前對學校所有運動隊運動員以及投擲運動員的升學和日后走向做出提前規劃與設計,使其能夠專心投入學習與訓練,免除后顧之憂,讓學生、家長及社會放心。
4.2加大資金投入,健全場地設施
運動場地設施是學校正常開展體育教學、課余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若想做好投擲項目訓練工作,提升訓練質量及參賽成績,專門化的場地設施建設就該首當其沖。學校應當正視問題、創新思路、積極籌措,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設投擲專項場地,配備專用設施,為投擲項目的正常開展保駕護航。
4.3加強教練員業務學習與培訓,提高執教能力
運動員要想提高訓練成績,一方面取決于運動員自身的天賦和后天訓練態度;另一方面,教練員也起到重要作用。調查發現,許多學校的教練員年齡結構偏年輕化,缺乏帶隊訓練及參賽經驗,甚至不是投擲項目出身,更缺少投擲相關訓練技術和理念。作為教練員來講,在不斷加強自主學習的同時,應多參加相關講座及業務培訓,增強理論知識積累,了解投擲項目發展的前沿,關注投擲項目訓練的科學化發展,不斷提升專業素質及科學的訓練理念。
4.4減少學訓矛盾,做到兩頭兼顧
對于普通中學來講,學與訓之間的矛盾是突出問題。在日常訓練中,一定要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在盡量避免學與訓時間上的沖突以外,還應及時補充因訓練及比賽而耽誤的文化課課時,盡最大可能做到兩頭兼顧。校方也應對運動員的升學等日后走向及發展問題給予充分的考慮和規劃,使得學生及家長無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劉建國.田徑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45-56
[2]徐向軍,張延軍.論競技體育教練員的職業素質[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3(03):8-9+16.
[3]文超.中國田徑運動百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6:20-25
[4]王金燦.運動選材原理與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41-47
[5]趙國林. 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田徑運動隊田徑成績的發展綜述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6]焦強.淺談田徑運動的價值[J].田徑,2018(05):47.
[7]蘇博太. 內蒙古自治區投擲項目后備人才的培養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2.